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就要有新氣象。


    不管是愛氏大清還是賈氏大清,軍隊必須是皇帝陛下最忠誠的武裝力量。


    所以,賈六覺得應該對軍隊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在形式上確定新的軍隊指揮體係。


    為此,百忙之中的他抽空在辦公室草擬了一篇名為《欽定帝國將校製》的文章。


    文章中提出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軍事變革,大清帝國有必要實行軍銜製。


    軍銜製自古有之,春秋時有尉,漢唐時有將校,宋代有元帥,至前明有校尉。


    軍銜本身更像是一種爵位授封,如明代的總旗、百戶、千戶實際就是一種軍銜,與具體擔任的職務無關,但所任職務又會相應參照其軍銜。


    或高一級,或低一級,不會出現總旗出任副將、總兵高職。


    大清開國以來,軍隊體製這一塊一直比較紊亂,尤其軍隊係統分為八旗、綠營,這就使得軍隊指揮係統更加複雜,軍官體係也是雜亂,遍地冗官,使得軍隊指揮效率極其低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清廷采用的辦法就是給將領加領隊、加參讚銜,以此明確將領指揮權。


    這種做法,治標卻不治本。


    隨著時間推移,各項弊病就跟陳年老痰一樣堵得軍隊喘不上氣來。


    而且對於將領的任命,往往出自皇帝心意,這就導致很多十幾歲的八旗子弟驟躍為大軍統帥,不利軍隊的良性發展。


    如明亮、如福康安、如豐升額等,都是沒有任何行伍經驗就被乾隆委以重任,這不僅讓軍隊麵臨重大危機,也堵死了很多優秀將領的晉升通道。


    那麽,就有必要針對性推出軍銜製這一良藥,以從根本上理清軍隊自上而下的諸多弊端,使得軍隊總體效率提高,戰鬥力也隨之提高。


    賈六擬定軍銜製推出後,軍官俸祿也將分為職務俸祿,軍銜俸祿、特殊津貼、生活補助四大塊。


    如此,不僅能讓軍官清楚自己應該拿多少錢,也能讓朝廷的軍費開支變得相對透明。


    不過他起草的軍銜製並沒有什麽新意,無非是將、校、尉三級。


    將級為上將、中將、少將。


    校級為上校、中校、少校。


    尉級為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品級方麵則依九品製確定,上將為一品,少尉為九品,不設從品。


    這一調整區別於文官,有很大不同。


    原因是賈六希望他領導下的大清軍隊比舊大清軍隊富有朝氣,如果繼續設置大量從品官銜,除了增加軍隊太多冗官外,對軍隊本身的作戰與指揮並無大的益處。


    上將為一品,已是品級最高,再有功勞,則要相對授以爵位。


    王公侯伯。


    這一塊,賈六當然也要相應設計,既保留傳統,又有一定創新。


    不然,怎麽能顯出他這個皇帝與老四鬼子的區別。


    製度設立一隻筆隨便寫寫就可以,甚至一拍腦袋就行,大差不差就可以。


    可誰任上將,誰任中將,誰隻能當少校,那就大有文章了。


    授得不好,有可能會引發軍隊的動亂。


    故而軍銜授予這一塊,賈六得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負責。


    至少,要比他有德。


    至於皇帝本人是否兼任帝國軍隊元帥,賈六遲遲拿不定主意。


    論軍功,他當元帥綽綽有餘,因為整個大清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比他還能打的將領。


    不然,怎麽他就成了大清下一任皇帝,那些死鬼隻能當阿飄呢。


    事實,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任何雄辯在事實麵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但是,皇帝本身已經是大清軍政體係的一把手,再額外給自己封個元帥似乎有點不合適。


    看著像小孩子過家家。


    他愛新覺羅世凱又不是明武宗正德那小子。


    基本的格調,他還是講的。


    所以,思來想去,賈六準備征詢一下行轅幾個主任以及嶽父博清額,還有馬上就要抵達襄陽的李會長等人意思。


    集思廣議嘛。


    合上文稿,準備讓侍衛處送到辦公室交阿主任、紀副主任等審閱,如果有修改意見就附注,合理的他肯定會采納,此時耳畔卻傳來震天唿聲。


    唿聲來自臨時行轅大門處。


    唿聲很大,震耳欲聾那種。


    驚得賈六甚是詫異,趕緊帶人來到門口,不等他發話,保柱就扛來張梯子請王爺登高。


    賈六也不二話,手腳並用“噔噔”上梯,之後在院牆背麵悄悄探出腦袋朝外瞄了幾眼。


    腰呈弓狀。


    這個姿勢是有講究的,屬於標準戰術性動作。


    主要用於防備冷槍。


    視線內,幾千襄陽城的官紳百姓聚集在外,人人手中拿著三角小旗,激動的高唿口號。


    皆是擁護睿親王稱帝,帶領大清全國軍民討伐竊國大盜陳家洛的。


    賈六頓時臉色放鬆,繼而眉頭微皺,從梯子上一聲不吭爬了下來,之後一言不發就走了。


    見狀,花了幾千兩組織這次請願勸進行動的辦公室主任老阿頓時忐忑不安,好半天那張苦臉都沒緩過來。


    賈六剛迴到辦公室,紀副主任就將今天的《前線報》送了過來。


    每天讀報,是賈六養成的習慣。


    不管多忙,他都要看。


    報紙主要就是兩份,一份是行轅主辦的《前線報》,一份是直隸方麵主辦的《大清日報》。


    賈六隨手拿起《前線報》掃了下,目光頓時被報紙內容吸引過去。


    上麵竟都是湖廣前線將領、官員對自己稱帝的擁護,如荊州將軍萬朝興、陝甘提督保寧、湖北總兵瑞林、新軍第一鎮統製張大彪等。


    背麵則是各部隊中低級軍官,以及一些士兵代表給《前線報》投的稿,無一不旗幟鮮明表示堅定追隨睿親王討伐竊國大盜乾隆,並堅決擁戴睿親王為大清新皇帝陛下。


    頭版將領文章賈六基本沒看,因為他知道那幫人能把自己名字寫出來就不錯了,怎麽可能長篇大論呢。


    甭說,都是代筆。


    倒是底層反應,他要多看看。


    傾聽民意是治國首要,聆聽軍心,更是治國必備素質。


    這一看,就是半柱香時辰。


    放下報紙後,賈六若有所思,忽然問麵前的紀副主任:“報紙上說的是真的?官兵都一致擁護朕稱帝,你老紀不要糊弄朕啊?”


    老紀心想你都一口一個朕了,還糊弄誰啊。


    嘴上卻是說道:“萬歲英明神武,文成武德,再借臣一萬個膽子也不敢糊弄萬歲啊!”


    “嗯,諒你也不敢!”


    賈六咧嘴笑了,將報紙放地抽屜,打算迴頭有時間詳讀,如果工作安排有餘暇的話,就見一見那幾個投稿的官兵。


    剛合上抽屜,侍衛處來報,說是直隸布政使梵偉、永平知府楊植二位大人代表直隸總督楊景素率團抵達襄陽。


    賈六大喜過望,親自去接。


    梵偉和栓柱不是外人,一個是他的狗頭軍師,一個是他的親信家奴,值得他跑一趟。


    也有些日子沒見臥龍鳳雛了,怪想的。


    很快,睿智英明的賈王爺就見到了軍師和家奴,不等他問好,就見二人同時跪下,之後奉上一篇名為《三論睿親王》的文章。


    文章從國初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講起,係統說明睿親王一係對大清的汗馬功勞,通過事實闡明睿親王承襲大寶的必須性以及合理性,為賈六夯實了稱帝的理論基礎。


    “好,好,好啊!”


    望著大老遠過來的梵偉和栓柱,賈六真心高興,臉上蕩漾的笑容怎麽也收不住。


    “少爺!”


    栓柱更是一臉激動,同時也是一臉歡喜,緊緊握住少爺的雙手泣不成聲:“少爺終於要當皇帝了,栓柱好激動,好開心,好興奮.”


    激動,就不能言語了。


    不然,就不叫激動。


    梵偉則是一臉感慨的看著恩主,情不自禁道:“自古得國之正,莫不如王爺啊!”


    “是麽,叫你們這一說,我也覺得沒誰得國有我正的,嗯,心裏叫你們弄的美滋滋的啊。”


    賈六春風滿麵,下意識的將右手平放在前胸肚臍處,左手負在背後,帶著兩位親信龍形虎步、氣宇軒昂跨過襄陽城門。


    這一刻,天地都有異象橫生!


    就是火燒雲。


    有什麽事日後再說、destroy神、漢族網麥冬、顏大刀、老大的主人、鹽硯、千遷纖謙謙、蹲坑看書、丹楓將月、歲月靜好物阜民豐大家開心、萬劍心、十年飲冰_難涼熱血、小號沒名字、慰亭享九、朱門銅臭、蜀山盜賊、蜀山盜賊.


    賈皇帝於百姓元年向各位賢達通電表示感謝,由於各位賢達打錢及時,現登基所需資金缺口得到極大緩解,不過還差1600萬兩。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人,得加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傲骨鐵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傲骨鐵心並收藏大人,得加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