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然生病了,那就得請郎中看,更何況兩位老板可謂是財大氣粗交際廣泛,加上那孟老員外本身就是做藥材生意的,接觸到的更是一些知名的名醫,說起來也是奇怪,雖然大家也都能診斷出來,孟小姐是由於驚嚇過度,精氣神受損,需要調理治療,可是也不知道開了多少種藥方子,最後也不見孟小姐的病情有所好轉,而且還日漸嚴重,最後變得一天到晚精神恍惚,隻知道睡大覺。
如果光睡覺也就罷了,可是又會經常性的從惡夢中驚醒,不是唿叫流氓,就是狂喊色鬼,你說這不是急煞人也。如此反複,看著那孟小姐,日漸消瘦,麵黃肌瘦,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原來的人形,眼看著也就將行將枯犒氣息奄奄生命垂危了了,二位老板也是心如刀絞,一天到晚以淚洗麵,基本上也就沒有心思再去做什麽生意了。
也不知道是哪個好事者,總算為二位老員外出了個點子,說那浙江省境內,有一座普陀山,曾經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據聽傳聞,現在經常性會有觀世音菩薩顯靈,孟小姐如此病重,不妨就去死馬當作活馬醫,試上一試,說不定就還真就能夠起點作用呢。
寧願信其假,也不願意錯過任何一次能夠治療好的機會,所以那二位老員外準備好車馬盤纏,那是不辭勞苦,親勞親為,帶著那孟小姐趕往了普陀山,求神拜佛。
還好那普陀山離蘇州也不是太遠,也隻不過就連續幾天幾夜的車馬勞頓,一行人馬也就趕到了那個渡口,對岸以前的小鎮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大的城市,名稱叫做寧波,家丁隨從以及車馬自然是放在所開的旅店裏,二位老員外隻帶著幾個親隨和那服侍小姐的丫鬟輕裝上陣的上了船。
二位老板雖然是錢掙了不少,可是一輩子忙於經營,還真就沒有到哪裏遊山玩水的逍遙過。如今這個普陀山也是第一次來,自然也免不了好奇,也想順帶觀賞一番。
可以說這個普陀山自從年經手的一番建造,本已經初具模型,也可以稱得上一個旅遊景點了,不過由於連年的戰火紛飛,難免也被波及到了,如今隻剩下一些殘垣古跡亭台樓閣的舊貌了,好就好在大汗天下已定,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所以也就有些人對那破舊的房舍進行了修建,而且也有不少的香客來來往往。
二位老員外自然也學著大家的樣子,燒了香許了願,隻願觀世音菩薩能夠顯靈,救救兩家共同的女兒。儀式舉行完了,但是二位員外也並沒準備馬上離去,而是帶著大家盡興的觀賞了一下普陀山的風景。
但隻見普陀山四麵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第一清淨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渾然一體,形成山海兼勝、水天一色的獨特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其風景點數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更讓二位老員外驚喜的是原來那觀世音菩薩顯靈,並非是人們憑空捏造,誇大其詞,而是真有其事,並且還留下了顯靈的遺跡和事情發生的經過,那就是短姑聖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00米處,便是短姑道頭。灘上有“闊十餘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古跡”等字樣,出沒於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
船到短姑道頭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一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
相傳有姑嫂二人發願禮佛,幾年後湊資買船,渡蓮洋朝山進香,船剛泊道頭,不巧小姑“天癸”來潮,因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無福朝聖,遂囑其在小舟中等候,獨自悵然進山拜佛。
不想時近晌午,潮水大漲,扁舟與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饑不得食,甚為納悶。正在此時,隻見一村婦模樣者持食盒走來,邊向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邊踩著這些石塊徑直來到小姑舟中,說是其嫂托她捎來,放下食盒便離船而去。
過了不久,其嫂進香歸來,問及前事,不覺愕然,轉而憶起剛才拜佛時,瞻仰蓮座,隻見觀音大士衣裾濕著一片,此時心裏茅塞頓開,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為,遂又進山到觀音麵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碼頭“短其姑”,從此,姑嫂泊舟處即被稱作‘短姑道頭”。道頭旁零散錯落出沒於潮水中的石塊,傳說是大士送食時投入潮水用以踏腳的石塊,故被稱作‘短姑聖跡”。
聽完了那領路人的講述,二位老員外又趕緊的讓大家也攙扶著孟小姐對著那短姑道頭叩頭行禮,並且又一次許願,隻要觀世音菩薩能夠真正顯靈治好女兒的病,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這一次,更令二位老員外感到開心的是,在大家叩完頭許完願之後,那孟小姐竟然破天荒的又開口笑了,這又令二位老員外感激涕淋,不由得又一起磕了幾個響頭以表示謝恩。
一行人馬打道迴府,那孟小姐雖然不見明顯的好轉,但是總也顯示了好轉的跡象,那就是夢中驚醒的次數是明顯的減少了,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樣,大喊大叫,香汗淋漓了,二位老員外總算又看到了希望。
書以簡單為妙,既然有效果,那二位老員外就決定趁熱打鐵,所以一連又帶著孟小姐到普陀山朝拜了三趟。
這三趟自然是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會期,當然也親眼目睹了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的盛況。
而且每一次迴來,那孟小姐的症狀都會有所減輕好轉,所以大家都感到很開心,二位老員外對信佛也更堅信了。
如果光睡覺也就罷了,可是又會經常性的從惡夢中驚醒,不是唿叫流氓,就是狂喊色鬼,你說這不是急煞人也。如此反複,看著那孟小姐,日漸消瘦,麵黃肌瘦,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原來的人形,眼看著也就將行將枯犒氣息奄奄生命垂危了了,二位老板也是心如刀絞,一天到晚以淚洗麵,基本上也就沒有心思再去做什麽生意了。
也不知道是哪個好事者,總算為二位老員外出了個點子,說那浙江省境內,有一座普陀山,曾經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據聽傳聞,現在經常性會有觀世音菩薩顯靈,孟小姐如此病重,不妨就去死馬當作活馬醫,試上一試,說不定就還真就能夠起點作用呢。
寧願信其假,也不願意錯過任何一次能夠治療好的機會,所以那二位老員外準備好車馬盤纏,那是不辭勞苦,親勞親為,帶著那孟小姐趕往了普陀山,求神拜佛。
還好那普陀山離蘇州也不是太遠,也隻不過就連續幾天幾夜的車馬勞頓,一行人馬也就趕到了那個渡口,對岸以前的小鎮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大的城市,名稱叫做寧波,家丁隨從以及車馬自然是放在所開的旅店裏,二位老員外隻帶著幾個親隨和那服侍小姐的丫鬟輕裝上陣的上了船。
二位老板雖然是錢掙了不少,可是一輩子忙於經營,還真就沒有到哪裏遊山玩水的逍遙過。如今這個普陀山也是第一次來,自然也免不了好奇,也想順帶觀賞一番。
可以說這個普陀山自從年經手的一番建造,本已經初具模型,也可以稱得上一個旅遊景點了,不過由於連年的戰火紛飛,難免也被波及到了,如今隻剩下一些殘垣古跡亭台樓閣的舊貌了,好就好在大汗天下已定,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所以也就有些人對那破舊的房舍進行了修建,而且也有不少的香客來來往往。
二位老員外自然也學著大家的樣子,燒了香許了願,隻願觀世音菩薩能夠顯靈,救救兩家共同的女兒。儀式舉行完了,但是二位員外也並沒準備馬上離去,而是帶著大家盡興的觀賞了一下普陀山的風景。
但隻見普陀山四麵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第一清淨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渾然一體,形成山海兼勝、水天一色的獨特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其風景點數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更讓二位老員外驚喜的是原來那觀世音菩薩顯靈,並非是人們憑空捏造,誇大其詞,而是真有其事,並且還留下了顯靈的遺跡和事情發生的經過,那就是短姑聖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00米處,便是短姑道頭。灘上有“闊十餘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古跡”等字樣,出沒於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
船到短姑道頭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一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
相傳有姑嫂二人發願禮佛,幾年後湊資買船,渡蓮洋朝山進香,船剛泊道頭,不巧小姑“天癸”來潮,因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無福朝聖,遂囑其在小舟中等候,獨自悵然進山拜佛。
不想時近晌午,潮水大漲,扁舟與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饑不得食,甚為納悶。正在此時,隻見一村婦模樣者持食盒走來,邊向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邊踩著這些石塊徑直來到小姑舟中,說是其嫂托她捎來,放下食盒便離船而去。
過了不久,其嫂進香歸來,問及前事,不覺愕然,轉而憶起剛才拜佛時,瞻仰蓮座,隻見觀音大士衣裾濕著一片,此時心裏茅塞頓開,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為,遂又進山到觀音麵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碼頭“短其姑”,從此,姑嫂泊舟處即被稱作‘短姑道頭”。道頭旁零散錯落出沒於潮水中的石塊,傳說是大士送食時投入潮水用以踏腳的石塊,故被稱作‘短姑聖跡”。
聽完了那領路人的講述,二位老員外又趕緊的讓大家也攙扶著孟小姐對著那短姑道頭叩頭行禮,並且又一次許願,隻要觀世音菩薩能夠真正顯靈治好女兒的病,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這一次,更令二位老員外感到開心的是,在大家叩完頭許完願之後,那孟小姐竟然破天荒的又開口笑了,這又令二位老員外感激涕淋,不由得又一起磕了幾個響頭以表示謝恩。
一行人馬打道迴府,那孟小姐雖然不見明顯的好轉,但是總也顯示了好轉的跡象,那就是夢中驚醒的次數是明顯的減少了,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樣,大喊大叫,香汗淋漓了,二位老員外總算又看到了希望。
書以簡單為妙,既然有效果,那二位老員外就決定趁熱打鐵,所以一連又帶著孟小姐到普陀山朝拜了三趟。
這三趟自然是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會期,當然也親眼目睹了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的盛況。
而且每一次迴來,那孟小姐的症狀都會有所減輕好轉,所以大家都感到很開心,二位老員外對信佛也更堅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