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後要開學校這件事兒,諸位臣子覺得非常魔幻現實主義,再瞅瞅不遠處的三把嶄新的優秀農具,愈發覺得身處夢中。


    早朝結束,大臣們稀裏嘩啦往宮外走,像一群散亂的黑點慢慢在寬闊的石階上鋪開,今天格外沉默。


    魏太公老當益壯,滿朝文武就屬他最精神,此時他步伐如風,快步追上前頭的徐福,像老朋友一樣和他並排而行。


    他現在心情很好,紅光滿麵,走著說:“今日早朝多有冒犯還請徐先生多多見諒。”


    這客氣的有點反常,徐福覺得有點怪,他保守說:“沒事沒事。”


    “先生有肚量,我這兒有個不情之請。”


    “請說。”


    “我想請你幫我掐算一番。”


    比起三樣農具,玻璃不過是小節,哪個大王沒一點小愛好,雖然這個愛好有些驚人。


    想起這個魏太公又有點耿耿於懷。


    恰在此時,徐福說:“太公黑氣罩頂,恐怕大事不好。”


    “你這小兒,好生記仇,又來戲弄與我。”魏太公一甩袖子,徑直走了。


    徐福抬眼看看前頭,也不知道長安君跑哪去了。


    哎呦,他的燈,他垂下眉尾 ,原模原樣往前走。


    魏太公迴家,小孫女在門前犯繩,老妻正在織布,他換下朝服坐在老妻旁邊說:“剛才在朝堂上聽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兒。”


    老妻停了織布機看向他,小孫女把繩子給丫鬟進屋子豎起耳朵。


    魏太公笑著說:“太後辦了一所學校,叫鹹陽農業技術學校。”


    呂不韋迴家後找了幾個心腹門客過來,他主要將三樣農具的事兒說一說,至於農具是誰造的就刻意忽視了。


    “連年戰亂,耗糧如燒,得此利器,省下不少人力。”


    幾個門客意見很一致,有新農具是好事,應該大力推廣,省下的人力不管是去從事手工業還是上陣殺敵都是好事。


    最後的最後,最後一個門客出門前和呂不韋多聊了兩句。


    他說:“城西開了個學校叫做鹹陽農業技術學校,既用鹹陽為名而未見官府阻攔,可見身份不一般,大人可知道誰是這家學校的主人?”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這就是呂不韋現在的心情。


    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他問自己的心腹:“你怎麽想起關心這個事兒?”


    “小人好奇罷了。”那人一笑。


    呂不韋說:“是趙太後開的。”


    此人聞言,目光便有些奇妙的疑問,呂不韋直接請人出門。


    秦王雖在宮裏,但農業學校的最新辦學進度最先傳給他知道,這必須表揚趙高,宮裏宮外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兒。


    “太後辦的學校三日之後就開始招生,臣今天中午經過時看到門樓上的掛著大紅綢子紮的花,學校門口一片青石空地,兩邊斜牆立著告示欄,再往裏是三丈八的大木門,學校與外頭隔了兩丈高的青磚牆,人從遠處看能看到裏頭飛簷,更多卻是看不到了。”


    “今天是什麽時日?”


    “四月二十八。”


    “你下去吧。”秦王繼續看麵前的奏本。


    趙高出門,疑心自己是不是忘記了什麽重要的日子,四月二十吧,怎麽看怎麽普通,他想不起來。過去和院子裏守門的內侍問:“今天是四月二十八,是個什麽日子?”


    看門的內侍還認真想了想,半天後搖搖頭,“沒聽過今天有什麽年節,也不是哪位貴人的生辰。”


    趙高不信,看大王剛剛的樣子,四月二十八一定是個特殊的日子,所以他說:“你在好好想想。”


    內侍便又認真想了想,隨後說:“快到五月了,五月中便要開始春耕了,趙大人可是惦記著耕地?”


    這年頭誰家沒幾畝地,已經四月末了,種子農具家夥事都應該提前準備好。


    剛剛他們說的是太後的學校,和種田有什麽關係。


    趙高搖搖頭,“我再打聽打聽。”


    打聽來打聽去還是這個答案,四月末要準備種田啦。


    趙高站在宮牆下沉思,忽然間手心一拍腦門,悟了!


    農業學校要招收的學生自然應該是農人的孩子,可是眼下馬上就要春忙,屆時十幾歲的孩子都去幹活,哪個有空讀書。


    大王是覺得太後找不到學生。


    趙高卻覺得太後怎麽會招一些農人的孩子,若是想過當恩師的癮找幾個官眷不是更好。


    和秦王一般,大多數對太後辦學這件事兒都沒有任何意見,甚至抱著點兒看笑話的心理。


    鑒於這些人完全不在學校招生範圍內,陸嬌嬌絲毫不關心他們的看法。


    三天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西市先養農業學校牌樓上掛著大紅色綢花,餘下紅綢從四丈高的牌樓石柱子上順滑垂下,在風中微微飄忽。


    學校朱紅色大門側門皆已打開,任由各色人員進進出出,大門不遠處人們圍成個圈子,因這頭熱鬧,隔著老遠就能聽到人聲,兩條街外的就有人喊大吼辦的學校開始招生了,大門開著可以隨意進出,僅限頭今天。


    人們一聽,本來沒什麽事兒的就都過去看,有事兒的人家,兩個人中也要勻出來一個去瞅瞅熱鬧,反正現在也沒什麽人閑人逛街,等閑都去看熱鬧。


    看熱鬧的也不止這些普通人,一聽太後辦學開張,一些宗親閑人或是官眷都來了。


    這些個人還不少,成蛟也過來了,他沒早起,乘車過來隻覺得路上的婦孺太多,過了學校牌樓,他遭遇了堵車,推開車門一看嗚嗚泱泱都是些帶著孩子的人。


    心中暗道閑人愛看熱鬧,庶民尤甚。


    看樣子車馬是過不去了,他幹脆跳下車轅,隨著人流往裏走。


    成蛟長得不矮,他踮腳一看,眼下是一片後腦勺的汪洋,不遠處是一塊空地,人群井然有序排列成個四方小隊,其中聚集著大人和孩子。前頭立著個高高的竹竿,上方懸著一方猩紅長旗,用濃墨寫了五個黑字:學生報名處。


    不遠處還有個同樣的旗子,上頭寫著:招生簡章。這一小段路,每隔幾步就有穿著深青色衣衫的年輕人看守引路,若他沒看錯,那些個長得白白淨淨人都是內侍。


    成蛟先跟著人去招生簡章說明處。


    那頭站著兩個年輕人,身後立著個公告牌,上頭掛著一張張一隻手寬的木板,用黑漆寫了招生簡章,一眼望去約麽有個千八百字。


    年輕人一個在喝水,一個在介紹招生簡章。


    他指著一根杆,“看著這兩根杆了麽?”


    在路旁,兩根一長一短的竹竿立在一起,上下各自環著一寸青漆。


    “隻收短杆以上高杆以下的學生,不分男女,不收取束脩,校免費提供早晨中午兩餐,一天學習四個時辰,上午下午各兩個時辰……”


    成蛟一看那兩根杆眉毛一跳,過了那根短杆的人也不過是七八歲,若是長得快些六歲也能長那麽高,至於長杆則是稅杆。


    秦國按照身高區分成年人和未成年,超過一定身高則為成年人,開始交稅,這根杆子就是官方用來區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東西。


    至於為什麽有這東西的存在則是因為此時的國人大多數都不識數,記錄身高比記錄年齡方便多了。


    按照這兩根杆子來招收學生,進門的恐怕都是小孩子和大孩子。成蛟想到門裏門外所見之人,幾乎都是庶民,大約就是這些學生的出身了。


    這樣一批孩子可不好教,也不知道太後是怎麽想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曆代秦王求賢若渴,不拘門庭貴賤,以才封官,王室親族若是無能,也隻能得個貴人封號,因此秦國吸引了大批人才。


    更有趣的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實行愚民政策。


    對平民來說,讀書不僅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也是一件沒用的事,有時間在家裏撿柴織布不好嗎?


    舍近求遠,坐擁寶山而不知。


    陸嬌嬌覺得,沒關係,這些人她就都笑納了,正好教育從娃娃抓起。


    年輕人還在介紹,他嗓子有點啞了,看起來應該說了很多次,沒辦法,來的基本都是平民,幾乎都不識字。


    成蛟看他身後木板上的文字。


    不收束脩、不收飯費、還給發衣服……


    免費幫人養孩子。


    年輕人說:“如果離家裏路途遠可以在學校宿舍住,宿舍那邊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跟著人一起看看。”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很感興趣,人群唿唿啦啦去了一大半,下一波人圍過來,換另一個解說員上陣。


    他一轉身,一個髒兮兮的小孩差點撞到他身上,幾人皆是一身輕薄烏衣,袖子與褲管都短,腳踝手腕都露著,每個人衣服上都簡單糊了幾塊補丁,有的小破洞幹脆露著肉沒補。


    一看就知道是幾個小乞丐。


    這小孩看了他一眼,歪歪扭扭地拱手,凍瘡還沒好利索的手指爆皮發紫:“對不住,您別見怪。”


    和幾個小孩兒沒什麽好計較的,成蛟讓到一邊。


    這小孩扯著幾個孩子擠過去,借這一身髒汙,人群勉強分開一條小道,他站到那個年輕人的桌案前:“收乞丐嗎?”


    他們幾人看著十歲左右,身量不高,把本來就小一號的衣服穿得空蕩蕩的,像幾個竹竿架子,小小年紀瘦出一臉刻薄相,髒兮兮的,算不上好看,也絕不討喜。


    “收,去那邊報名吧。”年輕人指了指學生報名處。


    這幾個小乞丐多收了些目光,因秦朝嚴刑峻法,街上不存在什麽做過壞事的乞丐二流子。依靠乞討為生的,都是些無家可歸的可憐人,幾個半大孩子能活過冬天當屬不易。


    吃一頓飽飯是一頓,畢竟誰知道太後這個學校能開幾天呢。


    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


    幾個小孩手牽手穿過人群,被人領到報名處排隊,前頭還有三列長隊的人沒有錄完,得好一會兒,排在他們前麵的一個女孩兒轉過身,“你們是一家人嗎?我叫魏玉珠,你們叫什麽名字?”


    小乞兒抬起頭,看到的是個身著綾羅錦衣的小女孩兒,麵如滿月,肌膚飽滿細嫩,看起來年紀比他小兩歲,人卻幾乎和他一般高。


    “我們是一家人,我是哥哥,秦雪,二弟秦雨、三弟秦霜、小妹妹秦月。”


    沒有姓氏的人通常以國為姓,秦雪抿抿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點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點之並收藏秦始皇親媽的種田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