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殊不知世間之人塵間之事大都是道聽途說,人雲亦雲,並且多愛憑空想象添油加醋,等到傳到你這裏,早已是失之毫厘謬以千裏了。”
沒想到等到那年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的唾沫星子費了老半天,人家隻是唉身歎氣的發出了幾句感慨,那年聽得明白,原來人家是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那年就是這個脾氣,最討厭人家不相信他,因此也冷冷的說道:“既然我說了這麽多你都不相信,那麽請你給我也好好的說說那老子李聃的詳細情況如何。”
“唉,好吧,其實那李聃從小就是個可憐的孩子,而且是個可憐的不能再可憐了的孩子了。”
“你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還未等那人把話說完,那年就迫不及待的詢問道。
“你不要心急,等我慢慢地把話說完。”那牛背上的人兒好像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見年在用心的側耳細聽,這才又幽幽地說道;“說那李聃可憐,是因為他自小就沒有父親。”
那年本想又插話細問,但是終於免強忍住了。
”看著別的夥伴都有父親寶貝,那李聃終於忍不住向媽媽開口詢問,媽媽告訴他,他本就沒有父親,之所以有了他是因為一次媽媽在河邊洗衣服,看見那上遊飄下來一個很大的李子,一時好奇嘴饞,就把它吃了,沒想到迴家後就腹部鼓起,有了懷孕的症狀,當然一個女娃兒未婚孕子,是要被別人笑話的,不料就被父母趕出了家門,自己就在一個小橋邊搭了一間茅屋安身,後來終於生下了李聃,一個不知道父親是誰的人,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麽,既然是母親是因為吃了李子,而有了李聃,那李聃幹脆就以李為姓,因耳朵既大又長,故小名就叫李耳。“
“原來閣下就是就是李聃本人,失敬失敬。”那年真是聰明異常,聽那牛背之人說話的同時,早在用心的觀察打量,當聽他說道耳朵又大又長之時,就留意到此人耳朵就是又大又長,而且還似乎是並排長了兩道鼻梁,那年現在才明白,為什麽自己一打眼就感覺到此人長得有點幽默搞笑呢。
”不錯,李耳就是李聃,也就是老子我。“見那李聃表情似乎未有任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好象也還是老樣子,但是那年不知道怎麽就感覺到那李聃現在所說的話,聽起來就是讓人感覺到有點那麽不太舒服。
”那後來呢?“那年不由對老子李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於想知道以後的詳情,所以不由脫口問道。
”後來漸漸的長大了,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去跟老師做學問,自然我也想去,可是家中無錢,供應不起,母親就帶著我向那先生跪求,可喜的是那先生仁慈,總算答應免費助學,可是同學們都笑話我,不願同我來往結交,我隻好一門心思的用功讀書,當我學成之時,到京城趕考,雖然考試成績優秀,他們以貌取人,說我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給我安排了一個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這也正好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好不容易熬到了館長的位置,可是周王現在國庫空虛,勢力單薄,其他之小國早已不來進供了,所以微薄的薪水有時都能欠上大半年不發,而且我的部門又是個清水衙門,根本就撈不到一點油水,因此混到今天連個老婆都沒有娶到,你說這做學問有什麽意思,因此我已經決定辭官不做告老還鄉了。“
原來這大名鼎鼎的道家學派的老子李聃這麽樣的傷蛋,也不怪他坐在那牛背之上沒精打采的打瞌睡,這年越想是越感到好笑,不由又問道:”當今之天下,除了孔老夫子的威名,剩下來的就輪到你了,而且據聽說你對那孔子還頗為不服,也想去爭那第一,現如今怎麽好像你與傳說中的不相符合呢,這到底是因為什麽原因呢?“
”唉,不提也罷,那時年輕氣盛,壯誌淩雲,總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略,現在才明白一切都是過眼的雲煙,我現在早已淡泊名利,隻想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安度時光,與他人老死不相往來足矣。“那李聃還是沒精打采的說道。
”哈哈哈“那年不由爆笑出聲,倒嚇了那老子一大跳,差一點從那牛背上摔將下來。
”請問你笑從何來?“那老子待重新坐定,不由陰沉著臉,毫不客氣地問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難道這就是你所說的道家思想嗎,而我認為,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而就應該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像你這樣騎在這牛背之上,垂頭喪氣的高喊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我看你這不是淡泊名利,而是選擇了一種逃避的人生態度。“那年簡直是一種不屑的語氣。
”哈哈哈“不料這次發笑的是那老子李聃,本來看上去是個老氣橫秋的書生,加上長相本就有點怪異,如此一笑,到讓年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了。
”不知你又為何發笑?“這次發問的是那年。
”你知道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什麽意思嗎?“那老子有點詭異的笑著問道。
”我當然知道,這個道是在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應該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年還有點頗為自信。
”看來你與那孔老夫子還頗有淵源,與那孔子所說一般無二,其實當初那孔子來拜訪我的時候,我知他學問大,也可能是惺惺相惜,本欲拿他當作一個朋友,想與他談談我的傷心往事,所以說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話,我的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隻有我一個苦命的媽媽,後來我的媽媽生養了我,慢慢的條件好了,我們家又買了一頭小青牛,看吧,將來我一定會發財的,我家一定會有數不清的好東西,不料話還沒說完,那孔老夫子對我連連下拜,誇我學問深奧,揭示了大自然的客觀發展規律,所以我也就不再說破,順著他的話兒信口開河,其實什麽道家學說,都是大家互相吹捧出來的。可是又有個屁用,結果一個銅板不值,所以我現在才不在乎那個什麽道家學說呢。“
沒想到等到那年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的唾沫星子費了老半天,人家隻是唉身歎氣的發出了幾句感慨,那年聽得明白,原來人家是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那年就是這個脾氣,最討厭人家不相信他,因此也冷冷的說道:“既然我說了這麽多你都不相信,那麽請你給我也好好的說說那老子李聃的詳細情況如何。”
“唉,好吧,其實那李聃從小就是個可憐的孩子,而且是個可憐的不能再可憐了的孩子了。”
“你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還未等那人把話說完,那年就迫不及待的詢問道。
“你不要心急,等我慢慢地把話說完。”那牛背上的人兒好像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見年在用心的側耳細聽,這才又幽幽地說道;“說那李聃可憐,是因為他自小就沒有父親。”
那年本想又插話細問,但是終於免強忍住了。
”看著別的夥伴都有父親寶貝,那李聃終於忍不住向媽媽開口詢問,媽媽告訴他,他本就沒有父親,之所以有了他是因為一次媽媽在河邊洗衣服,看見那上遊飄下來一個很大的李子,一時好奇嘴饞,就把它吃了,沒想到迴家後就腹部鼓起,有了懷孕的症狀,當然一個女娃兒未婚孕子,是要被別人笑話的,不料就被父母趕出了家門,自己就在一個小橋邊搭了一間茅屋安身,後來終於生下了李聃,一個不知道父親是誰的人,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麽,既然是母親是因為吃了李子,而有了李聃,那李聃幹脆就以李為姓,因耳朵既大又長,故小名就叫李耳。“
“原來閣下就是就是李聃本人,失敬失敬。”那年真是聰明異常,聽那牛背之人說話的同時,早在用心的觀察打量,當聽他說道耳朵又大又長之時,就留意到此人耳朵就是又大又長,而且還似乎是並排長了兩道鼻梁,那年現在才明白,為什麽自己一打眼就感覺到此人長得有點幽默搞笑呢。
”不錯,李耳就是李聃,也就是老子我。“見那李聃表情似乎未有任何改變,說話的語氣好象也還是老樣子,但是那年不知道怎麽就感覺到那李聃現在所說的話,聽起來就是讓人感覺到有點那麽不太舒服。
”那後來呢?“那年不由對老子李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於想知道以後的詳情,所以不由脫口問道。
”後來漸漸的長大了,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去跟老師做學問,自然我也想去,可是家中無錢,供應不起,母親就帶著我向那先生跪求,可喜的是那先生仁慈,總算答應免費助學,可是同學們都笑話我,不願同我來往結交,我隻好一門心思的用功讀書,當我學成之時,到京城趕考,雖然考試成績優秀,他們以貌取人,說我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給我安排了一個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這也正好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好不容易熬到了館長的位置,可是周王現在國庫空虛,勢力單薄,其他之小國早已不來進供了,所以微薄的薪水有時都能欠上大半年不發,而且我的部門又是個清水衙門,根本就撈不到一點油水,因此混到今天連個老婆都沒有娶到,你說這做學問有什麽意思,因此我已經決定辭官不做告老還鄉了。“
原來這大名鼎鼎的道家學派的老子李聃這麽樣的傷蛋,也不怪他坐在那牛背之上沒精打采的打瞌睡,這年越想是越感到好笑,不由又問道:”當今之天下,除了孔老夫子的威名,剩下來的就輪到你了,而且據聽說你對那孔子還頗為不服,也想去爭那第一,現如今怎麽好像你與傳說中的不相符合呢,這到底是因為什麽原因呢?“
”唉,不提也罷,那時年輕氣盛,壯誌淩雲,總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略,現在才明白一切都是過眼的雲煙,我現在早已淡泊名利,隻想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安度時光,與他人老死不相往來足矣。“那李聃還是沒精打采的說道。
”哈哈哈“那年不由爆笑出聲,倒嚇了那老子一大跳,差一點從那牛背上摔將下來。
”請問你笑從何來?“那老子待重新坐定,不由陰沉著臉,毫不客氣地問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難道這就是你所說的道家思想嗎,而我認為,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而就應該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像你這樣騎在這牛背之上,垂頭喪氣的高喊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我看你這不是淡泊名利,而是選擇了一種逃避的人生態度。“那年簡直是一種不屑的語氣。
”哈哈哈“不料這次發笑的是那老子李聃,本來看上去是個老氣橫秋的書生,加上長相本就有點怪異,如此一笑,到讓年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了。
”不知你又為何發笑?“這次發問的是那年。
”你知道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什麽意思嗎?“那老子有點詭異的笑著問道。
”我當然知道,這個道是在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應該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年還有點頗為自信。
”看來你與那孔老夫子還頗有淵源,與那孔子所說一般無二,其實當初那孔子來拜訪我的時候,我知他學問大,也可能是惺惺相惜,本欲拿他當作一個朋友,想與他談談我的傷心往事,所以說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話,我的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隻有我一個苦命的媽媽,後來我的媽媽生養了我,慢慢的條件好了,我們家又買了一頭小青牛,看吧,將來我一定會發財的,我家一定會有數不清的好東西,不料話還沒說完,那孔老夫子對我連連下拜,誇我學問深奧,揭示了大自然的客觀發展規律,所以我也就不再說破,順著他的話兒信口開河,其實什麽道家學說,都是大家互相吹捧出來的。可是又有個屁用,結果一個銅板不值,所以我現在才不在乎那個什麽道家學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