趙受益看著站在進士隊伍裏的包拯,心潮澎湃。
包拯啊,這可是包拯啊
誰還不是看著包青天長大的呢
童年最初的男神啊
現在的包拯還不是後世影視作品裏中年人的樣子,而是才二十出頭,年輕得很。
他身形高挑,足足高出其他進士一頭有餘,膚色微黑,麵容肅穆,額頭一彎月牙,奇人異相,站在一群喜氣洋洋的新科進士裏顯得鶴立雞群。
在趙受益看來,他倒沒有後世傳說裏那麽黑。
包拯這個膚色,放在成天日曬雨淋的武將群體裏是再正常不過的,還自帶威嚴加成。武將嘛,皮糙肉厚,不如文官白皙。但放在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讀書人裏,就難免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了。
說到武將,趙受益又想起把狄青送去禁軍大營的那個下午了。
他初見狄青時,對方剛在開封府地牢裏蹲了一段時間,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趙受益把他托付給狄娘娘就迴宮了,壓根沒見過狄青洗幹淨臉的樣子。
等他終於抽出空來去南清宮接狄青去禁軍的時候,被他的本來麵目驚得愣在了原地。
好一個唇紅齒白、瓊林玉樹般的美少年
狄娘娘會打扮小孩,給他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小袍子,頭發規規矩矩地束在腦後,站在庭院裏,映襯天光,身後的紅牆綠瓦、鮮花嫩柳都黯然失色。
以至於趙受益把他送到寇準手上說這是狄娘娘新認迴來的侄子,想入禁軍謀個出身,請萊國公多關照的時候,被寇準用意味深長的眼光注視了好久。
感覺他似乎誤會了什麽呢。
但狄青會用自己的本事向寇準證明,他並不是一個空有一副皮囊的嬌弱公子。
不過這一對文武曲星也太有意思了,武曲星長得文弱秀氣,文曲星長得威武雄壯,不知道是不是投胎的時候交換了肉身。
皇帝在崇政殿上賜完出身後,這一百餘進士就正式步入官場,等待各部授官了。
趙受益人微言輕,在進士授官方麵插不上什麽話,大部分都由寇準和劉娥拍板,他隻通過範仲淹插手了一件事情。
就是包拯授官的事情。
包拯此次不在一甲前三名之列,蓋因他年紀太輕,劉娥有意壓他名次的緣故。但他的文章做的不錯,在二甲裏也是名列前茅的。
他學問好,又年輕,寇準和劉娥都是有意重用他的。
但他太年輕,又讓人擔心他不穩重,沒有辦事經驗,所以最後定下來的任命是去江南某縣做知縣。
該縣物產豐饒,官民和睦,最容易出政績。外放個幾年,有了官聲名望,順順當當調迴京城,再過幾年,年近不惑,就可以做宰臣了。
這是寇準與劉娥愛護後進的好意。
奈何這個好意,包拯他不領情。
包拯接到任命之後,收拾好包袱行李,直接辭官了。
問他去哪,他說要迴老家。
迴老家孝順父母,這個官我不做了。
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
你不願意做官,你考什麽科舉啊
你耍著朝廷玩呢
寇準和劉娥都被氣得不輕本來一番好意要提攜後進,結果後進鬧了這麽一出。
這是嫌官小了還是嫌棄我們這些老前輩啊
但趙受益明白,這些都不是包拯辭官的原因。
他辭官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和別人說的父母年紀大了,他要迴家孝順父母。
沒別的原因。
包拯是老來子,母親年近五旬才生下他。別看他現在不過二十出頭,父母可都已經垂垂老矣。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寇準和劉娥兩個浸淫官場數十年黑了心肝的老政客,是不會理解這麽簡單純粹的孝心的。
因為想讓父母驕傲,所以參加科舉,搏一個名次。又因為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所以辭官迴家。
多麽感天動地的孝子之心,不知道別人感不感動,反正趙受益不感動。
到手的文曲星君,我還能讓你飛了
你兄弟武曲都乖乖認我做表哥了,你還能往哪跑
想得倒是挺美
身為文曲星,就要有為建設富強美麗新大宋的偉大事業獻身的覺悟
汝父母吾自養之,汝毋慮也
於是趙受益請範仲淹去給包拯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從先天下之憂而憂談到後天下之樂而樂,再談到當今聖明天子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誨人不倦,這位進士你生逢聖朝不打算為國效力嗎
範仲淹是文壇領袖,也是包拯暗自崇拜的精神導師。
被做了一晚上思想工作,又聽說小皇帝知道了他家裏的情況,感動得都落淚了,已經打算把他父母接到京城由宮裏奉養之後,大為觸動,有忠臣得遇明主之感,當場拍胸脯,父母到了京城,我包拯就出仕。
廬州地處江南,走水路比陸路快些,從大運河一路往北,沒到端午,包拯的爹娘就已經被妥善安置在城南的一處宅院裏,包拯本人也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當然,原先江南知縣的美缺是沒了。
範仲淹幫忙引薦安排,最後包拯得以出任言事禦史一職。
言事禦史負責風聞奏事,也就是專門抓各路官員的小辮子,告到朝廷上。
地位不高,權力不小,一般都由剛入仕途的年輕進士擔任,包拯能夠得到這個職位,還是多虧他科舉考試排名靠前。
得知了這個安排之後,趙受益滿意地點頭。
包拯這麽個剛正不阿、眼裏容不得沙子的個性,實在是太適合這個職務了。
果不其然,包拯上任不到半個月,就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呈上了一封萬言奏章,痛斥如今朝廷上種種弊事,從三冗問題罵到太後專權,從皇帝軟弱罵到言路不暢。攏共朝廷上就這麽點人,就沒有一個是他不罵的。
偏偏他罵得還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錯處來。
劉娥被他氣炸了肺,又礙於祖宗家法,不以言論罪,挨了罵也隻能忍著,於是就把呂夷簡貶到了崖州當司戶參軍。
沒錯,包拯的這一篇萬字長文,抽出了一千四百字專罵呂夷簡。
其實這一千四百字也不算很出挑,罵寇準和劉娥加起來都快到六千了。
但誰讓他撞在了劉娥的槍口上,就委委屈屈地收拾行李往雷州去了。
送走了呂夷簡,他空出來的位置得有人頂上。
寇準和劉娥一番扯皮之後,終於還是把這個空缺給了範仲淹。
既然自己的人得不到這個位置,也不能便宜了對方的人,幹脆找個無黨派人士來。
範仲淹走馬上任以後,茶政上官買製改貼射法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
再拖,今年茶葉收獲季都要過去了。
而主持茶改的人選遲遲不定。
一開始,是寇劉兩黨的人都要來搶這個茶改的名額,因為茶政上大有油水,是個肥差。
到最後,竟是兩黨互相推諉,誰都不想派自己的人去改這個茶政,因為茶政難改,一招不慎,落得罵名倒還是小事,就怕改完了茶政,不明不白地就身首異處了。
因為江南的茶政不光關乎著那幾斤茶的問題,它還關乎著一個對於宋國邊防來說如血液一般重要的因素邊糴入中。
宋國邊境並無天險,隻能靠多駐軍才能維持邊陲安穩。
軍隊多了,需要的糧草也多,這些糧食都要從中原運往邊境。
官府無力自運,隻能鼓勵大糧商們自發運送糧草充實邊關。
而糧商們憑什麽白給你運糧草呢
你說你花錢買,可是人家的糧食在哪裏都不愁賣,憑什麽巴巴地給你運到邊境上去
糧商不運糧,軍隊吃什麽軍隊吃不飽,怎麽抵禦敵國入侵
所以官府就隻能給予這些糧商們極大的利益,才能叫他們繼續保持向邊境運糧的動力。
這種利益就是茶。
官府在江南的山場裏,園戶是不可以自己向外界售賣茶葉的,隻能將茶葉賣給官府,由官府再賣給商人。
而商人要是想賣茶葉,也不能直接拿著錢就去山場,而是要在官府購買一種叫做“交引”的東西,拿著交引,再去山場領取茶葉。
為了讓大糧商有動力運糧到邊關,官府就用這種可以領取茶葉的交引當作給糧商結算糧價的憑證。
向邊關運價值一百文的糧,可以得到二百文到五百文茶葉的交引。
如此一來,糧商運糧的動力大增,而官府壟斷的茶葉價格就賤了,嚴重損傷官府利潤。
官府想要拿迴茶政上的利潤,那就隻有先從糧商這塊入手。
可是能夠每年給邊境運糧的大商人,又豈是無名小卒,去動人家的利潤,人家難道會坐以待斃
直接叫你有來無迴。
更可怕的是,人家從此再也不往邊關運糧了,叫你的軍隊都喝西北風去。
所以現在茶政改革陷入了一種兩難境界,改是一定要改,不改沒有錢。
可是改了,邊境將士的糧草怎麽辦
改了茶政,邊境沒糧草了,這個罪名是不是得改革的那個人來背
要背,也得讓對麵來背,我不背。
一個好好的肥缺,硬是成了個燙手的山芋。
趙受益本打算讓範仲淹頂上,可是現在範仲淹也有重任在身,分身乏術。
一時間竟無人能去江南。
貼射法一事在崇政殿議了好幾遍,最終,是言事禦史包拯主動請纓。
他一向就是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性子,敢站出來接這個爛攤子,也是情理之中。
包拯勇敢接盤,從趙受益到寇準劉娥都大出一口氣,也顧不得他初入仕途難當大任,立刻給他加封一個茶政使,馬不停蹄地派去了江南。
寇準與劉娥是把這個事情甩給別人就算,也沒指望包拯能改出什麽花來。
趙受益卻對包拯寄予厚望。
他相信文曲星君不會讓他失望的。
等包拯從江南迴來,有了這一迴的功績,官位至少連升三級。
包拯依舊是走水路下的江南。
他本身出身江南廬州,也是官府山場的所在地,從小就對茶政有所了解,所以才敢臨危受命。
沿著大運河南下,一路順風順水,沒有什麽阻礙。
直到某一天,他的船隻停泊在瘦西湖畔,打算采買些物資繼續南下的時候,一陣驚唿從岸邊傳來。
他走上甲板,隻見一個衣著幹練的年輕人從碼頭上縱身一躍,直接落在他麵前。
這個人劍眉星目,有一副英雄氣概。
包拯剛要問他姓名,就見那人皺了眉頭問他“你到底得罪了什麽人,為什麽有六路豪傑一同追殺你”
作者有話要說 展昭啊你終於出來了
包拯啊,這可是包拯啊
誰還不是看著包青天長大的呢
童年最初的男神啊
現在的包拯還不是後世影視作品裏中年人的樣子,而是才二十出頭,年輕得很。
他身形高挑,足足高出其他進士一頭有餘,膚色微黑,麵容肅穆,額頭一彎月牙,奇人異相,站在一群喜氣洋洋的新科進士裏顯得鶴立雞群。
在趙受益看來,他倒沒有後世傳說裏那麽黑。
包拯這個膚色,放在成天日曬雨淋的武將群體裏是再正常不過的,還自帶威嚴加成。武將嘛,皮糙肉厚,不如文官白皙。但放在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讀書人裏,就難免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了。
說到武將,趙受益又想起把狄青送去禁軍大營的那個下午了。
他初見狄青時,對方剛在開封府地牢裏蹲了一段時間,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趙受益把他托付給狄娘娘就迴宮了,壓根沒見過狄青洗幹淨臉的樣子。
等他終於抽出空來去南清宮接狄青去禁軍的時候,被他的本來麵目驚得愣在了原地。
好一個唇紅齒白、瓊林玉樹般的美少年
狄娘娘會打扮小孩,給他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小袍子,頭發規規矩矩地束在腦後,站在庭院裏,映襯天光,身後的紅牆綠瓦、鮮花嫩柳都黯然失色。
以至於趙受益把他送到寇準手上說這是狄娘娘新認迴來的侄子,想入禁軍謀個出身,請萊國公多關照的時候,被寇準用意味深長的眼光注視了好久。
感覺他似乎誤會了什麽呢。
但狄青會用自己的本事向寇準證明,他並不是一個空有一副皮囊的嬌弱公子。
不過這一對文武曲星也太有意思了,武曲星長得文弱秀氣,文曲星長得威武雄壯,不知道是不是投胎的時候交換了肉身。
皇帝在崇政殿上賜完出身後,這一百餘進士就正式步入官場,等待各部授官了。
趙受益人微言輕,在進士授官方麵插不上什麽話,大部分都由寇準和劉娥拍板,他隻通過範仲淹插手了一件事情。
就是包拯授官的事情。
包拯此次不在一甲前三名之列,蓋因他年紀太輕,劉娥有意壓他名次的緣故。但他的文章做的不錯,在二甲裏也是名列前茅的。
他學問好,又年輕,寇準和劉娥都是有意重用他的。
但他太年輕,又讓人擔心他不穩重,沒有辦事經驗,所以最後定下來的任命是去江南某縣做知縣。
該縣物產豐饒,官民和睦,最容易出政績。外放個幾年,有了官聲名望,順順當當調迴京城,再過幾年,年近不惑,就可以做宰臣了。
這是寇準與劉娥愛護後進的好意。
奈何這個好意,包拯他不領情。
包拯接到任命之後,收拾好包袱行李,直接辭官了。
問他去哪,他說要迴老家。
迴老家孝順父母,這個官我不做了。
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
你不願意做官,你考什麽科舉啊
你耍著朝廷玩呢
寇準和劉娥都被氣得不輕本來一番好意要提攜後進,結果後進鬧了這麽一出。
這是嫌官小了還是嫌棄我們這些老前輩啊
但趙受益明白,這些都不是包拯辭官的原因。
他辭官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和別人說的父母年紀大了,他要迴家孝順父母。
沒別的原因。
包拯是老來子,母親年近五旬才生下他。別看他現在不過二十出頭,父母可都已經垂垂老矣。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寇準和劉娥兩個浸淫官場數十年黑了心肝的老政客,是不會理解這麽簡單純粹的孝心的。
因為想讓父母驕傲,所以參加科舉,搏一個名次。又因為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所以辭官迴家。
多麽感天動地的孝子之心,不知道別人感不感動,反正趙受益不感動。
到手的文曲星君,我還能讓你飛了
你兄弟武曲都乖乖認我做表哥了,你還能往哪跑
想得倒是挺美
身為文曲星,就要有為建設富強美麗新大宋的偉大事業獻身的覺悟
汝父母吾自養之,汝毋慮也
於是趙受益請範仲淹去給包拯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從先天下之憂而憂談到後天下之樂而樂,再談到當今聖明天子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誨人不倦,這位進士你生逢聖朝不打算為國效力嗎
範仲淹是文壇領袖,也是包拯暗自崇拜的精神導師。
被做了一晚上思想工作,又聽說小皇帝知道了他家裏的情況,感動得都落淚了,已經打算把他父母接到京城由宮裏奉養之後,大為觸動,有忠臣得遇明主之感,當場拍胸脯,父母到了京城,我包拯就出仕。
廬州地處江南,走水路比陸路快些,從大運河一路往北,沒到端午,包拯的爹娘就已經被妥善安置在城南的一處宅院裏,包拯本人也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當然,原先江南知縣的美缺是沒了。
範仲淹幫忙引薦安排,最後包拯得以出任言事禦史一職。
言事禦史負責風聞奏事,也就是專門抓各路官員的小辮子,告到朝廷上。
地位不高,權力不小,一般都由剛入仕途的年輕進士擔任,包拯能夠得到這個職位,還是多虧他科舉考試排名靠前。
得知了這個安排之後,趙受益滿意地點頭。
包拯這麽個剛正不阿、眼裏容不得沙子的個性,實在是太適合這個職務了。
果不其然,包拯上任不到半個月,就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呈上了一封萬言奏章,痛斥如今朝廷上種種弊事,從三冗問題罵到太後專權,從皇帝軟弱罵到言路不暢。攏共朝廷上就這麽點人,就沒有一個是他不罵的。
偏偏他罵得還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錯處來。
劉娥被他氣炸了肺,又礙於祖宗家法,不以言論罪,挨了罵也隻能忍著,於是就把呂夷簡貶到了崖州當司戶參軍。
沒錯,包拯的這一篇萬字長文,抽出了一千四百字專罵呂夷簡。
其實這一千四百字也不算很出挑,罵寇準和劉娥加起來都快到六千了。
但誰讓他撞在了劉娥的槍口上,就委委屈屈地收拾行李往雷州去了。
送走了呂夷簡,他空出來的位置得有人頂上。
寇準和劉娥一番扯皮之後,終於還是把這個空缺給了範仲淹。
既然自己的人得不到這個位置,也不能便宜了對方的人,幹脆找個無黨派人士來。
範仲淹走馬上任以後,茶政上官買製改貼射法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
再拖,今年茶葉收獲季都要過去了。
而主持茶改的人選遲遲不定。
一開始,是寇劉兩黨的人都要來搶這個茶改的名額,因為茶政上大有油水,是個肥差。
到最後,竟是兩黨互相推諉,誰都不想派自己的人去改這個茶政,因為茶政難改,一招不慎,落得罵名倒還是小事,就怕改完了茶政,不明不白地就身首異處了。
因為江南的茶政不光關乎著那幾斤茶的問題,它還關乎著一個對於宋國邊防來說如血液一般重要的因素邊糴入中。
宋國邊境並無天險,隻能靠多駐軍才能維持邊陲安穩。
軍隊多了,需要的糧草也多,這些糧食都要從中原運往邊境。
官府無力自運,隻能鼓勵大糧商們自發運送糧草充實邊關。
而糧商們憑什麽白給你運糧草呢
你說你花錢買,可是人家的糧食在哪裏都不愁賣,憑什麽巴巴地給你運到邊境上去
糧商不運糧,軍隊吃什麽軍隊吃不飽,怎麽抵禦敵國入侵
所以官府就隻能給予這些糧商們極大的利益,才能叫他們繼續保持向邊境運糧的動力。
這種利益就是茶。
官府在江南的山場裏,園戶是不可以自己向外界售賣茶葉的,隻能將茶葉賣給官府,由官府再賣給商人。
而商人要是想賣茶葉,也不能直接拿著錢就去山場,而是要在官府購買一種叫做“交引”的東西,拿著交引,再去山場領取茶葉。
為了讓大糧商有動力運糧到邊關,官府就用這種可以領取茶葉的交引當作給糧商結算糧價的憑證。
向邊關運價值一百文的糧,可以得到二百文到五百文茶葉的交引。
如此一來,糧商運糧的動力大增,而官府壟斷的茶葉價格就賤了,嚴重損傷官府利潤。
官府想要拿迴茶政上的利潤,那就隻有先從糧商這塊入手。
可是能夠每年給邊境運糧的大商人,又豈是無名小卒,去動人家的利潤,人家難道會坐以待斃
直接叫你有來無迴。
更可怕的是,人家從此再也不往邊關運糧了,叫你的軍隊都喝西北風去。
所以現在茶政改革陷入了一種兩難境界,改是一定要改,不改沒有錢。
可是改了,邊境將士的糧草怎麽辦
改了茶政,邊境沒糧草了,這個罪名是不是得改革的那個人來背
要背,也得讓對麵來背,我不背。
一個好好的肥缺,硬是成了個燙手的山芋。
趙受益本打算讓範仲淹頂上,可是現在範仲淹也有重任在身,分身乏術。
一時間竟無人能去江南。
貼射法一事在崇政殿議了好幾遍,最終,是言事禦史包拯主動請纓。
他一向就是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性子,敢站出來接這個爛攤子,也是情理之中。
包拯勇敢接盤,從趙受益到寇準劉娥都大出一口氣,也顧不得他初入仕途難當大任,立刻給他加封一個茶政使,馬不停蹄地派去了江南。
寇準與劉娥是把這個事情甩給別人就算,也沒指望包拯能改出什麽花來。
趙受益卻對包拯寄予厚望。
他相信文曲星君不會讓他失望的。
等包拯從江南迴來,有了這一迴的功績,官位至少連升三級。
包拯依舊是走水路下的江南。
他本身出身江南廬州,也是官府山場的所在地,從小就對茶政有所了解,所以才敢臨危受命。
沿著大運河南下,一路順風順水,沒有什麽阻礙。
直到某一天,他的船隻停泊在瘦西湖畔,打算采買些物資繼續南下的時候,一陣驚唿從岸邊傳來。
他走上甲板,隻見一個衣著幹練的年輕人從碼頭上縱身一躍,直接落在他麵前。
這個人劍眉星目,有一副英雄氣概。
包拯剛要問他姓名,就見那人皺了眉頭問他“你到底得罪了什麽人,為什麽有六路豪傑一同追殺你”
作者有話要說 展昭啊你終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