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揚州多戰事,經過戰亂兵禍揚州府學全都毀於一旦,隻剩下文昌留下來,曆代不斷修葺才維持至今。
“重建文昌時候,可有什麽發現?”葉知秋問。
“發現?什麽發現?”向導很茫然。
“比如,在修建的過程中,地基下麵發現其他遺跡?”薛心柔在旁邊補充。
“沒有,至少我沒有聽說過。”向導搖頭。
等向導離開後,葉九卿蹲下身,重重歎口氣說:“應該不是這裏。”
“葉叔,我們找錯了地方?”田雞問。
“這裏有兩條主幹道交匯,聽向導之前的解釋,這裏原來是揚州府學的遺址,如果要修建道路,勢必會開挖地基。”葉九卿聲音極其肯定迴答。“揚州的土質不適合在地底深處修建大型建築,合適的高度不超過地下二十米。”
“葉叔,修兩條路的話,地基不用挖那麽深啊。”
“這裏不是普通的地方,有揚州府學的遺址,在動工前肯定會找考古隊先勘查。”葉九卿站起身說。
“對啊,我怎麽忘了這個,但凡有古遺跡的地方修建必須報批考古所,如果這下麵有青銅宮,勘查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土質屬於活土,既然有人為挖掘的痕跡,考古隊肯定會繼續往下探查,直至發現死土為止,如果超過五米的深度,土樣還是活土的話,那就意味著地底肯定有遺跡。”葉知秋點點頭說。
“這裏能修建兩條主幹道,可見並沒有發現活土的痕跡,意味著這裏並沒有被挖掘過,就更不可能是青銅宮的所在。”葉九卿拍拍手中的灰。“我們要找到應該不是這個地方。”
“朱家先祖用星宿定位坐標,絕對不會出現偏差,這裏的確應該是揚州的中心,隻是青銅宮所在的位置有待商榷,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麽。”我說。
“會不會是這樣,從貝殼上麵青銅宮的輪廓顯示,這座宮殿雖然雄偉,但僅僅是為了藏匿九鼎和朱家先祖,因此規模並不大。”薛心柔指著我們麵前兩條主幹道。“要修建這兩條道路,絕非是一次性完成,想必在之前就有道路的雛形,隻不過在原路上擴建。”
“我明白心柔的意思,揚州城裏的路原先就是有規劃的,在擴建的時候未必會進行大規模的考古勘查,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發現青銅宮。”宮爵說。
“還有一個可能,即便要勘查,也不會大麵積勘查,隻會選擇局部幾個重要的地點進行取樣勘探,這就意味著,未必會發現青銅宮上的活土痕跡,加之道路陸陸續續都有修建,即便發現活土也不會讓人留意。”薛心柔點點頭說。
“揚州城曆來富貴,商賈巨富雲集之地,也埋過不少大墓,揚州地界上我剛好認識一位朋友,如果這裏有活土的痕跡,考古隊不會留意,但圈裏的耗子肯定會聞到味道,蝦有蝦路,蟹有蟹道,既然咱們是來探墓的,還是得在咱們自個圈裏打探消息。”葉九卿說到這裏,轉身拍拍田雞肩膀。“巧了,剛好帶你去見見我一位朋友”
第702章 陳年往事
葉九卿帶著我們前往揚州的瓜州鎮,離開市區才能體會揚州江南的記憶,江河交匯於古渡頭,一千年前,詩卷裏的江南,沒有周莊,沒有烏鎮,卻可聽見京口瓜洲一水間。
瓜州古鎮因京杭運河開鑿而興盛,如今的瓜洲古渡,四麵環水,樹木蔥鬱,樓台亭榭,昔日繁華不再,少了往昔那些喧囂,多了幾分幽靜懷古,初秋的季節裏越發意境深遠。
若是心靜,停下腳步遠眺滔滔江河,還依稀能聽到久遠的唱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葉九卿好像對這裏輕車熟路,記憶中他似乎沒有聽他提過在揚州有朋友,能擔得起葉九卿口中朋友二字的人不多,我認識和知道的都和葉九卿有過命交情。
“你在這裏有朋友?”我還是沒忍住問。
“沈流煙。”葉九卿迴了我兩個字。
我努力在記憶中搜索,始終找不到和這個名字有關聯的東西:“沒聽你說過啊。”
“爸,聽名字,您這位朋友是女的?”
“我認識流煙的時候還沒你呢。”葉九卿淡淡一笑,思緒有些入神,像是定格在記憶的過往中。“說起來,全是因為悔元我才認識流煙的。”
“我爸?”田雞憨憨看著葉九卿。“這人我爸也認識?”
“認識,當然認識,老交情了。”葉九卿又笑的意味深長。
“葉叔,給我們講講您以前的事啊。”宮爵纏著葉九卿,我看她乖張的樣子,就知道宮爵應該感覺這其中有故事。
“悔元在揚州捅了亂子,七叔讓我到揚州來救人。”
“我爸還會捅亂子?!”田雞一臉茫然。
葉九卿撓撓稀疏的頭發,感慨萬千說,都是年輕時候的事了,那會他和應悔元剛出道不久,很快就闖出名堂,便有了關中應龍蜀中葉鳳的名號。
葉九卿都承認,應悔元比他要瀟灑,就連探墓這事,應悔元也能做的放蕩不羈隨心所欲,圈裏有規矩,到了什麽地界就得按當地規矩來辦事。
應悔元性子灑脫,從來不喜歡約束和管製,應家富甲天下,探墓並非是為了發財,應悔元探墓全然因為是愛好,所以行事從來不拘一格。
“知道天山漢墓嗎?”葉九卿邊走邊問。
“知道啊,天山漢墓也是一座黃腸題湊的古墓,墓主人是漢武帝之子劉胥。”葉知秋迴答。
“最先發現天山漢墓的就是你應叔。”
“什麽?天山漢墓是應叔發現的?”葉知秋大吃一驚,好半天才迴過神。“可,可天山漢墓保存完好,不像是被盜過的啊。”
“如果說人的一生分為成熟和幼稚兩個階段的話,天山漢墓就是悔元人生的分水嶺,從天山漢墓的事以後,悔元從此變了一個人,也是如今你們熟知的那個應叔,可我記憶中的他可不是什麽忠孝仁義禮麵麵俱到的人,年輕那會悔元囂張跋扈目空一切,說重點就是紈絝子弟。”葉九卿邊說邊笑,好像他還是比較喜歡曾經的應悔元。
“葉叔,您說的是我爸?!”田雞越聽越迷糊。
“別打岔,聽葉叔說下去,到底在天山漢墓發生了什麽事?”薛心柔說。
葉九卿不慌不忙告訴我們,天山漢墓就在揚州境內,當時都還沒有四方當鋪,葉九卿在蜀中剛混出點名堂,一日應悔元來蜀中找他,說是應家在揚州的涵春軒收到一塊刻有四個字的漢磚。
厲王甬北。
厲王就是劉胥死後被賜的諡號,磚石是在揚州境內天下被農戶發現,不知道是何物,看上麵刻字古樸就拿到涵春軒賣,東西到了應悔元手中後,他大吃一驚,一眼就認出這是修建陵墓的漢磚,上麵刻字的意思是說,厲王陵墓甬道北麵所用的磚石。
這塊磚石的發現足以證明厲王陵墓就在天山附近,應悔元希望葉九卿能和他一道前往揚州,當時兩人雖然在圈裏混的風生水起,但是還沒有一座能拿得出手的古墓,應悔元想要借此在行當裏揚名立萬。
葉九卿當然想去,不過按照規矩,天山在揚州境內,到別人地界插旗總要先拜山,可應悔元不願意,自己發現的墓他不想讓別人插手,而且天山古墓並沒有走漏消息,不說沒人知曉。
葉九卿很傳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要是被抓到,砍手砍腳都是輕的,即便被人弄死沉地仙活埋也是活該,勸說應悔元不要太過激進,可當時年輕氣盛,應悔元根本沒當迴事。
“重建文昌時候,可有什麽發現?”葉知秋問。
“發現?什麽發現?”向導很茫然。
“比如,在修建的過程中,地基下麵發現其他遺跡?”薛心柔在旁邊補充。
“沒有,至少我沒有聽說過。”向導搖頭。
等向導離開後,葉九卿蹲下身,重重歎口氣說:“應該不是這裏。”
“葉叔,我們找錯了地方?”田雞問。
“這裏有兩條主幹道交匯,聽向導之前的解釋,這裏原來是揚州府學的遺址,如果要修建道路,勢必會開挖地基。”葉九卿聲音極其肯定迴答。“揚州的土質不適合在地底深處修建大型建築,合適的高度不超過地下二十米。”
“葉叔,修兩條路的話,地基不用挖那麽深啊。”
“這裏不是普通的地方,有揚州府學的遺址,在動工前肯定會找考古隊先勘查。”葉九卿站起身說。
“對啊,我怎麽忘了這個,但凡有古遺跡的地方修建必須報批考古所,如果這下麵有青銅宮,勘查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土質屬於活土,既然有人為挖掘的痕跡,考古隊肯定會繼續往下探查,直至發現死土為止,如果超過五米的深度,土樣還是活土的話,那就意味著地底肯定有遺跡。”葉知秋點點頭說。
“這裏能修建兩條主幹道,可見並沒有發現活土的痕跡,意味著這裏並沒有被挖掘過,就更不可能是青銅宮的所在。”葉九卿拍拍手中的灰。“我們要找到應該不是這個地方。”
“朱家先祖用星宿定位坐標,絕對不會出現偏差,這裏的確應該是揚州的中心,隻是青銅宮所在的位置有待商榷,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麽。”我說。
“會不會是這樣,從貝殼上麵青銅宮的輪廓顯示,這座宮殿雖然雄偉,但僅僅是為了藏匿九鼎和朱家先祖,因此規模並不大。”薛心柔指著我們麵前兩條主幹道。“要修建這兩條道路,絕非是一次性完成,想必在之前就有道路的雛形,隻不過在原路上擴建。”
“我明白心柔的意思,揚州城裏的路原先就是有規劃的,在擴建的時候未必會進行大規模的考古勘查,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發現青銅宮。”宮爵說。
“還有一個可能,即便要勘查,也不會大麵積勘查,隻會選擇局部幾個重要的地點進行取樣勘探,這就意味著,未必會發現青銅宮上的活土痕跡,加之道路陸陸續續都有修建,即便發現活土也不會讓人留意。”薛心柔點點頭說。
“揚州城曆來富貴,商賈巨富雲集之地,也埋過不少大墓,揚州地界上我剛好認識一位朋友,如果這裏有活土的痕跡,考古隊不會留意,但圈裏的耗子肯定會聞到味道,蝦有蝦路,蟹有蟹道,既然咱們是來探墓的,還是得在咱們自個圈裏打探消息。”葉九卿說到這裏,轉身拍拍田雞肩膀。“巧了,剛好帶你去見見我一位朋友”
第702章 陳年往事
葉九卿帶著我們前往揚州的瓜州鎮,離開市區才能體會揚州江南的記憶,江河交匯於古渡頭,一千年前,詩卷裏的江南,沒有周莊,沒有烏鎮,卻可聽見京口瓜洲一水間。
瓜州古鎮因京杭運河開鑿而興盛,如今的瓜洲古渡,四麵環水,樹木蔥鬱,樓台亭榭,昔日繁華不再,少了往昔那些喧囂,多了幾分幽靜懷古,初秋的季節裏越發意境深遠。
若是心靜,停下腳步遠眺滔滔江河,還依稀能聽到久遠的唱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葉九卿好像對這裏輕車熟路,記憶中他似乎沒有聽他提過在揚州有朋友,能擔得起葉九卿口中朋友二字的人不多,我認識和知道的都和葉九卿有過命交情。
“你在這裏有朋友?”我還是沒忍住問。
“沈流煙。”葉九卿迴了我兩個字。
我努力在記憶中搜索,始終找不到和這個名字有關聯的東西:“沒聽你說過啊。”
“爸,聽名字,您這位朋友是女的?”
“我認識流煙的時候還沒你呢。”葉九卿淡淡一笑,思緒有些入神,像是定格在記憶的過往中。“說起來,全是因為悔元我才認識流煙的。”
“我爸?”田雞憨憨看著葉九卿。“這人我爸也認識?”
“認識,當然認識,老交情了。”葉九卿又笑的意味深長。
“葉叔,給我們講講您以前的事啊。”宮爵纏著葉九卿,我看她乖張的樣子,就知道宮爵應該感覺這其中有故事。
“悔元在揚州捅了亂子,七叔讓我到揚州來救人。”
“我爸還會捅亂子?!”田雞一臉茫然。
葉九卿撓撓稀疏的頭發,感慨萬千說,都是年輕時候的事了,那會他和應悔元剛出道不久,很快就闖出名堂,便有了關中應龍蜀中葉鳳的名號。
葉九卿都承認,應悔元比他要瀟灑,就連探墓這事,應悔元也能做的放蕩不羈隨心所欲,圈裏有規矩,到了什麽地界就得按當地規矩來辦事。
應悔元性子灑脫,從來不喜歡約束和管製,應家富甲天下,探墓並非是為了發財,應悔元探墓全然因為是愛好,所以行事從來不拘一格。
“知道天山漢墓嗎?”葉九卿邊走邊問。
“知道啊,天山漢墓也是一座黃腸題湊的古墓,墓主人是漢武帝之子劉胥。”葉知秋迴答。
“最先發現天山漢墓的就是你應叔。”
“什麽?天山漢墓是應叔發現的?”葉知秋大吃一驚,好半天才迴過神。“可,可天山漢墓保存完好,不像是被盜過的啊。”
“如果說人的一生分為成熟和幼稚兩個階段的話,天山漢墓就是悔元人生的分水嶺,從天山漢墓的事以後,悔元從此變了一個人,也是如今你們熟知的那個應叔,可我記憶中的他可不是什麽忠孝仁義禮麵麵俱到的人,年輕那會悔元囂張跋扈目空一切,說重點就是紈絝子弟。”葉九卿邊說邊笑,好像他還是比較喜歡曾經的應悔元。
“葉叔,您說的是我爸?!”田雞越聽越迷糊。
“別打岔,聽葉叔說下去,到底在天山漢墓發生了什麽事?”薛心柔說。
葉九卿不慌不忙告訴我們,天山漢墓就在揚州境內,當時都還沒有四方當鋪,葉九卿在蜀中剛混出點名堂,一日應悔元來蜀中找他,說是應家在揚州的涵春軒收到一塊刻有四個字的漢磚。
厲王甬北。
厲王就是劉胥死後被賜的諡號,磚石是在揚州境內天下被農戶發現,不知道是何物,看上麵刻字古樸就拿到涵春軒賣,東西到了應悔元手中後,他大吃一驚,一眼就認出這是修建陵墓的漢磚,上麵刻字的意思是說,厲王陵墓甬道北麵所用的磚石。
這塊磚石的發現足以證明厲王陵墓就在天山附近,應悔元希望葉九卿能和他一道前往揚州,當時兩人雖然在圈裏混的風生水起,但是還沒有一座能拿得出手的古墓,應悔元想要借此在行當裏揚名立萬。
葉九卿當然想去,不過按照規矩,天山在揚州境內,到別人地界插旗總要先拜山,可應悔元不願意,自己發現的墓他不想讓別人插手,而且天山古墓並沒有走漏消息,不說沒人知曉。
葉九卿很傳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要是被抓到,砍手砍腳都是輕的,即便被人弄死沉地仙活埋也是活該,勸說應悔元不要太過激進,可當時年輕氣盛,應悔元根本沒當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