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時間,我努力整理思緒,讓自己歸於平靜,雖然這個局中局是我寫的,雖然這個被我一直稱為“冰點”的劇情我早就了然於心,可是到了前天發的時候,與你們一同感受那段生離死別,我已然會有那麽強烈的切膚之痛。
現在,我覺得有必要交代這個結局了。
不知道有多少親廢了紙巾,也可能知道結局是he的話,這裏不會太揪心,我真的不是為虐而虐,我知道現在的讀者更喜歡看輕鬆愉悅的故事。
首先,大家看到簡介下麵【主角】一欄的項羽旁邊,多了一個(燕x),應該稍稍有些心安。
現在我補上第三卷卷首《西楚傲骨,烏江悲歌,天教命運葬了愛,山河拱手,為紅顏長安》。
這就是第三卷要闡述的故事中心。
第四卷卷首《天之驕女,長樂未央,半生封鎖大漢宮,權謀朝爭,終與君相隨》。
是不是也能稍稍判斷結局。
相信許多朋友跟我一樣從小喜歡項羽,我曾經看到有關“項羽”、“楚國”、“西楚霸王”這些詞匯都會莫名的激動。不知道是因為我喜歡曆史,喜歡英雄才會如此喜歡項羽?還是因為喜歡項羽才會特別喜歡曆史?
從很小的時候,隻要看到他的資料我就會收藏,他的一生其實都在我的腦海裏,每一場著名的戰役,著名的曆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都深刻在我的腦海裏。
在寫過項羽的所有作者裏,我一定不是筆力最好的一個,也不是最會講故事的一個,但應該是除史學家外傾注最多心血去研究項羽的筆者。
以前每次看有關項羽的影視劇,都恨不得能穿越迴去,在鴻門宴之前就告訴他一定要殺了劉邦。
三年前的一天,也就是2013年的2月春節後的一天晚上,我在遛狗的時候,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個幻畫:
一身白衣的女子,站在一棵榕樹下,而一身烏金甲的男人依樹而坐,他滿身是傷,墨發淩亂,我很清晰地看到了一張風華絕代的臉,但是至今無法描繪出他的容貌,我怕我筆力笨拙,有損他的形象。(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接近的形象的話,《羋月傳》裏飾演義渠王的高雲翔,或許有幾分神似之處,卻也不盡相同。)
而那個白衣女子的模樣很模糊,我隻看到她的輪廓很美,是真的很美。
當時當刻,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那是我心目中的西楚霸王,而我很確定那個白衣女子不是虞姬。
至今迴想起那個畫麵,我都會怦然心動,我不清楚為什麽會突然出現那個幻境。此後許多次,這一幕總是會突然浮現在腦海裏,有時候是我在洗澡,有時候是在走路,有時候是在工作,有時候在開車,甚至有時候出現在我的夢境中。
於是,我試著去記錄。
那個畫麵太淒美,而因為我幾乎不看小說,能將它敘述出來的筆力實在有限,至今無法將它在我心裏的那份震撼全然呈現。
它雖然隻是一個畫麵,可是卻充滿了靈魂與故事。
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整本小說,第一個出來的情節就是那個畫麵,也就是前天發的271—273這三章,“項羽的結局”。它是整本小說裏,第一個被我寫出來的場景,於是,我繼續試著去寫這個故事,試著去擴充劇情,當全部的框架,在這場“生死絕戀”的前期和後期,都是有這個畫麵擴充和衍生出來出來的劇情。
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地方出現這樣大的悲劇,大家能否接受?我曾自問過無數次,我真的是要寫一段悲劇嗎?除此之外,在寫作過程中,還遇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女主我是不是要寫虞姬?
第二,此書立足點是什麽,是尊重曆史?還是改變曆史?
第三,項羽要不要死?結局是悲是喜?(老實說,he和be這兩個詞代表的是喜劇結局和悲劇結局的縮寫,我是前些天被讀者問到才知道的。)
下麵就是我思索的過程:
當我決定將我這些年對項羽的研究積累付諸筆下的時候,我在想女主到底是不是該寫虞姬?我的朋友們也告訴我,幾乎所有作者寫的都是“霸王虞姬”,而且世人也隻知虞姬。
可是那個畫麵告訴我,畫麵裏的女子她不是虞姬,如果我要為這個畫麵而寫一個故事,我必須去寫那個“白衣女子”,我不能辜負這個畫麵帶給我的全部感動和所有的靈感。
因為從小就看項羽的各種記載,所以我知道“霸王別姬”在民間的影響,其實是從元代的元曲而來,曆史上記載虞姬的隻有寥寥八字“有美人名虞,常幸從”(譯:有美人名虞,一直跟在霸王身邊很受寵愛。)
與烏騅馬的記載字數一樣多“駿馬名騅,常騎之”,(記載虞姬和烏騅馬的字數一樣多)。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的《本紀》記載的本應是皇帝,而唯有項羽和呂後不是皇帝卻也以帝王形式記入《本紀》,是因為本紀記載的是天下掌權者,政治統治者。所以司馬遷用了四個字“政由羽出”,也就是說當時在西楚霸王的年間,所有諸侯國的政令都是有西楚霸王發號的。
我一直想,既然虞姬隻是陪在霸王身邊的一個“美人”,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正妻又是誰?為什麽曆史隻字不提?司馬遷寫項羽的篇幅非常長,字數比劉邦還多。項羽號令天下,不應該沒有正妻。
有人說他隻有一個妻子,可是如果他隻有一個妻子就是虞姬的話,為什麽虞姬不是王後,不是夫人?既然後宮隻有一個妻子,又為何隻是“美人”的品級?“美人”在先秦戰國時期,是各國後宮嬪妃中的一個品級,七國之間雖有差別,但品級都不會太高,低於“王後”和“夫人”的位分。
我相信,當時陪伴霸王一直到兵敗垓下的人一定是虞姬,但隻能說明虞姬一直隨軍。可是真正的西楚霸王夫人,是否另有他人?為什麽不做記載?還是那句話,如果最愛虞姬,不會不給她最受寵的名分。所以我就順著這個思路,寫了另外一個女子。(當然,這隻是一個牽強的猜測,究竟曆史真相是什麽我並不知道,也許項羽的正室夫人是張紫嫣,或者xxx,我們都不知道。)
當女主設定了不是虞姬之後,我希望她帶著穿越的視角去判斷那段曆史,所以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都會出現。
而在尊重曆史(目前已知的曆史資料)的前提下,我希望寫一個不一樣的虞姬,寫出她的新意。在整本小說裏,虞姬的出場並不多,但是她的每一件事情,我都記得非常深刻,她的性格看似柔柔弱弱,但其實她做出的事情都是驚天動地的。當然,她的曆史結局我們是不能決定的,還是那句話,謀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至於紫嫣,當真正讓紫嫣穿越的時候,我才發現並不是我年少輕狂時所想的那樣:想讓她顛覆天下,就可以改變曆史。
這種無法逆襲曆史的感覺,是從鴻門宴下筆的時候,我就越來越體會到了難度之大。當我寫下女主一個計謀時,我就會站在陳平、張良、劉邦的角度去揣測,他們要做什麽?他們不是泛泛之輩,他們都會有許多應對的辦法,包括當時一再阻攔項莊殺劉邦的項伯。
如果我去寫一個叱吒風雲,唿風喚雨無所不能的女主,那麽張良,劉邦,陳平都會顯得很白癡,那將完全不符合事實的真實與厚重感。最好的方法是彼此牽製,各出奇計,可是卻又棋逢對手,就像周瑜和諸葛亮,諸葛亮和司馬懿,每一個人勝過對手都是十分艱難,耗心磨力也不過僥幸小勝。紫嫣她沒有仙術,沒有妖法,無法在麵對曆史最強大的人物時見招拆招,她走的每一步都是險中取勝或者剛勝一籌,敵人又出一計。
我曾經看過,有不同的史學家分析過《鴻門宴》,其實項羽並沒有後世想的那樣不堪(指的是有勇無謀),反而是他的智慧體現。他當時所處的環境上有楚懷王,下有列國諸侯,如果僅僅因為被拒關外,特別是在劉邦已經有了合理的道歉借口和負荊請罪後,他若還殺劉邦,當時就會為自己積累下不堪想象的負麵後果。
說道《鴻門宴》,接著,就是我要麵對的第二個問題:
我要寫正劇還是細說?雖然女主是穿越的,但是我要以她的視覺去解讀當時的一場真實的曆史。
所以《項羽本紀》中記載的95%的事情我都寫了,也都是按照史記的記載去寫的一件件真實的事情。項羽說了和曆史上一樣的話,做了一樣的事,甚至當韓信從楚國去了漢中,投奔劉邦的那一場相見時,他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分析項羽的性格。大家可能看到沒有項羽的劇情就會很快速的過,我能理解,畢竟大家讀的是言情,隻喜歡看男女主的對手戲,但是作為項羽粉,我要寫的不僅僅是言情,我還要寫一個我眼中的真實項羽。
我從不同角色的角度,敘述每一個人眼中的項羽。
所以,他仍然說了和史記一樣的話,做了一樣的事,我卻給出了不同的心裏和立足點。
可能大家在以往的影視小說形象裏,看到的是項羽要麽“英雄卻匹夫”不懂謀,要麽不屑用謀。其實真不是,我舉幾個例子,前麵在反秦之初他殺宋義,虛尊熊心為懷王,以及接受章邯投降都是智謀,他不僅果斷看出宋義難當大任,如果任由其當上將軍隻會耽誤亡秦的最佳史記,所以他要奪宋義的兵權。可是要殺宋義,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卻先試探軍心所向,知道軍心是向著自己的,才真的動手。
那麽,鴻門宴上他不殺劉邦,不完全是出於道義,而是出於當時大的環境上的考量。在上有楚懷王,下有各國諸侯王,他根本不能隨意動劉邦。可是不動劉邦,也要有不動的理由,他要維持自己的地位,也要以兄弟情義來作為他“仁而不殺之”的借口。
我雖然寫亞父,也喜歡他們的父子情,但是鴻門宴上公開要殺對方,亞父確實是魯莽行事。
至於他在曆史上說的“錦衣夜行”,別忘了那是對一個普通的士子說的。當時他隻是楚懷王的臣子,楚懷王將關中之地封給了劉邦,他沒有占據關中的理由,又怎麽能取鹹陽為都城呢?可是他不能對一個普通人說,我項羽沒能力讓懷王改變旨意,把鹹陽留給我。所以他的那句“衣錦還鄉”,“錦衣夜行”,何嚐不是隱藏了真正的心思,隨便搪塞的一個借口呢?一個普通的人,又如何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麽呢?
“鴻門宴不殺劉邦”、“19分天下”,“不定都鹹陽”,“不過烏江”,這四件大事是後世認為項羽做的最傻的事。尤其是分封天下,許多人認為項羽你把天下分封出去了,你不是傻嗎?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很多君王做過,在項羽之前周天子做過,但是周天子的天下維持了近千年;在項羽之後,劉邦做過,劉邦當時為了安定天下,把跟著他打敗項羽的諸侯都分了,雖然他是七封天下,因為跟隨他的隻有七個諸侯王,可是劉邦的西漢東漢也有四百年江山。
如果在那個時候,剛當了霸王,就違逆上麵的君王旨意,那才真的是把自己置於靶心,讓天下人都有了打靶子的借口。
“分封天下”是當時的形勢,人家跟你打天下,你分封不隻是道義,也是勢在必行,正因為項羽有武力有智謀,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介莽夫,他一個26歲就被推向天下之巔的男人,滅了秦國沒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無法與天下抗衡。
當時六國被秦所滅,幾十年來複國之心如熊熊烈火,如果跟著項羽滅了秦朝,不管出力大小,也是他們各自的全部能力,你不能自己獨霸天下。
而且他有意弱化了天下的分封,將七國分封為19國,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勢力都相對削弱了。可是他功勞最大,自己沒有獨坐天下,別人也就無話可說。
我隻能說他沒用命,彭城之戰,他帶著三萬騎兵迴救彭城,對劉邦56萬大軍,殺得對方人仰馬翻,但是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裏記載了,真的是一陣風過,楚軍都睜不開眼睛,劉邦才逃了一命。(關於這段,影視劇裏有呈現說是楚軍裏有個將領,當時抓住劉邦,放了他一馬,我隻能說劉邦真的運氣好。)
所以最後項羽不過烏江,我覺得他真的是累了,當一個人看到自己不是沒有能力,卻屢屢不占天機的時候,那才是最深的疲憊。他說的那句“時不與我”。他很多事情並沒有做錯,但是真的天命不在,就算再爭下去,他也覺得是一樣的結局。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話和事件,加上司馬遷的個人揣度,有了這樣主觀的傾向性,而我同樣也在小說裏讓項羽說的這些話做了這些事,可是我的觀點卻跟太史公大相徑庭。還是拿抗日來舉例子,明明是同樣的戰爭,我們在祖國大陸長大的孩子,和台灣同袍,日本人對那段曆史的理解完全不一樣。甚至史記裏有許多項羽和範增之間隻有兩個人的對話,既然是二人之間的對話,又怎麽會被記錄下來?所以有很多也是太史公的揣測。
太史公不是項羽我也不是,真正的項羽到底什麽樣?
我隻寫按照史記記載的事件,我細細的展開他的情節。
沒有智慧的人訓練不出強兵,什麽是莽夫?我覺得是三國時代張飛那樣的。
司馬遷用彪悍滑賊來形容項羽,滑是狡猾,狡猾不是貶義詞,而是說他做事圓滑遊刃有餘,還說他才氣過人,心智高過吳中一帶的年輕人,當地年輕人都很怕他。
(1)【“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史記·項羽本紀》】
(2)【“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嚐有也。】
譯文:然而,項羽並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隻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
其實司馬遷的觀點裏總結歸類就是:他很聰明,甚至很圓滑,他很有能力,有霸氣!但是他沒有天命,又感情用事。
所以,西楚霸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曆史上的皇帝太多了,曆史上的霸王卻隻有一個。
第三:
為什麽答應大家是he的結局,卻還要半路來一段生死決別。
因為我全部的靈感從那個畫麵衍生,如果不將腦海裏的一幕寫出來,對不起為它所冒出來的所有靈感和情節。
不寫烏江自刎,對不起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一生豪情!
所以,我即寫了曆史上所有將他推向死亡的觀點,也寫了他為了心愛的女人拱手江山。
執意留下這個情節,是因為它是我的心結,沒有它就沒有這本書。
我一直說這本書就是在講“愛情”,男人一般愛女人通常兩種,外貌是一見鍾情的基礎,但不是最重要的,男人一般愛崇拜自己的女人,還有一種就是理想相同。
項羽和紫嫣,是前者也是後者。
他們之間的誤會,不是因為紫嫣不能理解項羽的理想,在秦宮項羽告訴紫嫣為什麽不殺劉邦,為什麽分封天下,紫嫣是非常佩服的。
以至於他們分封天下,凱旋迴到楚國霸王宮後,在上書房,他們一起談治國,也是很合拍。
兩個人之間一定要有相同的信仰,才能有靈魂的契合,而不隻是隻有情愛。所以紫嫣懂他的厚積薄發,懂他統一天下是為了蒼生安定的夢想。當然,這個信仰在古代亂世,並非隻指神明,而是理想和抱負。
紫嫣無疑是崇拜項羽的,但是她是穿越人,她知道他的結局,她站在局外看他的一切,就不能像虞姬一樣,隻安心崇拜,明知結局而不努力改變。
一個鐵骨柔情的漢子,我覺得能牽絆住他的就是愛情。
而一個女子,她與她的丈夫理想相同,這個在項羽死於曆史之後,紫嫣一麵要報仇,一麵就是完成她丈夫的理想。
昨天,親愛的“嘻嘻”問我,王是死了嗎?
我的迴答是——死於史,活於野,重出於未來江湖。
大家看到簡介下麵,主角一欄的“項羽”旁邊,多了一個燕x嗎?就是他的身份,他不是失憶,也沒有重生,我特別喜歡他再出來之後做的許多事情。
當他再現天下,一定會是另一番風采!(絕不輸給他的前半生!)
(其實這個x,為什麽不告訴你們呢?我是想讓大家猜猜,其實他一直希望自己是那個樣子的……)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筆者,能夠寫這樣一本長篇,暫時還能保持隊型,完全是得益於我對曆史的喜歡。我是一個閱讀能力很差的人,讀書非常慢。從小到大,身邊無論朋友和親人,都知道我不愛看小說,身邊一個作者好友讀百萬字能兩三天,我讀過一本90萬字的用了7個月,《何以笙簫默》大概隻有七萬字吧,我讀了一星期。
當然我不是全天在讀,因為我不愛閱讀,也就體會不到廢寢忘食的那種癡迷,讀書就好像是說,我在寫小說,我必須每天要讀兩三章。每一章三千字我的閱讀速度是15分鍾,每天看兩章,我還要刷會微信微博才能讓自己繼續。
既然知道他還會出來,希望大家接下來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來看,不過紫嫣需要十章左右的恢複期。
年底這段時間特別忙,本來前些天就很忙,我盡量堅持的雙更,但是從今天到初十是真的隻能每天一更了,大家可以攢段時間,等到初十再看,到時候紫嫣就會開始出手,一個個一個地搬到敵人。
然後燕(項)某人,會慢慢爬迴來的……
現在,我覺得有必要交代這個結局了。
不知道有多少親廢了紙巾,也可能知道結局是he的話,這裏不會太揪心,我真的不是為虐而虐,我知道現在的讀者更喜歡看輕鬆愉悅的故事。
首先,大家看到簡介下麵【主角】一欄的項羽旁邊,多了一個(燕x),應該稍稍有些心安。
現在我補上第三卷卷首《西楚傲骨,烏江悲歌,天教命運葬了愛,山河拱手,為紅顏長安》。
這就是第三卷要闡述的故事中心。
第四卷卷首《天之驕女,長樂未央,半生封鎖大漢宮,權謀朝爭,終與君相隨》。
是不是也能稍稍判斷結局。
相信許多朋友跟我一樣從小喜歡項羽,我曾經看到有關“項羽”、“楚國”、“西楚霸王”這些詞匯都會莫名的激動。不知道是因為我喜歡曆史,喜歡英雄才會如此喜歡項羽?還是因為喜歡項羽才會特別喜歡曆史?
從很小的時候,隻要看到他的資料我就會收藏,他的一生其實都在我的腦海裏,每一場著名的戰役,著名的曆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都深刻在我的腦海裏。
在寫過項羽的所有作者裏,我一定不是筆力最好的一個,也不是最會講故事的一個,但應該是除史學家外傾注最多心血去研究項羽的筆者。
以前每次看有關項羽的影視劇,都恨不得能穿越迴去,在鴻門宴之前就告訴他一定要殺了劉邦。
三年前的一天,也就是2013年的2月春節後的一天晚上,我在遛狗的時候,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個幻畫:
一身白衣的女子,站在一棵榕樹下,而一身烏金甲的男人依樹而坐,他滿身是傷,墨發淩亂,我很清晰地看到了一張風華絕代的臉,但是至今無法描繪出他的容貌,我怕我筆力笨拙,有損他的形象。(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接近的形象的話,《羋月傳》裏飾演義渠王的高雲翔,或許有幾分神似之處,卻也不盡相同。)
而那個白衣女子的模樣很模糊,我隻看到她的輪廓很美,是真的很美。
當時當刻,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那是我心目中的西楚霸王,而我很確定那個白衣女子不是虞姬。
至今迴想起那個畫麵,我都會怦然心動,我不清楚為什麽會突然出現那個幻境。此後許多次,這一幕總是會突然浮現在腦海裏,有時候是我在洗澡,有時候是在走路,有時候是在工作,有時候在開車,甚至有時候出現在我的夢境中。
於是,我試著去記錄。
那個畫麵太淒美,而因為我幾乎不看小說,能將它敘述出來的筆力實在有限,至今無法將它在我心裏的那份震撼全然呈現。
它雖然隻是一個畫麵,可是卻充滿了靈魂與故事。
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整本小說,第一個出來的情節就是那個畫麵,也就是前天發的271—273這三章,“項羽的結局”。它是整本小說裏,第一個被我寫出來的場景,於是,我繼續試著去寫這個故事,試著去擴充劇情,當全部的框架,在這場“生死絕戀”的前期和後期,都是有這個畫麵擴充和衍生出來出來的劇情。
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地方出現這樣大的悲劇,大家能否接受?我曾自問過無數次,我真的是要寫一段悲劇嗎?除此之外,在寫作過程中,還遇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女主我是不是要寫虞姬?
第二,此書立足點是什麽,是尊重曆史?還是改變曆史?
第三,項羽要不要死?結局是悲是喜?(老實說,he和be這兩個詞代表的是喜劇結局和悲劇結局的縮寫,我是前些天被讀者問到才知道的。)
下麵就是我思索的過程:
當我決定將我這些年對項羽的研究積累付諸筆下的時候,我在想女主到底是不是該寫虞姬?我的朋友們也告訴我,幾乎所有作者寫的都是“霸王虞姬”,而且世人也隻知虞姬。
可是那個畫麵告訴我,畫麵裏的女子她不是虞姬,如果我要為這個畫麵而寫一個故事,我必須去寫那個“白衣女子”,我不能辜負這個畫麵帶給我的全部感動和所有的靈感。
因為從小就看項羽的各種記載,所以我知道“霸王別姬”在民間的影響,其實是從元代的元曲而來,曆史上記載虞姬的隻有寥寥八字“有美人名虞,常幸從”(譯:有美人名虞,一直跟在霸王身邊很受寵愛。)
與烏騅馬的記載字數一樣多“駿馬名騅,常騎之”,(記載虞姬和烏騅馬的字數一樣多)。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的《本紀》記載的本應是皇帝,而唯有項羽和呂後不是皇帝卻也以帝王形式記入《本紀》,是因為本紀記載的是天下掌權者,政治統治者。所以司馬遷用了四個字“政由羽出”,也就是說當時在西楚霸王的年間,所有諸侯國的政令都是有西楚霸王發號的。
我一直想,既然虞姬隻是陪在霸王身邊的一個“美人”,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正妻又是誰?為什麽曆史隻字不提?司馬遷寫項羽的篇幅非常長,字數比劉邦還多。項羽號令天下,不應該沒有正妻。
有人說他隻有一個妻子,可是如果他隻有一個妻子就是虞姬的話,為什麽虞姬不是王後,不是夫人?既然後宮隻有一個妻子,又為何隻是“美人”的品級?“美人”在先秦戰國時期,是各國後宮嬪妃中的一個品級,七國之間雖有差別,但品級都不會太高,低於“王後”和“夫人”的位分。
我相信,當時陪伴霸王一直到兵敗垓下的人一定是虞姬,但隻能說明虞姬一直隨軍。可是真正的西楚霸王夫人,是否另有他人?為什麽不做記載?還是那句話,如果最愛虞姬,不會不給她最受寵的名分。所以我就順著這個思路,寫了另外一個女子。(當然,這隻是一個牽強的猜測,究竟曆史真相是什麽我並不知道,也許項羽的正室夫人是張紫嫣,或者xxx,我們都不知道。)
當女主設定了不是虞姬之後,我希望她帶著穿越的視角去判斷那段曆史,所以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都會出現。
而在尊重曆史(目前已知的曆史資料)的前提下,我希望寫一個不一樣的虞姬,寫出她的新意。在整本小說裏,虞姬的出場並不多,但是她的每一件事情,我都記得非常深刻,她的性格看似柔柔弱弱,但其實她做出的事情都是驚天動地的。當然,她的曆史結局我們是不能決定的,還是那句話,謀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至於紫嫣,當真正讓紫嫣穿越的時候,我才發現並不是我年少輕狂時所想的那樣:想讓她顛覆天下,就可以改變曆史。
這種無法逆襲曆史的感覺,是從鴻門宴下筆的時候,我就越來越體會到了難度之大。當我寫下女主一個計謀時,我就會站在陳平、張良、劉邦的角度去揣測,他們要做什麽?他們不是泛泛之輩,他們都會有許多應對的辦法,包括當時一再阻攔項莊殺劉邦的項伯。
如果我去寫一個叱吒風雲,唿風喚雨無所不能的女主,那麽張良,劉邦,陳平都會顯得很白癡,那將完全不符合事實的真實與厚重感。最好的方法是彼此牽製,各出奇計,可是卻又棋逢對手,就像周瑜和諸葛亮,諸葛亮和司馬懿,每一個人勝過對手都是十分艱難,耗心磨力也不過僥幸小勝。紫嫣她沒有仙術,沒有妖法,無法在麵對曆史最強大的人物時見招拆招,她走的每一步都是險中取勝或者剛勝一籌,敵人又出一計。
我曾經看過,有不同的史學家分析過《鴻門宴》,其實項羽並沒有後世想的那樣不堪(指的是有勇無謀),反而是他的智慧體現。他當時所處的環境上有楚懷王,下有列國諸侯,如果僅僅因為被拒關外,特別是在劉邦已經有了合理的道歉借口和負荊請罪後,他若還殺劉邦,當時就會為自己積累下不堪想象的負麵後果。
說道《鴻門宴》,接著,就是我要麵對的第二個問題:
我要寫正劇還是細說?雖然女主是穿越的,但是我要以她的視覺去解讀當時的一場真實的曆史。
所以《項羽本紀》中記載的95%的事情我都寫了,也都是按照史記的記載去寫的一件件真實的事情。項羽說了和曆史上一樣的話,做了一樣的事,甚至當韓信從楚國去了漢中,投奔劉邦的那一場相見時,他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分析項羽的性格。大家可能看到沒有項羽的劇情就會很快速的過,我能理解,畢竟大家讀的是言情,隻喜歡看男女主的對手戲,但是作為項羽粉,我要寫的不僅僅是言情,我還要寫一個我眼中的真實項羽。
我從不同角色的角度,敘述每一個人眼中的項羽。
所以,他仍然說了和史記一樣的話,做了一樣的事,我卻給出了不同的心裏和立足點。
可能大家在以往的影視小說形象裏,看到的是項羽要麽“英雄卻匹夫”不懂謀,要麽不屑用謀。其實真不是,我舉幾個例子,前麵在反秦之初他殺宋義,虛尊熊心為懷王,以及接受章邯投降都是智謀,他不僅果斷看出宋義難當大任,如果任由其當上將軍隻會耽誤亡秦的最佳史記,所以他要奪宋義的兵權。可是要殺宋義,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卻先試探軍心所向,知道軍心是向著自己的,才真的動手。
那麽,鴻門宴上他不殺劉邦,不完全是出於道義,而是出於當時大的環境上的考量。在上有楚懷王,下有各國諸侯王,他根本不能隨意動劉邦。可是不動劉邦,也要有不動的理由,他要維持自己的地位,也要以兄弟情義來作為他“仁而不殺之”的借口。
我雖然寫亞父,也喜歡他們的父子情,但是鴻門宴上公開要殺對方,亞父確實是魯莽行事。
至於他在曆史上說的“錦衣夜行”,別忘了那是對一個普通的士子說的。當時他隻是楚懷王的臣子,楚懷王將關中之地封給了劉邦,他沒有占據關中的理由,又怎麽能取鹹陽為都城呢?可是他不能對一個普通人說,我項羽沒能力讓懷王改變旨意,把鹹陽留給我。所以他的那句“衣錦還鄉”,“錦衣夜行”,何嚐不是隱藏了真正的心思,隨便搪塞的一個借口呢?一個普通的人,又如何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麽呢?
“鴻門宴不殺劉邦”、“19分天下”,“不定都鹹陽”,“不過烏江”,這四件大事是後世認為項羽做的最傻的事。尤其是分封天下,許多人認為項羽你把天下分封出去了,你不是傻嗎?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很多君王做過,在項羽之前周天子做過,但是周天子的天下維持了近千年;在項羽之後,劉邦做過,劉邦當時為了安定天下,把跟著他打敗項羽的諸侯都分了,雖然他是七封天下,因為跟隨他的隻有七個諸侯王,可是劉邦的西漢東漢也有四百年江山。
如果在那個時候,剛當了霸王,就違逆上麵的君王旨意,那才真的是把自己置於靶心,讓天下人都有了打靶子的借口。
“分封天下”是當時的形勢,人家跟你打天下,你分封不隻是道義,也是勢在必行,正因為項羽有武力有智謀,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介莽夫,他一個26歲就被推向天下之巔的男人,滅了秦國沒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無法與天下抗衡。
當時六國被秦所滅,幾十年來複國之心如熊熊烈火,如果跟著項羽滅了秦朝,不管出力大小,也是他們各自的全部能力,你不能自己獨霸天下。
而且他有意弱化了天下的分封,將七國分封為19國,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勢力都相對削弱了。可是他功勞最大,自己沒有獨坐天下,別人也就無話可說。
我隻能說他沒用命,彭城之戰,他帶著三萬騎兵迴救彭城,對劉邦56萬大軍,殺得對方人仰馬翻,但是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裏記載了,真的是一陣風過,楚軍都睜不開眼睛,劉邦才逃了一命。(關於這段,影視劇裏有呈現說是楚軍裏有個將領,當時抓住劉邦,放了他一馬,我隻能說劉邦真的運氣好。)
所以最後項羽不過烏江,我覺得他真的是累了,當一個人看到自己不是沒有能力,卻屢屢不占天機的時候,那才是最深的疲憊。他說的那句“時不與我”。他很多事情並沒有做錯,但是真的天命不在,就算再爭下去,他也覺得是一樣的結局。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話和事件,加上司馬遷的個人揣度,有了這樣主觀的傾向性,而我同樣也在小說裏讓項羽說的這些話做了這些事,可是我的觀點卻跟太史公大相徑庭。還是拿抗日來舉例子,明明是同樣的戰爭,我們在祖國大陸長大的孩子,和台灣同袍,日本人對那段曆史的理解完全不一樣。甚至史記裏有許多項羽和範增之間隻有兩個人的對話,既然是二人之間的對話,又怎麽會被記錄下來?所以有很多也是太史公的揣測。
太史公不是項羽我也不是,真正的項羽到底什麽樣?
我隻寫按照史記記載的事件,我細細的展開他的情節。
沒有智慧的人訓練不出強兵,什麽是莽夫?我覺得是三國時代張飛那樣的。
司馬遷用彪悍滑賊來形容項羽,滑是狡猾,狡猾不是貶義詞,而是說他做事圓滑遊刃有餘,還說他才氣過人,心智高過吳中一帶的年輕人,當地年輕人都很怕他。
(1)【“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史記·項羽本紀》】
(2)【“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嚐有也。】
譯文:然而,項羽並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隻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
其實司馬遷的觀點裏總結歸類就是:他很聰明,甚至很圓滑,他很有能力,有霸氣!但是他沒有天命,又感情用事。
所以,西楚霸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曆史上的皇帝太多了,曆史上的霸王卻隻有一個。
第三:
為什麽答應大家是he的結局,卻還要半路來一段生死決別。
因為我全部的靈感從那個畫麵衍生,如果不將腦海裏的一幕寫出來,對不起為它所冒出來的所有靈感和情節。
不寫烏江自刎,對不起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一生豪情!
所以,我即寫了曆史上所有將他推向死亡的觀點,也寫了他為了心愛的女人拱手江山。
執意留下這個情節,是因為它是我的心結,沒有它就沒有這本書。
我一直說這本書就是在講“愛情”,男人一般愛女人通常兩種,外貌是一見鍾情的基礎,但不是最重要的,男人一般愛崇拜自己的女人,還有一種就是理想相同。
項羽和紫嫣,是前者也是後者。
他們之間的誤會,不是因為紫嫣不能理解項羽的理想,在秦宮項羽告訴紫嫣為什麽不殺劉邦,為什麽分封天下,紫嫣是非常佩服的。
以至於他們分封天下,凱旋迴到楚國霸王宮後,在上書房,他們一起談治國,也是很合拍。
兩個人之間一定要有相同的信仰,才能有靈魂的契合,而不隻是隻有情愛。所以紫嫣懂他的厚積薄發,懂他統一天下是為了蒼生安定的夢想。當然,這個信仰在古代亂世,並非隻指神明,而是理想和抱負。
紫嫣無疑是崇拜項羽的,但是她是穿越人,她知道他的結局,她站在局外看他的一切,就不能像虞姬一樣,隻安心崇拜,明知結局而不努力改變。
一個鐵骨柔情的漢子,我覺得能牽絆住他的就是愛情。
而一個女子,她與她的丈夫理想相同,這個在項羽死於曆史之後,紫嫣一麵要報仇,一麵就是完成她丈夫的理想。
昨天,親愛的“嘻嘻”問我,王是死了嗎?
我的迴答是——死於史,活於野,重出於未來江湖。
大家看到簡介下麵,主角一欄的“項羽”旁邊,多了一個燕x嗎?就是他的身份,他不是失憶,也沒有重生,我特別喜歡他再出來之後做的許多事情。
當他再現天下,一定會是另一番風采!(絕不輸給他的前半生!)
(其實這個x,為什麽不告訴你們呢?我是想讓大家猜猜,其實他一直希望自己是那個樣子的……)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筆者,能夠寫這樣一本長篇,暫時還能保持隊型,完全是得益於我對曆史的喜歡。我是一個閱讀能力很差的人,讀書非常慢。從小到大,身邊無論朋友和親人,都知道我不愛看小說,身邊一個作者好友讀百萬字能兩三天,我讀過一本90萬字的用了7個月,《何以笙簫默》大概隻有七萬字吧,我讀了一星期。
當然我不是全天在讀,因為我不愛閱讀,也就體會不到廢寢忘食的那種癡迷,讀書就好像是說,我在寫小說,我必須每天要讀兩三章。每一章三千字我的閱讀速度是15分鍾,每天看兩章,我還要刷會微信微博才能讓自己繼續。
既然知道他還會出來,希望大家接下來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來看,不過紫嫣需要十章左右的恢複期。
年底這段時間特別忙,本來前些天就很忙,我盡量堅持的雙更,但是從今天到初十是真的隻能每天一更了,大家可以攢段時間,等到初十再看,到時候紫嫣就會開始出手,一個個一個地搬到敵人。
然後燕(項)某人,會慢慢爬迴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