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朝元和六年,今年是個早春的季候,二月過半,去年冬天的雪將將化盡,路邊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裏已長出了茸茸的野草,空氣中漸漸變得潮濕,刮在臉上的風也不再鋒利得像刀子。
天剛蒙蒙亮,信陽縣衙門外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排隊的人以及他們的隨從人員幾乎占滿了整條街,來往行人卻都毫無怨言,默默地繞道而行。
因為這些人一水兒穿著象征童生身份的白衫,排隊等待的目的是報名參加今年的童子試。
端王朝承襲了前朝的慣例,童子試設定為三年兩試,一次“歲試”,一次“科試”。所謂“歲試”,通俗地說就是童生考秀才的考試;而科試是童子試合格的秀才爭取更進一級鄉試資格的考試。端王朝遇到“寅、審、巳、亥”年舉行“科試”,“醜、未、戌、辰”年舉行“歲試”。今年是已醜年,所以信陽縣衙主持舉行歲試。
名為“童生”,其實沒有通過童子試的都統稱為“童生”,有第一次參試的,也有屢試不中的,所以參試的人員年齡從少年到中年不等。
就在排隊的人群中,年齡最大的那位須發已經花白了,額頭上刻著幾道深深的抬頭紋,每一道似乎都在訴說他人生的滄桑,看起來一臉愁苦相。而年齡最小的那位也排在隊伍末端,前頭的人們頻頻迴顧,半是驚歎他的年輕,一半是因為--他太可愛了!
那是個隻有十歲出頭的男孩兒,還沒來得及發育,個子小小的,隻及排在他前麵的童生肩膀高。他像模像樣的穿著小號的白衫,鴉青色的頭發絻得一絲兒不亂,半垂著頭,從上方望去隻看得到露出領口的一截頸背,和一對白生生的小耳朵。
最可愛的是他的臉頰,或許因為年齡太小,臉上的嬰兒肥還沒有褪盡,他的兩邊臉蛋圓嘟嘟的,各有一團紅暈,讓人看著就好想伸出手指去狠狠地捏一把。
眾人瞧著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發笑,善意的笑容居多,但也有那麽幾個是鄙夷的嘲笑。雖說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但這樣一個觀音座前金童似的小孩兒,發蒙能幾年,恐怕四書五經還沒背全,要說他能一舉中的,也太瞧不起其他童生經年的苦讀了。
排在小童生前麵那位的年齡便正常得多,是個十七八歲的俊朗少年,已經逐漸長出青年的輪廓,氣質很沉穩,一雙眼睛的眼珠子是深褐色,看著很溫和,筆直的鼻梁下嘴唇弧度微向上挑,仿佛隨時都在微笑,令人一見就心生好感。
他迴過頭,居高臨下地望著小童生低垂的腦袋,一點一點像小雞啄米,他便知道這孩子今天起太早,瞌睡還沒醒呢。
他唇邊的笑意溫柔,悄悄退了半步,那孩子便一頭栽到他背上,嗅著柔軟的棉袍上熟悉的味道,安心地睡了過去。
這一睡也不知過了多久,縣衙八字門開,長長的隊伍從衙內排到衙外,許久不見挪動一下。
要知道,科舉考試不僅能令被統治者一飛衝天成為統治者,甚至關聯到封建王朝的根基,所以其受重視的程度不壓於被稱為國之大事的祭祀和戰爭。因此縣試的報名有嚴格的審批程序,每組進去的童生都會受到仔細盤問。
為了預防舞弊,童生在報名的同時必須提供保人。保人可以是已通關的稟生,也就是童子試中考了第一等的秀才;也可以由同批報名的五名童生互相作保。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保人的風險都是極大的。童生舞弊,為他作保的稟生會被革除秀才的功名;而五童互保的,一榮不一定俱榮,一辱肯定皆辱。
由於如此嚴苛的連坐製度,通常稟生都不願意為人作保,現在排隊的諸童生中,大都是五人一組來的,正是預先商量好的互保組合。
又過了大約一柱香時間,隊列隻向前移動了半步,饒是童生們都是讀書人,講究養氣功夫,臉上也不禁出現焦躁的神情。
那小童生卻補足了覺,小臉舒服地在同伴背後蹭了蹭,偷偷擦幹淨口水,這才懶洋洋地睜開了眼睛。
===
楊無端沒有考慮多久就決定了她將來的路:她要考科舉,做大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些。
“造反”當然也可以列為備選項,但是破壞總比建設容易,這個時代的人民曆經苦難,在還有其它選擇的時候,她不願意走這條最糟糕的路。
她做這些考慮的時候,絲毫沒覺得有多麽驚世駭俗,反而覺得很理所當然,誰讓她來自一個女人也能上大學、考公務員、做律師的年代,她受的教育裏包括了完整的世界觀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主人翁精神(汗)。
還有說不出口的另一個理由:因為除了讀書她什麽都不會,好歹曾經寒窗苦讀將近二十年,也算是熟手……
她的打算與蘇道士不謀而合,兩師徒總算是歡歡喜喜地確定了關係。
正式拜過師,她才知道蘇道士本名蘇庭嘉,道號靜虛,是名門正派龍虎山天師教的弟子,不但儒學沒丟下,還精通醫、卜、星、相,武藝也精絕,在江湖上名聲遐邇。
無意中拜了個牛叉師父,楊無端也有撿到寶的欣喜,且她現在算是寧鬱的師妹,不,師弟,衝著獨生子的麵子,希望寧大人夫妻將來能少討一些她和楊小康欠下的人情。
不過起碼到目前為止,看來是她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寧氏夫婦確是把她和楊小康作子侄看待,不但幫楊小康上了戶口,還毫無怨言地養著他們。
蘇庭嘉分門別類授課,寧鬱和楊無端聽課,楊小康作為隱形人旁聽,這樣悠閑而有規律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楊無端午夜夢迴,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根本沒有穿越到另一個時空,而是迴到了大學裏。
直等到元和六年的新年過後,寧府上下全體進入備戰狀態,因為蘇庭嘉突然宣布:寧鬱和楊無端可以參加今年的縣試了!
佐茶跟均墨暗自嘀咕,自家少爺參加童子試很正常,且不說他幼年時的底子,後來在蘇庭嘉的教導下又勤勤懇懇地學了五年,一個稟生早已經十拿九穩。但那長得像個女娃娃的楊小公子,從頭到腳哪裏有一點秀才的樣子?
要知道,秀才雖然隻是功名的最低一級,卻算是質的飛躍,象征你這個人從此由被統治者晉升為統治者,見官可以不跪,不被上刑,免錢糧免徭役……各種好處足以讓升鬥小民羨慕嫉妒恨啊。
不管旁人怎麽想,寧完我夫妻欣然同意了蘇庭嘉的提議,由佐茶和均墨陪著兩人去縣衙報名。
信陽府衙和縣衙同在一城,彼此相隔不遠,寧完我通過府衙的關係給兩人找了稟生作保,又坐馬車親自將兩人送至去往縣衙的路口,這才轉方向到府衙上班。
也是寧大人從不負責禮房的事務,若是稍有經驗,就該想到報名的人數眾多,而走後門給兩人插個隊。
楊無端小手捂著嘴,大大地打了個嗬欠,又舒展地伸了個懶腰。
“醒了?”前方的寧鬱迴首道,微笑地拉著她跨前一步。
楊無端探頭望了望,苦著臉道:“這麽多人呀。”
“嗯,”寧鬱依然笑微微地道:“門外有一百二十三個,門內看不清。”
得,都數上了,可見有多無聊。楊無端蠢蠢欲動,很想拉著他玩點遊戲來打發時間,但轉瞬又想到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誰讓古時候的科舉不僅考校學問,對考生的儀態和品德也有諸多要求呢。
她隻得學習其他考生,看似目不斜視地望著前方,其實放空了視線,腦子裏在胡思亂想。
據她這兩年來的全方麵多角度研究,這個時空是在明朝的時候走岔了路,準確地說是明朝中後期。嘉靖皇帝沉迷修道,不知服用哪顆金丹暴斃,消息走漏出去,朝中一時混亂,各地野心勃勃的朱家子孫乘機舉起了反旗。天下混亂了數十年時間,最後的勝利者卻是一個姓百裏的地方小軍閥,他領著一支軍隊,以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整個中原,建立了這個不存於曆史書中的端王朝。
隨便這位仁兄打哪兒冒出來的啦,楊無端興趣缺缺地想,第一,不管國號是端還是明,反正都是落後的封建製度。第二,沒有清朝她高興還來不及。
不過想到清朝,她倒想到一則有關清朝官場的笑話。據說到和紳府上行賄的官員太多,管家收了錢就要為之引見老爺,但是和大人多忙啊,根本見不過來這許多人。於是機靈的管家就去找了個身材相貌與和紳有幾分相似的人假扮他,與真和紳各自端坐在一間房內。官員送的錢多,管家就領他們去見真和紳;送的錢少,就隻有資格見假和紳。至於他們所求的事情嘛,倒也不分真假,都會記錄下來過後處理。所以,這個“真假和大人”的把戲玩得順順當當,直到和紳倒台才被拆穿。
楊無端想到這裏,自言自語道:“其實不過是增設一個權限相當的分理處,隻要定好標準,自然就能把人分流。一個貪官的管家都能想到的主意,怎麽縣衙的官吏就想不到?”
她的聲音雖小,但她本就受人矚目,幾個一直在注意她的人立刻就聽到了。
天剛蒙蒙亮,信陽縣衙門外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排隊的人以及他們的隨從人員幾乎占滿了整條街,來往行人卻都毫無怨言,默默地繞道而行。
因為這些人一水兒穿著象征童生身份的白衫,排隊等待的目的是報名參加今年的童子試。
端王朝承襲了前朝的慣例,童子試設定為三年兩試,一次“歲試”,一次“科試”。所謂“歲試”,通俗地說就是童生考秀才的考試;而科試是童子試合格的秀才爭取更進一級鄉試資格的考試。端王朝遇到“寅、審、巳、亥”年舉行“科試”,“醜、未、戌、辰”年舉行“歲試”。今年是已醜年,所以信陽縣衙主持舉行歲試。
名為“童生”,其實沒有通過童子試的都統稱為“童生”,有第一次參試的,也有屢試不中的,所以參試的人員年齡從少年到中年不等。
就在排隊的人群中,年齡最大的那位須發已經花白了,額頭上刻著幾道深深的抬頭紋,每一道似乎都在訴說他人生的滄桑,看起來一臉愁苦相。而年齡最小的那位也排在隊伍末端,前頭的人們頻頻迴顧,半是驚歎他的年輕,一半是因為--他太可愛了!
那是個隻有十歲出頭的男孩兒,還沒來得及發育,個子小小的,隻及排在他前麵的童生肩膀高。他像模像樣的穿著小號的白衫,鴉青色的頭發絻得一絲兒不亂,半垂著頭,從上方望去隻看得到露出領口的一截頸背,和一對白生生的小耳朵。
最可愛的是他的臉頰,或許因為年齡太小,臉上的嬰兒肥還沒有褪盡,他的兩邊臉蛋圓嘟嘟的,各有一團紅暈,讓人看著就好想伸出手指去狠狠地捏一把。
眾人瞧著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發笑,善意的笑容居多,但也有那麽幾個是鄙夷的嘲笑。雖說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但這樣一個觀音座前金童似的小孩兒,發蒙能幾年,恐怕四書五經還沒背全,要說他能一舉中的,也太瞧不起其他童生經年的苦讀了。
排在小童生前麵那位的年齡便正常得多,是個十七八歲的俊朗少年,已經逐漸長出青年的輪廓,氣質很沉穩,一雙眼睛的眼珠子是深褐色,看著很溫和,筆直的鼻梁下嘴唇弧度微向上挑,仿佛隨時都在微笑,令人一見就心生好感。
他迴過頭,居高臨下地望著小童生低垂的腦袋,一點一點像小雞啄米,他便知道這孩子今天起太早,瞌睡還沒醒呢。
他唇邊的笑意溫柔,悄悄退了半步,那孩子便一頭栽到他背上,嗅著柔軟的棉袍上熟悉的味道,安心地睡了過去。
這一睡也不知過了多久,縣衙八字門開,長長的隊伍從衙內排到衙外,許久不見挪動一下。
要知道,科舉考試不僅能令被統治者一飛衝天成為統治者,甚至關聯到封建王朝的根基,所以其受重視的程度不壓於被稱為國之大事的祭祀和戰爭。因此縣試的報名有嚴格的審批程序,每組進去的童生都會受到仔細盤問。
為了預防舞弊,童生在報名的同時必須提供保人。保人可以是已通關的稟生,也就是童子試中考了第一等的秀才;也可以由同批報名的五名童生互相作保。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保人的風險都是極大的。童生舞弊,為他作保的稟生會被革除秀才的功名;而五童互保的,一榮不一定俱榮,一辱肯定皆辱。
由於如此嚴苛的連坐製度,通常稟生都不願意為人作保,現在排隊的諸童生中,大都是五人一組來的,正是預先商量好的互保組合。
又過了大約一柱香時間,隊列隻向前移動了半步,饒是童生們都是讀書人,講究養氣功夫,臉上也不禁出現焦躁的神情。
那小童生卻補足了覺,小臉舒服地在同伴背後蹭了蹭,偷偷擦幹淨口水,這才懶洋洋地睜開了眼睛。
===
楊無端沒有考慮多久就決定了她將來的路:她要考科舉,做大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些。
“造反”當然也可以列為備選項,但是破壞總比建設容易,這個時代的人民曆經苦難,在還有其它選擇的時候,她不願意走這條最糟糕的路。
她做這些考慮的時候,絲毫沒覺得有多麽驚世駭俗,反而覺得很理所當然,誰讓她來自一個女人也能上大學、考公務員、做律師的年代,她受的教育裏包括了完整的世界觀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主人翁精神(汗)。
還有說不出口的另一個理由:因為除了讀書她什麽都不會,好歹曾經寒窗苦讀將近二十年,也算是熟手……
她的打算與蘇道士不謀而合,兩師徒總算是歡歡喜喜地確定了關係。
正式拜過師,她才知道蘇道士本名蘇庭嘉,道號靜虛,是名門正派龍虎山天師教的弟子,不但儒學沒丟下,還精通醫、卜、星、相,武藝也精絕,在江湖上名聲遐邇。
無意中拜了個牛叉師父,楊無端也有撿到寶的欣喜,且她現在算是寧鬱的師妹,不,師弟,衝著獨生子的麵子,希望寧大人夫妻將來能少討一些她和楊小康欠下的人情。
不過起碼到目前為止,看來是她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寧氏夫婦確是把她和楊小康作子侄看待,不但幫楊小康上了戶口,還毫無怨言地養著他們。
蘇庭嘉分門別類授課,寧鬱和楊無端聽課,楊小康作為隱形人旁聽,這樣悠閑而有規律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楊無端午夜夢迴,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根本沒有穿越到另一個時空,而是迴到了大學裏。
直等到元和六年的新年過後,寧府上下全體進入備戰狀態,因為蘇庭嘉突然宣布:寧鬱和楊無端可以參加今年的縣試了!
佐茶跟均墨暗自嘀咕,自家少爺參加童子試很正常,且不說他幼年時的底子,後來在蘇庭嘉的教導下又勤勤懇懇地學了五年,一個稟生早已經十拿九穩。但那長得像個女娃娃的楊小公子,從頭到腳哪裏有一點秀才的樣子?
要知道,秀才雖然隻是功名的最低一級,卻算是質的飛躍,象征你這個人從此由被統治者晉升為統治者,見官可以不跪,不被上刑,免錢糧免徭役……各種好處足以讓升鬥小民羨慕嫉妒恨啊。
不管旁人怎麽想,寧完我夫妻欣然同意了蘇庭嘉的提議,由佐茶和均墨陪著兩人去縣衙報名。
信陽府衙和縣衙同在一城,彼此相隔不遠,寧完我通過府衙的關係給兩人找了稟生作保,又坐馬車親自將兩人送至去往縣衙的路口,這才轉方向到府衙上班。
也是寧大人從不負責禮房的事務,若是稍有經驗,就該想到報名的人數眾多,而走後門給兩人插個隊。
楊無端小手捂著嘴,大大地打了個嗬欠,又舒展地伸了個懶腰。
“醒了?”前方的寧鬱迴首道,微笑地拉著她跨前一步。
楊無端探頭望了望,苦著臉道:“這麽多人呀。”
“嗯,”寧鬱依然笑微微地道:“門外有一百二十三個,門內看不清。”
得,都數上了,可見有多無聊。楊無端蠢蠢欲動,很想拉著他玩點遊戲來打發時間,但轉瞬又想到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誰讓古時候的科舉不僅考校學問,對考生的儀態和品德也有諸多要求呢。
她隻得學習其他考生,看似目不斜視地望著前方,其實放空了視線,腦子裏在胡思亂想。
據她這兩年來的全方麵多角度研究,這個時空是在明朝的時候走岔了路,準確地說是明朝中後期。嘉靖皇帝沉迷修道,不知服用哪顆金丹暴斃,消息走漏出去,朝中一時混亂,各地野心勃勃的朱家子孫乘機舉起了反旗。天下混亂了數十年時間,最後的勝利者卻是一個姓百裏的地方小軍閥,他領著一支軍隊,以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整個中原,建立了這個不存於曆史書中的端王朝。
隨便這位仁兄打哪兒冒出來的啦,楊無端興趣缺缺地想,第一,不管國號是端還是明,反正都是落後的封建製度。第二,沒有清朝她高興還來不及。
不過想到清朝,她倒想到一則有關清朝官場的笑話。據說到和紳府上行賄的官員太多,管家收了錢就要為之引見老爺,但是和大人多忙啊,根本見不過來這許多人。於是機靈的管家就去找了個身材相貌與和紳有幾分相似的人假扮他,與真和紳各自端坐在一間房內。官員送的錢多,管家就領他們去見真和紳;送的錢少,就隻有資格見假和紳。至於他們所求的事情嘛,倒也不分真假,都會記錄下來過後處理。所以,這個“真假和大人”的把戲玩得順順當當,直到和紳倒台才被拆穿。
楊無端想到這裏,自言自語道:“其實不過是增設一個權限相當的分理處,隻要定好標準,自然就能把人分流。一個貪官的管家都能想到的主意,怎麽縣衙的官吏就想不到?”
她的聲音雖小,但她本就受人矚目,幾個一直在注意她的人立刻就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