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忙放下肩頭的木頭,拍拍田雞肩膀:“叫其他人都出來。”
等到大家被叫出來,我指著地上的木頭問老人:“大爺,這些木頭你可還記得是從什麽地方帶迴來的?”
“記得,當然記得,村裏誰都知道。”
“都知道?”
“我們這個地方卻木材,這樣硬實的木頭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河道的坳穀裏多著呢,像梅花樁一樣就長在河道上麵,村裏人誰家缺木頭就去坳裏挖,現在是沒有了,全給村民扛迴家修房子。”
“那這玩意修房子,還挺貴氣啊……”我不由自主苦笑一聲。
老伴在屋裏叫老人進去生火煮麵,等老人走了之後,朱七蹲在地上,仔細看了木頭片刻,頓時大吃一驚:“鋼柏!”
“一棵剛柏還說是巧合,聽老人的意思,這裏的村民少說也搬走了河道上上百棵鋼柏,事情怕是不對勁。”我說。
“什麽是鋼柏?”
“就是柏樹木,剝去樹皮的柏木枋,即柏木之心,以木色淡黃而得名,其色黃而質地致密,亦稱剛柏,因為木質本身軟硬適中,有香氣,耐腐力強,在古時候也是貴木。”
“這木頭很貴?”宮爵疑惑不解。
“是貴氣的貴,一般人是不能用這樣的木頭。”朱七解釋。
葉知秋聽完麵色大驚,連忙蹲到地上查看鋼柏,抬頭的時候目瞪口呆:“難不成這,這就是黃腸?!”
我和朱七同時點頭,田婉清更是激動不已:“黃腸題湊發現的甚少,如果是真的,那虢國國君的陵墓恐怕規格之高,超乎我們想象。”
“在在文獻中看見過關於黃腸題湊的記載,沒想到居然能親眼看見兩千多年前的黃腸。”薛心柔一臉震驚。
“媽,什麽是黃腸題湊啊?”
應悔元在旁邊給田雞解釋,黃腸題湊,文獻記載最早的出現在戰國時期,據書中記載,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黃腸就是柏樹木之心,並非是古人都用黃腸木,隻有天子禮葬時,用柏木堆壘成棺槨形狀,外麵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裏麵放有大量陪葬品,原因主要是上古講究厚葬,一個墓地耗資數萬根巨木奢侈到了極點,一個墓地能用那麽多的優質木材是非一個人的財力所能支撐的。
而至於題湊是指墓室中的結構,是用黃腸柏木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而且所有木頭皆內向,堆壘成的框形結構,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牆,上麵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外麵還有便房,與梓宮、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腸題湊是天子專享,但經特賜,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使用黃腸題湊,一方麵在於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麵也有利於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
“這種葬製在西漢之後便不再出現,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少之又少,每一處都彌足珍貴,沒想到在黃河古道下麵竟然會有一座黃腸題湊的國君古墓。”應悔元都感慨萬千。
“爸,既然是天子專用的葬製,規格一定很高,為什麽西漢之後就沒有黃腸題湊了呢?”田雞問。
“要修建黃腸題湊,首先得采自深山窮穀中的名貴木材,裝飾精致,製造考究耗資巨大,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中,北京大葆台古墓,黃心柏木多達一萬五千多根!”朱七站起身波瀾不驚說。“你當這些是隨便的木頭,那可是砍一根就少一根,後世天子即便是想修,也要有這麽多珍貴木頭才行。”
“虢國國君在修建陵墓的時候,剛好是周天子對黃河改道,勢必會先在上遊築建水壩,因此會用到大量的木材,推測虢國國君便是利用造壩的工程,收集到大量的黃心柏木。”我點點頭說。
“不是說隻有天子才能用黃腸題湊,虢國國君用這樣的葬製豈不是僭越了祖製?”宮爵問。
“虢國國君把陵墓修建在河道之下,勢必會考慮陵墓的牢固,采用黃腸題湊也合情合理,而且既然天子能賜予國君九錫之禮,賜賞黃腸題湊也在情理之中。”田婉清說。
“既然黃腸題湊如此牢固,為什麽會出現在河道外麵呢?”宮爵依舊疑惑不解。
“這個好解釋,老人說這裏曾經暴雨半月,想必古墓滲水嚴重,要知道黃腸題湊是不用榫卯,滲水之後柏木漂浮,慢慢穿透出河道這才被這裏的村民發現。”薛心柔不慌不忙說。
“柏木露在河道外麵這個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麽墓葬中九錫之一的金戟會出現在黃土嶺上呢?”葉知秋一籌莫展。
“說明虢國國君的墓有過塌陷,金戟是禮器而且中空,可以浮於水麵,就是說……”我抬起頭看向其他人。“古墓有裂口,隻要我們找到這處裂口就能進入古墓。”
“應該沒那麽容易,賈岩在得到金戟之後,就已經挖掘過,如果下麵真有古墓,賈岩不可能有遺漏,他說過河道中沉積的淤泥河沙堅若磐石,很難打下探洞,我們即便知道古墓大致的範圍,但是不可能長時間挖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那處裂口。”應悔元說。
第615章 黃河古道
放羊的老人帶我們去他找到黃腸的地方,位置正好在黃河古道之中,黃河曾奔騰而來,兩千年前後又地拂袖而去,由於多泥沙,渾濁的河水在大堤的夾峙下,塑造出了一條真正的懸河,河床高高在上,殘堤更高,像是一道綿延的黃土長城。
放眼望去,整個河道像是黃土堆積的峽穀,茫茫沙土之下,不知道埋藏著多少蒼涼的往事。
我半跪在地麵上可以清晰的看見猶如梅花樁一般的孔洞,這些都是村民拔出黃腸後留下的痕跡,放羊的老人不明白我們為什麽對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木頭感興趣,還憨厚的讓我們去他家搬。
等和老人告別以後,朱七拿出探鏟,手法幹淨利落的打下去,像他這樣的高手,用探鏟的力度和角度都掌握的爐火純青,可探鏟卻隻沒入半寸,我看見朱七鬆開雙手捏握了幾下,想必是被震的發麻。
“既然這裏出現黃腸,說明古墓的位置大致就在這附近,可這裏的土質太堅硬,探鏟都打不下,若是無法探查出古墓的方位和走向,還真不敢貿然挖掘。”朱七眉頭緊皺說。
“七叔,我們之前推測過,這裏原來是河道,就算挖掘修建陵墓,不管是挖出來,還是填迴去的泥土是無法分辨的,探鏟在這裏也沒有用。”應悔元說。
“這可怎麽是好,如果無法探查到古墓位置,就不能挖掘啊。”葉知秋憂心忡忡說。
“反正黃腸出現在這裏,古墓在下麵八九不離十,要不咱就先在這裏挖一個盜洞,邊挖邊看情況。”田雞說。
我搖搖頭否定了田雞的想法:“這要是在荒郊野外,你的注意還成,不過這裏的河道如今有村民來往,我們明目張膽挖掘勢必會引起村民的注意,一旦走漏了風聲麻煩就大了。”
“我倒是有一個主意。”田婉清在旁邊說。
“婉清,你想到什麽辦法?”應悔元問。
“虢國國君的陵墓如果是黃腸題湊的話,在不知道墓室方位和走向的情況下,用盜墓的手法挖掘風險太大,且不說盜洞挖偏,就是接近古墓也無濟於事。”田婉清心平氣和對我們說。“因為陵墓全是用堅硬無比的鋼柏堆壘而成,若是沒挖到墓道之中,這些鋼柏會像一堵銅牆鐵壁阻擋試圖進墓的人,我們時間緊迫,根本沒有時間能耗費在劈砍鋼柏上。”
“田姨說的有道理,我曾經研究過黃腸題湊,所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黃腸題湊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上萬根鋼柏堆砌在一起,可不是砍一根木頭那麽簡單,我們若是大張旗鼓在此挖掘的話,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被發現。”薛心柔點點頭說。
“田姨,那您有什麽好辦法?”
“考古隊挖掘遺跡的辦法和盜墓截然不同,考古隊是大揭底,從最上麵的封土開始一層一層清理,直至整個陵墓全被挖掘出來。”
“你的意思是把這裏交給考古隊?”朱七摸出煙杆問。
“是的,這或許是最好的辦法,首先,一旦考古隊接手,不用擔心古墓被毀壞,二來裏麵的文物能妥善的報告,再者,考古隊不用擔心無法確定古墓的位置,會以發現黃腸的地方為基點向四周輻射,大麵積清理發掘。”田婉清點點頭對我們說。“由我出麵向館長提出發現這裏的古墓遺跡,即便我不能參與挖掘也能第一時間知道這座古墓的情況。”
等到大家被叫出來,我指著地上的木頭問老人:“大爺,這些木頭你可還記得是從什麽地方帶迴來的?”
“記得,當然記得,村裏誰都知道。”
“都知道?”
“我們這個地方卻木材,這樣硬實的木頭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河道的坳穀裏多著呢,像梅花樁一樣就長在河道上麵,村裏人誰家缺木頭就去坳裏挖,現在是沒有了,全給村民扛迴家修房子。”
“那這玩意修房子,還挺貴氣啊……”我不由自主苦笑一聲。
老伴在屋裏叫老人進去生火煮麵,等老人走了之後,朱七蹲在地上,仔細看了木頭片刻,頓時大吃一驚:“鋼柏!”
“一棵剛柏還說是巧合,聽老人的意思,這裏的村民少說也搬走了河道上上百棵鋼柏,事情怕是不對勁。”我說。
“什麽是鋼柏?”
“就是柏樹木,剝去樹皮的柏木枋,即柏木之心,以木色淡黃而得名,其色黃而質地致密,亦稱剛柏,因為木質本身軟硬適中,有香氣,耐腐力強,在古時候也是貴木。”
“這木頭很貴?”宮爵疑惑不解。
“是貴氣的貴,一般人是不能用這樣的木頭。”朱七解釋。
葉知秋聽完麵色大驚,連忙蹲到地上查看鋼柏,抬頭的時候目瞪口呆:“難不成這,這就是黃腸?!”
我和朱七同時點頭,田婉清更是激動不已:“黃腸題湊發現的甚少,如果是真的,那虢國國君的陵墓恐怕規格之高,超乎我們想象。”
“在在文獻中看見過關於黃腸題湊的記載,沒想到居然能親眼看見兩千多年前的黃腸。”薛心柔一臉震驚。
“媽,什麽是黃腸題湊啊?”
應悔元在旁邊給田雞解釋,黃腸題湊,文獻記載最早的出現在戰國時期,據書中記載,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黃腸就是柏樹木之心,並非是古人都用黃腸木,隻有天子禮葬時,用柏木堆壘成棺槨形狀,外麵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裏麵放有大量陪葬品,原因主要是上古講究厚葬,一個墓地耗資數萬根巨木奢侈到了極點,一個墓地能用那麽多的優質木材是非一個人的財力所能支撐的。
而至於題湊是指墓室中的結構,是用黃腸柏木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而且所有木頭皆內向,堆壘成的框形結構,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牆,上麵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外麵還有便房,與梓宮、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腸題湊是天子專享,但經特賜,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使用黃腸題湊,一方麵在於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麵也有利於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
“這種葬製在西漢之後便不再出現,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少之又少,每一處都彌足珍貴,沒想到在黃河古道下麵竟然會有一座黃腸題湊的國君古墓。”應悔元都感慨萬千。
“爸,既然是天子專用的葬製,規格一定很高,為什麽西漢之後就沒有黃腸題湊了呢?”田雞問。
“要修建黃腸題湊,首先得采自深山窮穀中的名貴木材,裝飾精致,製造考究耗資巨大,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中,北京大葆台古墓,黃心柏木多達一萬五千多根!”朱七站起身波瀾不驚說。“你當這些是隨便的木頭,那可是砍一根就少一根,後世天子即便是想修,也要有這麽多珍貴木頭才行。”
“虢國國君在修建陵墓的時候,剛好是周天子對黃河改道,勢必會先在上遊築建水壩,因此會用到大量的木材,推測虢國國君便是利用造壩的工程,收集到大量的黃心柏木。”我點點頭說。
“不是說隻有天子才能用黃腸題湊,虢國國君用這樣的葬製豈不是僭越了祖製?”宮爵問。
“虢國國君把陵墓修建在河道之下,勢必會考慮陵墓的牢固,采用黃腸題湊也合情合理,而且既然天子能賜予國君九錫之禮,賜賞黃腸題湊也在情理之中。”田婉清說。
“既然黃腸題湊如此牢固,為什麽會出現在河道外麵呢?”宮爵依舊疑惑不解。
“這個好解釋,老人說這裏曾經暴雨半月,想必古墓滲水嚴重,要知道黃腸題湊是不用榫卯,滲水之後柏木漂浮,慢慢穿透出河道這才被這裏的村民發現。”薛心柔不慌不忙說。
“柏木露在河道外麵這個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麽墓葬中九錫之一的金戟會出現在黃土嶺上呢?”葉知秋一籌莫展。
“說明虢國國君的墓有過塌陷,金戟是禮器而且中空,可以浮於水麵,就是說……”我抬起頭看向其他人。“古墓有裂口,隻要我們找到這處裂口就能進入古墓。”
“應該沒那麽容易,賈岩在得到金戟之後,就已經挖掘過,如果下麵真有古墓,賈岩不可能有遺漏,他說過河道中沉積的淤泥河沙堅若磐石,很難打下探洞,我們即便知道古墓大致的範圍,但是不可能長時間挖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那處裂口。”應悔元說。
第615章 黃河古道
放羊的老人帶我們去他找到黃腸的地方,位置正好在黃河古道之中,黃河曾奔騰而來,兩千年前後又地拂袖而去,由於多泥沙,渾濁的河水在大堤的夾峙下,塑造出了一條真正的懸河,河床高高在上,殘堤更高,像是一道綿延的黃土長城。
放眼望去,整個河道像是黃土堆積的峽穀,茫茫沙土之下,不知道埋藏著多少蒼涼的往事。
我半跪在地麵上可以清晰的看見猶如梅花樁一般的孔洞,這些都是村民拔出黃腸後留下的痕跡,放羊的老人不明白我們為什麽對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木頭感興趣,還憨厚的讓我們去他家搬。
等和老人告別以後,朱七拿出探鏟,手法幹淨利落的打下去,像他這樣的高手,用探鏟的力度和角度都掌握的爐火純青,可探鏟卻隻沒入半寸,我看見朱七鬆開雙手捏握了幾下,想必是被震的發麻。
“既然這裏出現黃腸,說明古墓的位置大致就在這附近,可這裏的土質太堅硬,探鏟都打不下,若是無法探查出古墓的方位和走向,還真不敢貿然挖掘。”朱七眉頭緊皺說。
“七叔,我們之前推測過,這裏原來是河道,就算挖掘修建陵墓,不管是挖出來,還是填迴去的泥土是無法分辨的,探鏟在這裏也沒有用。”應悔元說。
“這可怎麽是好,如果無法探查到古墓位置,就不能挖掘啊。”葉知秋憂心忡忡說。
“反正黃腸出現在這裏,古墓在下麵八九不離十,要不咱就先在這裏挖一個盜洞,邊挖邊看情況。”田雞說。
我搖搖頭否定了田雞的想法:“這要是在荒郊野外,你的注意還成,不過這裏的河道如今有村民來往,我們明目張膽挖掘勢必會引起村民的注意,一旦走漏了風聲麻煩就大了。”
“我倒是有一個主意。”田婉清在旁邊說。
“婉清,你想到什麽辦法?”應悔元問。
“虢國國君的陵墓如果是黃腸題湊的話,在不知道墓室方位和走向的情況下,用盜墓的手法挖掘風險太大,且不說盜洞挖偏,就是接近古墓也無濟於事。”田婉清心平氣和對我們說。“因為陵墓全是用堅硬無比的鋼柏堆壘而成,若是沒挖到墓道之中,這些鋼柏會像一堵銅牆鐵壁阻擋試圖進墓的人,我們時間緊迫,根本沒有時間能耗費在劈砍鋼柏上。”
“田姨說的有道理,我曾經研究過黃腸題湊,所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黃腸題湊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上萬根鋼柏堆砌在一起,可不是砍一根木頭那麽簡單,我們若是大張旗鼓在此挖掘的話,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被發現。”薛心柔點點頭說。
“田姨,那您有什麽好辦法?”
“考古隊挖掘遺跡的辦法和盜墓截然不同,考古隊是大揭底,從最上麵的封土開始一層一層清理,直至整個陵墓全被挖掘出來。”
“你的意思是把這裏交給考古隊?”朱七摸出煙杆問。
“是的,這或許是最好的辦法,首先,一旦考古隊接手,不用擔心古墓被毀壞,二來裏麵的文物能妥善的報告,再者,考古隊不用擔心無法確定古墓的位置,會以發現黃腸的地方為基點向四周輻射,大麵積清理發掘。”田婉清點點頭對我們說。“由我出麵向館長提出發現這裏的古墓遺跡,即便我不能參與挖掘也能第一時間知道這座古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