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函是永州段氏人。
永州段氏意味著什麽,就連三歲小兒也知道。
曆經了幾代王朝,這個幾百年的世家經曆了無數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曆史上出自永州段氏的名人無數。幾乎每朝都會有一個永州段氏的宰相或是將軍。精通書法繪畫、棋藝奏樂的風流人物更是數不勝數。這個家族見證了無數的皇帝登基,也見證了許多的帝皇退位。這個天下第一望族,不單單是當今幽朝的豪門大戶,更是前昭朝,前安朝中的鼎食世家。人們不知道他們當初是如何興起,但卻知道如今是如何鼎盛。
明白地說,即使是皇帝,也要忌憚這個家族三分。
段玉函出生在這個家族可以說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
永州是段氏本家。這個繁華而又古色古香的城市,住著所有永州段氏的人。
段玉函不是沒有才華。他自小就在家族自設的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六藝,琴棋書畫也都擅長。這要是放在一般人家,那可是個人物,一個家族的希望都會寄托在他的身上。可惜他長在段家。不過要不是段家,恐怕他也根本接觸不到這些學識。
同族的段家兒郎,比他優秀的多得太多,而地位比他高的也多得太多。
他父親是小宗,他祖父也是小宗,他祖父的祖父還是小宗。
這都隔了五代,跟這永州段家的本家也都算不上親戚了。
想當年進私塾,還是他父親托關係求人情把他送進去的。
小宗也罷了,分出去若是能力,得個功名或是才華出眾,好歹還能興盛這一脈。他的祖父、曾祖父等也不是隻懂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但本家那些人就都是滿腦草包的無用之人嗎?他們授業的先生更加出名,出門見過的世麵也更大。因此每一代都是被本家壓製,每一代都默默無聞。
到了段玉函,他早就認清了在這永州要出人頭地是不可能的。
於是就搬到了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上開幾個鋪子,反倒過得更自在。
但本家的情況,即使他不想聽,也有人會整天跟他念叨。這周圍居住的人,簡直是把段家人當做神仙一般,好奇而又敬畏。
如今段家,最有名的便是當今的宰相段承弼。
現在是有名,但段家出的宰相還少嗎?等過個百八十年,還不是和我一樣銷聲匿跡。
段玉函典型的小人心理。但他忘記了一件事:人家是二房的嫡長子。
普通百姓知道的是段文昌。
但段玉函出來久了,反倒因為機緣巧合偶然從江湖人口中得知了一件事:段家三房現在的老爺是江湖中青陽山莊的莊主,而其嫡子段承休還是十分有名的俠客,人稱“飛劍公子”。
這簡直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他見過段承休。隻一次,還是很遠地看過。那時他從本家正門出來,騎著高頭大馬,錦衣玉冠,風度翩翩,像是畫中的人一般。而段玉函則是剛向本家一個熟識的管事借錢卻碰了釘子連後門也沒資格踏入。
簡直是雲泥之別。
名為嫉妒與憤怒的火焰在他心裏燃燒。
可笑的是,偏偏就有一些沒見識的江湖女人會誤認為他是段承休。
他長得眉清目秀,讀過書懂文墨,學過君子禮儀。那天剛好穿了一身白衣。所謂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看慣了粗皮糙臉漢子的姑娘立刻紅了臉。
得手過一次後,這人也就大膽起來了。
常常在周圍轉悠,專門蒙騙那些涉世不深又沒什麽見識的小姑娘。他沒有明目張膽地說自己就是段承休,隻說姓段,讓那些對飛劍公子滿是幻想的女子自己瞎猜。她們知道這裏是永州,卻不想想被人眾星捧月般的飛劍公子是那麽容易就見到的麽。到頭來知道被騙,卻也隻能忍氣吞聲。但段玉函確實是長得不錯(這是鑒於她們沒看過更好看的人),因此有些覺得沒吃多大虧,反而轉了心意就此罷休。段玉函也更加肆無忌憚。
這日,他一看見唐寧夕,眼睛就亮了。這麽一個獨自出門的女子,真是太方便下手了。
然而這種事能夠騙一陣子,怎麽可能騙一世。
唐寧夕雖說十幾年都活在圖遙穀,但前世裏什麽好看的俊男美女沒看過,對於段玉函這種雕飾過度的“美男”,實在是難以接受。
原來段玉函憑著一張臉蒙騙,對皮膚的保養就更加看重。隻是物極必反,在唐寧夕眼中反而有點可笑。
唐寧夕心裏斷定了段玉函不是顧舟真正賞識的“飛劍公子”。不過她對“飛劍公子”的形象也沒有改觀多少。
對方是否要對“飛劍公子”不利與她無關。隻是他這個人眉眼間那麽猥瑣,假扮飛劍公子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她一點頭緒也沒有。
唐寧夕猶豫著要直接拆穿還是跟他虛與委蛇,小二卻不識時務地出現了。
“來了,兩碗陽春麵。”
吃完就趕緊走人。唐寧夕想道。
隻是她低著頭,卻還能感覺到不懷好意的目光。
段玉函自然沒有吃麵,他根本就不是來吃麵的。但自己總做一些事情,才好開口搭訕。
一低頭剛把筷子拿起。
咚的一聲。
碗不知道哪裏漏了,湯水汩汩地流到桌上,又沿著桌沿流到了他的白色衣袍上。
這月錦袍可是他花了大價錢買的。心疼的感覺從他心頭一閃而過。正想要破口大罵,但更多的疑惑占據了他的腦子。
碗剛才還好好的,突然間就漏了。
沒人注意到剛才究竟是發生了什麽事。
唐寧夕目瞪口呆地看著那隻碗。
她可以很明顯看到湯是從兩側冒出來的。孔就在兩邊。但是那打孔的兇器在哪兒呢?
待唐寧夕把眼睛看向了外麵,就看到一根筷子直直地紮在門板上。
若她沒有猜錯,使出筷子的人,應該就是角落裏那張桌子的人了。隻是她想不出,自己是哪裏得罪了他們。或者是,那個小白臉是哪裏得罪了他們。
她僵硬著脖子看著那個帶著幕籬的男子。一雙夾著麵的筷子停在那裏,手酸了都不知道收迴。
背對她的男子已經把身子轉過來。眉眼剛毅,一臉正氣,正滿臉怒容地看著他們。
永州段氏意味著什麽,就連三歲小兒也知道。
曆經了幾代王朝,這個幾百年的世家經曆了無數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曆史上出自永州段氏的名人無數。幾乎每朝都會有一個永州段氏的宰相或是將軍。精通書法繪畫、棋藝奏樂的風流人物更是數不勝數。這個家族見證了無數的皇帝登基,也見證了許多的帝皇退位。這個天下第一望族,不單單是當今幽朝的豪門大戶,更是前昭朝,前安朝中的鼎食世家。人們不知道他們當初是如何興起,但卻知道如今是如何鼎盛。
明白地說,即使是皇帝,也要忌憚這個家族三分。
段玉函出生在這個家族可以說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
永州是段氏本家。這個繁華而又古色古香的城市,住著所有永州段氏的人。
段玉函不是沒有才華。他自小就在家族自設的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六藝,琴棋書畫也都擅長。這要是放在一般人家,那可是個人物,一個家族的希望都會寄托在他的身上。可惜他長在段家。不過要不是段家,恐怕他也根本接觸不到這些學識。
同族的段家兒郎,比他優秀的多得太多,而地位比他高的也多得太多。
他父親是小宗,他祖父也是小宗,他祖父的祖父還是小宗。
這都隔了五代,跟這永州段家的本家也都算不上親戚了。
想當年進私塾,還是他父親托關係求人情把他送進去的。
小宗也罷了,分出去若是能力,得個功名或是才華出眾,好歹還能興盛這一脈。他的祖父、曾祖父等也不是隻懂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但本家那些人就都是滿腦草包的無用之人嗎?他們授業的先生更加出名,出門見過的世麵也更大。因此每一代都是被本家壓製,每一代都默默無聞。
到了段玉函,他早就認清了在這永州要出人頭地是不可能的。
於是就搬到了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上開幾個鋪子,反倒過得更自在。
但本家的情況,即使他不想聽,也有人會整天跟他念叨。這周圍居住的人,簡直是把段家人當做神仙一般,好奇而又敬畏。
如今段家,最有名的便是當今的宰相段承弼。
現在是有名,但段家出的宰相還少嗎?等過個百八十年,還不是和我一樣銷聲匿跡。
段玉函典型的小人心理。但他忘記了一件事:人家是二房的嫡長子。
普通百姓知道的是段文昌。
但段玉函出來久了,反倒因為機緣巧合偶然從江湖人口中得知了一件事:段家三房現在的老爺是江湖中青陽山莊的莊主,而其嫡子段承休還是十分有名的俠客,人稱“飛劍公子”。
這簡直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他見過段承休。隻一次,還是很遠地看過。那時他從本家正門出來,騎著高頭大馬,錦衣玉冠,風度翩翩,像是畫中的人一般。而段玉函則是剛向本家一個熟識的管事借錢卻碰了釘子連後門也沒資格踏入。
簡直是雲泥之別。
名為嫉妒與憤怒的火焰在他心裏燃燒。
可笑的是,偏偏就有一些沒見識的江湖女人會誤認為他是段承休。
他長得眉清目秀,讀過書懂文墨,學過君子禮儀。那天剛好穿了一身白衣。所謂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看慣了粗皮糙臉漢子的姑娘立刻紅了臉。
得手過一次後,這人也就大膽起來了。
常常在周圍轉悠,專門蒙騙那些涉世不深又沒什麽見識的小姑娘。他沒有明目張膽地說自己就是段承休,隻說姓段,讓那些對飛劍公子滿是幻想的女子自己瞎猜。她們知道這裏是永州,卻不想想被人眾星捧月般的飛劍公子是那麽容易就見到的麽。到頭來知道被騙,卻也隻能忍氣吞聲。但段玉函確實是長得不錯(這是鑒於她們沒看過更好看的人),因此有些覺得沒吃多大虧,反而轉了心意就此罷休。段玉函也更加肆無忌憚。
這日,他一看見唐寧夕,眼睛就亮了。這麽一個獨自出門的女子,真是太方便下手了。
然而這種事能夠騙一陣子,怎麽可能騙一世。
唐寧夕雖說十幾年都活在圖遙穀,但前世裏什麽好看的俊男美女沒看過,對於段玉函這種雕飾過度的“美男”,實在是難以接受。
原來段玉函憑著一張臉蒙騙,對皮膚的保養就更加看重。隻是物極必反,在唐寧夕眼中反而有點可笑。
唐寧夕心裏斷定了段玉函不是顧舟真正賞識的“飛劍公子”。不過她對“飛劍公子”的形象也沒有改觀多少。
對方是否要對“飛劍公子”不利與她無關。隻是他這個人眉眼間那麽猥瑣,假扮飛劍公子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她一點頭緒也沒有。
唐寧夕猶豫著要直接拆穿還是跟他虛與委蛇,小二卻不識時務地出現了。
“來了,兩碗陽春麵。”
吃完就趕緊走人。唐寧夕想道。
隻是她低著頭,卻還能感覺到不懷好意的目光。
段玉函自然沒有吃麵,他根本就不是來吃麵的。但自己總做一些事情,才好開口搭訕。
一低頭剛把筷子拿起。
咚的一聲。
碗不知道哪裏漏了,湯水汩汩地流到桌上,又沿著桌沿流到了他的白色衣袍上。
這月錦袍可是他花了大價錢買的。心疼的感覺從他心頭一閃而過。正想要破口大罵,但更多的疑惑占據了他的腦子。
碗剛才還好好的,突然間就漏了。
沒人注意到剛才究竟是發生了什麽事。
唐寧夕目瞪口呆地看著那隻碗。
她可以很明顯看到湯是從兩側冒出來的。孔就在兩邊。但是那打孔的兇器在哪兒呢?
待唐寧夕把眼睛看向了外麵,就看到一根筷子直直地紮在門板上。
若她沒有猜錯,使出筷子的人,應該就是角落裏那張桌子的人了。隻是她想不出,自己是哪裏得罪了他們。或者是,那個小白臉是哪裏得罪了他們。
她僵硬著脖子看著那個帶著幕籬的男子。一雙夾著麵的筷子停在那裏,手酸了都不知道收迴。
背對她的男子已經把身子轉過來。眉眼剛毅,一臉正氣,正滿臉怒容地看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