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章11月20日是個好日子


    11月20日是個好日子,農活不忙,地麵的莊稼也早已進入倉庫,豐收的人們興高采烈地準備薰臘肉、醃菜以及各種水果,歡歡喜喜準備過新年。要是在以前啦,冬、臘月天的,可正是農夫們餓肚子的時候,一年到頭能填飽肚子就邀天之幸了。


    變化是巨大的,為什麽呀?


    從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歲幼兒都知道,那是三殿下—這個公認的“善財童子”的功勞。在她的帶領下,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經濟改革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三殿下帶領商隊利用女兒河天然的運輸能力,拓展水運碼頭、造大商船,大大增加了運輸能力,將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珍貨販賣到鄰近的國家,然後在換迴急需的糧食。同時,內修水庫,推廣優質種子,大力發展農業,三殿下親自試種的三季稻子早已在全國推廣開來,成為人們最主要的糧食。此外,三殿下還自掏經費,在國內自建各種書院。她的書院全部以掃盲和傳授技能為主,並且對於官府注冊的貧困子弟隻要有裏長證明,還可適當地免去一部分學雜費,這樣使得更多的貧民子弟都可以上學了。如今,通過近十年不遺餘力地努力,以皇商為主的商業所帶動的其他產業更是推動整個國家經濟水漲船高。


    女兒國這幾年國泰民安,在有個以前國家庫房始終每年僅僅隻能墊底的,今年卻破天荒地塞得滿滿的,甚至各區縣庫房也塞滿了。這與以前國庫裏空蕩蕩的可以跑馬的場麵可是天壤之別啊!


    所以,三殿下的成人之禮幾乎成了舉國歡慶的盛事,特意在帝都最大的神廟舉行。前來觀禮的人們幾乎將整個帝都的街道的兩邊擠得滿滿的。


    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相鄰周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南昭和於闐兩人國家也分別派遣了使臣。


    最初接到兩國使節要來觀禮的消息,天鳳國君臣均以為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惡狼又是在借題發揮,上下頓時恐慌成一團。因為,類似的借機索要各種朝貢品早已成慣例,著實擔驚受怕了。


    可是,兩國的使節團到來以後,雙方都是有禮有節,甚至可稱得上是“彬彬有禮”。


    前後差別太大,這太奇怪了。


    其實,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於闐的使節當然是軒轅轍派過來的,為了娶未來的王妃--三殿下,他們當然會禮遇有加。


    而相鄰的南詔國作為老牌帝國,才經曆了動亂,國內百廢待興,急需發展經濟恢複國力,而在此期間修身養性發展起來的女兒國卻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取得國庫滿倉、百姓富足的安居樂業局麵,這樣巨大的成績無疑會讓他們學習很多東西,所以他們此次派出的使節團也是有禮有節,個個謙虛好客。


    因為,女兒國有隱隱成為國之中心的趨勢。雖然,她們地盤很小,她們的人口也最少。


    所以此次的使節團們雖然是早早就到達了,但並沒有向以往那樣盛氣淩人、不可一世,隻是按照禮節章程行禮奉上禮物後就住進了驛館,並表示,到那天會去靜待觀賞禮成。


    這使節態度的反常態度著實讓天鳳皇朝的君臣驚訝了一把,其實更多的是“驚嚇”!


    ————圓圓的分割線————


    笄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


    笄禮本為漢族女子的成年禮,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表示,我可以嫁人了。該禮傳入女兒國後,先先先皇一看,這太符合女兒國的國情了。所以,很“適宜”地關乎禮節和國情又加入了很多祭祀的東西,被很好地發揚光大。發展到後來,甚至達到與祭天同等的全國性活動,隻是皇家場麵大、而普通老百姓場麵小點,但肯定是女兒國最著名的大禮之一,而且是由長老主持、家族重要成員參與的家族形式進行。


    在女兒國最大的家族無疑是皇家了,活動熱鬧的場麵自不必說,關鍵的關鍵是,此次主持禮儀的賓相是國師大人啊!好像從天鳳皇朝建國之初,還沒有哪位國師大人親自為一個皇子皇孫主持過這種活動的。


    開天辟地第一次啊!這就很不尋常了。


    為此,皇後娘娘沒少在皇帝麵前嘀咕:太子殿下都沒有享受此種待遇,憑什麽一個側妃的女兒能夠享受。光嘀咕不夠,甚至聯合自己的族人、親戚出麵阻擾。隻是,在女兒國,國師大人的地位是無懈可擊的崇高至上,而且,據民間調查顯示更是眾望所歸。


    麵對皇後的吹枕頭風,皇帝也隻能表情“無奈又無辜”地倒苦水:“你嘀咕什麽啊!我自己養大的女兒我都沒有償到為女兒執禮的最大資格,我難道就不嘔氣嗎!”


    嘴上“苦惱”地報怨著,隻是那眼角眉梢的笑意隻差點沒有露出哈哈大笑的表情了。


    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可行笄禮。而我們的三殿下十五歲時因為外出遊學而耽擱了,所以才在十六歲才舉行。


    其實,漢族的笄禮過程其實很簡單,受笄即在行笄禮時改變幼年的發式,將頭發綰成一個髻,然後用一塊黑布將發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發髻。主行笄禮者為女性家長,由約請的女賓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結婚。貴族女子受笄後,一般要在公宮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婦德、婦容、婦功、婦言”等,作為媳婦必須具備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禮貌與女紅勞作等技巧本頌。後世改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辭,教之以禮,稱為“教茶”。女子年十五歲,則稱為“及笄”。《儀禮.士婚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文有點繞,其實濃縮成一句話:將女兒幼時的披肩發用髻子挽成婦人的發式,額頭點上花細,然後就可以嫁人了。


    三殿下的笄禮的筮日定在11月20日,並且確定在帝都的東昭怙厘廟裏舉行。


    筮賓、戒賓早已在一年之前就請了,隻是現在才舉行而已,除了族人,還有重要的外國使節團。


    主人當然是天鳳皇朝的皇帝陛下和皇後以及鳳君的生父。


    正賓一般是有德才的長輩,女兒國數一數二的最有德才的尊貴人物當然是國師大人。隻是君兒不知道的是,為了做好“正賓”的角色,國師大人很早便開始一絲不苟的準備了。


    ————圓圓的分割線————


    “不要緊張,將頭抬起來,不然我看不清楚效果。”


    低沉磁性的聲音緩緩的流淌,絲滑一般流過跪坐之人的耳朵,更拂過了她的心田。


    不知道什麽原因,跪坐之人聽了這句話卻更加的緊張了。也真難為她了,在如此高山仰止般的人麵前居然沒有昏厥過去,關鍵的關鍵是,他還親自在給自己梳頭,能夠享受此待遇的人,自己恐怕是第一人吧!


    那可是國師大人啦,女兒國最珍貴的美男子,侍女幸福的都快昏過去了。


    祭司院寂靜的星辰殿,此為國師大人的起居之所。屋內陳設簡單雅致,以乳白色和黃色為主,不過,一花一草、一書一飾,往往都是精雕細琢之選。


    燭光映照中,白衣飄飄的國師大人正手執一把玉梳為跪坐在自己麵前的一位仕女梳頭。隻是很奇怪,那頭發梳好了又解開,有時甚至才梳了一半就解開了,大概是很不滿意又重新來過。反反複複,仿佛樂此不疲。


    侍女有一頭烏黑靚麗的頭發,握在手中像一匹上好的錦緞,讓人愛不釋手,就像自己以前經常拂拭過的頭發,雖然是從短短的黃頭發開始,到後來不知道什麽時候就長成了綢緞。


    自從定下三殿下及笄的日期,國師大人住所的燈光往往很晚才能熄滅。


    “大人,已經很晚了,該歇息了!”隨從不知道已經是在第幾遍催促了。


    “三殿下可歇息?”國師大人頭都不抬隨意的問道,雙手卻未閑著,繼續按照自己想象中的發髻樣式梳理。


    “三殿下現在恐怕都已經在打鼾了。”大概伴隨國師大人很久了,算得上是個老人呢,所以說話也就隨意些。


    “哦!馬上就好!”嘴角在不知不覺中微微上翹。


    “唉!也就是三殿下命好!也隻有她那樣的人才能享受這樣的福氣!”隨從哀歎一聲站在旁邊,不服氣的嘀咕著。


    要知道作為女兒國的尊貴人物,他的各種禮儀、護衛、仆叢一大堆,什麽時候看見他手執梳子梳頭了?何況還是為別人?


    至少自己伴隨大人快十年了,就沒見過。


    ————圓圓的分割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琴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蘇鴻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蘇鴻雁並收藏雙琴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