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家之事不急於一時, 南陽如今的情況才是張易所關心的。好在, 能穩坐荊州多年, 劉表在施政上確有其過人之處。不過把南陽從袁術手裏拿迴沒幾個月,他遷治襄陽, 減半稅賦,招撫大族, 更替官員, 幾番政令下來將郡內安撫的一派太平。
這也讓張易說服族內遷宗東郡的成功率直線下降。
作為南陽本地士族, 張氏雖沒有像襄陽蔡氏、廬縣蒯氏那樣一飛衝天,卻也很快從袁術的肆意征斂中緩過氣來。族中子弟陸續入仕,主枝紮根涅陽靠近州府, 一支分與長沙, 一支進入桂陽, 而張易這個離經叛道跑去外州的子弟……眼下隻能算是後備力量中的後備力量。
人微言輕。
張易已經有一陣沒體會過這種感覺了。若說族內親長不看重他,他是唯一一個在這年紀裏就能參與族老議事的小輩, 但若說看重, 他的建議在議事中又基本少有人聽。
“若不是你執意要投別處,叔祖他們或許早已為你謀劃好出仕郡中的辦法。”
為準備旦日祭祖之事,張暄從宛城返迴。此時聽到張易的感歎,他一邊筆下忙碌不停,一邊不認可的瞥了他一眼。
“袁將軍東歸, 如今這位劉荊州乃是當世長者,愛民養士,據地千裏。與之相比, 子恆難道還是更看好你那曹太守?”
“大兄當是知道我的,何必再勸。”
張易應了一句,懶洋洋的半趴在案角,伸手幫人磨墨。
劉表或許很好,但曹老板更好。且不說這兩方之間到底誰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曹操身上還真讓張易感受到了一些大概可以稱之為人格魅力的東西——
褪去青史上的光環,對方胸襟開闊、自成丘壑又不拘一格,他偶爾冒出點什麽出格的舉動想法,對方也能全盤吸收,言談間快速切中利弊,相處起來輕鬆誠懇,讓人打心底裏想幫他成事。
反正張易是服了,不知不覺間就在曹營裏上下操心到現在。
“子恆,你發什麽呆。”眼見硯裏的墨汁已經快被磨的不成樣子,張暄忍不住伸筆撩開張易的手,“你家一應的年節事物都準備好了?”
“本來也沒有多少需要準備的。”一別兩年,音信難托,張易和那些原本就是泛泛相交的南陽舊友斷的七七八八,剩下的鄭安幾人也在前些天一一拜過,此時正是落得清閑,不比張暄應酬良多,“桃符神牌,大儺諸物,家裏這兩天都備齊了。”
“我是說祭祖!”張暄歎氣。
“遷支是件大事,雖然族老們都已應允,子恆也不可就此大意,祭祖的時候需得精心,最好能單獨寫篇祭文上告祖宗,跟大父、叔父他們好好解釋一番決意遷支的原因。還有,你日後長居兗州,祭掃不易……”
張易:“……”
見張暄大有滔滔不絕長篇大論下去的架勢,張易隻得點頭應是,連連拱手投降:“多謝大兄提點,易這就迴去作文,就迴去了,大兄且忙。”
囉嗦起來的老實人真是太可怕了。
*
祭文是不可能認真寫的,但這個年卻確實值得好好過。細算一番,自守孝開始,張易已有四、五年沒經曆過一個完整太平的新年。
兩家鄰近,張易頂著寒風迴到自家,就見俞大和禹康兩人正湊在門前忙活著什麽。他走近看去,發現他們是在門上的桃木板上勾畫神像,左神荼,右鬱壘,黑乎乎兩團醜的不行,上方掛了一條手指粗細的葦繩。
看到來人,俞大停下動作,收拾著零碎讓開地方:“郎君,您看這神像還成嗎?”
“可。”這時候的習俗就是驅鬼逐疫的東西越醜越嚇人越好,張易麵不改色,“叫廚下備兩碗薑湯,你們過會兒一人喝一碗,驅驅寒意。這兩天可去看過譚三他們?”
最後一句問的是禹康。自歸家至今,張易四處拜訪,一直到最近才歇下來,卻是已經很久沒有關照過一路護他迴鄉的這隊兵卒。
“前天剛去看過一迴,都好著,就是時間長了,難免有些待不住。”知道張督郵不是嚴苛的人,禹康也不拘束,稍稍說了兩句譚三他們在鄉裏的活動,天天往林子裏尋摸獵物。
“年關將近,你一會兒跟俞大抱兩壇酒,割幾斤肉送過去吧,也算同慶。”說著,張易補了一句,“勿要受傷,年後我們很快就會出發。”
“是,多謝督郵!”禹康眼睛一亮,當即抱拳應下,連手上沾著的墨汁都忘了。
目送張易進入庭院,兩人繼續揮毫忙碌,效率卻漸漸有所差異起來。俞大神思不屬的塗著墨塊,塗兩筆便忍不住瞅向旁邊哼著小曲的漢子。
“老丈有事?”
“啊。”沒想到會被人發現,俞大嚇了一跳,幹巴巴的點點頭,“我就是……你們都是東郡來的,是吧?”
“是啊。”
“那我想問問,東郡那邊的情況怎麽樣?比咱這邊,是好還是壞?”
禹康手下不停,粗眉一挑:“怎麽,老丈還沒定下是否跟督郵迴東郡?”
“定了,定了。”俞大一邊說,一邊為難的擺手,“郎君和夫人都好,但像我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夥,怎麽能走得開去。等年後郎君一家離開,我便迴鄉,我大兒也到了該娶妻的年紀。至於剛剛那問……我就是有點瞎擔心。”
“老丈一片心意,不過這點上倒真不用擔心督郵,督郵在東郡可是最厲害的那撮人物。老丈是不知道……”
不知道身後有人在八他的卦,張易一踏入正院就被婢女請到了薑氏那裏。冬日苦寒,熏籠散發的暖意聊勝於無,薑氏額角卻滲著密密的細汗。
廳堂裏擠擠挨挨沒有一塊可以下腳的地方,各種箱籠包袱鋪陳滿地,正是薑氏連日來的成果。
“總算迴來了。阿易快來看看,這些物件裏有哪些是你想留著的?”
“阿母,你這收拾的也太多了。”望著滿地箱籠,張易隻覺得一個窒息,“阿母是不是忘了,我們隻有四輛馬車。”
兩輛馬車是要裝人的,剩下兩輛,再怎麽改裝也不可能把這堆東西全塞進去。
“像這個,這個,那些,都用不著帶,大部分東西我們都可以等安家東郡以後再添置,兒不會讓阿母吃苦的。”
也不知道薑氏腦海裏把東郡想象成了什麽樣,上到筆墨簡牘下到衣衫鞋履,上到胭脂首飾下到家具銅器,指揮著婢女和俞媼,她幾乎把家裏所有日常所需的東西都打包了起來,堆成一座座小山包。
聽到張易的話,薑氏皺起眉頭:“等到東郡以後是東郡以後的事,如果沒有這些,我們路上怎麽辦?”
“先前迴來的路上,兒早已與沿途各家打點好到時的借宿。”一家幾口婦孺,再加上門下的老少匠人,張易怎麽可能沒做好相關的準備?
沒與薑氏提前通過氣倒是真的。
發現了自己的疏漏,張易摸摸鼻尖,拉著薑氏在熏籠旁坐下,把自己的計劃和準備跟她分說了一遍。雖說預計年後啟程,但他們的時間不會安排的那麽趕,總得避開大小寒天最不利外出的時候,行程也不會那麽快,盡量每天都能在縣鄉或者亭驛中投宿。
“阿母可以多帶些首飾衣衫,取暖用的手爐也可以多帶幾個,其它東西實在是用不上的。”
“那、那我難道就把它們全放在這裏?這也太可惜了。”在張易的勸說下,薑氏的神情明顯安定了許多,但仍極是不舍。
“不可惜。屋宇田地到時都將托給族中,這些雜物又算得上什麽。除非有阿母心愛之物,不然這些就都分了吧,也算是遺澤他人。等到了東郡,兒再給阿母買新的。”
“……那我明天去問問你三叔祖母。”
“還有家裏的雇戶和俞大他們。”總之,該扔的扔,能送的送,輕車簡從上路,決不能讓車馬在半路上被行裝壓垮。
薑氏再次忙碌起來,張易鬆了口氣,避讓到一邊看著幾個女人到處折騰。看著看著,他突然想起側院那邊家裏另外幾個人的情況。
除去在他迴來的第一天相互拜見過一麵,他與側院再無交集,也不知道李氏和他那兩個妹妹有沒有做好遷家的準備。
“還有旺財呢?它平日裏這時候早應該蹦躂出來了。”
“我讓阿李暫時把它帶走了,要不然盡是添亂。至於阿李她們幾個,若不跟著走,還能去哪?”說到這裏,薑氏橫了張易一眼,“等在東郡定下來以後,你趕緊給阿胭牽一門婚事。你們幾個的事一日不定下,一日教人心煩。”
“我知道了,阿母。”聽得薑氏話音不對,張易滿口應下,隨即便找了個由頭迴到前院。
被薑氏掃蕩式的收拾了一通,又逢年關灑掃,此時的前院整個幹淨冷清的驚人。左右看看無事可做,張易鑽進書房。
這裏是薑氏唯一沒有動的地方。一堆堆資料堆在牆邊,正等著它們的主人整理。
作者有話要說:希望大家有看到昨天的請假條。
白天捉蟲,公子一稱改郎君更合適,於是張公子就成了張郎,張郎君……
我在張郎的支配下陷入了賢者時間。
以後盡量避免連名帶稱,實在不行就張君、張公qwq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遠方 3瓶;隨玖 1瓶;
這也讓張易說服族內遷宗東郡的成功率直線下降。
作為南陽本地士族, 張氏雖沒有像襄陽蔡氏、廬縣蒯氏那樣一飛衝天,卻也很快從袁術的肆意征斂中緩過氣來。族中子弟陸續入仕,主枝紮根涅陽靠近州府, 一支分與長沙, 一支進入桂陽, 而張易這個離經叛道跑去外州的子弟……眼下隻能算是後備力量中的後備力量。
人微言輕。
張易已經有一陣沒體會過這種感覺了。若說族內親長不看重他,他是唯一一個在這年紀裏就能參與族老議事的小輩, 但若說看重, 他的建議在議事中又基本少有人聽。
“若不是你執意要投別處,叔祖他們或許早已為你謀劃好出仕郡中的辦法。”
為準備旦日祭祖之事,張暄從宛城返迴。此時聽到張易的感歎,他一邊筆下忙碌不停,一邊不認可的瞥了他一眼。
“袁將軍東歸, 如今這位劉荊州乃是當世長者,愛民養士,據地千裏。與之相比, 子恆難道還是更看好你那曹太守?”
“大兄當是知道我的,何必再勸。”
張易應了一句,懶洋洋的半趴在案角,伸手幫人磨墨。
劉表或許很好,但曹老板更好。且不說這兩方之間到底誰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曹操身上還真讓張易感受到了一些大概可以稱之為人格魅力的東西——
褪去青史上的光環,對方胸襟開闊、自成丘壑又不拘一格,他偶爾冒出點什麽出格的舉動想法,對方也能全盤吸收,言談間快速切中利弊,相處起來輕鬆誠懇,讓人打心底裏想幫他成事。
反正張易是服了,不知不覺間就在曹營裏上下操心到現在。
“子恆,你發什麽呆。”眼見硯裏的墨汁已經快被磨的不成樣子,張暄忍不住伸筆撩開張易的手,“你家一應的年節事物都準備好了?”
“本來也沒有多少需要準備的。”一別兩年,音信難托,張易和那些原本就是泛泛相交的南陽舊友斷的七七八八,剩下的鄭安幾人也在前些天一一拜過,此時正是落得清閑,不比張暄應酬良多,“桃符神牌,大儺諸物,家裏這兩天都備齊了。”
“我是說祭祖!”張暄歎氣。
“遷支是件大事,雖然族老們都已應允,子恆也不可就此大意,祭祖的時候需得精心,最好能單獨寫篇祭文上告祖宗,跟大父、叔父他們好好解釋一番決意遷支的原因。還有,你日後長居兗州,祭掃不易……”
張易:“……”
見張暄大有滔滔不絕長篇大論下去的架勢,張易隻得點頭應是,連連拱手投降:“多謝大兄提點,易這就迴去作文,就迴去了,大兄且忙。”
囉嗦起來的老實人真是太可怕了。
*
祭文是不可能認真寫的,但這個年卻確實值得好好過。細算一番,自守孝開始,張易已有四、五年沒經曆過一個完整太平的新年。
兩家鄰近,張易頂著寒風迴到自家,就見俞大和禹康兩人正湊在門前忙活著什麽。他走近看去,發現他們是在門上的桃木板上勾畫神像,左神荼,右鬱壘,黑乎乎兩團醜的不行,上方掛了一條手指粗細的葦繩。
看到來人,俞大停下動作,收拾著零碎讓開地方:“郎君,您看這神像還成嗎?”
“可。”這時候的習俗就是驅鬼逐疫的東西越醜越嚇人越好,張易麵不改色,“叫廚下備兩碗薑湯,你們過會兒一人喝一碗,驅驅寒意。這兩天可去看過譚三他們?”
最後一句問的是禹康。自歸家至今,張易四處拜訪,一直到最近才歇下來,卻是已經很久沒有關照過一路護他迴鄉的這隊兵卒。
“前天剛去看過一迴,都好著,就是時間長了,難免有些待不住。”知道張督郵不是嚴苛的人,禹康也不拘束,稍稍說了兩句譚三他們在鄉裏的活動,天天往林子裏尋摸獵物。
“年關將近,你一會兒跟俞大抱兩壇酒,割幾斤肉送過去吧,也算同慶。”說著,張易補了一句,“勿要受傷,年後我們很快就會出發。”
“是,多謝督郵!”禹康眼睛一亮,當即抱拳應下,連手上沾著的墨汁都忘了。
目送張易進入庭院,兩人繼續揮毫忙碌,效率卻漸漸有所差異起來。俞大神思不屬的塗著墨塊,塗兩筆便忍不住瞅向旁邊哼著小曲的漢子。
“老丈有事?”
“啊。”沒想到會被人發現,俞大嚇了一跳,幹巴巴的點點頭,“我就是……你們都是東郡來的,是吧?”
“是啊。”
“那我想問問,東郡那邊的情況怎麽樣?比咱這邊,是好還是壞?”
禹康手下不停,粗眉一挑:“怎麽,老丈還沒定下是否跟督郵迴東郡?”
“定了,定了。”俞大一邊說,一邊為難的擺手,“郎君和夫人都好,但像我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夥,怎麽能走得開去。等年後郎君一家離開,我便迴鄉,我大兒也到了該娶妻的年紀。至於剛剛那問……我就是有點瞎擔心。”
“老丈一片心意,不過這點上倒真不用擔心督郵,督郵在東郡可是最厲害的那撮人物。老丈是不知道……”
不知道身後有人在八他的卦,張易一踏入正院就被婢女請到了薑氏那裏。冬日苦寒,熏籠散發的暖意聊勝於無,薑氏額角卻滲著密密的細汗。
廳堂裏擠擠挨挨沒有一塊可以下腳的地方,各種箱籠包袱鋪陳滿地,正是薑氏連日來的成果。
“總算迴來了。阿易快來看看,這些物件裏有哪些是你想留著的?”
“阿母,你這收拾的也太多了。”望著滿地箱籠,張易隻覺得一個窒息,“阿母是不是忘了,我們隻有四輛馬車。”
兩輛馬車是要裝人的,剩下兩輛,再怎麽改裝也不可能把這堆東西全塞進去。
“像這個,這個,那些,都用不著帶,大部分東西我們都可以等安家東郡以後再添置,兒不會讓阿母吃苦的。”
也不知道薑氏腦海裏把東郡想象成了什麽樣,上到筆墨簡牘下到衣衫鞋履,上到胭脂首飾下到家具銅器,指揮著婢女和俞媼,她幾乎把家裏所有日常所需的東西都打包了起來,堆成一座座小山包。
聽到張易的話,薑氏皺起眉頭:“等到東郡以後是東郡以後的事,如果沒有這些,我們路上怎麽辦?”
“先前迴來的路上,兒早已與沿途各家打點好到時的借宿。”一家幾口婦孺,再加上門下的老少匠人,張易怎麽可能沒做好相關的準備?
沒與薑氏提前通過氣倒是真的。
發現了自己的疏漏,張易摸摸鼻尖,拉著薑氏在熏籠旁坐下,把自己的計劃和準備跟她分說了一遍。雖說預計年後啟程,但他們的時間不會安排的那麽趕,總得避開大小寒天最不利外出的時候,行程也不會那麽快,盡量每天都能在縣鄉或者亭驛中投宿。
“阿母可以多帶些首飾衣衫,取暖用的手爐也可以多帶幾個,其它東西實在是用不上的。”
“那、那我難道就把它們全放在這裏?這也太可惜了。”在張易的勸說下,薑氏的神情明顯安定了許多,但仍極是不舍。
“不可惜。屋宇田地到時都將托給族中,這些雜物又算得上什麽。除非有阿母心愛之物,不然這些就都分了吧,也算是遺澤他人。等到了東郡,兒再給阿母買新的。”
“……那我明天去問問你三叔祖母。”
“還有家裏的雇戶和俞大他們。”總之,該扔的扔,能送的送,輕車簡從上路,決不能讓車馬在半路上被行裝壓垮。
薑氏再次忙碌起來,張易鬆了口氣,避讓到一邊看著幾個女人到處折騰。看著看著,他突然想起側院那邊家裏另外幾個人的情況。
除去在他迴來的第一天相互拜見過一麵,他與側院再無交集,也不知道李氏和他那兩個妹妹有沒有做好遷家的準備。
“還有旺財呢?它平日裏這時候早應該蹦躂出來了。”
“我讓阿李暫時把它帶走了,要不然盡是添亂。至於阿李她們幾個,若不跟著走,還能去哪?”說到這裏,薑氏橫了張易一眼,“等在東郡定下來以後,你趕緊給阿胭牽一門婚事。你們幾個的事一日不定下,一日教人心煩。”
“我知道了,阿母。”聽得薑氏話音不對,張易滿口應下,隨即便找了個由頭迴到前院。
被薑氏掃蕩式的收拾了一通,又逢年關灑掃,此時的前院整個幹淨冷清的驚人。左右看看無事可做,張易鑽進書房。
這裏是薑氏唯一沒有動的地方。一堆堆資料堆在牆邊,正等著它們的主人整理。
作者有話要說:希望大家有看到昨天的請假條。
白天捉蟲,公子一稱改郎君更合適,於是張公子就成了張郎,張郎君……
我在張郎的支配下陷入了賢者時間。
以後盡量避免連名帶稱,實在不行就張君、張公qwq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遠方 3瓶;隨玖 1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