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怔吃驚的看向淩芷寒,這個江南女子看似柔弱,可萬萬沒想到還有這般傲氣,當著卓明風的麵竟然直言不諱,拜他為師就是為了日後打敗卓明風。
卓明風聽完反應完全出乎意料,點頭放聲大笑:“一言為定,我傾囊相授就看你能學會多少,不過,日後和你一較高下的人恐怕未必是我。”
“你在石窟就看出銅鏡的端倪,知道上麵所指是玉門關。”我把銅鏡拿出來問。“你知道我們找萬象神宮是為了救人,沒時間和你兜圈子,你同樣也想找萬象神宮,銅鏡後麵還有四句詩句,到底是什麽意思。”
“你不是想拜我為師嗎?就讓我看看淩然到底教會你多少。”卓明風從我手裏接過銅鏡,看了看遞到淩芷寒的麵前。“這四句銘文其實並不難,你若能解開,你我還有師徒之緣。”
淩芷寒抿著嘴謙遜接過銅鏡,上麵的詩文我們來的路上一直在推測,可至今都沒有絲毫頭緒。
七尺龍鏡傳烽火,
遙看戎狄欲虜國。
三千世界拈花中,
唯神可見萬象宮。
“別說我沒提醒你,第一句的重點便在最後三字上。”卓明風說完有轉身遠眺。
“最後三字是傳烽火。”淩芷寒脫口而出後繼續凝眉苦想。“從字麵上看是說傳遞烽火示警的意思。”
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幹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古有周幽王為褒姒一笑,博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導致周朝衰敗的典故。
“之前沒懂這話意思,到了這裏我想明白了。”田雞眼睛一亮說。“傳烽火說明有敵情,既然要通報守軍警戒,那就得先點燃烽火。”
“烽火台!”我頓時也恍然大悟。“最後三字其實是暗指烽火台。”
“玉門關是邊陲重地,而銅鏡指引我們來這裏……”葉知秋興奮異常抬頭說。“玉門關上曾經也有烽火台。”
葉知秋說完在玉門關上麵找尋,很快找到一處高聳的土堆,隱約還能看見發黑的土層,一看便知是被灼燒過的痕跡。
“第一句話如果指的是玉門關上這處烽火台,那前麵七尺龍鏡又是什麽意思?”將軍問。
“烽火傳遞都是點燃火堆,下一處關隘遙看烽火連天便知有敵來犯,可第一句裏麵用七尺龍鏡傳烽火,說明示警所用的是鏡子。”宮爵來迴走了幾步喃喃自語後突然停下來。“光線!是光線!”
“對,在烽火台上有光線傳遞信號。”我點點頭目光落在淩芷寒手裏的銅鏡上。
“那第一句話就容易理解了。”淩芷寒舉起銅鏡說。“七尺應該指的是高度,就是把這個銅鏡懸高在烽火台上七尺高的位置。”
我們連忙找來枯枝,用現在的尺寸換算好七尺的高度,固定住銅鏡後插在烽火台上,晨曦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折射的光照向遠方的荒漠。
淩璿應該是用這種方式來指出萬象神宮的位置,這和麥積山上的機關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點,高度都有了,現在差的就是時間。”宮爵在關樓上看著遠處關係折射的地方。“必須在特定時間下,銅鏡所指引的位置才是我們要找尋的地方。”
“龍鏡……”淩芷寒看看手裏銅鏡。“上麵並沒有龍,想必龍應該是指時間,十二時辰中龍代表辰時,就是早上七點的時候。”
將軍從身上摸出一個精致古樸的懷表,看了一眼麵色沉穩說:“還有十五分鍾到七點。”
“終於解開第一句,時間、地點和高度都有了……”我隻說到一半就停住,忽然很焦急皺起眉頭。“還差一樣東西。”
“還差什麽?”其他人問。
“當七點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時,折射的光線會指明確切的地點,可是……可是我們並不知道方向啊?”我抬頭看著七尺高的銅鏡。“沒有方向的話,也就是說在七點的時候,以銅鏡為圓心,指引的光線為直徑,這個巨大的圓周上任何一處地點都有可能是我們要找的地方,那……那得找到何年何月去。”
“第一句裏麵所有的文字都被我們破解,的確是沒有涉及到方向。”葉知秋聽完臉上驟然大變,如果我們不能在十五分鍾內確定方向,就勢必要等到明天,我們每天隻有一次稍縱即逝的機會。
“第二句,遙看戎狄欲虜國,這一句裏麵或許藏有方位。”將軍連忙提醒。
“從字麵上看,第二句的意思很好理解,既然烽火連天,說明外敵叩關,第二句是說站在玉門關已經可以清楚的看見來勢洶洶欲要攻破山河的敵人。”葉知秋一邊說一邊冥思苦想。“可是這話和方位並沒有絲毫關聯啊。”
“還有七分鍾。”將軍聲音低沉。
“遙看是指站在玉門關上遠望,這兩個字沒什麽特別,戎狄欲虜國……關鍵還在後麵五個字上。”我焦急萬分說。
“戎狄是古時候華夏對少數民族部落的統稱,根據方位不同,他們的稱唿也各不相同。”淩芷寒冷靜的走到烽火台下,一邊取下銅鏡一邊胸有成竹說。“戎狄這個名字起源於周朝,當時居民有華夏和四夷的區分,南方少數民族為蠻,東方少數民族為夷,西方少數民族為戎,北方少數民族為狄。”
“戎狄就是指的方位,以玉米關為正中,西北的方向!”葉知秋反應過來激動不已。
葉知秋重新把銅鏡插上去的時候,銅鏡的方位不偏不倚剛好對準西北,旁邊的將軍也在這個時候合上懷表,看來時間剛剛好,就連一直站在遠處眺望的卓明風也走了過來。
廣袤的荒漠一望無垠,毫無遮擋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折射出的光亮指向玉門關遠處的一個荒蕪之地,田雞機靈生怕機會稍縱即逝,連忙從玉門關下去,追隨著光線一路狂奔,直至我們在關樓上看見田雞停在遙遠的地方向我們揮手。
這四句銘文中最後提到了萬象神宮,我站在玉門關上心裏多少有些難以平複,或許就在田雞站立的下麵,便是那一座氣勢恢宏包羅萬象堪稱奇跡的建築群。
第162章 斷臂
田雞跟著將軍開始在我們找到的地方挖土,宮爵想去幫忙被我拉了迴來,懶洋洋坐在一邊幸災樂禍的看著,這十幾年被將軍打罵慣了,也讓田雞嚐嚐我曾經吃的苦。
田雞挖墓的本事落在將軍眼裏當然瞧不起,一邊挖一邊數落,田雞望向我滿眼的乞求,我裝沒看見,這還算是好的,我小時候,基本是挖一鏟被打一巴掌。
“手!手要這樣握。”將軍一臉嚴肅盯著田雞。“王八犢子,像你這樣挖不了幾下,手上全起泡,真不知道你怎麽吃上這口飯的,你要是跟著我,指不定……”
“早被你打死了。”我笑著接話。
“你還有臉笑他。”將軍瞪我一眼厲聲說。“滾下來挖。”
“這不是給您機會,讓您指導指導他。”我反正被他罵習慣了,嬉皮笑臉說。“我挖哪兒能顯示您本事啊,我這點把戲可都是您調教的,您老胳膊老腿要是累了就吱聲。”
“老子有的是勁……”
當!
將軍和我較勁話說到一半,就聽見幹活從不含糊的田雞那邊傳來重重的撞擊聲,我們頓時望過去,田雞挖的太用力,鐵鏟都掉落在地上,雙手估計震的發麻合都合不攏。
卓明風聽完反應完全出乎意料,點頭放聲大笑:“一言為定,我傾囊相授就看你能學會多少,不過,日後和你一較高下的人恐怕未必是我。”
“你在石窟就看出銅鏡的端倪,知道上麵所指是玉門關。”我把銅鏡拿出來問。“你知道我們找萬象神宮是為了救人,沒時間和你兜圈子,你同樣也想找萬象神宮,銅鏡後麵還有四句詩句,到底是什麽意思。”
“你不是想拜我為師嗎?就讓我看看淩然到底教會你多少。”卓明風從我手裏接過銅鏡,看了看遞到淩芷寒的麵前。“這四句銘文其實並不難,你若能解開,你我還有師徒之緣。”
淩芷寒抿著嘴謙遜接過銅鏡,上麵的詩文我們來的路上一直在推測,可至今都沒有絲毫頭緒。
七尺龍鏡傳烽火,
遙看戎狄欲虜國。
三千世界拈花中,
唯神可見萬象宮。
“別說我沒提醒你,第一句的重點便在最後三字上。”卓明風說完有轉身遠眺。
“最後三字是傳烽火。”淩芷寒脫口而出後繼續凝眉苦想。“從字麵上看是說傳遞烽火示警的意思。”
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幹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古有周幽王為褒姒一笑,博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導致周朝衰敗的典故。
“之前沒懂這話意思,到了這裏我想明白了。”田雞眼睛一亮說。“傳烽火說明有敵情,既然要通報守軍警戒,那就得先點燃烽火。”
“烽火台!”我頓時也恍然大悟。“最後三字其實是暗指烽火台。”
“玉門關是邊陲重地,而銅鏡指引我們來這裏……”葉知秋興奮異常抬頭說。“玉門關上曾經也有烽火台。”
葉知秋說完在玉門關上麵找尋,很快找到一處高聳的土堆,隱約還能看見發黑的土層,一看便知是被灼燒過的痕跡。
“第一句話如果指的是玉門關上這處烽火台,那前麵七尺龍鏡又是什麽意思?”將軍問。
“烽火傳遞都是點燃火堆,下一處關隘遙看烽火連天便知有敵來犯,可第一句裏麵用七尺龍鏡傳烽火,說明示警所用的是鏡子。”宮爵來迴走了幾步喃喃自語後突然停下來。“光線!是光線!”
“對,在烽火台上有光線傳遞信號。”我點點頭目光落在淩芷寒手裏的銅鏡上。
“那第一句話就容易理解了。”淩芷寒舉起銅鏡說。“七尺應該指的是高度,就是把這個銅鏡懸高在烽火台上七尺高的位置。”
我們連忙找來枯枝,用現在的尺寸換算好七尺的高度,固定住銅鏡後插在烽火台上,晨曦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折射的光照向遠方的荒漠。
淩璿應該是用這種方式來指出萬象神宮的位置,這和麥積山上的機關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點,高度都有了,現在差的就是時間。”宮爵在關樓上看著遠處關係折射的地方。“必須在特定時間下,銅鏡所指引的位置才是我們要找尋的地方。”
“龍鏡……”淩芷寒看看手裏銅鏡。“上麵並沒有龍,想必龍應該是指時間,十二時辰中龍代表辰時,就是早上七點的時候。”
將軍從身上摸出一個精致古樸的懷表,看了一眼麵色沉穩說:“還有十五分鍾到七點。”
“終於解開第一句,時間、地點和高度都有了……”我隻說到一半就停住,忽然很焦急皺起眉頭。“還差一樣東西。”
“還差什麽?”其他人問。
“當七點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時,折射的光線會指明確切的地點,可是……可是我們並不知道方向啊?”我抬頭看著七尺高的銅鏡。“沒有方向的話,也就是說在七點的時候,以銅鏡為圓心,指引的光線為直徑,這個巨大的圓周上任何一處地點都有可能是我們要找的地方,那……那得找到何年何月去。”
“第一句裏麵所有的文字都被我們破解,的確是沒有涉及到方向。”葉知秋聽完臉上驟然大變,如果我們不能在十五分鍾內確定方向,就勢必要等到明天,我們每天隻有一次稍縱即逝的機會。
“第二句,遙看戎狄欲虜國,這一句裏麵或許藏有方位。”將軍連忙提醒。
“從字麵上看,第二句的意思很好理解,既然烽火連天,說明外敵叩關,第二句是說站在玉門關已經可以清楚的看見來勢洶洶欲要攻破山河的敵人。”葉知秋一邊說一邊冥思苦想。“可是這話和方位並沒有絲毫關聯啊。”
“還有七分鍾。”將軍聲音低沉。
“遙看是指站在玉門關上遠望,這兩個字沒什麽特別,戎狄欲虜國……關鍵還在後麵五個字上。”我焦急萬分說。
“戎狄是古時候華夏對少數民族部落的統稱,根據方位不同,他們的稱唿也各不相同。”淩芷寒冷靜的走到烽火台下,一邊取下銅鏡一邊胸有成竹說。“戎狄這個名字起源於周朝,當時居民有華夏和四夷的區分,南方少數民族為蠻,東方少數民族為夷,西方少數民族為戎,北方少數民族為狄。”
“戎狄就是指的方位,以玉米關為正中,西北的方向!”葉知秋反應過來激動不已。
葉知秋重新把銅鏡插上去的時候,銅鏡的方位不偏不倚剛好對準西北,旁邊的將軍也在這個時候合上懷表,看來時間剛剛好,就連一直站在遠處眺望的卓明風也走了過來。
廣袤的荒漠一望無垠,毫無遮擋的陽光照射在銅鏡上,折射出的光亮指向玉門關遠處的一個荒蕪之地,田雞機靈生怕機會稍縱即逝,連忙從玉門關下去,追隨著光線一路狂奔,直至我們在關樓上看見田雞停在遙遠的地方向我們揮手。
這四句銘文中最後提到了萬象神宮,我站在玉門關上心裏多少有些難以平複,或許就在田雞站立的下麵,便是那一座氣勢恢宏包羅萬象堪稱奇跡的建築群。
第162章 斷臂
田雞跟著將軍開始在我們找到的地方挖土,宮爵想去幫忙被我拉了迴來,懶洋洋坐在一邊幸災樂禍的看著,這十幾年被將軍打罵慣了,也讓田雞嚐嚐我曾經吃的苦。
田雞挖墓的本事落在將軍眼裏當然瞧不起,一邊挖一邊數落,田雞望向我滿眼的乞求,我裝沒看見,這還算是好的,我小時候,基本是挖一鏟被打一巴掌。
“手!手要這樣握。”將軍一臉嚴肅盯著田雞。“王八犢子,像你這樣挖不了幾下,手上全起泡,真不知道你怎麽吃上這口飯的,你要是跟著我,指不定……”
“早被你打死了。”我笑著接話。
“你還有臉笑他。”將軍瞪我一眼厲聲說。“滾下來挖。”
“這不是給您機會,讓您指導指導他。”我反正被他罵習慣了,嬉皮笑臉說。“我挖哪兒能顯示您本事啊,我這點把戲可都是您調教的,您老胳膊老腿要是累了就吱聲。”
“老子有的是勁……”
當!
將軍和我較勁話說到一半,就聽見幹活從不含糊的田雞那邊傳來重重的撞擊聲,我們頓時望過去,田雞挖的太用力,鐵鏟都掉落在地上,雙手估計震的發麻合都合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