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二嫂被村人嘲笑,心情本來就不爽,聽到區芳的話後,兩隻眼睛更是吊了起來:


    “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我挖不挖山坡關你屁事?”


    她結結巴巴地說:“呃,我隻是提個醒,怕到時候山坡倒了……”


    “呸呸呸,你家房子倒了我們家都不會出事!我知道了,你是眼紅我能起新房子,才胡說八道的是不是!”龐二嫂粗聲粗氣地說。


    那群工匠年盛力壯,她怕被揍,可區芳,村裏有名的軟柿子,而且男人又不在跟前,她就大膽地開了嘲諷模式。


    擔著鋤頭鐵鍬的村人聽到這裏有人吵架,紛紛圍了過來:“區芳婆子,話可不能亂講啊。”“就是,本來歡歡喜喜起新屋,說這些話多掃興啊。”


    “哎,我真不是……是之前給你起屋子的工匠說的,小小也這麽說。”區芳連忙分辯。


    龐二嫂咯咯笑了起來:“那些工匠窮要錢,看到我揭穿他們就自己走人了,至於楊小小,懂得什麽,我吃過的鹽比她喝過的水還多,你讓她省省吧,不用她操心!”


    區芳沒想到她的反應這麽大,便不駁嘴:“行行,你有底就好。”


    龐二嫂又不陰不陽地說了幾句,才迴家去。


    大家看吵不起來,便也分散開來,各迴各家了。


    區芳到家不久,楊田康和楊小小也迴來了,楊小小看她神色懨懨,提不起精神的樣子,問:“外婆,你怎麽好像有些不開心?”


    區芳想還是外孫女貼心,便將剛才的事情說了。


    楊小小連忙安慰她:“你已經提醒過了,她不聽是她的事,我們問心無愧就行了。”


    “我本來不想多管閑事,但想到有個萬一的話,那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第二天,新工匠到場,龐二嫂特地早早地來了,問帶頭人:“這個小山坡在屋子旁邊沒關係吧?”


    “當然沒關係!”


    “怎麽上次請的人老說要把山坡鏟了?”


    “他們胡說八道!”帶頭人聽說上次的工匠因為不聽話被炒魷魚,所以什麽都順著龐二嫂說。


    有了專業人士的肯定,龐二嫂底氣更足了,下午碰到楊小小,先狠狠地鼻子噴氣,叉著腰說:“我說楊小小,你還是好好讀書,建房子的事就不勞費心了。”


    楊小小順勢點點頭:“行,那到時候山坡塌了,泥跑到房子裏麵的時候千萬想起我提醒過你的話。”


    “你這個烏鴉嘴!”龐二嫂覺得姓楊的這一家人和自己過不去,“你以為你是誰,說塌就塌?”


    “你不知道嗎,我的名字叫雷鋒。”楊小小理所當然地說。


    龐二嫂氣得要脫下鞋子去打她,她一看情況不妙,馬上背著書包跑了,身後傳來尖利的罵聲,有多難聽罵多難聽:


    “有爸生沒爸養!長大以後也像你媽一樣……”


    如果說楊小小前世在辦公室裏學會的是鮮花錦簇下刀光劍影的文罵,那麽現在遇到的是在糞坑裏打滾的武罵,三句不離下三路,感覺好像在糞坑裏滾了以後才出來似的。


    她想迴幾句,但又不願意把自己變成龐二嫂這樣的人,隻能悶悶不樂地迴家。


    區芳知道的時候不由得笑了:“安慰我的時候,道理一套一套的,怎麽輪到自己的時候就沒辦法了?”


    楊小小:大概因為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吧,算了,科學隻渡有緣人。


    第二天,區芳和楊田康去隔壁鎮送臘肉。


    因為知不道有多少人把訂金條子交給青年工匠一起拿,所以需要帶上楊小小充當賬房先生。


    楊建國聽了,放下手中的大菜刀,吵著要一起過去。


    帶一個也是帶,帶兩個也是帶,區芳幹脆地答應了。


    到了地方以後,區芳在來之前已經將臘肉分好,一斤五斤這樣用油紙包住,這時候隻要楊小小對著訂金條子上的名字找出來就可以了。


    迴家的路上,楊小小算了一下:“今年的豬肉因為是找金魚街那邊拿貨的,每斤貴了三毛錢,雖然賣掉四十斤以後可以賺15塊錢,但是相比去年還是減少了。”


    楊建國被這個數字擊中弱小的心靈:“竟然可以賺這麽多?!”


    以後誰和他說做廚師不能賺錢的,他就和誰翻臉!


    楊小小說出的下一句話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多。”


    還差點虧本呢。


    生豬肉的成本還是豬肉販子看在韓寧麵子和自家拿得多的份上給的優惠價,但如果算上韓寧和外公外婆還有楊建國的人工成本,真的隻能算得上收支平衡。


    不過將韓寧算進人工成本裏麵也不對,畢竟他現在跟著古董販子六叔,可以說是分分鍾幾百塊上落,——能想象馬雲爸爸去奶茶店裏賣奶茶嗎,這就是她現在的感覺。


    楊建國覺得楊小小飄了:“這還不多啊,要知道我哥在縣城上班,一個月也攢不到十五塊錢。”


    趙美鳳經常在家裏嘮叨,說楊建設在城裏生活,什麽都要錢,連水也得交錢,還要養孩子,沒剩下幾多錢。


    他聽得多了就知道了。


    楊小小小手一揮:“拿去金魚街賣的五十斤臘肉要把車費算進去,得漲價才行。”


    “我們漲價的話會不會沒人買?”區芳有點猶豫。


    她說:“我讓韓寧幫我看過國營商店的價格,他們也漲價了,所以不用擔心沒人買。”


    區芳心裏實在沒底:“城裏人什麽東西沒見過,會稀罕這些臘肉?”


    楊小小很想告訴外婆,即使過了幾十年,城裏人依然很稀罕農村原汁原味的東西,有什麽產品一旦打上了純天然無汙染的牌子,必定身價倍增,遇上收獲季節還有人開著小車到鄉下買米買油的呢。


    迴到家,區芳給楊建國分了五塊錢。


    楊建國開心到傻眼:“真是給我的嗎?”


    “是真的,拿去買點好吃的。”區芳笑嗬嗬地說。


    楊建國是真沒想到自己能分到錢,做臘肉的時候區芳負責香料的配比,他隻不過做了點力氣活而已。


    學廚之前,趙美鳳和他講過學手藝的規矩:舊時,沒出師之前,徒弟給師傅幹活是拿不到錢的,有時候為了讓師傅不藏私,逢年過節還會買禮物送過去。


    趙美鳳一個做木匠的表哥就是這樣。


    楊建國已經做好這幾年靠家裏的準備了,而區芳發的這五塊錢,簡直令他喜出望外,再次拿起刀來練刀功的時候,覺得手上的大番薯越來越可愛了。


    現在的學校和單位都是單休製,隻有星期天才休息,楊小小計劃著這個星期天和外婆外公去縣城賣臘肉。


    區芳說:“不用,明天不用上工,我和你外公去就行。”


    “可是……”


    “我們還沒有老懵懂,這麽一點小事你就不用擔心了,專心上課就是了。”楊田康說。


    楊建國也幫忙說:“小小你放心吧,有我在呢!”


    區芳說:“明天我和你二叔公去,你不用去,好好在家裏切番薯,我這裏的切完了就切你自己家裏的,爭取切夠五千斤。”


    美田村裏什麽最多?


    番薯最多。


    楊建國想哭:五千斤?誰來救救他!


    第二天,楊小小放學以後早早地迴到家,區芳在,楊建國在,臘肉也在,乖乖地躺在桌子上呢。


    不用問也知道,臘肉沒賣出去。


    楊田康昨天對外孫女拍胸口保證一定賣掉,現在半斤都沒賣成,羞得隻敢躲門邊的角落裏吭哧吭哧地抽水煙。


    今天到金魚街擺攤,問的人不少,買的人一個也沒有,都被價格嚇跑了,就算後來決定降價銷售,也沒有人過來詢價了。


    楊小小覺得是時候出馬了。


    區芳忐忑地說:“要不我們賣便宜一點,不是有句話叫做薄利多銷嗎?”


    “我們這個價格已經很低,如果再降等於白做了。”楊小小說。


    區芳覺得這是一個死局,賣得貴沒人買,賣得便宜會虧本。


    誰能想到今年的豬肉會漲價漲得這麽厲害呢?


    “別擔心,總會有辦法解決的。”楊小小說。


    她向楊建國·家借了一個紅泥小火爐,雖然家裏也有一個,但那個太大,不方便攜帶。


    同時,楊田康和區芳燒好一些炭。


    星期日那天,三人用麻袋裝好小火爐、炭和臘肉,坐上前往縣城的車。


    而楊建國,則在繼續和番薯奮鬥,這兩天區芳教他新的東西:雕番薯花。


    他已經已經沒心思去縣城了。


    三人到了金魚街,找好地方放下袋子,準備開張。


    “哎呀,你們又來賣什麽呀,還是收音機嗎?”


    楊小小轉頭一看:原來是上次那個賣花生的大姐,而她麵前擺的,還是一袋滿滿的花生。


    “不,我們這次賣其他的,你家花生好多呀,怎麽還在賣花生?”


    “我不僅賣自己種的,還幫村裏的人賣。”大姐笑了笑,好奇地盯著地上的袋子。


    裏麵裝著什麽呢?


    隻見楊田康從麻袋裏拿出一個小爐子,大概五十厘米高——大姐恍然大悟:哦,原來是賣爐子的呀!


    然後楊田康又從麻袋裏拿出一包炭——大姐恍然大悟:還配套賣火炭呀!


    最後,楊田康從裏麵拿出一個紅泥煲,揭開煲蓋,裏麵是切得整整齊齊的包菜和臘肉。


    大姐斯巴達了:難道是來這裏吃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親媽是我金手指[七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戒掉甜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戒掉甜品並收藏親媽是我金手指[七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