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布上所寫,越往下看越讓我震驚,紀林的曾祖也在其中,但這上百艘船和上麵數以萬計的工匠,卻從此亦如石沉大海一般,再無音訊,沒有人知道他們被送到何處。
時間過來五十年,就在這事慢慢被人淡忘的時候。
“迴來?!”我皺眉看著絹布上的文字。“那些人居然安然無恙的乘船返迴。”
“既然有人迴來,總該清楚去了什麽地方,這五十年都幹了什麽吧?”解天輝問。
“這就是奇怪的地方,這些人根本不清楚發生過什麽事,他們的記憶還停留在五十年前出發的那一天。”我深吸一口氣說。
按照絹布上的記載,五十年的光陰,這些人的後代早已老去,看見他們突然返迴恍如隔世,可這些工匠卻感覺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出海的那一天。
最讓人震驚的是,這些人的樣貌居然沒有丁點的變化,和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五十年的時間沒讓這些人有絲毫的改變。
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記得到過什麽地方,也不記得這五十年都做過什麽。
更離奇的是,這些人上岸後,沒過多久,所有人幾乎同時開始快速的衰老,亦如五十年的時間就在頃刻間,從他們身上流逝,直至死亡。
但唯獨有一個人活下來!
那便是紀林的曾祖,同時衰老也沒在他身上發生,迴到家後,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記起一些事,一些在過往五十年中模糊的記憶點滴。
但很零碎和不連貫,他依稀記得自己在修建什麽,而且工程相當龐大,在他的記憶中,一直沒看見過陽光,甚至也沒有月光,唯一能確定的是,他能聽見海水翻湧的聲音。
“那說明在靠近海邊的地方。”解天輝從包裏拿出地圖。“應該不會在沿海地區,這麽多人修建不可能沒人瞧見,可附近的海域也沒有足夠大的島嶼,能讓數以萬計的人同時開工修建。”
“看不見陽光和月光,卻又能聽見海浪聲……”我愕然的思索片刻,無意中瞟見我們所處的祭壇,頓時心裏大吃一驚。“這裏也看不見陽光和月光!”
“海底!他們是在海底修建!”田雞大聲說。
這一發現倒是讓我們始料未及,沒想到早在秦始皇修建碣石宮之前,齊國已經在海底修建過另一個建築。
我連忙往下看絹布上的記載,紀林曾祖一直試圖迴憶起所有的事,直到有一天,從他嘴裏突然說出一個地名。
蓬萊!
我讀出這兩個字,頓時瞠目結舌,蓬萊自古虛無縹緲,傳說中被譽為人間仙境,和瀛州、方丈並稱為三神山,據說山中所居都是乘雲駕鶴的仙人。
他告訴家人,確信自己曾經到過蓬萊,但在他的描述中,蓬萊並非和傳聞中一樣,在渤海深處,有一處終年迷霧籠罩的海域,即便再猛烈的海風也無法吹開那厚厚的霧氣。
隻有在特定的時候,迷霧會短暫的散開,這個時候,會看見一座巍峨聳立在海麵上的七層樓閣,裏麵有妖物鎮守,除了神仙之外,凡人不能登頂,但能清楚聽見從樓閣裏傳來的妖吟,被稱之為妖塔。
就在妖塔的下麵便是傳聞中的蓬萊仙島,那是一座終年沉浮於海底的島嶼,隻會在特定的時候,從海底升起,而那些消失了五十多年的工匠,一直在海底之中修建一座龐大的宮殿。
紀林的曾祖憑借模糊的記憶,最終還是把這座他親眼目睹的仙山繪製出來,我連忙小心翼翼剝離出第三層的絹布,上麵一副完整的畫,所有人全都圍上來,看著上麵的圖案,全都屏氣凝神震撼的說不出話。
畫麵中,紀林曾祖所描述的妖塔首先映入眼簾,妖塔莊嚴雄偉,空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
畫麵上雲霧繞繚,遠望之如臨高空,恍若神仙宮闕,如能登上高閣,如飄搖雲表,但見有天無地,確有超塵出世之感,真可謂人間仙境。
在妖塔之下,峭壁如屏下盡碎石,為海浪所擊久而圓滑,形如珠璣,萬裏澄波閃耀鱗鱗金光,群鷗掠水意境幻妙,一座形如新月的海島縹緲虛幻,變化莫測若隱若現浮出海麵。
上麵高樓突起,淩台寶閣金碧輝煌,仙鶴齊飛山澗流瀑,奇幻之景蔚為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這就是傳說中那座令無數人趨之若鶩的仙島,沒想到竟然真的存在,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登上過這座仙島,按照絹布上的記載,那些乘船入海的工匠曾經在蓬萊上修建過什麽。
繼續往下讀上麵的文字,這個秘密紀家並沒有公之於眾,隻有紀家的後人才知道這個令人震驚的秘密,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事,他再也想不起來。
直到最後紀林曾祖活到百歲才壽終正寢,但直到臨死前,他始終努力去追尋那五十年離奇的記憶,可最終一無所獲,但紀家後人堅信,曾祖曾到過仙山,並且為神仙修建過宮闕,所以才會容顏不變長命百歲。
“蓬萊的傳說曆來都有,如果紀家先祖曾經到過那裏,可有留下蓬萊確切的位置?”宮爵問。
“沒有,絹布上所說,他雖然能記起蓬萊仙島的樣子,可怎麽也想不起這地方在哪兒。”我搖搖頭迴答。
“這些人都是被齊王召集,並且用船運輸出海,由此可見,這些工匠未必清楚自己要去什麽地方,但是,齊王應該很清楚。”淩芷寒說。
“出海求仙在戰國時期很盛行,最開始便起源於齊、燕二國,特別是齊宣威二王,多次派人入海尋訪仙蹤。”我皺眉思索片刻說。“難不成,齊王得償所願,真的找到了蓬萊仙山?”
“齊王這買賣沒做對啊,蓬萊上住的都是神仙,齊王派人給神仙蓋房子,到頭也沒撈到什麽好處啊。”田雞笑著說。“況且,給神仙修宮殿,怎麽也算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咋就不見神仙保佑齊國呢,最終還不是讓秦國給滅了。”
“神仙還需要凡人修宮殿嗎?”解天輝冷嘲熱諷迴了一句。“我看這事充其量,就是什麽齊王裝神弄鬼借題發揮而已,神仙是假,修建什麽東西才是真。”
“上麵記載的很清楚,那些工匠一去不返就是五十年,迴來的時候,容貌和離開時如出一轍,這些人五十年沒發生過改變,但一上岸立刻快速衰老。”宮爵據理力爭冷言相對。“蓬萊上有沒有神仙我不清楚,但這些人一定遭遇過什麽事。”
“齊王派人入海修建蓬萊在先,秦帝修建碣石宮在後,這兩處地方都是在海底,中間間隔時間不到一百五十年,兩個不同的帝王,不約而同在海底興建宮殿,這中間難不成有什麽聯係?”我眉頭緊鎖喃喃自語。
“別猜了,看看上麵還寫著什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紀林既然把這些絹布貼身收藏,想必對於他來說極其重要。”田雞說。
我連忙接著看第二層絹布上的內容,紀林曾祖壽終正寢後,留下蓬萊仙島的完整圖畫,同時,他在當時本身就是技高一籌的石匠,而且紀家曆代都傳承這份手藝。
他雖然不記得其他的事,但卻記得海底營建宮殿的辦法,在死之前,他把這些本事傳給紀家後人,這也讓紀家後代,對渤海之中有蓬萊仙山的事深信不疑。
這麽離奇的事終究沒能隱藏多久,很快紀林曾祖去過仙山,並且見過神仙的事四處流傳,眾說紛紜越傳越神奇,加之紀林曾祖又長命百歲,所以這個傳聞更是讓人深信不疑。
這也讓紀家如日中天,紀林曾祖壽終正寢後,傳到紀林這一代,當時方士之說盛行,紀林便以神人自居,沒想到信眾越傳越多,紀林在當時可謂名噪一時家喻戶曉。
第257章 海底龍脈
看到這裏我們恍然大悟,紀天華提及的紀家曾經出過一個大人物,想必說的便是紀林,世代掌握石匠技藝的人,搖身一變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方士。
紀林受到信眾追捧,自然是名利雙收,可讓紀林一直沒有忘懷的,始終是曾祖在迴憶中提及的蓬萊仙島。
在絹布上,紀林記載自己曾經多次從海,試圖探尋蓬萊仙島的位置,期望能和曾祖一樣,登上仙島見到神仙,可最終一無所獲無功而返。
然後秦軍橫掃六合,最後滅掉的便是齊國,紀林被秦軍所俘,因為坊間傳聞秦始皇喜好神仙之說,便上奏告之蓬萊仙山一事,並且將秘而不宣的蓬萊仙島圖一同獻給秦帝。
看到這裏,事情終於和秦始皇聯係在一起,我連忙接著往下看。
時間過來五十年,就在這事慢慢被人淡忘的時候。
“迴來?!”我皺眉看著絹布上的文字。“那些人居然安然無恙的乘船返迴。”
“既然有人迴來,總該清楚去了什麽地方,這五十年都幹了什麽吧?”解天輝問。
“這就是奇怪的地方,這些人根本不清楚發生過什麽事,他們的記憶還停留在五十年前出發的那一天。”我深吸一口氣說。
按照絹布上的記載,五十年的光陰,這些人的後代早已老去,看見他們突然返迴恍如隔世,可這些工匠卻感覺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出海的那一天。
最讓人震驚的是,這些人的樣貌居然沒有丁點的變化,和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五十年的時間沒讓這些人有絲毫的改變。
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記得到過什麽地方,也不記得這五十年都做過什麽。
更離奇的是,這些人上岸後,沒過多久,所有人幾乎同時開始快速的衰老,亦如五十年的時間就在頃刻間,從他們身上流逝,直至死亡。
但唯獨有一個人活下來!
那便是紀林的曾祖,同時衰老也沒在他身上發生,迴到家後,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記起一些事,一些在過往五十年中模糊的記憶點滴。
但很零碎和不連貫,他依稀記得自己在修建什麽,而且工程相當龐大,在他的記憶中,一直沒看見過陽光,甚至也沒有月光,唯一能確定的是,他能聽見海水翻湧的聲音。
“那說明在靠近海邊的地方。”解天輝從包裏拿出地圖。“應該不會在沿海地區,這麽多人修建不可能沒人瞧見,可附近的海域也沒有足夠大的島嶼,能讓數以萬計的人同時開工修建。”
“看不見陽光和月光,卻又能聽見海浪聲……”我愕然的思索片刻,無意中瞟見我們所處的祭壇,頓時心裏大吃一驚。“這裏也看不見陽光和月光!”
“海底!他們是在海底修建!”田雞大聲說。
這一發現倒是讓我們始料未及,沒想到早在秦始皇修建碣石宮之前,齊國已經在海底修建過另一個建築。
我連忙往下看絹布上的記載,紀林曾祖一直試圖迴憶起所有的事,直到有一天,從他嘴裏突然說出一個地名。
蓬萊!
我讀出這兩個字,頓時瞠目結舌,蓬萊自古虛無縹緲,傳說中被譽為人間仙境,和瀛州、方丈並稱為三神山,據說山中所居都是乘雲駕鶴的仙人。
他告訴家人,確信自己曾經到過蓬萊,但在他的描述中,蓬萊並非和傳聞中一樣,在渤海深處,有一處終年迷霧籠罩的海域,即便再猛烈的海風也無法吹開那厚厚的霧氣。
隻有在特定的時候,迷霧會短暫的散開,這個時候,會看見一座巍峨聳立在海麵上的七層樓閣,裏麵有妖物鎮守,除了神仙之外,凡人不能登頂,但能清楚聽見從樓閣裏傳來的妖吟,被稱之為妖塔。
就在妖塔的下麵便是傳聞中的蓬萊仙島,那是一座終年沉浮於海底的島嶼,隻會在特定的時候,從海底升起,而那些消失了五十多年的工匠,一直在海底之中修建一座龐大的宮殿。
紀林的曾祖憑借模糊的記憶,最終還是把這座他親眼目睹的仙山繪製出來,我連忙小心翼翼剝離出第三層的絹布,上麵一副完整的畫,所有人全都圍上來,看著上麵的圖案,全都屏氣凝神震撼的說不出話。
畫麵中,紀林曾祖所描述的妖塔首先映入眼簾,妖塔莊嚴雄偉,空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
畫麵上雲霧繞繚,遠望之如臨高空,恍若神仙宮闕,如能登上高閣,如飄搖雲表,但見有天無地,確有超塵出世之感,真可謂人間仙境。
在妖塔之下,峭壁如屏下盡碎石,為海浪所擊久而圓滑,形如珠璣,萬裏澄波閃耀鱗鱗金光,群鷗掠水意境幻妙,一座形如新月的海島縹緲虛幻,變化莫測若隱若現浮出海麵。
上麵高樓突起,淩台寶閣金碧輝煌,仙鶴齊飛山澗流瀑,奇幻之景蔚為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這就是傳說中那座令無數人趨之若鶩的仙島,沒想到竟然真的存在,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登上過這座仙島,按照絹布上的記載,那些乘船入海的工匠曾經在蓬萊上修建過什麽。
繼續往下讀上麵的文字,這個秘密紀家並沒有公之於眾,隻有紀家的後人才知道這個令人震驚的秘密,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事,他再也想不起來。
直到最後紀林曾祖活到百歲才壽終正寢,但直到臨死前,他始終努力去追尋那五十年離奇的記憶,可最終一無所獲,但紀家後人堅信,曾祖曾到過仙山,並且為神仙修建過宮闕,所以才會容顏不變長命百歲。
“蓬萊的傳說曆來都有,如果紀家先祖曾經到過那裏,可有留下蓬萊確切的位置?”宮爵問。
“沒有,絹布上所說,他雖然能記起蓬萊仙島的樣子,可怎麽也想不起這地方在哪兒。”我搖搖頭迴答。
“這些人都是被齊王召集,並且用船運輸出海,由此可見,這些工匠未必清楚自己要去什麽地方,但是,齊王應該很清楚。”淩芷寒說。
“出海求仙在戰國時期很盛行,最開始便起源於齊、燕二國,特別是齊宣威二王,多次派人入海尋訪仙蹤。”我皺眉思索片刻說。“難不成,齊王得償所願,真的找到了蓬萊仙山?”
“齊王這買賣沒做對啊,蓬萊上住的都是神仙,齊王派人給神仙蓋房子,到頭也沒撈到什麽好處啊。”田雞笑著說。“況且,給神仙修宮殿,怎麽也算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咋就不見神仙保佑齊國呢,最終還不是讓秦國給滅了。”
“神仙還需要凡人修宮殿嗎?”解天輝冷嘲熱諷迴了一句。“我看這事充其量,就是什麽齊王裝神弄鬼借題發揮而已,神仙是假,修建什麽東西才是真。”
“上麵記載的很清楚,那些工匠一去不返就是五十年,迴來的時候,容貌和離開時如出一轍,這些人五十年沒發生過改變,但一上岸立刻快速衰老。”宮爵據理力爭冷言相對。“蓬萊上有沒有神仙我不清楚,但這些人一定遭遇過什麽事。”
“齊王派人入海修建蓬萊在先,秦帝修建碣石宮在後,這兩處地方都是在海底,中間間隔時間不到一百五十年,兩個不同的帝王,不約而同在海底興建宮殿,這中間難不成有什麽聯係?”我眉頭緊鎖喃喃自語。
“別猜了,看看上麵還寫著什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紀林既然把這些絹布貼身收藏,想必對於他來說極其重要。”田雞說。
我連忙接著看第二層絹布上的內容,紀林曾祖壽終正寢後,留下蓬萊仙島的完整圖畫,同時,他在當時本身就是技高一籌的石匠,而且紀家曆代都傳承這份手藝。
他雖然不記得其他的事,但卻記得海底營建宮殿的辦法,在死之前,他把這些本事傳給紀家後人,這也讓紀家後代,對渤海之中有蓬萊仙山的事深信不疑。
這麽離奇的事終究沒能隱藏多久,很快紀林曾祖去過仙山,並且見過神仙的事四處流傳,眾說紛紜越傳越神奇,加之紀林曾祖又長命百歲,所以這個傳聞更是讓人深信不疑。
這也讓紀家如日中天,紀林曾祖壽終正寢後,傳到紀林這一代,當時方士之說盛行,紀林便以神人自居,沒想到信眾越傳越多,紀林在當時可謂名噪一時家喻戶曉。
第257章 海底龍脈
看到這裏我們恍然大悟,紀天華提及的紀家曾經出過一個大人物,想必說的便是紀林,世代掌握石匠技藝的人,搖身一變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方士。
紀林受到信眾追捧,自然是名利雙收,可讓紀林一直沒有忘懷的,始終是曾祖在迴憶中提及的蓬萊仙島。
在絹布上,紀林記載自己曾經多次從海,試圖探尋蓬萊仙島的位置,期望能和曾祖一樣,登上仙島見到神仙,可最終一無所獲無功而返。
然後秦軍橫掃六合,最後滅掉的便是齊國,紀林被秦軍所俘,因為坊間傳聞秦始皇喜好神仙之說,便上奏告之蓬萊仙山一事,並且將秘而不宣的蓬萊仙島圖一同獻給秦帝。
看到這裏,事情終於和秦始皇聯係在一起,我連忙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