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不信, 張沅芷隻笑道:“你且看著罷!”
就怕是國子監蔭監人數多,都歸攏到了一起,成一個班,他隻是在其中刻苦拔尖兒而已。
若要得蔭監名額,須得武官二品、文官三品以上人家方可, 且每家隻能有一子進入國子監。
京中勳貴還少嗎?一個班怕是都放不下。
秋霜又道:“不過這政二奶奶一向氣性大, 若她那日立時收了包袱迴娘家,我還敬她性子剛直, 可就這麽把委屈咽下去了,才知她是欺軟怕硬, 柿子挑軟的捏。”
張沅芷擺擺手, 搖頭道:“好了,不提他們了, 左右與我無幹,她若安靜些, 好好兒養胎,估計太太那裏, 也不會見天兒針對她了。”
走出房門, 去了另一頭的碧紗櫥, 瑚哥兒睡的香甜。
金氏見兩人來了, 便要行禮, 被張沅芷止住,見張沅芷坐下,便退了出去。
自己生的, 果然怎麽看怎麽可愛,哪哪兒都挑不出毛病。
瑚哥兒身上的衣裳又換了一身,小身子被蓋的嚴嚴實實,由此可見這金氏的細致。
兩人出了碧紗櫥,守在外頭的金氏進了去,看著孩子。
“這金嫂子倒是細心周到,她不是家中也有孩子?庫房中若是有細棉布,給她幾匹顏色鮮亮的,左右這樣顏色的咱們也用不上,細棉布多是做裏衣,白色的就盡夠了。”
秋霜歎道:“可惜這金嫂子是外頭的人,身家清白,想是不會在府上長久留著,倒是可惜了。”
“也是不巧,府上竟沒有家生子與您一道,隻得在外頭找了。”
張沅芷定定地瞧著碧紗櫥道:“其實這樣也好,家生子在府裏盤根錯節不說,也定是要在哥兒身邊長長久久呆著的。”
“孩子還小,沒準兒哪一日,就被乳母攏了過去,比我這個親娘還親,這我如何能忍?”
“倒不如這等銀貨兩訖的,到了時候,便一拍兩散,沒了後顧之憂,使人放心,又沒有錯綜的關係,多好!”
“左右我是不可能叫一個乳母,占了我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的。”
秋霜思忖片刻,才道:“您所思慮的,不無道理,之前咱們家太太就說過,二姑娘也說過,有的人家,這姑娘公子的,對乳母親近多了,若非知道,怕是以為那才是親娘。”
**
同年七月十三日,王氏誕下一子,取名賈珠。
雖也是嫡孫,但到底沒有賈瑚出生時的好待遇,不論是洗三還是滿月,都大有不如。
王氏滿腹牢騷,都對著她親娘和親妹發了。
滿月宴後,她將兩人留下,在那兒抱怨著。
“母親,這當初大房那孩子滿月宴何等盛況您也瞧見了,瞧瞧我的珠兒,就這般草率敷衍,就算我們珠兒不是大房出來的,也沒必要如此厚此薄彼罷?”
伍氏有些尷尬,這話叫她如何接下去?
這長房嫡長孫和二房嫡孫本就區別大了去了,還整日怨這個恨那個的,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二房的。
二房,日後是要分出去的,便成了旁支了。
王桂枝便勸道:“姐姐,我瞧著已是極好了,赫赫揚揚,熱鬧非凡,其餘的四王六公府上,皆是遣了人來,多有排場!”
王氏聽了,不由冷笑:“妹妹有所不知,若是沒見到那大房瑚哥兒的排場,我覺得這極好了,可見過了,難免意難平。”
“瑚哥兒滿月宴來的有誰?其餘四王六公家的當家人和當家主母,帶著繼承人,更不用說太子和太子妃亦是降下恩典,那慶王與順王都順道來看了眼,聖人更是賜下了一對兒長命玉鎖,一對兒玉如意。這是何等風光?”
“和瑚哥兒一比,我們珠兒那就是平民小子!”
王桂枝不知該如何說是好,伍氏亦是一臉痛心疾首。
人家有那個條件有那本事,你有麽?
沒那本事,就消停呆著罷!
在這兒抱怨有什麽用?是能叫聖人給個臉麵還是東宮給臉?
“都是一樣的孩子,這自小就分出高低貴賤了!”
伍氏心道:可不嗎?人家長房,你是二房,還真沒見過哪家襲爵的嫡長子反而靠後,嫡次子在前的,那可真是成了笑話了。
連忙轉移話題道:“今兒好日子,可不說這些了,你妹妹的婚事敲定下來了,是老親了,準備來日便上門。”
王氏被轉移了注意,連忙問道:“是哪一家?為人可還上進?長相如何?品行如何?”
王桂枝臉都紅了,起身躲了出去,伍氏心下鬆一口氣,笑道:“是金陵的老親的,便是那祖上封了紫微舍人的薛家少家主,薛成風。”
“他年紀尚輕,已是擔起了一半薛家家業,他父親在戶部掛著名兒,是五品的職位,領著內帑錢糧,領的差事亦是管理海上的貿易,那些洋物件兒舶來品,至今已是有百萬之富。”
王氏皺眉,“說得再好聽,不也是個商戶?便是在戶部掛了名,可有誰當迴事兒?妹妹是官宦人家的千金,配得上更好的,父親何至於此?我王家女兒又不是嫁不出去了!”
“這京中多的是好人家,和咱們家門當戶對的,偏一個薛家!”
伍氏歎氣,她是讀書人家出來的,且在這士農工商的大環境下,她自然也是看不上無品無爵無權唯有財的薛家的,讀書人,多是提起這些阿賭物便不喜的。
且她兩個女兒,一樣的疼愛,自是希望兩姐妹相互扶持到老。
一個皇商人家,日後可能連封誥都沒有,嫁到金陵的,更有她小女兒的閨中好友。
出嫁以前明明是差不多的家世,人家是誥命夫人,她是皇商之妻,見麵要向人行禮,這心氣如何能平?
更別說她自家阿姊嫁給了公府之子了。
這幾日,伍氏怎麽勸王父,他都不聽,一意孤行。
甚麽四大家族?賈史兩家尚還好,其餘兩家這名頭,到京城這地界兒說出來,都教人笑話!
偏她這傻閨女,還沒意識到日後是什麽日子。
“我也不想,和你父親說過多少次了,他就是不聽,別看你大哥二哥素日對我淡淡的,但這關係到家族名聲,也是極盡反對,說他們家空有富貴之名,卻無實權,且家裏也不是吃不起飯了,用不著他們銀子,但都被壓了下去。”
伍氏愁眉苦臉,“唉,真是操碎了心,眼下情形,隻怕這門親事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王氏皺眉,手邊的孩子哭了,她晃悠著哄了哄,也心知父親決定的事情,再不會更改,“這薛家是給父親灌了什麽迷魂湯?竟是非他不可了?他們家若說出眾,唯有銀子,可我王家又差在哪兒?”
“他就不顧及自己女兒日後如何?光盯著錢了!”
伍氏揉著眉心,麵上的淒苦去了不少,畢竟好好的滿月日子,“你父親說了,咱們家女兒嫁到他薛家,那是下嫁,不怕他們對你妹妹不好,且嫁過去後,你妹妹上頭沒有婆婆壓著,公公不管事兒了,嫁過去,實則就站穩腳跟了。”
聽到這裏,王氏心有戚戚。
這門親事,有好處,有壞處,但總歸世間之事,沒那麽十全十美。
以王桂枝的嫡次女身份,要麽往高了嫁,要麽嫁給門當戶對人家的嫡次子,或是稍微次一些人家的嫡長子。
低嫁也不是這樣的嫁法啊!一下子到了商戶家!
她也並未開口說要勸勸王父,因為她知道,王父雖平日對她有些微寵愛,一些小事也就隨著她去了,可家中大事,她是插手不得的。
更別提妹妹的婚嫁大事了。
一時間,王氏也沒了轍,隻能道:“那您好好兒開解妹妹罷!希望薛家那小子,能為她請封誥命。”
及至離去,王家母女上了馬車,伍氏才拉著女兒的手淚汪汪道:“苦了你了,我的兒!”
王桂枝沉默片刻才道:“母親說笑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說薛家是不大體麵,但要說多卑賤,也畢竟是皇商,有百萬巨富,總比嫁給那些窮官兒,日日操心銀錢,省吃儉用強得多。”
話雖如此,可伍氏還是能聽出來,她是不大願意的。
“您也別同父親爭執了,您、大哥二哥都說了多少次了?他聽過麽?他要將我嫁給薛家,誰也阻攔不得。”
伍氏聞言,淚意上湧,拿著帕子壓了壓眼角,“好孩子,母親沒能耐,沒法子與你父親分說明白,我叫他盡量給你多多置辦嫁妝,怎麽也不能比那二房的大姑娘差了!”
“你可是長房嫡女!”
“又是嫁到那等重利的商戶人家,縱然家世威懾,可嫁人了,咱們家離京城離得遠,自身的嫁妝才是你的腰杆子!”
到了家,沿著甬路迴了房,又是對她一番殷殷叮囑,“你可千萬別學你姐姐,眼高手低,空有野心,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心機,難怪被那張氏壓著打。”
“我現今,真是越發地後悔,當初沒有叫你們姐妹多多讀書識字了。”
不讀書不識字不明理,光是生在大族又有何用?
看她大女兒就知道了。
就怕是國子監蔭監人數多,都歸攏到了一起,成一個班,他隻是在其中刻苦拔尖兒而已。
若要得蔭監名額,須得武官二品、文官三品以上人家方可, 且每家隻能有一子進入國子監。
京中勳貴還少嗎?一個班怕是都放不下。
秋霜又道:“不過這政二奶奶一向氣性大, 若她那日立時收了包袱迴娘家,我還敬她性子剛直, 可就這麽把委屈咽下去了,才知她是欺軟怕硬, 柿子挑軟的捏。”
張沅芷擺擺手, 搖頭道:“好了,不提他們了, 左右與我無幹,她若安靜些, 好好兒養胎,估計太太那裏, 也不會見天兒針對她了。”
走出房門, 去了另一頭的碧紗櫥, 瑚哥兒睡的香甜。
金氏見兩人來了, 便要行禮, 被張沅芷止住,見張沅芷坐下,便退了出去。
自己生的, 果然怎麽看怎麽可愛,哪哪兒都挑不出毛病。
瑚哥兒身上的衣裳又換了一身,小身子被蓋的嚴嚴實實,由此可見這金氏的細致。
兩人出了碧紗櫥,守在外頭的金氏進了去,看著孩子。
“這金嫂子倒是細心周到,她不是家中也有孩子?庫房中若是有細棉布,給她幾匹顏色鮮亮的,左右這樣顏色的咱們也用不上,細棉布多是做裏衣,白色的就盡夠了。”
秋霜歎道:“可惜這金嫂子是外頭的人,身家清白,想是不會在府上長久留著,倒是可惜了。”
“也是不巧,府上竟沒有家生子與您一道,隻得在外頭找了。”
張沅芷定定地瞧著碧紗櫥道:“其實這樣也好,家生子在府裏盤根錯節不說,也定是要在哥兒身邊長長久久呆著的。”
“孩子還小,沒準兒哪一日,就被乳母攏了過去,比我這個親娘還親,這我如何能忍?”
“倒不如這等銀貨兩訖的,到了時候,便一拍兩散,沒了後顧之憂,使人放心,又沒有錯綜的關係,多好!”
“左右我是不可能叫一個乳母,占了我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的。”
秋霜思忖片刻,才道:“您所思慮的,不無道理,之前咱們家太太就說過,二姑娘也說過,有的人家,這姑娘公子的,對乳母親近多了,若非知道,怕是以為那才是親娘。”
**
同年七月十三日,王氏誕下一子,取名賈珠。
雖也是嫡孫,但到底沒有賈瑚出生時的好待遇,不論是洗三還是滿月,都大有不如。
王氏滿腹牢騷,都對著她親娘和親妹發了。
滿月宴後,她將兩人留下,在那兒抱怨著。
“母親,這當初大房那孩子滿月宴何等盛況您也瞧見了,瞧瞧我的珠兒,就這般草率敷衍,就算我們珠兒不是大房出來的,也沒必要如此厚此薄彼罷?”
伍氏有些尷尬,這話叫她如何接下去?
這長房嫡長孫和二房嫡孫本就區別大了去了,還整日怨這個恨那個的,說一千道一萬,你就是二房的。
二房,日後是要分出去的,便成了旁支了。
王桂枝便勸道:“姐姐,我瞧著已是極好了,赫赫揚揚,熱鬧非凡,其餘的四王六公府上,皆是遣了人來,多有排場!”
王氏聽了,不由冷笑:“妹妹有所不知,若是沒見到那大房瑚哥兒的排場,我覺得這極好了,可見過了,難免意難平。”
“瑚哥兒滿月宴來的有誰?其餘四王六公家的當家人和當家主母,帶著繼承人,更不用說太子和太子妃亦是降下恩典,那慶王與順王都順道來看了眼,聖人更是賜下了一對兒長命玉鎖,一對兒玉如意。這是何等風光?”
“和瑚哥兒一比,我們珠兒那就是平民小子!”
王桂枝不知該如何說是好,伍氏亦是一臉痛心疾首。
人家有那個條件有那本事,你有麽?
沒那本事,就消停呆著罷!
在這兒抱怨有什麽用?是能叫聖人給個臉麵還是東宮給臉?
“都是一樣的孩子,這自小就分出高低貴賤了!”
伍氏心道:可不嗎?人家長房,你是二房,還真沒見過哪家襲爵的嫡長子反而靠後,嫡次子在前的,那可真是成了笑話了。
連忙轉移話題道:“今兒好日子,可不說這些了,你妹妹的婚事敲定下來了,是老親了,準備來日便上門。”
王氏被轉移了注意,連忙問道:“是哪一家?為人可還上進?長相如何?品行如何?”
王桂枝臉都紅了,起身躲了出去,伍氏心下鬆一口氣,笑道:“是金陵的老親的,便是那祖上封了紫微舍人的薛家少家主,薛成風。”
“他年紀尚輕,已是擔起了一半薛家家業,他父親在戶部掛著名兒,是五品的職位,領著內帑錢糧,領的差事亦是管理海上的貿易,那些洋物件兒舶來品,至今已是有百萬之富。”
王氏皺眉,“說得再好聽,不也是個商戶?便是在戶部掛了名,可有誰當迴事兒?妹妹是官宦人家的千金,配得上更好的,父親何至於此?我王家女兒又不是嫁不出去了!”
“這京中多的是好人家,和咱們家門當戶對的,偏一個薛家!”
伍氏歎氣,她是讀書人家出來的,且在這士農工商的大環境下,她自然也是看不上無品無爵無權唯有財的薛家的,讀書人,多是提起這些阿賭物便不喜的。
且她兩個女兒,一樣的疼愛,自是希望兩姐妹相互扶持到老。
一個皇商人家,日後可能連封誥都沒有,嫁到金陵的,更有她小女兒的閨中好友。
出嫁以前明明是差不多的家世,人家是誥命夫人,她是皇商之妻,見麵要向人行禮,這心氣如何能平?
更別說她自家阿姊嫁給了公府之子了。
這幾日,伍氏怎麽勸王父,他都不聽,一意孤行。
甚麽四大家族?賈史兩家尚還好,其餘兩家這名頭,到京城這地界兒說出來,都教人笑話!
偏她這傻閨女,還沒意識到日後是什麽日子。
“我也不想,和你父親說過多少次了,他就是不聽,別看你大哥二哥素日對我淡淡的,但這關係到家族名聲,也是極盡反對,說他們家空有富貴之名,卻無實權,且家裏也不是吃不起飯了,用不著他們銀子,但都被壓了下去。”
伍氏愁眉苦臉,“唉,真是操碎了心,眼下情形,隻怕這門親事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王氏皺眉,手邊的孩子哭了,她晃悠著哄了哄,也心知父親決定的事情,再不會更改,“這薛家是給父親灌了什麽迷魂湯?竟是非他不可了?他們家若說出眾,唯有銀子,可我王家又差在哪兒?”
“他就不顧及自己女兒日後如何?光盯著錢了!”
伍氏揉著眉心,麵上的淒苦去了不少,畢竟好好的滿月日子,“你父親說了,咱們家女兒嫁到他薛家,那是下嫁,不怕他們對你妹妹不好,且嫁過去後,你妹妹上頭沒有婆婆壓著,公公不管事兒了,嫁過去,實則就站穩腳跟了。”
聽到這裏,王氏心有戚戚。
這門親事,有好處,有壞處,但總歸世間之事,沒那麽十全十美。
以王桂枝的嫡次女身份,要麽往高了嫁,要麽嫁給門當戶對人家的嫡次子,或是稍微次一些人家的嫡長子。
低嫁也不是這樣的嫁法啊!一下子到了商戶家!
她也並未開口說要勸勸王父,因為她知道,王父雖平日對她有些微寵愛,一些小事也就隨著她去了,可家中大事,她是插手不得的。
更別提妹妹的婚嫁大事了。
一時間,王氏也沒了轍,隻能道:“那您好好兒開解妹妹罷!希望薛家那小子,能為她請封誥命。”
及至離去,王家母女上了馬車,伍氏才拉著女兒的手淚汪汪道:“苦了你了,我的兒!”
王桂枝沉默片刻才道:“母親說笑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說薛家是不大體麵,但要說多卑賤,也畢竟是皇商,有百萬巨富,總比嫁給那些窮官兒,日日操心銀錢,省吃儉用強得多。”
話雖如此,可伍氏還是能聽出來,她是不大願意的。
“您也別同父親爭執了,您、大哥二哥都說了多少次了?他聽過麽?他要將我嫁給薛家,誰也阻攔不得。”
伍氏聞言,淚意上湧,拿著帕子壓了壓眼角,“好孩子,母親沒能耐,沒法子與你父親分說明白,我叫他盡量給你多多置辦嫁妝,怎麽也不能比那二房的大姑娘差了!”
“你可是長房嫡女!”
“又是嫁到那等重利的商戶人家,縱然家世威懾,可嫁人了,咱們家離京城離得遠,自身的嫁妝才是你的腰杆子!”
到了家,沿著甬路迴了房,又是對她一番殷殷叮囑,“你可千萬別學你姐姐,眼高手低,空有野心,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心機,難怪被那張氏壓著打。”
“我現今,真是越發地後悔,當初沒有叫你們姐妹多多讀書識字了。”
不讀書不識字不明理,光是生在大族又有何用?
看她大女兒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