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府。
“臣在朝中未曾幫上忙,讓王爺受苦了。”
衛桓輕搖著頭,“師父與陳侍郎是怎麽知道我被陛下禁足了的?”
“今日我下了早朝,本想過來給王爺講書,順便告訴王爺蕭家的事,但是府上的女史說您昨夜就未迴,隨後…”呂維深意的看了一眼楚王,“趙王尋到了臣,告訴臣您被陛下禁足了,因為抗旨。”
“趙王…”
“王爺素來不是這般莽撞的人,這道賜婚?”
“師父,學生有苦衷,所以一時情急。”
“王爺不知道,陛下近些年來是疑心越來越重,他既不想朝堂動亂,可又怕太子權重,於是放權三王,不僅允了他隨意出入大內的特權,去年還命將作監修建趙王藩邸時搭了通往大內的飛橋,使得趙王府無異於一座小東宮啊。”
禁中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搭飛橋豈不…她並沒有將心裏的話說出來,“陛下是天下之主,三哥又得他寵愛,這並不意外。”
“想當年太·祖皇帝立下規矩,宗室與外戚皆不得參政,誰能想到才過數十年,這朝堂就被太子與趙王的母家分割了。”
“趙王的舅舅如今為殿前都指揮使,坐鎮政事堂的則是太子的外祖,本朝改太宗重文之製而尊尊武,陛下之所以讓王爺娶蕭家的女兒正是為了安他們的心,皇城司的長官是開國公的次子,亦是王妃的叔父,自幼陪伴陛下讀書習武,陛下登基後便成為了心腹,然如此,也需姻親鞏固,這也是趙王為何想要娶蕭家女兒的原因。”
“皇城司?迴京進宮的那個早上陳參軍也說了這個。”
“哦,就是武德司,王爺您去了四川後陛下擴充了武德司,將其更名為皇城司,以勾當皇城司公事統領,不歸三衙管束直屬於陛下。”
怪不得,他昨日見我時就像要吃了我一樣…衛桓皺著眉頭,喃喃自語道。
“師父不是說過太宗皇帝登基之初便定下規矩,本朝皇子的職責隻在問安視膳而止奉朝請,連太子都在其中,怎麽現在又和我說起了朝堂上的事…”楚王的聲音越來越小。
“王爺出閣時年齡尚小,如今一轉眼已經十七,陛下子嗣少,即使不參政,王爺也該了解了解了。”
“師父是知道,學生並無此誌,大王與三王之爭,我實在不想摻和。”
“王爺搶了三王想要的人…”
“那是陛下的旨意!”衛桓急嘟囔著嘴,“也是蕭家自己要嫁過來的,我可沒有搶。”
“可在趙王眼裏,王爺就是搶。”
衛桓從坐上站起,“我不管他們如何搶,君為臣綱,既然陛下下了旨,那我便娶,日後不管他們爭鬥如何,我都不參與便是。”
“我沒有爭的能力,也不想爭,隻願偏安一隅。”
如此,呂維想勸什麽,也無從開口了。
“學生知道,諸兄弟中就屬我最不成器,讓師父做楚王府的僚屬是委屈了師父,將來無論是趙王還是太子,楚王府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所以師父…”
“王爺。”楚王隨後說的話讓呂維驚寵,以半百長者之年俯首跪下,“自王爺出閣起,臣便負責輔導王爺,王爺既然喊臣一聲師父,臣便會盡到師責,也會一直追隨輔佐王爺。”
衛桓忙的將呂維扶起,“師父這一跪可讓六郎難為了。”
“所幸,翰林院如今還未被染指。”
“今日趙王來通知師父你,怕不隻是覬覦蕭家手中的權利吧?”衛桓鬆開手,走至窗前,輕輕推開,拂進的秋風,滿載瑟意。
“皇城司負責陛下安危,而陛下每次出行都會帶著趙王,蕭顯符沒有女兒,因此疼愛兄長的幺女,所以趙王是見過蕭顯榮女兒的,而且趙王愛慕她這個事京中已有不少人知道,隻是王爺您剛迴來不久。”
繁枝的紅梅下,滿地枯黃,“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
“能讓趙王都念念不忘的人,應該不會太醜…吧?”趙王年長她四歲,風華正茂,但是其品味倒是一般般,衛桓至今都記得趙王嫌棄西域進貢的葡萄酒將一整壇子倒了以此取普通的烈酒而飲,“越是普通,知道的人便愈多,久而久之就被人廣傳其好,可葡萄酒是珍酒,喝過它的人甚少,大多都為道聽途說,縱然淺嚐輒止,又怎知其深處,珍酒,當須遇懂她之人,否則,如趙王一般,嚐而棄之,實隻是,不懂矣。”
“王爺也會取貌嗎?”
衛桓隻是淡淡一笑,“不,容貌固然重要,但若不能與我一心,縱然有傾城之色,亦攀別家枝。”
“王爺是官家的兒子,日後的王妃縱然有這個心,怕也沒有這個膽子。”
“有了心思為引,膽量,隻在一念之間。”衛桓又笑了笑,笑自己這般義正言辭,是哪裏來的自信,“這後院中的事,又與我有什麽關係呢。”
“王爺離京三年迴來,與以往大不同了。”
衛桓迴過頭來,朝呂維拱手,“師父教我君子之道,學生一直謹記,隻是除此之外,學生…”
——————
賜婚旨意下達前,新婚二人的生辰八字已交由太史局,合八字而定吉日。
當朝皇室在昏禮的六禮之中隻保留了納采、納吉、納征與親迎,而民間則多了相親與通資財兩項。
太史局內的官員圍坐一團,正為定期一事發愁。
“六王與王妃這八字…”
“今日就要向陛下交付了,你們說怎麽辦。”
“楚王大婚是陛下親賜,以陛下的脾氣,還是不要觸碰逆鱗的好,避開三五七,父母生辰,擇一個良辰吉日吧。”
“這八字不過是個流程,合與不合,還是要看六王與王妃她們自己的。”
“在理。”
太常寺,宗正寺以及禮部都在忙碌皇子大婚一事,六局二十四司也在籌備婚禮時要用的禮服,儀器,盞宴,楚王府自然也閑不下來。
“王…六郎大婚在即,怎跑到我這裏來了。”
“姐姐又不是不知,親迎的日子來的越是快,我這心裏越是害怕的緊。”
“其實六郎不必擔憂的,蕭家是懂禮的世家,六郎不想做的事,她一個女子豈會逼迫於你,縱使被揭穿,我想她也是不敢胡言亂語的。”
“毀人清白,誤人終身。”
“六郎試想,這難道不是蕭家自己的意願嗎,也是她自己選的。”
“姐姐說到六郎心裏去了,我什麽都沒有,我不知道蕭家圖我什麽,亦不知,她圖我什麽…”
“之前老師與我說陛下知道了我迴京前到姐姐這裏來了,我才知道,原來勾當皇城司公事,是她的叔父,那日想要你的人應該是她的哥哥吧,我在她哥哥跟前示了身份,想必她也早已經知道,如此,為何還要選我?”
柳四娘再次端詳著衛桓,距她迴京已經過去一月有餘,這才是第二麵,少年戴了一頂示已成年的帽子,“自然是圖六郎你,淑人君子。”
“姐姐倒是一句話,概括的極全,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可惜我學君子之道,卻,非君子。”
“趙王愛慕她,又深得陛下寵愛,地位在我之上,是對抗太子的最好的人選。”
“趙王愛慕,不過是一廂情願,許是她看透了趙王,非淑人。”
“趙王不是淑人,我也不是君子,趙王愛她,我沒見過她,是何苦拉我下水?”
“其實六郎,早已經看通透,在奴家這裏還要拐著彎嗎?”柳四娘道。
“母族死罪獲釋,於朝無權,勢單力薄,又年少不知深淺,羽翼未豐。”她走至床邊躺下,“她們以為本王好掌控,可本王,偏不會如她們的意,那個位子,誰愛坐誰坐。”
“六郎今夜也要留下?既然王妃的叔父是皇城司的長官,大婚在即,就不怕…”
“哼,我就是要她知道,她呀,不單腦子不好,這眼光呀,也一般!”
“四娘卻覺得,王妃是大智慧。”
“姐姐說她是大智慧,那麽姐姐自己呢?”
“六郎,你這又是何苦?”柳四娘能看懂這個就連自己都分不清是何情感的人,“你與我,隻是依賴罷了,你缺少的是什麽,我很清楚,倘若今天坐在這裏的是另外一個人,你也會這般。”
衛桓不知道該如何迴話,隻是心中孤寂,很怕失去,“那姐姐,就當我為弟弟,隨我迴王府吧?”
“六郎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我不怕惹人非議,也不怕…陛下的降罪。”
“可奴家怕!”
“姐姐是怕我護不了你?”
“六郎終究是涉世未深,不知這人心險惡,為君之路上,任何細微之事都有可能成為他人可以利用的把柄。”
“我不要為君!”無奈之下,她又把憋著的話說了出來,“他已到東京了,昨日交了狀投到禮部,似乎對此次春闈,誌在必得。”
柳四娘不去問那人既然到了東京為何不來見她,“他若高中,以他的能力,是能夠輔佐王爺的。”
“我不需要,此次的主考官是宰相,讓他輔佐太子好了。”
“王爺是在生我的氣嗎?”
衛桓側轉,麵朝帳內,“沒有。”
柳四娘輕輕的坐在她的身側,伸手安撫,“好了,六郎都是要成婚的人了。”
衛桓半撐起身子,“我不能阻礙姐姐謀求幸福,可那梁文博城府之深,絕非是可托付終身的人,姐姐為何就是不聽。”
“六郎說著別人,自己不也是一樣嗎?”
語閉,少年沉下了臉,柳四娘極少見她這樣,也是心中一驚,起身跪了下去,“奴家失言,望王爺恕罪。”
這次少年沒有去扶她,“我不明白。”
聽到語氣裏沒有責怪之意,“也許,等到六郎真正有心屬之人時,就會明白了。”
“心屬…”
“姐姐一直以為六郎不過是依賴,可姐姐並不知道,六郎喜歡的也是女子。”
“我知道的。”柳四娘並未驚訝,“誰家姑娘會常往青樓女子雲集的地方跑。”
“我不是為了遮掩自己的身份,也不是因為這層身份。”
“我當然知道,六郎的心裏,就像明鏡一般,遮掩不掉。”
“難道姐姐就不覺得詫異?”
“前朝皇帝尚且有男寵,左右不過都是一個情字,又有何可以詫異的,隻是…”柳四娘直直盯著衛桓,“奴家能理解,卻不懂。”
“臣在朝中未曾幫上忙,讓王爺受苦了。”
衛桓輕搖著頭,“師父與陳侍郎是怎麽知道我被陛下禁足了的?”
“今日我下了早朝,本想過來給王爺講書,順便告訴王爺蕭家的事,但是府上的女史說您昨夜就未迴,隨後…”呂維深意的看了一眼楚王,“趙王尋到了臣,告訴臣您被陛下禁足了,因為抗旨。”
“趙王…”
“王爺素來不是這般莽撞的人,這道賜婚?”
“師父,學生有苦衷,所以一時情急。”
“王爺不知道,陛下近些年來是疑心越來越重,他既不想朝堂動亂,可又怕太子權重,於是放權三王,不僅允了他隨意出入大內的特權,去年還命將作監修建趙王藩邸時搭了通往大內的飛橋,使得趙王府無異於一座小東宮啊。”
禁中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搭飛橋豈不…她並沒有將心裏的話說出來,“陛下是天下之主,三哥又得他寵愛,這並不意外。”
“想當年太·祖皇帝立下規矩,宗室與外戚皆不得參政,誰能想到才過數十年,這朝堂就被太子與趙王的母家分割了。”
“趙王的舅舅如今為殿前都指揮使,坐鎮政事堂的則是太子的外祖,本朝改太宗重文之製而尊尊武,陛下之所以讓王爺娶蕭家的女兒正是為了安他們的心,皇城司的長官是開國公的次子,亦是王妃的叔父,自幼陪伴陛下讀書習武,陛下登基後便成為了心腹,然如此,也需姻親鞏固,這也是趙王為何想要娶蕭家女兒的原因。”
“皇城司?迴京進宮的那個早上陳參軍也說了這個。”
“哦,就是武德司,王爺您去了四川後陛下擴充了武德司,將其更名為皇城司,以勾當皇城司公事統領,不歸三衙管束直屬於陛下。”
怪不得,他昨日見我時就像要吃了我一樣…衛桓皺著眉頭,喃喃自語道。
“師父不是說過太宗皇帝登基之初便定下規矩,本朝皇子的職責隻在問安視膳而止奉朝請,連太子都在其中,怎麽現在又和我說起了朝堂上的事…”楚王的聲音越來越小。
“王爺出閣時年齡尚小,如今一轉眼已經十七,陛下子嗣少,即使不參政,王爺也該了解了解了。”
“師父是知道,學生並無此誌,大王與三王之爭,我實在不想摻和。”
“王爺搶了三王想要的人…”
“那是陛下的旨意!”衛桓急嘟囔著嘴,“也是蕭家自己要嫁過來的,我可沒有搶。”
“可在趙王眼裏,王爺就是搶。”
衛桓從坐上站起,“我不管他們如何搶,君為臣綱,既然陛下下了旨,那我便娶,日後不管他們爭鬥如何,我都不參與便是。”
“我沒有爭的能力,也不想爭,隻願偏安一隅。”
如此,呂維想勸什麽,也無從開口了。
“學生知道,諸兄弟中就屬我最不成器,讓師父做楚王府的僚屬是委屈了師父,將來無論是趙王還是太子,楚王府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所以師父…”
“王爺。”楚王隨後說的話讓呂維驚寵,以半百長者之年俯首跪下,“自王爺出閣起,臣便負責輔導王爺,王爺既然喊臣一聲師父,臣便會盡到師責,也會一直追隨輔佐王爺。”
衛桓忙的將呂維扶起,“師父這一跪可讓六郎難為了。”
“所幸,翰林院如今還未被染指。”
“今日趙王來通知師父你,怕不隻是覬覦蕭家手中的權利吧?”衛桓鬆開手,走至窗前,輕輕推開,拂進的秋風,滿載瑟意。
“皇城司負責陛下安危,而陛下每次出行都會帶著趙王,蕭顯符沒有女兒,因此疼愛兄長的幺女,所以趙王是見過蕭顯榮女兒的,而且趙王愛慕她這個事京中已有不少人知道,隻是王爺您剛迴來不久。”
繁枝的紅梅下,滿地枯黃,“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
“能讓趙王都念念不忘的人,應該不會太醜…吧?”趙王年長她四歲,風華正茂,但是其品味倒是一般般,衛桓至今都記得趙王嫌棄西域進貢的葡萄酒將一整壇子倒了以此取普通的烈酒而飲,“越是普通,知道的人便愈多,久而久之就被人廣傳其好,可葡萄酒是珍酒,喝過它的人甚少,大多都為道聽途說,縱然淺嚐輒止,又怎知其深處,珍酒,當須遇懂她之人,否則,如趙王一般,嚐而棄之,實隻是,不懂矣。”
“王爺也會取貌嗎?”
衛桓隻是淡淡一笑,“不,容貌固然重要,但若不能與我一心,縱然有傾城之色,亦攀別家枝。”
“王爺是官家的兒子,日後的王妃縱然有這個心,怕也沒有這個膽子。”
“有了心思為引,膽量,隻在一念之間。”衛桓又笑了笑,笑自己這般義正言辭,是哪裏來的自信,“這後院中的事,又與我有什麽關係呢。”
“王爺離京三年迴來,與以往大不同了。”
衛桓迴過頭來,朝呂維拱手,“師父教我君子之道,學生一直謹記,隻是除此之外,學生…”
——————
賜婚旨意下達前,新婚二人的生辰八字已交由太史局,合八字而定吉日。
當朝皇室在昏禮的六禮之中隻保留了納采、納吉、納征與親迎,而民間則多了相親與通資財兩項。
太史局內的官員圍坐一團,正為定期一事發愁。
“六王與王妃這八字…”
“今日就要向陛下交付了,你們說怎麽辦。”
“楚王大婚是陛下親賜,以陛下的脾氣,還是不要觸碰逆鱗的好,避開三五七,父母生辰,擇一個良辰吉日吧。”
“這八字不過是個流程,合與不合,還是要看六王與王妃她們自己的。”
“在理。”
太常寺,宗正寺以及禮部都在忙碌皇子大婚一事,六局二十四司也在籌備婚禮時要用的禮服,儀器,盞宴,楚王府自然也閑不下來。
“王…六郎大婚在即,怎跑到我這裏來了。”
“姐姐又不是不知,親迎的日子來的越是快,我這心裏越是害怕的緊。”
“其實六郎不必擔憂的,蕭家是懂禮的世家,六郎不想做的事,她一個女子豈會逼迫於你,縱使被揭穿,我想她也是不敢胡言亂語的。”
“毀人清白,誤人終身。”
“六郎試想,這難道不是蕭家自己的意願嗎,也是她自己選的。”
“姐姐說到六郎心裏去了,我什麽都沒有,我不知道蕭家圖我什麽,亦不知,她圖我什麽…”
“之前老師與我說陛下知道了我迴京前到姐姐這裏來了,我才知道,原來勾當皇城司公事,是她的叔父,那日想要你的人應該是她的哥哥吧,我在她哥哥跟前示了身份,想必她也早已經知道,如此,為何還要選我?”
柳四娘再次端詳著衛桓,距她迴京已經過去一月有餘,這才是第二麵,少年戴了一頂示已成年的帽子,“自然是圖六郎你,淑人君子。”
“姐姐倒是一句話,概括的極全,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可惜我學君子之道,卻,非君子。”
“趙王愛慕她,又深得陛下寵愛,地位在我之上,是對抗太子的最好的人選。”
“趙王愛慕,不過是一廂情願,許是她看透了趙王,非淑人。”
“趙王不是淑人,我也不是君子,趙王愛她,我沒見過她,是何苦拉我下水?”
“其實六郎,早已經看通透,在奴家這裏還要拐著彎嗎?”柳四娘道。
“母族死罪獲釋,於朝無權,勢單力薄,又年少不知深淺,羽翼未豐。”她走至床邊躺下,“她們以為本王好掌控,可本王,偏不會如她們的意,那個位子,誰愛坐誰坐。”
“六郎今夜也要留下?既然王妃的叔父是皇城司的長官,大婚在即,就不怕…”
“哼,我就是要她知道,她呀,不單腦子不好,這眼光呀,也一般!”
“四娘卻覺得,王妃是大智慧。”
“姐姐說她是大智慧,那麽姐姐自己呢?”
“六郎,你這又是何苦?”柳四娘能看懂這個就連自己都分不清是何情感的人,“你與我,隻是依賴罷了,你缺少的是什麽,我很清楚,倘若今天坐在這裏的是另外一個人,你也會這般。”
衛桓不知道該如何迴話,隻是心中孤寂,很怕失去,“那姐姐,就當我為弟弟,隨我迴王府吧?”
“六郎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我不怕惹人非議,也不怕…陛下的降罪。”
“可奴家怕!”
“姐姐是怕我護不了你?”
“六郎終究是涉世未深,不知這人心險惡,為君之路上,任何細微之事都有可能成為他人可以利用的把柄。”
“我不要為君!”無奈之下,她又把憋著的話說了出來,“他已到東京了,昨日交了狀投到禮部,似乎對此次春闈,誌在必得。”
柳四娘不去問那人既然到了東京為何不來見她,“他若高中,以他的能力,是能夠輔佐王爺的。”
“我不需要,此次的主考官是宰相,讓他輔佐太子好了。”
“王爺是在生我的氣嗎?”
衛桓側轉,麵朝帳內,“沒有。”
柳四娘輕輕的坐在她的身側,伸手安撫,“好了,六郎都是要成婚的人了。”
衛桓半撐起身子,“我不能阻礙姐姐謀求幸福,可那梁文博城府之深,絕非是可托付終身的人,姐姐為何就是不聽。”
“六郎說著別人,自己不也是一樣嗎?”
語閉,少年沉下了臉,柳四娘極少見她這樣,也是心中一驚,起身跪了下去,“奴家失言,望王爺恕罪。”
這次少年沒有去扶她,“我不明白。”
聽到語氣裏沒有責怪之意,“也許,等到六郎真正有心屬之人時,就會明白了。”
“心屬…”
“姐姐一直以為六郎不過是依賴,可姐姐並不知道,六郎喜歡的也是女子。”
“我知道的。”柳四娘並未驚訝,“誰家姑娘會常往青樓女子雲集的地方跑。”
“我不是為了遮掩自己的身份,也不是因為這層身份。”
“我當然知道,六郎的心裏,就像明鏡一般,遮掩不掉。”
“難道姐姐就不覺得詫異?”
“前朝皇帝尚且有男寵,左右不過都是一個情字,又有何可以詫異的,隻是…”柳四娘直直盯著衛桓,“奴家能理解,卻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