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用什麽換?”


    “什麽都可以。”我知道在陰廟是不能隨意亂說話的,不過為了救越千玲,我真的什麽都不在乎。


    方想笑,透著一絲無奈,意味深長的對我說。


    “你還真是有恃無恐,你有萬世天命,天不收幽冥更不敢收,你和我訂立契約,兌不兌現我也那你沒辦法,你是超三界之外的人,神鬼都拿你沒辦法,就連九霄三十六天神眾見你都要退避三舍,這區區陰廟你又豈會放在眼中。”


    “言重了,我是誠心求一道路引,絕對無僭越放肆的意思,你能在陰廟守七世,想必也是宅心仁厚之人,在下一心救人別無他念,要何條件,你盡管開口,做得到的我一定赴湯蹈火,做不到的……翻天覆地我也在所不惜。”


    “口說無憑,我這裏一紙契約能和任何人訂下血誓,想要反悔都不可能,可你不一樣,神鬼敬而遠之,這契約對你沒有任何約束,不是我不相信你,隻不過,你也知道,陰廟的規矩,求一事必須還一事,否則就是有違天數,這廟內供奉的無主孤魂都會被牽扯,都是群可憐的人,死後圖個安平,我不想因你一人亂了這陰廟的秩序。”


    倒也不是方想真要難為我,她說的也對,我即便和她定下任何契約,我若反悔她真拿我一定辦法都沒有,聞卓上去給我擔保,說我不是言而無信的人,方想淡淡一笑,隻迴了他一句,先顧好自己。


    方想能在這荒蕪的陰廟守七世,再差兩世就能功德圓滿,她又豈敢和一個超三界之外,被九天神眾算計的人訂立契約,一旦我反悔她七世功德毀於一旦。


    我想了想拿出傳國璽,塗抹上朱砂在三尺黃紙上蓋下去,拿起來的時候,上麵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朱紅篆書赫然在目。


    “君無戲言,你既然知道我有萬世天命,我許你之事定會兌現。”


    方想的目光落在黃紙上的朱紅字上,那八個字或許遠比血契更有說服力,方想抬頭看我,沉默了半天後點點頭。


    “有秦皇這句話足矣,今日給你路引。”


    “要何條件交換?”


    “秦皇鬥天小女子也曾有過耳聞,可惜緣慳一麵未曾見過秦皇昔日風采,今日見秦皇有破天之相,想必秦皇再登泰山之日不遠,秦皇有萬世天命,欲破先要伐天,到時候不知道多少神將隕落塵世,一旦秦皇重上九霄會重封神位。”方想說到這裏停頓片刻很認真地看著我。“方想不敢和秦皇談條件,隻有一事相求,倘若秦皇再君臨天下三界一統,懇請秦皇加封陰廟眾陰神正神之位。”


    “你要我封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三界都會在秦皇之手,封神又有何難。”


    我深吸一口氣和方想對視,好半天才慢慢點頭,方想拿著印章在等我迴答,持路引之人能通陰陽兩界,她能猜出我是誰,也知道我打算重迴泰山破去萬世天命,隻說明一點,方想知道不久以後在泰山之巔會再起血雨腥風。


    “我再伐九天是為了破去宿命,三界一統從未想過,你既然讓我加封陰神,若是我真坐擁三界,我就如你所願!”


    方想手中的印章穩穩地落下,我拿著路引起身,剩下最後一個古嘯天,他的話一如既往的少,步履闌珊的走上前。


    “羽了然一身別無他物,權財皆無,不知道還能用什麽和你換路引。”


    方想的反應和動作讓我們所有人都有些吃驚,她甚至都沒有去看過古嘯天一眼,什麽也沒問更沒有要求半句,在路引上加蓋好印章後拖到古嘯天麵前。


    “霸王意氣盡,終歸赴黃泉,方想今日有幸,得見千古一帝和千古一霸,實則幸事,路引在此,霸王一路走好。”


    “……”古嘯天伸出手,在燈火下那是一隻枯瘦如柴的手,顫巍巍的接過路引詫異地問。“你不是說陰廟有規矩,求一事就要還一事,他們求路引都有條件,為什麽……為什麽你不和我談條件?”


    “陰廟是陽世中人和亡魂做交易的地方……”


    方想答非所問,古嘯天遲疑了一下後很快反應過來,很平靜地站起身不再多問半句,我看著他落魄的身影難免有些心酸,方想沒有正麵迴答古嘯天,不過她話中意思我懂。


    陰廟是陽世中人和亡魂做交易的地方!


    陽世中人是指的陽壽未盡之人,方想能通陰陽當然清楚,古嘯天此去黃泉怕是迴不來了,既然一個將死的人早晚都會拿到路引,她不會和亡魂訂立契約,在她眼中古嘯天已經是一個死人。


    把路引給我們後,方想也沒有留我們的意思,甚至連和聞卓也沒多說一句,第二天離開的時候,我們看見方想一個人跪在蒲團上閉目靜心,我們也沒打擾她,對於她來說,似乎已經習慣了等待,七世都能等過來,何況是一朝一夕,聞卓早晚都會迴來,看的出她並不著急。


    離開後我多少對聞卓有些歉意,聲音低沉地問他,難道真打算喝孟婆湯?這樣一來他將會永遠記不起葉輕語,聞卓這次沒有笑,拍著我肩膀反而在寬慰我。


    “我能過奈何橋除了方想的路引之外,還需要我的金甲,我已經把金甲送給葉輕語,不管我願不願意,這一世輪迴我怕是過不了奈何橋了,不是方想落井下石逼我喝,她應該清楚我是非喝不可,其實真不關你的事,我守著葉輕語這麽久,難道今世和她相認,雖然她現在還沒記起我是誰,但至少我和她在一起了。”


    聞卓淡淡一笑,樣子很輕鬆和釋然,沒有絲毫猶豫地往前走。


    “說起來還要謝謝你才對,是你成全了我,等幫你做完一切後,就讓我和葉輕語安安生生過完這一世。”


    第120章 城隍廟


    鳳陽在華夏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因為明太祖朱元璋龍興鳳陽,在這小城賦予更深的含義,從鳳陽古城城門上那四個大字就不難看出,鳳陽在朱元璋心中舉足輕重的位置。


    萬世根本。


    到鳳陽已經是七天之後的事,離開獨山我們馬不停蹄趕到這裏,到鳳陽先看號稱天下第一樓的鳳陽鼓樓,鼓樓又稱中都譙樓,建於明洪武八年,和西邊的鍾樓相距六裏,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是最大的鼓樓台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製度宏大,規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華夏之最。


    按照童子釣文硯上的提示,最後一座明十四陵應該和鳳陽城中的城隍廟有關,據傳朱元璋就是在城隍廟中出生,當時元朝天師算出有真龍將世,舉國搜查嬰孩,凡是和朱元璋有相同八字的無一幸免,朱元璋母親因為躲在城隍廟分娩才幸免於難,這也是後來朱元璋稱帝後對城隍廟推崇有加的原因。


    既然能庇佑帝王降世的城隍廟,想必香火不會差到什麽地方去,所以在鳳陽城隨便問了幾個人,我們就很容易的找到這處廟宇。


    眼前的這座城隍廟位於鳳陽城南邊,距今已有六百多年,雖曆經滄桑,但宏偉依舊,鬥拱出簷,頂覆琉璃瓦,前簷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


    城隍廟是道教宮觀,山門口有座五間大牌坊,重簷歇前帶歇山卷棚式屋頂,五架梁結構。屋麵為五脊六獸,正中有三行,垂脊兩側各兩行及四翼角覆蓋筒瓦。


    牌坊之上,鬥拱重疊,牌坊之下,有鐵獅一對,山門內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直達二門,其間有文昌閣一座。


    進入二門有一座精巧綺麗的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中間場地上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木質牌樓,樓簷有精美彩繪及陰陽太極八卦圖案,大殿麵闊七間,進深五間,正中供奉城隍,兩側配祀判官、牛頭馬麵和黑白無常等鬼卒。


    朱元璋在童子釣文硯中就留下四個字,你來了麽,我們在門牌樓背麵的匾額上看到同樣的字,朱元璋似乎要暗示的就是這個地方,不過這城隍廟雖有名,但並不大,裏裏外外我來迴看了整整一天,也沒發現有什麽奇特的地方。


    大隱隱於市,難道朱元璋是這個意思,這城隍廟遊客眾多車水馬龍,若是把明十四陵埋藏在這裏倒也說的過去,聞卓走到門牌樓下,看沒人注意用石子在漆紅大柱上劃開一道小口。


    “這裏是翻修過的,這門牌樓是後世修建,相信這城隍廟也不是原封不動保存下來。”聞卓丟掉手中的石子壓低聲音說。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朱元璋留下的那四個字無非有兩層意思,要麽是說明十四陵的線索就在這城隍廟,要麽就是明十四陵就在這裏。


    不過若要是第一種的話,從之前朱元璋留下的線索看,他是極其慎重的人,絕對不會把線索留在容易銷毀的地方,所以即便這裏有明十四陵的線索也不會在這城隍廟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當方士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不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不賤並收藏我當方士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