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環繞的敕樂山依舊曲折連綿,迤邐疊翠,巨石臥佛,禪意怡人。
餘嬌走在程英身側,拾階而上,許是遷就著她,程英步子邁的並不快,始終與餘嬌保持在同一石階上,程七跟在兩人身後,存在感極低。
程英望著籠著雲霧縹緲的山脈,道:“此處風水極好,有人吃曾與我說,若借運勢得當,能轉圜生死命劫。”
餘嬌聞言輕笑,意外程英竟會信這些,她道:“生老病死猶如花開花落,乃自然輪迴,人力豈能轉圜。”
想到明正帝一心求長生不老,餘嬌話語中多了些諷刺的意味,“有生便有滅,亙古不變的是死物,若當真能求道法長生,這世間豈非亂了套。”
程英也跟著笑了,他撿起石階上的枯枝落葉,輕聲歎道:“是啊,我原是也不信的……”可當人心中有執念,便是再虛無縹緲的滑稽之談,也是救命稻草。
法華寺苦守十年,他遍看經文,也未能勘破妄念。
既不信這天方夜譚,又仿佛拽著扔進枯井的繩索深信不疑,以期救贖。
“倘若人力真能轉圜跨越輪迴呢?”程英捏著枯枝側首看著餘嬌,似有深意的問道,“你若是不信神佛之力,又為何會身在此間?”
餘嬌腳步一頓,她知程英隻是問她不信神佛,為何會身在敕樂山去往法華寺,可不期然的還是想到自己身上,她一個後世之人,跨越輪迴,寄宿她人之身。
餘嬌並不覺得這是神鬼之力,有些荒謬悖論,隻是尚未被論證的真理,或許在科學加速發展的很多年後,這一切都會得到合理的解釋。
收迴蔓延的思緒,餘嬌迴道:“神佛是寄托,人無力迴天的時候,寄一絲妄念於神佛,紅綢許願,解救自身未嚐不可。”她停了片刻,又道,“我拜神佛,非是要借神佛之力,隻為乘佛慈願,我心自在。”
程英看著她,笑開:“好一個乘佛慈願,我心自在。”
前世意識消散之時,他滿懷遺憾和擔憂,他以那樣慘烈的方式死在嬌嬌麵前,總怕餘生她都會活在愧疚難過之中。
若是那時,他能在聽到嬌嬌說句乘佛慈願,我心自在,大抵也能含笑九泉,放下心中所執。
奈何命運作祟,今時今日聽到這樣的話,已無法撼動他心中的執念。
站在大雄寶殿,程英望著悲憫眾生的佛像,滿懷憤懣,他不知該去怨誰恨誰,執著盡乎半生,窮盡手段,耗費心血求來的人,卻成他人之妻,心亦歸屬他人。
這讓他如何能甘心?如何能不怨?
怨這諸天神佛無眼無珠,怨這命運捉弄,怨這陰差陽錯!
若說他晚一步,可他明明比餘啟蟄早了一輩子,若說他早一步,可偏生嬌嬌來到太晏,入眼第一人不是他。
餘嬌靜立一旁,見程英臉色晦暗,冰冷難看,心道這禪寂莊嚴的佛殿又如何惹了他,倒真是陰晴不定的性子。
她尋了一僧人,低聲問道:“慧覺大師在何處入殮?我夫君曾在慧覺大師座下修行,此次過來想替夫君在慧覺大師的碑前上炷香。”
那僧人看了程英一眼,在他不動聲色的授意下,才迴道:“慧覺大師葬在後山塔林。”
餘嬌雙手合十謝過後,對程英道:“義父不妨在廟內四處逛逛,院中有棵雙生榕樹,亦是奇觀,我去給慧覺大師上過香後,再來尋您。”
程英覷了她一眼,心中愈發悲苦,他在法華寺未曾等到的人,今日竟要來給他那假身份上香?還是為了她那夫君,倒真襯得他那慧覺二字十分可笑。
“一道去吧。”程英淡淡道。
餘嬌便與他去往後山塔林,法華寺圓寂的僧人都葬在此處,塔林全為七級浮屠,餘嬌尋到慧覺大師的塔銘,見上刻《金剛經》經文: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程英似也注意到她在看這句謁文,問道:“可知其意?”
餘嬌搖了搖頭。
程英抿著淡笑,為她解釋這句經文在《金剛經》中的釋意。
餘嬌聽得不免有些晃神,佛已證得圓滿的法身,而法身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假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萬物本體來說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的,既然沒有空間,就不存在所謂的從此到彼,沒有時間,則不存在從過去到未來。
所以她之所以身在此間,便是因為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餘嬌默然不語,低頭點燃一炷香,屈膝敬上。
從塔林迴來後,餘嬌陪程英去看了寺院中的雙生樹和祈願龜池,站在雙生樹下,餘嬌仰頭去看枝椏上,想著許能瞧見那日陸瑾拋上去的紅綢。
程英站在一旁,有僧人遠遠看著,恭敬異常,卻不敢靠近。
程英看著餘嬌微微仰起的瓷白小臉,想起那時有人進禪房與他稟告,與餘啟蟄和陸瑾同行的還有兩個女子,四人已經下山去了。
那時餘啟蟄還說他帶了一名女醫一同前來,倘若那時,他便見到了餘嬌,今日又會是何種情形?
lwxsbiqudusyueshubahqshu</p>
biquge111xiaoshuoshulwxsw.org5ixs</p>
shoufashushumitxtqcxsdushu360</p>
餘嬌走在程英身側,拾階而上,許是遷就著她,程英步子邁的並不快,始終與餘嬌保持在同一石階上,程七跟在兩人身後,存在感極低。
程英望著籠著雲霧縹緲的山脈,道:“此處風水極好,有人吃曾與我說,若借運勢得當,能轉圜生死命劫。”
餘嬌聞言輕笑,意外程英竟會信這些,她道:“生老病死猶如花開花落,乃自然輪迴,人力豈能轉圜。”
想到明正帝一心求長生不老,餘嬌話語中多了些諷刺的意味,“有生便有滅,亙古不變的是死物,若當真能求道法長生,這世間豈非亂了套。”
程英也跟著笑了,他撿起石階上的枯枝落葉,輕聲歎道:“是啊,我原是也不信的……”可當人心中有執念,便是再虛無縹緲的滑稽之談,也是救命稻草。
法華寺苦守十年,他遍看經文,也未能勘破妄念。
既不信這天方夜譚,又仿佛拽著扔進枯井的繩索深信不疑,以期救贖。
“倘若人力真能轉圜跨越輪迴呢?”程英捏著枯枝側首看著餘嬌,似有深意的問道,“你若是不信神佛之力,又為何會身在此間?”
餘嬌腳步一頓,她知程英隻是問她不信神佛,為何會身在敕樂山去往法華寺,可不期然的還是想到自己身上,她一個後世之人,跨越輪迴,寄宿她人之身。
餘嬌並不覺得這是神鬼之力,有些荒謬悖論,隻是尚未被論證的真理,或許在科學加速發展的很多年後,這一切都會得到合理的解釋。
收迴蔓延的思緒,餘嬌迴道:“神佛是寄托,人無力迴天的時候,寄一絲妄念於神佛,紅綢許願,解救自身未嚐不可。”她停了片刻,又道,“我拜神佛,非是要借神佛之力,隻為乘佛慈願,我心自在。”
程英看著她,笑開:“好一個乘佛慈願,我心自在。”
前世意識消散之時,他滿懷遺憾和擔憂,他以那樣慘烈的方式死在嬌嬌麵前,總怕餘生她都會活在愧疚難過之中。
若是那時,他能在聽到嬌嬌說句乘佛慈願,我心自在,大抵也能含笑九泉,放下心中所執。
奈何命運作祟,今時今日聽到這樣的話,已無法撼動他心中的執念。
站在大雄寶殿,程英望著悲憫眾生的佛像,滿懷憤懣,他不知該去怨誰恨誰,執著盡乎半生,窮盡手段,耗費心血求來的人,卻成他人之妻,心亦歸屬他人。
這讓他如何能甘心?如何能不怨?
怨這諸天神佛無眼無珠,怨這命運捉弄,怨這陰差陽錯!
若說他晚一步,可他明明比餘啟蟄早了一輩子,若說他早一步,可偏生嬌嬌來到太晏,入眼第一人不是他。
餘嬌靜立一旁,見程英臉色晦暗,冰冷難看,心道這禪寂莊嚴的佛殿又如何惹了他,倒真是陰晴不定的性子。
她尋了一僧人,低聲問道:“慧覺大師在何處入殮?我夫君曾在慧覺大師座下修行,此次過來想替夫君在慧覺大師的碑前上炷香。”
那僧人看了程英一眼,在他不動聲色的授意下,才迴道:“慧覺大師葬在後山塔林。”
餘嬌雙手合十謝過後,對程英道:“義父不妨在廟內四處逛逛,院中有棵雙生榕樹,亦是奇觀,我去給慧覺大師上過香後,再來尋您。”
程英覷了她一眼,心中愈發悲苦,他在法華寺未曾等到的人,今日竟要來給他那假身份上香?還是為了她那夫君,倒真襯得他那慧覺二字十分可笑。
“一道去吧。”程英淡淡道。
餘嬌便與他去往後山塔林,法華寺圓寂的僧人都葬在此處,塔林全為七級浮屠,餘嬌尋到慧覺大師的塔銘,見上刻《金剛經》經文: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程英似也注意到她在看這句謁文,問道:“可知其意?”
餘嬌搖了搖頭。
程英抿著淡笑,為她解釋這句經文在《金剛經》中的釋意。
餘嬌聽得不免有些晃神,佛已證得圓滿的法身,而法身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假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萬物本體來說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的,既然沒有空間,就不存在所謂的從此到彼,沒有時間,則不存在從過去到未來。
所以她之所以身在此間,便是因為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餘嬌默然不語,低頭點燃一炷香,屈膝敬上。
從塔林迴來後,餘嬌陪程英去看了寺院中的雙生樹和祈願龜池,站在雙生樹下,餘嬌仰頭去看枝椏上,想著許能瞧見那日陸瑾拋上去的紅綢。
程英站在一旁,有僧人遠遠看著,恭敬異常,卻不敢靠近。
程英看著餘嬌微微仰起的瓷白小臉,想起那時有人進禪房與他稟告,與餘啟蟄和陸瑾同行的還有兩個女子,四人已經下山去了。
那時餘啟蟄還說他帶了一名女醫一同前來,倘若那時,他便見到了餘嬌,今日又會是何種情形?
lwxsbiqudusyueshubahqshu</p>
biquge111xiaoshuoshulwxsw.org5ixs</p>
shoufashushumitxtqcxsdushu36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