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靈夜的接下來時間段,沒有多餘異狀發生。


    孔姑帶著淨女門高層們迴返別墅靈堂後,跟我詳述明天的出殯全過程。


    我對孔姑提及的出殯全過程沒有異議,但多加了我為陶姑扛幡摔盆環節。


    死後送葬的都是其她,沒誰會為死者披麻戴孝扛幡摔盆。


    披麻戴孝扛幡摔盆,在普通人家都是有死者的直係子孫來完成的,曆來是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送葬方式。


    淨女門門徒多是從中而來,延續了的送葬規矩。


    我之前曾承諾甄姑,等她故去我會為她披麻戴孝扛幡摔盆送葬。


    我最終連甄姑的屍體被葬在哪裏都不知道,沒能向甄姑兌現承諾。


    我已為陶姑披麻戴孝,要為陶姑完成披麻戴孝扛幡摔盆的送葬全過程。


    孔姑對於我多加為陶姑扛幡摔盆環節沒有異議,感慨陶姑如果泉下有知定然心中寬慰。


    孔姑的感慨,讓我心中苦笑。


    陶姑的魂魄已然無跡可尋,我為陶姑披麻戴孝扛幡摔盆,除了能讓自己心裏能好受點再沒多餘用處。


    天亮後,有淨女門門徒帶來黑漆棺材,孔姑隨之開始在棺底著手擺放已備好的墊背錢。


    我沉默著站在棺尾處,酸澀著眼眶旁觀著孔姑用墊背錢在棺內底擺成左三右四且勺頭朝右的北鬥七星圖案。


    墊背錢,是內有方孔的銅錢。


    在華夏民俗殯葬文化中,七是吉數,禁八。


    北方為上位,為正氣。


    墊背錢呈北鬥七星狀,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的信仰文明。


    在棺底用七枚墊背錢擺放出北鬥七星狀圖案,曆來是中原人的古老風俗。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多數人的認知裏,北鬥七星在古人心目中是吉星,匯聚著天地正氣,是人神向往的歸宿地。


    在棺底用七枚墊背錢擺放出北鬥七星狀圖案,意喻人死後魂魄可以升天倫迴人世。


    北鬥星似龍形,墊背錢呈北鬥星擺放還意喻人死後可升天化為龍,契合人是龍的傳人一說。


    已修習過鬼道本事的人都清楚,無論是哪一種意喻都是子虛烏有。


    但清楚歸清楚,清楚並不妨礙懂鬼道本事的人繼續遵循民俗殯葬習慣。


    隨著孔姑在棺底用墊背錢背出北鬥七星圖案,陶姑的屍體被安放在棺材裏麵。


    別墅內的人們最後都再看一眼陶姑後,棺蓋隨之被合上被釘起。


    眼見著陶姑的模樣從我視線中消失,我的淚水跌出眼眶。


    從此之後,我隻能憑借腦海裏對陶姑的記憶再見陶姑的模樣。


    孔姑這個時候走到我身邊,將引魂幡遞給我。


    引魂幡,是一種垂直懸掛的旗子,喪葬時用以招引鬼魂。


    送葬時候,雖然多男子扛幡,但並不代表女子不可扛幡。


    引魂幡依據死者性別不同,製作起來各有講究。


    引魂幡中間及兩邊的飄帶最下邊,男剪箭頭女剪凹。


    男在最下邊剪出五個箭頭;女在最下邊剪出五個豁口。


    引魂幡中間飄帶的中間,男剪園形女剪方形。


    男為乾為天,女為坤為地,取天園地方之意。


    男剪十三個園形;女剪十四個方形。


    男屬陽,剪單;女屬陰,剪雙。


    陶姑的引魂幡,中間及兩邊的飄帶最下邊剪有五個豁口,中間飄帶的中間剪有十四個方形。


    男為乾為天,女為坤為地,取天園地方之意。


    我接過引魂幡穩穩心神,將引魂幡的杆靠在胸前引魂幡的幡掠過頭頂,走到陶姑的棺木最前麵。


    隨著我的動作,棺木被抬起。


    棺木起棺之際,我右手接過孔姑遞來的盆兒,再將盆兒重重摔碎地麵。


    盆兒,又叫吉祥盆陰陽盆老盆等,直徑四寸左右,深一寸有餘,正中有一圓孔,瓦質。


    傳說,陰間還有位王媽媽,會強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湯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


    喪家兒會準備有眼兒瓦盆,是因為有眼兒的瓦盆可將迷魂湯漏掉。


    打碎瓦盆,更是以免死者誤飲。


    盆兒在起棺時要被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


    如果盆兒沒摔碎忌摔二次,需由抬棺者踩碎。


    我摔碎盆兒之後,扛幡走在出殯隊伍的最前列步行前往陶姑的墓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梳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冉小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冉小狐並收藏自梳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