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日有食之
[三國]謀士求生指南 作者:如是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忻旋即清醒,他如今是在漢代,哪來的電呢?白晝入夜,隻可能是日食。
昏暗中荀彧與鍾繇對視一眼,“日蝕?”
三人起身往院中走去,隻見漆黑的天穹之上,原本耀眼不可直視的圓日幾乎被完全遮擋住,隻留下邊緣一圈還泛著白光。
光明被吞噬,暗夜之中竟隻剩那一點殘邊有著微光,仿佛行將熄滅的燭火,氣息奄奄。
荀忻喃喃道:“今日是朔日。”
朔日便是初一,而日食便大多發生在朔日。
09年長江流域的日全食,他曾有幸親眼得見,沒想到還能再見一次。
荀忻正為看到罕見的天文景觀而欣喜,轉過頭來卻見荀彧和鍾繇臉上都帶著憂色。
鍾繇皺著眉頭,“日食者,陰侵陽也,不祥之兆。”
荀忻聞言笑容漸漸消失。
他怎麽忘了,日食在古代是兇兆。
耳邊響起“咚咚”鼓聲,黑暗中還能隱隱聽見孩童的哭泣聲,震天鼓響也壓製不住恐慌在人們心中蔓延。
鍾繇道:“可要往宮中救日[1]?”
青年微微搖頭,“此處離宮中甚遠,恐怕救之不及。”
荀忻見青年一直仰視天際,提醒道,“兄長,久視傷眼。”
荀彧點點頭,“且迴堂中。”
五六分鍾後,全食結束,太陽逐漸顯露出來,天色複明,然而方才的異象卻似在人們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荀彧沉默不語,鍾繇擰眉沉思,荀忻無所事事。
此時院外傳來敲門聲,荀忻仿佛得救,連忙起身去應門。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誰來拜訪?
開門一看,門外兩人,其中一人儒服白巾,正是給他寫推薦信的何顒。
“伯求先生?”
而另一人看上去四十多歲,美須髯,朱袍縑巾,左佩刀,右飾環佩香囊,顯然出身富貴。見他開門便對他微微一笑,為人儒雅有儀容。
荀忻讓道側立,拱手,“尊客請進。”
何顒引著來客進門,荀彧和鍾繇走到院中相迎,何顒見到鍾繇,“元常也在?”
“本初,此二位乃廷尉正潁川鍾元常,守宮令潁川荀文若。”何顒向那位中年人介紹道。
“二君之名,紹早有耳聞。”中年人朗然而笑。
何顒又向他們介紹中年人,“此乃中軍校尉,汝南袁本初。”
荀彧與鍾繇向袁紹行禮,荀忻跟著拱手,暗忖袁紹不是袁術的兄長嗎,怎麽看起來跟袁術年紀仿佛,難道是駐顏有方?
幾人分賓主入堂落座,袁紹便道,“伯求與紹提起,文若曾言,能匡綱紀者,唯大將軍進也。”
堂中的人都明白,他所說的匡綱紀,即是指阻止靈帝廢嫡立庶。
“足下之明察,紹深為感佩。紹素來喜愛結交豪傑,如文若之智士,豈能失之交臂?是故今日前來拜訪。”
何顒接著道,“誰知途中竟逢日食,我與本初倉皇四顧,無處可避,隻好在原地等候,直至天光複明。”他歎口氣,搖頭苦笑,“可謂時運不濟。”
鍾繇加入憂愁歎氣群,歎道,“天現異象,必有妖異。”
朱袍青年容色如玉,斂容問袁紹,“敢問將軍,朝中局勢若何?”
袁紹道:“閹豎忌憚大將軍,蹇碩之徒進讒,陛下遣大將軍西擊韓遂。”
韓遂等人在涼州殺刺史、郡守,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舉兵十萬反叛,正是此時在涼州作亂的反賊。
讓何進在此時去邊地,明顯是故意將他調離中央,包藏禍心。
“大將軍知其陰謀,我等商議後,決意……”
鍾繇略往前傾,問道:“有何應對?”
“大將軍已奏遣陛下,令本初征收徐州、兗州二州之兵,等本初帶兵歸京後才動身西征。”何顒接話道。
“以此來拖延行期。”袁紹續道。
荀彧點點頭,“此為陽謀,料蹇碩無可奈何。”他轉而道,“隻怕閹豎調離不成,便生殺心,大將軍還當謹防刺客,慎入宮闈。”
鍾繇附議,“文若所言極是,竇氏前車之鑒,不可不慎。”
竇氏指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前朝外戚竇武,當時與士人一起謀誅宦官,結果行動遲疑,謀劃泄露,被宦官反殺。
袁紹也點頭,“紹常勸大將軍先發製人,除惡務盡,必要永除天下大患。”
荀忻注意到荀彧聞言皺了皺眉,似乎想要說什麽,終究沉默未語。
他們討論至此,結束了這個話題,開始聊起了家常。
袁紹見荀忻侍坐一旁,沉默不語,又見少年姿容俊秀,年歲與他次子相近。
袁本初自己容貌出眾,以此為傲,便也喜愛美貌之人,是以見荀彧、荀忻都頗有好感。
他不由問荀彧,“此子何人也?”
荀彧答:“彧之從弟,名忻,年少還未有字。”
何顒也道:“近來盛傳‘太學荀郎,五步成章’,想必正是郎君。”
荀忻垂首隻稱“謬讚”。
心中默念,別再讓我背書,求求了。
所幸袁紹沒讓他背書,隻是道:“年少而才高,郎君人如其名,令人忻慕[2]焉。”就此揭過。
袁紹又和荀彧探討了一下使用香料的心得,問了荀彧熏香的香方,終於盡興而去。
等何顒與袁紹離開後,鍾繇問荀彧,“文若方才想說什麽?”
荀忻眼珠轉了轉,原來剛才鍾繇也注意到了荀彧的欲言又止。
青年沉聲道:“方才袁本初道,要除惡務盡,其意豈非盡誅宦官?”
鍾繇也沉思,“誅宦除其首惡便可,盡誅宦官?若事有泄漏,恐怕事有反覆。”
“誅宦官”和“盡誅宦官”,差之一字,謬以千裏,相差了千餘人命。
荀忻道,“此舉豈不是逼所有宦官團結一心 ,與外人為敵?”
荀彧道:“袁本初名重天下,若他有此心,而大將軍猶疑,誅宦之事必有不測。”
“兄長為何不向他說明?”荀忻問道。
“我一麵之辭,他未必肯信,若當麵反駁,令他生厭,此後建言他更不能相從。”荀彧垂眸解釋道。
“文若所言然也,還應告訴何伯求,請他從中轉圜。”鍾繇道。
荀忻心中歎了口氣,如他兄長所說,袁紹的主意豈是能輕易改變的?
恐怕還是會像曆史上那樣,袁紹勸不動何進盡誅宦官,於是假借何進命令逮捕宦官親屬,逼得宦官拚死反抗,殺了何進。
何進被殺,袁紹更是矯詔入宮,關閉宮門,逮捕宦官不論老少全部斬盡殺絕,甚至沒留胡子的人都被誤當成宦官殺了。
想到這裏,荀忻望向自家兄長,注意到荀彧光滑的下巴。
兄長豈不是很危險?
荀彧應該沒事的吧……不行,他得想個辦法,是阻止兄長入宮,還是讓兄長蓄須?
————————————————
漢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靈帝崩於嘉德殿。
大將軍何進得到消息,匆匆入宮,路上遇一相熟的軍官,與其相迎之時,其人衝他使眼色,微微搖了搖頭。
何進心驚,意識到危險,他立刻縱馬奔迴了軍營,重兵把守住所,稱病不出,逃過一次潛伏的暗殺。
數日後,皇子劉辯即位,時年十四,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
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太學中,諸生驚動,太學停學。
彼時荀忻正跟著顧博士在辟雍中整理典籍,聽聞學生通傳來的消息,顧伯梁驚落手中簡牘,竹簡落地發出清脆聲響。
荀忻連忙走過去,撿起掉落在地上的竹簡,放迴原位。
他憂心地看著自家老師失神的模樣,“先生,節哀。”
顧伯梁緩緩搖了搖頭,“我未曾哀傷。”
他麵露茫然,望向眼前少年,喃喃道:“得無興之始乎?得無亂之始乎?”
這是興盛的開端?還是禍亂的開端?
荀忻歎了口氣,在心裏迴答他,是亂之始也。
天下將亂,也可以說,天下亂之久矣。
大將軍何進終於得秉朝政,他以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朝野,因此信重袁紹、袁術兄弟。
此外,他征召海內名士二十餘人,作為自己的智囊參謀。何顒、荀攸赫然在列。
時至五月,荀忻自己駕著輛馬車,在雒陽城門外等候,前幾天接到荀攸的書信,說他便在這一兩日間到雒陽。
荀彧在宮中當值,社畜沒有空閑,隻有他是個無所事事的學畜,借了顧博士的馬車就來等著接大侄子。
農曆五月乃是仲夏時節,晴空萬裏,蔚藍無垠的天穹白雲悠悠,少年郎褒衣博帶靠在馬車上,一隻腿無甚儀態地懸在半空輕晃。
他看著天際一團白雲如蘑菇般漸漸生長,頂端如傘蓋,底部向周圍延伸膨脹,不由伸了個懶腰。
那片蘑菇雲正是積雨雲,又叫雷暴雲。
荀忻決定最多再等半個時辰,就得打道迴府。
一向善解人意的荀公達這次也沒有令人失望,隻見官道上出現的一輛馬車中下來兩位士人。
兩人都是儒服幘巾,腰中佩劍,其中蓄著短須的青年正是荀攸。
荀公達這次也不負眾望,蹭了別人的馬車坐。
荀忻不由驚喜地躍下馬車,他整理好衣袍,對著不遠處喊了一聲,“公達。”
青年迴首轉身,見蒼袍少年立於草地之上,俊秀如竹,眼眸清澈,在陽光映射下光華灼灼,奪目於天地間。
荀公達溫文有禮拱了拱手,“小叔父。”
繼而與友人辭別,快步向少年走來。
荀忻抬手向他示意馬車,“公達請入車中。”
荀攸顧視幾眼,沒有看到趕車的仆從,這才意識到荀忻是自己駕車而來的。
他再次行禮,“怎敢勞小叔父駕車?”
荀忻想了想,問他,“公達會駕車否?”
“……”
荀攸沉默地搖了搖頭。
昏暗中荀彧與鍾繇對視一眼,“日蝕?”
三人起身往院中走去,隻見漆黑的天穹之上,原本耀眼不可直視的圓日幾乎被完全遮擋住,隻留下邊緣一圈還泛著白光。
光明被吞噬,暗夜之中竟隻剩那一點殘邊有著微光,仿佛行將熄滅的燭火,氣息奄奄。
荀忻喃喃道:“今日是朔日。”
朔日便是初一,而日食便大多發生在朔日。
09年長江流域的日全食,他曾有幸親眼得見,沒想到還能再見一次。
荀忻正為看到罕見的天文景觀而欣喜,轉過頭來卻見荀彧和鍾繇臉上都帶著憂色。
鍾繇皺著眉頭,“日食者,陰侵陽也,不祥之兆。”
荀忻聞言笑容漸漸消失。
他怎麽忘了,日食在古代是兇兆。
耳邊響起“咚咚”鼓聲,黑暗中還能隱隱聽見孩童的哭泣聲,震天鼓響也壓製不住恐慌在人們心中蔓延。
鍾繇道:“可要往宮中救日[1]?”
青年微微搖頭,“此處離宮中甚遠,恐怕救之不及。”
荀忻見青年一直仰視天際,提醒道,“兄長,久視傷眼。”
荀彧點點頭,“且迴堂中。”
五六分鍾後,全食結束,太陽逐漸顯露出來,天色複明,然而方才的異象卻似在人們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荀彧沉默不語,鍾繇擰眉沉思,荀忻無所事事。
此時院外傳來敲門聲,荀忻仿佛得救,連忙起身去應門。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誰來拜訪?
開門一看,門外兩人,其中一人儒服白巾,正是給他寫推薦信的何顒。
“伯求先生?”
而另一人看上去四十多歲,美須髯,朱袍縑巾,左佩刀,右飾環佩香囊,顯然出身富貴。見他開門便對他微微一笑,為人儒雅有儀容。
荀忻讓道側立,拱手,“尊客請進。”
何顒引著來客進門,荀彧和鍾繇走到院中相迎,何顒見到鍾繇,“元常也在?”
“本初,此二位乃廷尉正潁川鍾元常,守宮令潁川荀文若。”何顒向那位中年人介紹道。
“二君之名,紹早有耳聞。”中年人朗然而笑。
何顒又向他們介紹中年人,“此乃中軍校尉,汝南袁本初。”
荀彧與鍾繇向袁紹行禮,荀忻跟著拱手,暗忖袁紹不是袁術的兄長嗎,怎麽看起來跟袁術年紀仿佛,難道是駐顏有方?
幾人分賓主入堂落座,袁紹便道,“伯求與紹提起,文若曾言,能匡綱紀者,唯大將軍進也。”
堂中的人都明白,他所說的匡綱紀,即是指阻止靈帝廢嫡立庶。
“足下之明察,紹深為感佩。紹素來喜愛結交豪傑,如文若之智士,豈能失之交臂?是故今日前來拜訪。”
何顒接著道,“誰知途中竟逢日食,我與本初倉皇四顧,無處可避,隻好在原地等候,直至天光複明。”他歎口氣,搖頭苦笑,“可謂時運不濟。”
鍾繇加入憂愁歎氣群,歎道,“天現異象,必有妖異。”
朱袍青年容色如玉,斂容問袁紹,“敢問將軍,朝中局勢若何?”
袁紹道:“閹豎忌憚大將軍,蹇碩之徒進讒,陛下遣大將軍西擊韓遂。”
韓遂等人在涼州殺刺史、郡守,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舉兵十萬反叛,正是此時在涼州作亂的反賊。
讓何進在此時去邊地,明顯是故意將他調離中央,包藏禍心。
“大將軍知其陰謀,我等商議後,決意……”
鍾繇略往前傾,問道:“有何應對?”
“大將軍已奏遣陛下,令本初征收徐州、兗州二州之兵,等本初帶兵歸京後才動身西征。”何顒接話道。
“以此來拖延行期。”袁紹續道。
荀彧點點頭,“此為陽謀,料蹇碩無可奈何。”他轉而道,“隻怕閹豎調離不成,便生殺心,大將軍還當謹防刺客,慎入宮闈。”
鍾繇附議,“文若所言極是,竇氏前車之鑒,不可不慎。”
竇氏指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前朝外戚竇武,當時與士人一起謀誅宦官,結果行動遲疑,謀劃泄露,被宦官反殺。
袁紹也點頭,“紹常勸大將軍先發製人,除惡務盡,必要永除天下大患。”
荀忻注意到荀彧聞言皺了皺眉,似乎想要說什麽,終究沉默未語。
他們討論至此,結束了這個話題,開始聊起了家常。
袁紹見荀忻侍坐一旁,沉默不語,又見少年姿容俊秀,年歲與他次子相近。
袁本初自己容貌出眾,以此為傲,便也喜愛美貌之人,是以見荀彧、荀忻都頗有好感。
他不由問荀彧,“此子何人也?”
荀彧答:“彧之從弟,名忻,年少還未有字。”
何顒也道:“近來盛傳‘太學荀郎,五步成章’,想必正是郎君。”
荀忻垂首隻稱“謬讚”。
心中默念,別再讓我背書,求求了。
所幸袁紹沒讓他背書,隻是道:“年少而才高,郎君人如其名,令人忻慕[2]焉。”就此揭過。
袁紹又和荀彧探討了一下使用香料的心得,問了荀彧熏香的香方,終於盡興而去。
等何顒與袁紹離開後,鍾繇問荀彧,“文若方才想說什麽?”
荀忻眼珠轉了轉,原來剛才鍾繇也注意到了荀彧的欲言又止。
青年沉聲道:“方才袁本初道,要除惡務盡,其意豈非盡誅宦官?”
鍾繇也沉思,“誅宦除其首惡便可,盡誅宦官?若事有泄漏,恐怕事有反覆。”
“誅宦官”和“盡誅宦官”,差之一字,謬以千裏,相差了千餘人命。
荀忻道,“此舉豈不是逼所有宦官團結一心 ,與外人為敵?”
荀彧道:“袁本初名重天下,若他有此心,而大將軍猶疑,誅宦之事必有不測。”
“兄長為何不向他說明?”荀忻問道。
“我一麵之辭,他未必肯信,若當麵反駁,令他生厭,此後建言他更不能相從。”荀彧垂眸解釋道。
“文若所言然也,還應告訴何伯求,請他從中轉圜。”鍾繇道。
荀忻心中歎了口氣,如他兄長所說,袁紹的主意豈是能輕易改變的?
恐怕還是會像曆史上那樣,袁紹勸不動何進盡誅宦官,於是假借何進命令逮捕宦官親屬,逼得宦官拚死反抗,殺了何進。
何進被殺,袁紹更是矯詔入宮,關閉宮門,逮捕宦官不論老少全部斬盡殺絕,甚至沒留胡子的人都被誤當成宦官殺了。
想到這裏,荀忻望向自家兄長,注意到荀彧光滑的下巴。
兄長豈不是很危險?
荀彧應該沒事的吧……不行,他得想個辦法,是阻止兄長入宮,還是讓兄長蓄須?
————————————————
漢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靈帝崩於嘉德殿。
大將軍何進得到消息,匆匆入宮,路上遇一相熟的軍官,與其相迎之時,其人衝他使眼色,微微搖了搖頭。
何進心驚,意識到危險,他立刻縱馬奔迴了軍營,重兵把守住所,稱病不出,逃過一次潛伏的暗殺。
數日後,皇子劉辯即位,時年十四,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
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太學中,諸生驚動,太學停學。
彼時荀忻正跟著顧博士在辟雍中整理典籍,聽聞學生通傳來的消息,顧伯梁驚落手中簡牘,竹簡落地發出清脆聲響。
荀忻連忙走過去,撿起掉落在地上的竹簡,放迴原位。
他憂心地看著自家老師失神的模樣,“先生,節哀。”
顧伯梁緩緩搖了搖頭,“我未曾哀傷。”
他麵露茫然,望向眼前少年,喃喃道:“得無興之始乎?得無亂之始乎?”
這是興盛的開端?還是禍亂的開端?
荀忻歎了口氣,在心裏迴答他,是亂之始也。
天下將亂,也可以說,天下亂之久矣。
大將軍何進終於得秉朝政,他以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朝野,因此信重袁紹、袁術兄弟。
此外,他征召海內名士二十餘人,作為自己的智囊參謀。何顒、荀攸赫然在列。
時至五月,荀忻自己駕著輛馬車,在雒陽城門外等候,前幾天接到荀攸的書信,說他便在這一兩日間到雒陽。
荀彧在宮中當值,社畜沒有空閑,隻有他是個無所事事的學畜,借了顧博士的馬車就來等著接大侄子。
農曆五月乃是仲夏時節,晴空萬裏,蔚藍無垠的天穹白雲悠悠,少年郎褒衣博帶靠在馬車上,一隻腿無甚儀態地懸在半空輕晃。
他看著天際一團白雲如蘑菇般漸漸生長,頂端如傘蓋,底部向周圍延伸膨脹,不由伸了個懶腰。
那片蘑菇雲正是積雨雲,又叫雷暴雲。
荀忻決定最多再等半個時辰,就得打道迴府。
一向善解人意的荀公達這次也沒有令人失望,隻見官道上出現的一輛馬車中下來兩位士人。
兩人都是儒服幘巾,腰中佩劍,其中蓄著短須的青年正是荀攸。
荀公達這次也不負眾望,蹭了別人的馬車坐。
荀忻不由驚喜地躍下馬車,他整理好衣袍,對著不遠處喊了一聲,“公達。”
青年迴首轉身,見蒼袍少年立於草地之上,俊秀如竹,眼眸清澈,在陽光映射下光華灼灼,奪目於天地間。
荀公達溫文有禮拱了拱手,“小叔父。”
繼而與友人辭別,快步向少年走來。
荀忻抬手向他示意馬車,“公達請入車中。”
荀攸顧視幾眼,沒有看到趕車的仆從,這才意識到荀忻是自己駕車而來的。
他再次行禮,“怎敢勞小叔父駕車?”
荀忻想了想,問他,“公達會駕車否?”
“……”
荀攸沉默地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