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怡說馮勝心直口快完全不懂揣測聖意,像他這樣沒有多少城府的人又怎麽能守住這麽大的秘密,他絕對不會是來這裏的人。
剩下的就是藍玉,南宮怡引經據典告訴我們,明史中稱其饒勇略,有大將才,可此人飛揚跋扈不知道明哲保身,在朱元璋的心中其結果可想而知。
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禦史查問,藍玉大怒,將禦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
藍玉猶不改過,侍奉朱元璋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為警誡群臣,朱元璋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雖然朱元璋清理功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藍玉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他既然心有反意若得到這龐大的財富,恐怕朱元璋要殺他,藍玉早就反了。”南宮怡說完搖著頭否定了藍玉,“他應該不是帶走這裏財富的那個人。”
“那就隻剩下朱棣了。”韓煜說。
“朱棣……”南宮怡蹙眉不語,抿著嘴細想了良久,緩緩意味深長的說,“其實我們想的太複雜了,以成吉思汗陵的地理位置,隻要核對八次北伐中深入的地方也能看出端倪。”
“八次北伐誰統兵接近過這裏?”我急切地問。
“一次都沒有過,從第一次到第六次,北伐的意義主要是鏟除元朝餘孽,但當時元朝雖然退出中原但元氣未傷,和明朝還能一決高下,這也是為什麽第二次北伐明軍失敗的原因。”南宮怡一本正經的對我們說,“前麵六次北伐,元軍兵強馬壯和明軍不相上下,北伐隻是在局部取的一定意義上的勝利,但不是戰役上的全勝,所以之前六次北伐明軍根本沒有深入過漠北。”
“那剩下的隻有朱棣了,最後兩次北伐是由朱棣統兵,他深入漠北了嗎?”蕭連山也好奇的問。
南宮怡點點頭又搖搖頭,樣子有些遲疑,細想半天對我們說,北伐在戰略上取的真正意義的應該是第六次,明軍大破北元自此元朝再無能力和明朝抗衡,隻有退縮苟延殘喘。
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燕王朱棣統軍,他的確是率軍深入漠北最多的人,根據文史的記載,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燕王朱棣率師北征。
燕王率軍出長城古北口,遂乘大雪直搗其營,攻其不備,師抵迤都,大軍進圍其營,乃兒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數萬人、馬駝牛羊數十萬頭而還。
“按照文史的記載朱棣最後一次北伐深入的地理位置,距離此處並不遠,在這些統軍北伐的將領中,如果說有人得到了成吉思汗陵的寶藏,還能秘而不宣除了朱棣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人。”南宮怡意味深長的說。
“可對朱棣的記載中,他一生最精彩的一筆莫過於他登基稱帝開創永樂盛世,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他和寶藏有關的文獻,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有。”我詫異地問。
南宮怡默默點點頭,來迴走了幾步,嘴裏反複念著朱棣的名字,一邊走一邊對我們說,朱棣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有人說他謀朝篡位大逆不道,可若說到文成武功,朱棣雄才偉略智勇雙全後來開創永樂盛世堪稱是一代明君。
後世對朱棣的諸多評價中,筆墨最重的除了永樂盛世之外就要數朱棣登基為帝的過程,南宮怡環抱雙手深思熟慮的告訴我們,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
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製深感憂慮。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
建文元年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南宮怡說。
“那這個朱棣還真是厲害,一個藩王竟然和整個大明朝抗衡,真不知道他是怎麽以一己之力大敗建文帝的。”我多少有些欽佩的自言自語。
“有很多原因,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朱允炆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南宮怡不慌不忙的給我解釋,“當時,朱棣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迴後又為朝廷兵所據,可說來也奇怪,直到朱棣下鎮江,攻陷南京靖難之役結束,朱棣都沒有出現過兵糧緊張的局麵。”
“朱棣僅僅是一個藩王,即便是擁兵自重但比兵力和財力,朱允炆應該遠勝於他,靖難之役前後打了四年,朱棣竟然沒被拖垮……”雲杜若大為不解的自言自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沒打過仗不知道後勤補給的重要性,越是打仗兵糧錢財尤為重要,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比拚的除了誰的兵多將勇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誰的錢多。”蕭連山在旁邊意味深長的說。
“那朱允炆坐擁大明朝,比錢當然是朱允炆比朱棣多啊。”雲杜若一本正經的迴答。
我眉頭一皺重新環顧這空空如也的平台,很難用言語去描述這裏曾經到底堆滿了多少財富,我嘴角蠕動一下。
“如果……如果朱棣得到這裏堆積如山的財富,朱允炆又豈是朱棣的對手!”
第081章 暗無天日
朱棣是唯一深入漠北最多的人,也是統兵最接近這裏的人,大膽猜測朱棣或許在追逐北元殘餘的時候,深入此地無意中發現了成吉思汗陵。
他極有可能進入過這裏,從我們發現的兵甲足以證明,搬空這裏富可敵國財富的是一支軍隊,但至於朱棣是如何破除鴻虛子巧奪天工的機關和進入這四極四象七君陣就不得而知。
但如果真如同我們設想的那樣,朱棣曾經秘密下令搬空整個成吉思汗陵,那以這裏驚人的財富足以支撐朱棣以一己之力和朱允炆抗衡,莫要說是靖難之役隻打了四年,即便打四十年,我想最後被拖垮的絕對會是朱允炆,畢竟這麽大一筆難以數計的財富支撐,朱棣實際上已經坐擁江山。
至於這麽大的事為什麽竟然沒有半點被泄露過,這剛好和朱棣當時北伐的身份有關,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朱元璋都是命朱棣統兵,邊塞軍隊全由朱棣節製,而這些軍隊都是跟隨朱棣多年的部下,從文史中看朱棣兩次北伐都沒有班師迴朝,而是直接返迴駐地,朱棣即便命軍隊搬空成吉思汗陵偷偷運送迴去,再將所有參與運送的兵卒一同坑殺,想必也無人能知。
“就算得到成吉思汗陵裏麵所有財富的人是朱棣,可這麽多財富他會存放在什麽地方?”韓煜疑惑的問。
“會不會他也效仿成吉思汗,把所有的財寶全都放在他自己的陵墓之中。”雲杜若說。
“不會。”南宮怡搖搖頭很肯定的說,“朱棣的陵墓被稱為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曆時四年,但是明長陵早已被挖掘裏麵的地宮也被清理過,裏麵雖然金碧輝煌但出土文物不過數百件。”
“數百件?”韓煜一愣疑惑的說,“怎麽這麽少?”
“我們雖然不知道成吉思汗陵裏到底有多少財富,但從這個平台的麵積就不難看出,曾經堆積的金銀珠寶一定難以估量,長陵又豈能放得下這麽多的財富。”太子看看四周很平靜的說,“朱棣就算要藏匿這批寶藏,他和朱元璋同樣生性多疑,他能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又怎麽不會擔心別人開啟他的陵墓,所以朱棣怎麽也不會把寶藏藏在自己的陵墓中。”
“你們看看這裏,鴻虛子當年修建成吉思汗陵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看見,但也能知道工程有多浩大,畢竟要存放堆積這麽多財寶,所要耗費的時間和人力都難以估量。”我指著諾大空曠的帝陵認真的說,“如果帶走成吉思汗陵寶藏的是朱棣,他要存放這麽多金銀珠寶,勢必也要修建一個地方出來,同樣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除了修建陵墓的時候能名正言順外,他如此大費周章的修建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引人注意,如果寶藏不在陵墓又會在什麽地方?”
“這恐怕要從長計議,既然我們已經能確定成吉思汗陵寶藏易手到朱棣手中,那關於寶藏的追查就要重新開始。”南宮怡想了想對我們說,“不過容彥說的也有道理,要想藏匿數量如此驚人的寶藏,其工程勢必浩大,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唯一有可能掩人耳目的隻有明長陵,迴去後我們從這方麵著手調查,應該會有所發現的。”
迴去後……
我想迴去後的事已經不需要我的參與了,太子說我已經不能再重見天日,任何一縷陽光照射進我眼睛就會永遠失明,其實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身邊有一群生死與共的朋友,做著我很感興趣的事,即便充滿了危險和未知但能讓我充實和無悔。
可我知道這一切都會結束在我出去的那刻,所有人都默不作聲的沉默,他們應該想著和我一樣的事,蕭連山收起那把龍頭蕩魂槍,重重歎了口氣向陵墓外走去,我能體會他此刻應該被誰都要難受,以至於他甚至都不願意再和我多說一句話。
他落寞的背影寫滿了無助和虧欠,可我心裏清楚其實他從來沒有欠過我什麽,雲杜若撕下衣角纏繞在我眼睛上。
“你這是幹什麽?”我詫異地問。
剩下的就是藍玉,南宮怡引經據典告訴我們,明史中稱其饒勇略,有大將才,可此人飛揚跋扈不知道明哲保身,在朱元璋的心中其結果可想而知。
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禦史查問,藍玉大怒,將禦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
藍玉猶不改過,侍奉朱元璋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為警誡群臣,朱元璋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雖然朱元璋清理功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藍玉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他既然心有反意若得到這龐大的財富,恐怕朱元璋要殺他,藍玉早就反了。”南宮怡說完搖著頭否定了藍玉,“他應該不是帶走這裏財富的那個人。”
“那就隻剩下朱棣了。”韓煜說。
“朱棣……”南宮怡蹙眉不語,抿著嘴細想了良久,緩緩意味深長的說,“其實我們想的太複雜了,以成吉思汗陵的地理位置,隻要核對八次北伐中深入的地方也能看出端倪。”
“八次北伐誰統兵接近過這裏?”我急切地問。
“一次都沒有過,從第一次到第六次,北伐的意義主要是鏟除元朝餘孽,但當時元朝雖然退出中原但元氣未傷,和明朝還能一決高下,這也是為什麽第二次北伐明軍失敗的原因。”南宮怡一本正經的對我們說,“前麵六次北伐,元軍兵強馬壯和明軍不相上下,北伐隻是在局部取的一定意義上的勝利,但不是戰役上的全勝,所以之前六次北伐明軍根本沒有深入過漠北。”
“那剩下的隻有朱棣了,最後兩次北伐是由朱棣統兵,他深入漠北了嗎?”蕭連山也好奇的問。
南宮怡點點頭又搖搖頭,樣子有些遲疑,細想半天對我們說,北伐在戰略上取的真正意義的應該是第六次,明軍大破北元自此元朝再無能力和明朝抗衡,隻有退縮苟延殘喘。
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燕王朱棣統軍,他的確是率軍深入漠北最多的人,根據文史的記載,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燕王朱棣率師北征。
燕王率軍出長城古北口,遂乘大雪直搗其營,攻其不備,師抵迤都,大軍進圍其營,乃兒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數萬人、馬駝牛羊數十萬頭而還。
“按照文史的記載朱棣最後一次北伐深入的地理位置,距離此處並不遠,在這些統軍北伐的將領中,如果說有人得到了成吉思汗陵的寶藏,還能秘而不宣除了朱棣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人。”南宮怡意味深長的說。
“可對朱棣的記載中,他一生最精彩的一筆莫過於他登基稱帝開創永樂盛世,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他和寶藏有關的文獻,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有。”我詫異地問。
南宮怡默默點點頭,來迴走了幾步,嘴裏反複念著朱棣的名字,一邊走一邊對我們說,朱棣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有人說他謀朝篡位大逆不道,可若說到文成武功,朱棣雄才偉略智勇雙全後來開創永樂盛世堪稱是一代明君。
後世對朱棣的諸多評價中,筆墨最重的除了永樂盛世之外就要數朱棣登基為帝的過程,南宮怡環抱雙手深思熟慮的告訴我們,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
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製深感憂慮。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
建文元年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南宮怡說。
“那這個朱棣還真是厲害,一個藩王竟然和整個大明朝抗衡,真不知道他是怎麽以一己之力大敗建文帝的。”我多少有些欽佩的自言自語。
“有很多原因,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朱允炆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南宮怡不慌不忙的給我解釋,“當時,朱棣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迴後又為朝廷兵所據,可說來也奇怪,直到朱棣下鎮江,攻陷南京靖難之役結束,朱棣都沒有出現過兵糧緊張的局麵。”
“朱棣僅僅是一個藩王,即便是擁兵自重但比兵力和財力,朱允炆應該遠勝於他,靖難之役前後打了四年,朱棣竟然沒被拖垮……”雲杜若大為不解的自言自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沒打過仗不知道後勤補給的重要性,越是打仗兵糧錢財尤為重要,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比拚的除了誰的兵多將勇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誰的錢多。”蕭連山在旁邊意味深長的說。
“那朱允炆坐擁大明朝,比錢當然是朱允炆比朱棣多啊。”雲杜若一本正經的迴答。
我眉頭一皺重新環顧這空空如也的平台,很難用言語去描述這裏曾經到底堆滿了多少財富,我嘴角蠕動一下。
“如果……如果朱棣得到這裏堆積如山的財富,朱允炆又豈是朱棣的對手!”
第081章 暗無天日
朱棣是唯一深入漠北最多的人,也是統兵最接近這裏的人,大膽猜測朱棣或許在追逐北元殘餘的時候,深入此地無意中發現了成吉思汗陵。
他極有可能進入過這裏,從我們發現的兵甲足以證明,搬空這裏富可敵國財富的是一支軍隊,但至於朱棣是如何破除鴻虛子巧奪天工的機關和進入這四極四象七君陣就不得而知。
但如果真如同我們設想的那樣,朱棣曾經秘密下令搬空整個成吉思汗陵,那以這裏驚人的財富足以支撐朱棣以一己之力和朱允炆抗衡,莫要說是靖難之役隻打了四年,即便打四十年,我想最後被拖垮的絕對會是朱允炆,畢竟這麽大一筆難以數計的財富支撐,朱棣實際上已經坐擁江山。
至於這麽大的事為什麽竟然沒有半點被泄露過,這剛好和朱棣當時北伐的身份有關,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朱元璋都是命朱棣統兵,邊塞軍隊全由朱棣節製,而這些軍隊都是跟隨朱棣多年的部下,從文史中看朱棣兩次北伐都沒有班師迴朝,而是直接返迴駐地,朱棣即便命軍隊搬空成吉思汗陵偷偷運送迴去,再將所有參與運送的兵卒一同坑殺,想必也無人能知。
“就算得到成吉思汗陵裏麵所有財富的人是朱棣,可這麽多財富他會存放在什麽地方?”韓煜疑惑的問。
“會不會他也效仿成吉思汗,把所有的財寶全都放在他自己的陵墓之中。”雲杜若說。
“不會。”南宮怡搖搖頭很肯定的說,“朱棣的陵墓被稱為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曆時四年,但是明長陵早已被挖掘裏麵的地宮也被清理過,裏麵雖然金碧輝煌但出土文物不過數百件。”
“數百件?”韓煜一愣疑惑的說,“怎麽這麽少?”
“我們雖然不知道成吉思汗陵裏到底有多少財富,但從這個平台的麵積就不難看出,曾經堆積的金銀珠寶一定難以估量,長陵又豈能放得下這麽多的財富。”太子看看四周很平靜的說,“朱棣就算要藏匿這批寶藏,他和朱元璋同樣生性多疑,他能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又怎麽不會擔心別人開啟他的陵墓,所以朱棣怎麽也不會把寶藏藏在自己的陵墓中。”
“你們看看這裏,鴻虛子當年修建成吉思汗陵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看見,但也能知道工程有多浩大,畢竟要存放堆積這麽多財寶,所要耗費的時間和人力都難以估量。”我指著諾大空曠的帝陵認真的說,“如果帶走成吉思汗陵寶藏的是朱棣,他要存放這麽多金銀珠寶,勢必也要修建一個地方出來,同樣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除了修建陵墓的時候能名正言順外,他如此大費周章的修建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引人注意,如果寶藏不在陵墓又會在什麽地方?”
“這恐怕要從長計議,既然我們已經能確定成吉思汗陵寶藏易手到朱棣手中,那關於寶藏的追查就要重新開始。”南宮怡想了想對我們說,“不過容彥說的也有道理,要想藏匿數量如此驚人的寶藏,其工程勢必浩大,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唯一有可能掩人耳目的隻有明長陵,迴去後我們從這方麵著手調查,應該會有所發現的。”
迴去後……
我想迴去後的事已經不需要我的參與了,太子說我已經不能再重見天日,任何一縷陽光照射進我眼睛就會永遠失明,其實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身邊有一群生死與共的朋友,做著我很感興趣的事,即便充滿了危險和未知但能讓我充實和無悔。
可我知道這一切都會結束在我出去的那刻,所有人都默不作聲的沉默,他們應該想著和我一樣的事,蕭連山收起那把龍頭蕩魂槍,重重歎了口氣向陵墓外走去,我能體會他此刻應該被誰都要難受,以至於他甚至都不願意再和我多說一句話。
他落寞的背影寫滿了無助和虧欠,可我心裏清楚其實他從來沒有欠過我什麽,雲杜若撕下衣角纏繞在我眼睛上。
“你這是幹什麽?”我詫異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