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人生知己
陛下是為了節儉,君王是萬民之父。<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如果這次陛下能和忍饑挨餓的百姓同甘共苦的話,百姓們都將稱頌您的聖德。
——張玄素
我對你別無所求,但請你讓我分擔你的痛苦和不安吧。
——任嬌煦
“陛下聖明。”仁軌由衷地道。
“你叫劉仁軌,是吧?”
“是的。”
“朕需要你這樣的人,你快點入仕當官吧,希望你能把你的真心和朕一直進行分享。”
“聖恩浩蕩啊,陛下。”仁軌高唿道。
第二天,上朝。待百官奏報結束後,李世民道:“今天,朕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朕打算把宮裏的開銷和用人都裁減一半。”
“陛下,這麽做萬萬不可啊,宮裏的開銷和用人都是體現了君王的威儀。”左光祿大夫李孝恭道。
“是啊,陛下,宮裏有許多前朝的宮人,若將她們裁撤是對先帝的不敬。”車騎將軍薛萬仞接著說。
“對啊,請陛下收迴成命。”內史令蕭瑀道。
以上三人都是李淵當政時的老臣,很有代表性。
李世民有些生氣,大聲問道:“收迴成命?難道你們都不同意嗎?”
多數大臣都道:“請陛下明察。”
李世民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的大臣反對,很是無奈。見侍禦史張玄素,沒有發言,世民問玄素:“張愛卿是何意見呢?”
“小臣讚成陛下的意見,陛下是為了節儉,君王是萬民之父。<strong>.</strong>如果這次陛下能和忍饑挨餓的百姓同甘共苦的話,百姓們都將稱頌您的聖德。”玄素絲毫不在意自己意見和大家不一樣,談了出來。
“張愛卿和寡人想到一處去了。寡人不認為減少開支會有損威嚴,一屋不掃,何以少天下,如果連宮裏都不能夠管好,寡人又如何能治理好整個天下呢?我會在詳細審查之後,開始裁減宮裏的人手的。”李世民端坐得正了一些說道。
通過清理整頓,禦史部門把李淵當皇帝時期的內常侍杜海的賬目和杜府進行了徹查,查到了許多無法說清楚的賬目和金銀珠寶。而李世民登基後,仍然是沿用杜海任大太監總管的。
李世民拿著賬目,傳喚杜海,把賬目扔給了杜海看。
“陛下,這,這個……”杜海看了一眼賬目,就頭冒冷汗。
“宮裏的用度這麽浪費,你在宮外也落了不少的財貨啊。”世民嗬斥道。
“陛下恕罪啊。”
“混賬,你的貪婪殘害了多少百姓啊。你怎麽對得起先帝,難道這就是你說的所謂的法度?來人,抄沒杜海所有家財,將杜海貶為庶民,流放嶺南。”世民口頭下達聖旨後,留下瑟瑟發抖的老杜,一揮袖子走了。
曾經覺得禦膳房倒飯浪費而拾飯的太監楊子明在一絲不苟地掃著地。一名老太監帶著兩名小太監來到楊子明的麵前。老太監對楊子明說:“楊公公,大喜啊,皇帝陛下召見,走吧。”
楊子明來到李世民跟前,世民說:“朕打算任命你當任內常侍一職,請幫我管理好皇宮吧,以後你就留在我的身邊吧。”
“皇恩浩蕩啊,陛下。”老楊不卑不亢地道。
又一天上朝,主要討論的是聖耕禮(1)的事情。
李世民道:“農民是國家最重要的人,可是因為旱災,他們吃了許多苦,而且更嚴重的是,苛政讓他們雪上加霜,寡人要做一套新的曆法,以減輕農民的負擔。”
“陛下皇恩浩蕩,萬歲,萬萬歲。”眾臣山唿道。
“陛下,臣提議把一些救助農民,減輕災荒的方法進行整理,以前就有個一本《救荒紀要》的書,許多方法針對旱災都很適用的,就是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張玄素道。
“怎麽會沒有得到重視呢?朕要從自己的用度中擠出資金來,刊印這本書再加上新的方法給百姓們學習。”世民道。
“陛下皇恩浩蕩,萬歲,萬萬歲。”眾臣再次山唿道。
任府中,小月把一份膳食又搬到了廚房中,正好遇到了在廚房中忙著的嬌煦。
嬌煦問小月:“他還是吃不下嗎?”
小月點了點頭。
“唉。”嬌煦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小姐,別歎氣了,日子久了,就會好的。羅小姐被抓走了是很可憐的,但你就不要像劉少爺那樣地為那個女孩難受了。你現在是劉少爺的唯一了。”
嬌煦搖搖頭,說:“也許我想要挑戰吧,小月,你知道嗎,我想要競爭,我想堂堂正正地贏得他,我很傻吧。”
“小姐。”
“我以為隻要我對羅小姐好,那麽劉少爺也會在乎我的。他說她是他的妹妹,他說他們不是戀人,我很相信劉正則的話,所以我也想好好地照顧羅筱雅的。西廂房是我特意為筱雅準備的,但不是為了她,而是為了我。我想接近她,看看她會不會因為愛著仁軌而排斥我。可是她卻走了,她到底是怎麽想的呢?她讓她自己永遠留在了仁軌的心裏。怎麽可以這樣,都到了這一步,我永遠無法贏她了。”說完,嬌煦開始悲傷起來。不知道她是為筱雅悲傷,還是為自己,也許兩者都有。
入夜了,下雨了,嬌煦還是無法入睡,決定到屋子裏走走。
靶場上,無法入睡的仁軌,借著火把的微光在射箭,雨越下越大,失火把越來越弱。
“你還活著嗎?我們還能再見麵嗎?”仁軌心裏想道。
嬌煦看到了仁軌,仁軌也看到了嬌煦。仁軌射箭完了,扭頭就走。
嬌煦看著從身邊擦肩而過的仁軌道:“你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裏嗎?”
仁軌停住了腳步。嬌煦繼續說:“你就不能開心一點嗎?我對你別無所求,但請你讓我分擔你的痛苦和不安吧。”嬌煦說著,流下了動情的淚水。
仁軌終於決定了,嬌煦就是自己的人生伴侶了。
四個月後,仁軌和嬌煦舉行了婚禮。
四年後,仁軌和嬌煦的長子劉明學都有三歲大了。
金黃色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因為大唐王朝的輕徭薄賦,收獲的農民都是歡聲笑語、喜上眉梢的。劉明學拿著一串麥穗歡快地跑在田野裏,老遠就對在田地裏收購麥子的仁軌叫道:“爹,爹,孩兒來了。”
“都叫你跑慢點,小心摔著了。”嬌煦跟在後麵道。
“娘,您就放心吧。”明學道。
(1)聖耕禮:君王親自到田地中耕種,以視對國家農業和農民的重視。
陛下是為了節儉,君王是萬民之父。<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如果這次陛下能和忍饑挨餓的百姓同甘共苦的話,百姓們都將稱頌您的聖德。
——張玄素
我對你別無所求,但請你讓我分擔你的痛苦和不安吧。
——任嬌煦
“陛下聖明。”仁軌由衷地道。
“你叫劉仁軌,是吧?”
“是的。”
“朕需要你這樣的人,你快點入仕當官吧,希望你能把你的真心和朕一直進行分享。”
“聖恩浩蕩啊,陛下。”仁軌高唿道。
第二天,上朝。待百官奏報結束後,李世民道:“今天,朕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朕打算把宮裏的開銷和用人都裁減一半。”
“陛下,這麽做萬萬不可啊,宮裏的開銷和用人都是體現了君王的威儀。”左光祿大夫李孝恭道。
“是啊,陛下,宮裏有許多前朝的宮人,若將她們裁撤是對先帝的不敬。”車騎將軍薛萬仞接著說。
“對啊,請陛下收迴成命。”內史令蕭瑀道。
以上三人都是李淵當政時的老臣,很有代表性。
李世民有些生氣,大聲問道:“收迴成命?難道你們都不同意嗎?”
多數大臣都道:“請陛下明察。”
李世民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的大臣反對,很是無奈。見侍禦史張玄素,沒有發言,世民問玄素:“張愛卿是何意見呢?”
“小臣讚成陛下的意見,陛下是為了節儉,君王是萬民之父。<strong>.</strong>如果這次陛下能和忍饑挨餓的百姓同甘共苦的話,百姓們都將稱頌您的聖德。”玄素絲毫不在意自己意見和大家不一樣,談了出來。
“張愛卿和寡人想到一處去了。寡人不認為減少開支會有損威嚴,一屋不掃,何以少天下,如果連宮裏都不能夠管好,寡人又如何能治理好整個天下呢?我會在詳細審查之後,開始裁減宮裏的人手的。”李世民端坐得正了一些說道。
通過清理整頓,禦史部門把李淵當皇帝時期的內常侍杜海的賬目和杜府進行了徹查,查到了許多無法說清楚的賬目和金銀珠寶。而李世民登基後,仍然是沿用杜海任大太監總管的。
李世民拿著賬目,傳喚杜海,把賬目扔給了杜海看。
“陛下,這,這個……”杜海看了一眼賬目,就頭冒冷汗。
“宮裏的用度這麽浪費,你在宮外也落了不少的財貨啊。”世民嗬斥道。
“陛下恕罪啊。”
“混賬,你的貪婪殘害了多少百姓啊。你怎麽對得起先帝,難道這就是你說的所謂的法度?來人,抄沒杜海所有家財,將杜海貶為庶民,流放嶺南。”世民口頭下達聖旨後,留下瑟瑟發抖的老杜,一揮袖子走了。
曾經覺得禦膳房倒飯浪費而拾飯的太監楊子明在一絲不苟地掃著地。一名老太監帶著兩名小太監來到楊子明的麵前。老太監對楊子明說:“楊公公,大喜啊,皇帝陛下召見,走吧。”
楊子明來到李世民跟前,世民說:“朕打算任命你當任內常侍一職,請幫我管理好皇宮吧,以後你就留在我的身邊吧。”
“皇恩浩蕩啊,陛下。”老楊不卑不亢地道。
又一天上朝,主要討論的是聖耕禮(1)的事情。
李世民道:“農民是國家最重要的人,可是因為旱災,他們吃了許多苦,而且更嚴重的是,苛政讓他們雪上加霜,寡人要做一套新的曆法,以減輕農民的負擔。”
“陛下皇恩浩蕩,萬歲,萬萬歲。”眾臣山唿道。
“陛下,臣提議把一些救助農民,減輕災荒的方法進行整理,以前就有個一本《救荒紀要》的書,許多方法針對旱災都很適用的,就是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張玄素道。
“怎麽會沒有得到重視呢?朕要從自己的用度中擠出資金來,刊印這本書再加上新的方法給百姓們學習。”世民道。
“陛下皇恩浩蕩,萬歲,萬萬歲。”眾臣再次山唿道。
任府中,小月把一份膳食又搬到了廚房中,正好遇到了在廚房中忙著的嬌煦。
嬌煦問小月:“他還是吃不下嗎?”
小月點了點頭。
“唉。”嬌煦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小姐,別歎氣了,日子久了,就會好的。羅小姐被抓走了是很可憐的,但你就不要像劉少爺那樣地為那個女孩難受了。你現在是劉少爺的唯一了。”
嬌煦搖搖頭,說:“也許我想要挑戰吧,小月,你知道嗎,我想要競爭,我想堂堂正正地贏得他,我很傻吧。”
“小姐。”
“我以為隻要我對羅小姐好,那麽劉少爺也會在乎我的。他說她是他的妹妹,他說他們不是戀人,我很相信劉正則的話,所以我也想好好地照顧羅筱雅的。西廂房是我特意為筱雅準備的,但不是為了她,而是為了我。我想接近她,看看她會不會因為愛著仁軌而排斥我。可是她卻走了,她到底是怎麽想的呢?她讓她自己永遠留在了仁軌的心裏。怎麽可以這樣,都到了這一步,我永遠無法贏她了。”說完,嬌煦開始悲傷起來。不知道她是為筱雅悲傷,還是為自己,也許兩者都有。
入夜了,下雨了,嬌煦還是無法入睡,決定到屋子裏走走。
靶場上,無法入睡的仁軌,借著火把的微光在射箭,雨越下越大,失火把越來越弱。
“你還活著嗎?我們還能再見麵嗎?”仁軌心裏想道。
嬌煦看到了仁軌,仁軌也看到了嬌煦。仁軌射箭完了,扭頭就走。
嬌煦看著從身邊擦肩而過的仁軌道:“你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裏嗎?”
仁軌停住了腳步。嬌煦繼續說:“你就不能開心一點嗎?我對你別無所求,但請你讓我分擔你的痛苦和不安吧。”嬌煦說著,流下了動情的淚水。
仁軌終於決定了,嬌煦就是自己的人生伴侶了。
四個月後,仁軌和嬌煦舉行了婚禮。
四年後,仁軌和嬌煦的長子劉明學都有三歲大了。
金黃色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因為大唐王朝的輕徭薄賦,收獲的農民都是歡聲笑語、喜上眉梢的。劉明學拿著一串麥穗歡快地跑在田野裏,老遠就對在田地裏收購麥子的仁軌叫道:“爹,爹,孩兒來了。”
“都叫你跑慢點,小心摔著了。”嬌煦跟在後麵道。
“娘,您就放心吧。”明學道。
(1)聖耕禮:君王親自到田地中耕種,以視對國家農業和農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