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二幫最愛聽的並不是關於薑子牙如何斬將封神的故事,令二幫感興趣的是關於朱元璋如何成為皇帝的故事。
一個農民的兒子,適逢當地大災,被逼無奈去給地主家放牛,因同情小夥伴們飽受饑寒就將自己放的地主家的牛給宰殺了,然後在山上用個石鍋煮熟了,分給小夥伴們吃,後來因得罪了那個地主老財,被趕出家門,四處流浪乞討,為了能夠安身,也為了能天天吃到飽飯,就在一個寺廟裏出家做了和尚。
但是就是這麽樣的一個小孩後來居然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舉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朝代,大明朝。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而朱元璋的人生經曆,正是二幫所向往的,特別當聽說朱元璋也是鳳陽人,出生地就在離觀音堂不遠的小洪山的時候,二幫真想去立馬求證一下,看看李長錄是不是在騙人。
按二幫以為,象朱元璋的這種情況根本是不可能是真事的,後來二幫問了父親,父親也說是真的,因此二幫在心裏就暗暗地下了決心,自己長大後也要象朱元璋一樣,一定去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天到未驚動,但驚動了自己的一個本家叔叔叫華林的,那天二幫講《兩把菜刀鬧革命》正在勁頭上,因為那天來聽書的小朋友特別多,幾乎圍了一大群,這就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那個華林也就駐足聽了一會,說道:“這麽小一點點就會胡侃六闋的,長大了怎麽得了。”
二幫感到很難為情,就草草的收了尾,結束了《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壽命,從此再也不提起了,可是,關於朱元璋的故事,二幫就時常提起,並且去搜集整理,在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後來終於創作出了長篇曆史荒誕故事,《大明真天子》,就是寫朱元璋的傳奇人生的,不過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旦把話講完了,就是人壽終正寢的時候,那李長錄大概也是把自己所知道的故事都說給了二幫聽以後,也就一命歸了西,據聽說享年隻有六十八歲。
但二幫在心裏很感激他,始終沒有忘記他,當然也包括那個大舅奶奶。
俗話說的好,好心有好報,大概就是這一念之恩,二幫就交上了好運,讓二幫風光了好多年。那時二幫已經上到了小學四年級,都快要放寒假了,縣教育局來了個通知,說要搞個小學生作文比賽,每所學校要抽五名同學參加,在確定最後人選時,那教四年級語文的業中老師就提到了二幫。
一開始也有少數老師反對,說那個家夥聰明是聰明,不過上了幾年書都是在教室外麵的窗戶底下聽的,如今是去參加正規的比賽不知行不行。
但最後還是一致拍板讓他去了,原因可能很多,首先是二幫的確聰明,上一年紀時,幫二年級的同學帶考,居然能考出一百分的好成績,上二年級時,居然和數學老師因一道題目的答案發生爭論,最終還勝了,因而使那個數學老師感到顏麵掃進,不好意思再為人師表,迴家務農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數學課本上有這麽一道題目,二分之一乘以括號等於三分之一乘以括號。一直到等於九分之一乘以括號,要求在括好內填上適當的整數,當然那時候農村剛剛開始普及教育,再者說那時的小朋友可能也是因為缺少了營養,這麽簡單的一道題目,居然有很多人答不上來。
好不容易有兩個小朋友答上來了,教數學的趙華紅老師開心的不得了,就順口多表揚了幾句,那天正好二幫也坐在教室裏,不過是坐在了最後一排,當然陪同就坐的還有四幫和三幫,或者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也能夠得到老師的一兩聲的讚揚,二幫就一舉手:“報告,這道題目,他們的迴答是錯誤的,或者說他們的迴答還不夠全麵,其實這道題目有無數個答案,”
當時的趙老師可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同學們更是雲裏霧裏的,一雙雙小眼睛齊刷刷直勾勾的盯著二幫,等待究竟,那趙老師有點漲的大紅臉,口吃的說道:“那,那,那你說這道答案應該怎麽填。”
“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填,可能這道題出的就有問題。”
同學們嘩啦一下笑開了,搞了半天,他也不知道答案,反而說題目出的有問題,這不是一件很很好笑的事情嗎,趙老師也笑了:“既然你也不知道答案,就好好的聽老師給你講,二分之一乘以二等於一,三分之一乘以三也等於一,所以剛才有兩個小朋友在括號裏分別填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正確的,。”
“那麽老師,我如果在括號裏分別填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算不算正確呢,?”二幫又站起來繼續發言問道。
“當然不正確了,這麽簡單的答案不要,幹嘛要去從簡就煩呢?”
“老師說的不對,老師說的不對”。
這下二幫不幹了,開始吵吵嚷嚷起來,老師也似乎失去了耐性,喝斥著讓二幫出去,那趙老師就過來拖二幫,這下不得了了,二幫是躺到了地上,三幫去咬趙老師的手,四幫站在後邊哇哇的哭,整個教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當然事情的結果大家已經知道了,在處理上可以說還是公正的,那時二幫的父親已經由一名小隊長提升為大隊副書記,主要分管的就是計劃生育和學校教育的工作。
當然人家也沒有以權欺人,走的都是民主公正的社會主義道錄,首先是找諸多小朋友,具體的了解了整個事情發生的詳細經過,然後再去向校長請教,到底是誰對誰錯。
校長也是個老實人,是從師範學校分配過來作校長的,和二幫家還有點拐了彎的親戚,按輩分
份二幫要喊他表叔,也是二幫的語文啟蒙老師,姓凡叫凡光美。
凡校長說道:“其實二幫是對的。”
一個農民的兒子,適逢當地大災,被逼無奈去給地主家放牛,因同情小夥伴們飽受饑寒就將自己放的地主家的牛給宰殺了,然後在山上用個石鍋煮熟了,分給小夥伴們吃,後來因得罪了那個地主老財,被趕出家門,四處流浪乞討,為了能夠安身,也為了能天天吃到飽飯,就在一個寺廟裏出家做了和尚。
但是就是這麽樣的一個小孩後來居然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舉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朝代,大明朝。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而朱元璋的人生經曆,正是二幫所向往的,特別當聽說朱元璋也是鳳陽人,出生地就在離觀音堂不遠的小洪山的時候,二幫真想去立馬求證一下,看看李長錄是不是在騙人。
按二幫以為,象朱元璋的這種情況根本是不可能是真事的,後來二幫問了父親,父親也說是真的,因此二幫在心裏就暗暗地下了決心,自己長大後也要象朱元璋一樣,一定去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天到未驚動,但驚動了自己的一個本家叔叔叫華林的,那天二幫講《兩把菜刀鬧革命》正在勁頭上,因為那天來聽書的小朋友特別多,幾乎圍了一大群,這就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那個華林也就駐足聽了一會,說道:“這麽小一點點就會胡侃六闋的,長大了怎麽得了。”
二幫感到很難為情,就草草的收了尾,結束了《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壽命,從此再也不提起了,可是,關於朱元璋的故事,二幫就時常提起,並且去搜集整理,在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後來終於創作出了長篇曆史荒誕故事,《大明真天子》,就是寫朱元璋的傳奇人生的,不過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旦把話講完了,就是人壽終正寢的時候,那李長錄大概也是把自己所知道的故事都說給了二幫聽以後,也就一命歸了西,據聽說享年隻有六十八歲。
但二幫在心裏很感激他,始終沒有忘記他,當然也包括那個大舅奶奶。
俗話說的好,好心有好報,大概就是這一念之恩,二幫就交上了好運,讓二幫風光了好多年。那時二幫已經上到了小學四年級,都快要放寒假了,縣教育局來了個通知,說要搞個小學生作文比賽,每所學校要抽五名同學參加,在確定最後人選時,那教四年級語文的業中老師就提到了二幫。
一開始也有少數老師反對,說那個家夥聰明是聰明,不過上了幾年書都是在教室外麵的窗戶底下聽的,如今是去參加正規的比賽不知行不行。
但最後還是一致拍板讓他去了,原因可能很多,首先是二幫的確聰明,上一年紀時,幫二年級的同學帶考,居然能考出一百分的好成績,上二年級時,居然和數學老師因一道題目的答案發生爭論,最終還勝了,因而使那個數學老師感到顏麵掃進,不好意思再為人師表,迴家務農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數學課本上有這麽一道題目,二分之一乘以括號等於三分之一乘以括號。一直到等於九分之一乘以括號,要求在括好內填上適當的整數,當然那時候農村剛剛開始普及教育,再者說那時的小朋友可能也是因為缺少了營養,這麽簡單的一道題目,居然有很多人答不上來。
好不容易有兩個小朋友答上來了,教數學的趙華紅老師開心的不得了,就順口多表揚了幾句,那天正好二幫也坐在教室裏,不過是坐在了最後一排,當然陪同就坐的還有四幫和三幫,或者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也能夠得到老師的一兩聲的讚揚,二幫就一舉手:“報告,這道題目,他們的迴答是錯誤的,或者說他們的迴答還不夠全麵,其實這道題目有無數個答案,”
當時的趙老師可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同學們更是雲裏霧裏的,一雙雙小眼睛齊刷刷直勾勾的盯著二幫,等待究竟,那趙老師有點漲的大紅臉,口吃的說道:“那,那,那你說這道答案應該怎麽填。”
“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填,可能這道題出的就有問題。”
同學們嘩啦一下笑開了,搞了半天,他也不知道答案,反而說題目出的有問題,這不是一件很很好笑的事情嗎,趙老師也笑了:“既然你也不知道答案,就好好的聽老師給你講,二分之一乘以二等於一,三分之一乘以三也等於一,所以剛才有兩個小朋友在括號裏分別填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正確的,。”
“那麽老師,我如果在括號裏分別填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算不算正確呢,?”二幫又站起來繼續發言問道。
“當然不正確了,這麽簡單的答案不要,幹嘛要去從簡就煩呢?”
“老師說的不對,老師說的不對”。
這下二幫不幹了,開始吵吵嚷嚷起來,老師也似乎失去了耐性,喝斥著讓二幫出去,那趙老師就過來拖二幫,這下不得了了,二幫是躺到了地上,三幫去咬趙老師的手,四幫站在後邊哇哇的哭,整個教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當然事情的結果大家已經知道了,在處理上可以說還是公正的,那時二幫的父親已經由一名小隊長提升為大隊副書記,主要分管的就是計劃生育和學校教育的工作。
當然人家也沒有以權欺人,走的都是民主公正的社會主義道錄,首先是找諸多小朋友,具體的了解了整個事情發生的詳細經過,然後再去向校長請教,到底是誰對誰錯。
校長也是個老實人,是從師範學校分配過來作校長的,和二幫家還有點拐了彎的親戚,按輩分
份二幫要喊他表叔,也是二幫的語文啟蒙老師,姓凡叫凡光美。
凡校長說道:“其實二幫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