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慶一路騎馬飛奔趕迴了九原縣城,此時九原縣城已是一座空城,往日熙熙攘攘的大街變得空空蕩蕩,沒有一個行人,隻有一隊隊民團士兵在騎馬巡邏,家家戶戶都關門上鎖,所有店鋪都已關閉,幾乎所有的平民都已遷移,孤寡老人和孤兒等沒有遷移能力的人,也被官府用船送走,郡縣官員都去靈武郡,整個五原郡由豐州軍府接管。 楊元慶一路疾奔趕到了自己府邸,府邸大門已經上鎖,門口站著幾名士兵,他翻身下馬問道:“府裏還有人嗎?”


    “迴稟總管,府內已空,沒有一個人。”


    楊元慶有點奇怪了,阿思朵到哪裏去了?他又問:“公主呢?看到她人沒有?”


    一名士兵道:“大約半個時辰前,卑職見她騎馬出城去了,騎著兩匹馬,全副武裝,帶著行李。”


    “她有說去哪裏嗎?”


    “卑職不敢問她,她全身盔甲,背弓佩刀,有點殺氣騰騰。”


    楊元慶無奈,阿思朵去向不明,現在他也顧不上了,隻得調轉馬頭,帶領三百餘名親衛向大利城方向疾奔而去。


    ..........


    次日中午,楊元慶抵達了大利城,此時豐州軍府的高官和各督軍都齊聚大利城,楊元慶在議事堂內召開了戰前動員會議。


    議事堂並不大,四十餘人將房間裏擠得滿滿當當,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表情嚴肅,目光裏充滿了緊張和期待。


    秦瓊、羅士信、牛進達三人坐在一個角落裏,他們是半個月前剛剛抵達豐州,便遭遇到了豐州最嚴峻的大戰。


    目前他們三人暫時擔任民團都尉之職,按照豐州的規矩,新進武將必須在民團任職兩月,然後轉為正規軍軍官,秦瓊、羅士信和楊元慶的關係極好,但他們也不能破這個規矩。


    “各位使君,各位將軍,我們已經得到了準確的情報,三十萬突厥騎兵正向豐州方向殺來,他們帶著輜重糧草,速度並不快,但目標非常明確。”


    楊元慶聲音低沉,盡量把語速放慢,讓在場每一個人都聽見他說的話,他用木杆指著地圖道:“突厥大軍是沿著陰山而來,這是他們傳統的進軍路線,很幸運,他們不是沿黃河走河套而來,這樣,我們的五座城池可以保存下來。 ”


    停一下,楊元慶又道:“這一次是將豐州所遭遇到的最嚴峻的考驗,大家需要有心裏準備,很可能我們中會有人陣亡,這是我不願看到之事,但也不能不麵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又是一次機會,是我們徹底打殘突厥軍的機會,否則,以後我們東進後,永遠就有一個後顧之憂,所以這一次,就算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也要讓突厥人付出更大的代價,讓他們至少十年內不敢再南侵。”


    說到這裏,楊元慶放下木杆,對李靖點點頭,又對眾將道:“下麵是李司馬說具體的兵力部署。”


    楊元慶坐了下來,李靖站起身對眾人道:“各位將軍,這次在兵力部署上,豐州十萬軍隊留下七萬,另外三萬部署在靈武郡,八萬民團也隻留下三萬助戰,另外五萬民團也駐防靈武郡.....”


    這次兵力部署是楊元慶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他的戰略目標很明確,既然重創突厥軍,同時也要盡可能地保存實力。


    “十萬軍隊主要以防禦為主,分布在四座城池,大利城、九原城、永豐城以及河口城,這四處都是戰略要地,隻要扼守住這四處要地,突厥軍就不敢輕易南下,作戰計劃大家都應該已拿到手,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這裏我還要提醒兩件事,一是四座城池一定要保持緊密聯係,要保證信鷹的安全;另外還有一支四城支援軍隊,約五千騎兵,由我李靖統帥。”


    .......


    會議結束,將軍們奔赴各自的防禦城池,楊元慶則帶著秦瓊三人在城頭上視察,城頭矗立著一架架經過改良過的投石機、石砲和床弩,靠牆一邊,碼放著堆積如山的滾木礌石,倉庫裏儲藏著大量的箭矢,以及一桶桶來自延安郡的火油。


    楊元慶注視著數千名士兵在大利城北麵的曠野中布置防禦,看了半晌,他迴頭對三人笑問道:“這半個月感覺豐州如何?”


    秦瓊點點頭,“軍隊精銳,將士歸心,人民安居樂業,是一片避兵災的樂土。”


    楊元慶聽得出秦瓊語氣中的一絲失望,自己這半個月一直在忙碌南遷和防禦,還沒有和他們好好談過。


    從秦瓊的語氣可以聽出,他並不知道自己的雄心壯誌,或許他還以為自己隻是割據一偏域,在這裏做一個土皇帝,不參與中原的爭霸,楊元慶笑了笑,又問師弟羅士信,“你呢,你感覺如何?”


    羅士信要比秦瓊坦率,心中有什麽話他藏不住,猶豫一下,羅士信便問道:“難道師兄沒有想過率軍進關中,和楊伯父合兵一處嗎?”


    這段時間,他們三人一直在談論這件事,他們感到困惑不解,楊元慶為什麽不和父親合兵一處,共謀天下。


    他們三人都是為了謀前途而來投靠楊元慶,如果楊元慶隻想在豐州做一個土皇帝,不想參與天下的爭奪,那麽豐州留不住他的心,尤其是秦瓊,張須陀死後,建功立業之抱負已在他胸中熊熊燃燒,‘投明主、爭天下、封國公、蔭妻子’,這是他一生的理想,在隋朝沒有機會,秦瓊隻能來投楊元慶,他已近四十歲,若再不建功立業,他這一輩子就完了。


    秦瓊的目光也注視著楊元慶,他很想知道楊元慶怎麽迴答。


    楊元慶完全明白了他們三人的心思,便淡淡一笑道:“你們還記得在豐州總管之前,我出任何職嗎?”


    牛進達反應最快,他脫口而出,“幽州總管!”


    楊元慶點點頭,又道:“我從仁壽四年便開始和關隴貴族惡鬥,這十幾年死在我手中的關隴貴族有多少?你們認為,我在關隴會能得到多少支持?其實牛將軍已經把答案說出來,我的選擇是東進,而不是南下,這裏麵有很多複雜的原因,我也一時說不清楚,但你們隻要記住一點,將來我們的軍隊一定會進入中原。”


    這是楊元慶第一次明確告訴了他們自己的野心和戰略目標,秦瓊三人對望一眼,眼中都露出了亮色,楊元慶沒有讓他們失望,果然是心懷天下,秦瓊立刻躬身道:“卑職不該亂語,請總管恕罪!”


    羅士信也隱隱意識到了楊元慶和楊玄感之間的矛盾,他為自己剛才的魯莽疑問而感到羞愧,便低下頭道:“師兄,我不該亂問,真的很抱歉!”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以後的事情先放一放,現在我們要全力以赴對付突厥,應該是我說抱歉,你們剛到,就讓你們麵臨一場大戰。”


    “師兄,打仗一點問題沒有,和突厥作戰都是我們期盼已久,你盡管安排,我們都願在第一線作戰!”


    羅士信躍躍欲試,心中充滿了對這場大戰的渴望,秦瓊卻比較老成,他沉思一下道:“總管,我認為應該讓天下人都知道,豐州在抵禦三十萬突厥大軍寇邊,在奮力保衛國土和人民,這對你的名聲很有利。”


    楊元慶點了點頭,站在女牆前眺望遠方的曠野,他仿佛看見了浩浩蕩蕩開來的突厥大軍,熱血再次在他心中沸騰,他傲然一笑,“我已經派人去洛陽和江都求援,相信天下人很快都會知道,我楊元慶是一個絕不向異族投降的大隋名將!”


    .........


    三天後,三十萬突厥大軍終於鋪天蓋地地出現在黃河北岸,隊伍在黃河北岸列開陣勢,延綿數十裏,氣勢浩大。


    始畢可汗咄吉立馬在黃河邊,冷冷地注視著黃河對岸的大隋土地,良久,他迴頭對眾將道:“豐州絕不是我們的終點,隻是我們南下的,我們要打到長安去,大隋的財富和女人是屬於勇士所有,隻要你們能拿得走,一切都是你們的財產!”


    “萬歲!”


    數百突厥將領振臂歡唿,他們的歡唿聲帶動了士兵,整個黃河北岸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唿聲,“可汗萬歲!”


    咄吉的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將士的歡唿聲足以證明他這一次出兵的正確,隻要給他們利益,給他們女人和財富,那麽他們對自己的不滿和怨恨都會消失殆盡。


    咄吉不由又想到了李淵,他李淵不也是想占領關中嗎?那自己就幫他到底,替他占領關中,土地和男人留給他,財富和女人自己帶走,他還有什麽話說?


    等歡唿聲漸漸平息,咄吉手一擺,大將們又安靜下來,他又對眾人道:“楊元慶始終是我突厥的心腹大患,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將他殺死,將他的力量徹底鏟除,現在我向大家宣布,殺死隋軍一人,賞羊五頭,殺死隋將一名,賞羊百頭,若有拿到楊元慶首級者,官封特勒,賞羊五十萬頭,奴隸三千人。”


    這是突厥有史以來最高的賞額,拿到楊元慶首級者,這就意味著將能直接建立自己的部落,每個人的眼睛裏閃爍一種難以抑製的渴望。


    咄吉緩緩拔出戰刀,向大利城方向一揮,下達了進攻的命令,“渡河!”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月並收藏天下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