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亡城古墓大伯
電話打過去很快就接通了,裏麵傳過來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
“喂,小三嗎,什麽事?”
“……”
我聽到這話,表示很無語。我爸排行老三,別人都叫他唐老三,我剛好也排老三,所以很多長輩都習慣叫我唐小三。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小三這個名字,要比“唐僧”聽起來靠譜得多。
這幾年小三慢慢發展成了一個行業,我聽著總有種對著女孩叫小姐的感覺,別扭得很。隻是我雖然對這個稱唿很無語,但也不好去反駁。於是隻能說道:
“大伯,您明天有空嗎,我有點事兒想和你聊聊。”
“很嚴重?”
“不是,隻是電話裏說不清楚。”
“這樣,剛好我明天要去尚北一趟,路過你家的時候叫你。”
“好的。”我說著掛了電話。
我大伯的聲音很中氣,有一股精神頭,但也帶著長輩特有的那種音調,聽上去有讓人信服的力量。
我父輩這一代,一共有十八個兄弟,除了我爺爺這脈的,我都是隻認得名字認不得人。
我出生的時候,我父親已經四十歲了,算得上是晚來得子。我爺爺本身是排行老四,而我爸又是小娘的孩子,出生得晚,所以他在十八個兄弟裏也隻能排倒數第二。這本來就是很小的了,所以在我出生以後,就有了一種特別的狀況。
每年清明會吃飯的時候,大都是同輩的人一起坐。和我一輩的,平均年齡長我二十歲,聊的是酒和女人,玩的是麻將色子,我爸媽怎麽敢讓我和他們一起坐。而和我年歲一般大的,都得人前人後地叫我一聲“小叔”,不管是尊敬也好,戲弄也罷,這樣的感覺都是很別扭的。
這就造成了我“身於六道內,不在五行中”的局麵,讓我的存在變得尷尬。於是我就被安排到了“老人座”,周圍都是五十歲開外的叔伯,聊的話題我就更聽不懂了,每一次就隻能低頭拔飯。
這種情況直到我後來去了城裏念書,不用每年都參加清明會了,才稍微得到改善。所以除了大伯,其他叔伯我都不熟。
大伯也不是我的親大伯,他是二爺爺的兒子,嚴格說起來也不是最大的一個。不過十八個兄弟裏隻有他才會看風水,算是個絕活,很多時候提到大伯,都是在指他。而且,他這門手藝還來得奇妙,不是從師學來的,也不是傳承於我二爺爺,而是從我曾祖父那一代隔著輩分傳下來的。
我曾祖父死的時候,我爸都還在穿開襠褲,就更別說我了。所以我對他完全沒印象,很多事跡都是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到了,然後自己組織起來的。
據說他死的時候正當壯年,還是附近極富盛名的“師傅”,看過很大的寶地。膝下六個兒女也都各自成家立業了,完全算得上是人生的贏家。所以他的死在當時算得上是一件轟動的大事,而且,他是自殺的。
我曾祖父看了大半輩子的風水,對自己的墓地更是重視。據說他花了很長時間才買下了一塊讓自己滿意的地,但當時正是局勢動蕩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具備法律效應,也就存在著很大的變故。
於是這裏就看出我曾祖父的魄力了,當然我私下裏的解釋是:他肯定是腦子抽了。
沒錯,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努力不白費,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他自殺了,然後如願以償的葬在了這裏。活人有紛爭,是利益的問題,如果嚴重到要掘墳的地步,那就不是為了恩怨情仇,而是瘋狂變態了。
而他近乎瘋狂的,一定要葬在這裏的原因,我實在不敢妄加猜測。也不敢想象,到底是怎樣的誘惑,才會讓他甘願提前結束性命。
另外,關於他的手藝為什麽不是傳給某個兒子,而是由年僅十幾歲的大伯繼承,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我能夠知道的。
選一塊好地下葬,要麽是為了來世極樂,要麽是為了後輩榮華。往下麵看,我爺爺一輩人裏,我大爺爺,二爺爺和六爺爺都是很早就過世了的,我並不了解。三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已經是一個行將槁木的老人,和我爺爺先後腳離開了。六兄妹中,唯有排行老五的姑奶奶還在,但她是女人,入不得族譜。
其他幾位我不清楚,但我聽上一輩的人講過,我爺爺在文革初期就是林業站的站長,胸前是戴過大紅花的。好像還參加過縣長的競選,不過後來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落選了,老年了也過得很淒苦。
所以我實在搞不明白,曾祖父到底是為了什麽,難道就為了後來的十八個孫子?說到十八,這個數字也是挺有趣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寺廟裏供奉的羅漢像。
沒有文字記載,太多東西看上去都顯得雜亂無章,隻能靠猜測,然後任由我肆意編造。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很佩服的。
曾祖父葬得很遠,我們都是一年才去一次。但每一次去掃墓的時候,那裏都很幹淨,除了墳頭,四周沒有雜草。據說我曾祖父還在的時候,就付給了那塊地的主人額外的一筆錢,讓他幫忙打理。
大伯告訴過我,人死後要是埋得遠,最怕的就是“房子”周圍不安靜,所以一定要請左鄰右舍幫著照看。
我不知道是別人心善,還是有人一直在維持著這筆錢。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大伯告訴我說,今年該你交份子錢了。那我倒是不會雲裏霧裏的,覺得驚訝了。
我掛了電話,胡亂想著這些東西,倒把之前的事忘得七七八八了。我倒不是有多大的承受能力,隻是我這個人特別健忘。有些東西我都是當時覺得震驚或者害怕,再過一會兒就又沒事了。可你千萬不要認為我是生性樂觀,這隻能證明,我健忘症又犯了。
為了去見大伯,第二天我很早就去了醫院換藥,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就沒有掛消炎水。這大風吹著,總不會再出汗給感染了吧。
我換了新的外套,然後在家等著大伯的電話。想了想,就把那個狼牙墜子也揣在身上了,這畢竟是我從那裏麵帶出來的唯一的東西。雖然不見得有什麽用,但我也沒有別的法子。
過了一會兒大伯的電話打過來,讓我到街口去坐車,說是那車不便開到門口來。
等我到了路口,看到他坐在大車裏衝我打招唿,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
這車前麵掛了一朵很大的白花,後麵的車窗雖然很暗,但我還是看到了裏麵的冰棺。
這是一輛靈車。
如果僅僅是運送冰棺的靈車,是不用顧忌的,但大伯既然說不便開到我門口去,那就說明這冰棺裏是有東西的。
看來大伯是接活了。
我跟著大伯走過不上地方,這靈車倒是第一次坐。我拉開車門上車,跟他打了聲招唿,然後司機就發動了車。我這才注意到前麵還有輛黑色的轎車開路,從後視鏡一看,後麵也有幾輛掛白花的車跟著。
我悄悄問大伯,說:“這是哪家人啊,這麽大排場。”
大伯倒是不顧及那個司機,說了句,“董老二。”
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問道:“誰?”
“董家老二,董將臣。”
“董將臣。”我驚唿出聲。
大伯掃了我一眼,讓我別大驚小怪的。我悄悄望了一下司機,發現他並沒有什麽動作,連表情都沒有變一下,就說:“他不是在浙海嗎,怎麽出事了?”我不確定這個司機的身份,不好直接說死了,隻能用“出事”這兩個字代替。
大伯說:“不知道,隻是聽說是病故的,剛從那邊過來,董家托我接一下。”
我心裏暗自琢磨:大伯雖然是全能手,但他這些年都隻是看看地,算算下葬日期什麽的,很少幹運靈這活了。沒想到董家麵大,把他老人家請上了車。
董家的背景我不清楚,不過董老二的名聲我還是聽過的。南懷郭逢安,尚北董將臣,這兩個人都是很大的名聲,也可以說是惡名。年經人爭強好勝,為了討個“麵子”就可以大打出手,這兩個人的威名算的是很多人的目標了。
懷南通滇池,尚北接蜀中,這兩個地方相當於鎮子的兩麵門戶,偏偏還各自出了一個董家,一個郭家,倒像是故意對立。
董家家大業大,老大董將華從商,老二董將臣接管家族,從小就在刀尖上討生活,幹的都是賣命的營生。聽說他年輕的時候,有人從外麵追人一直追到了尚北,被董老二帶人給攔了下來,說了一句,“有我在,你就過不去”什麽的,硬是把人給趕了迴去,不敢再來鬧事。
這其中的用的是什麽法子我不清楚,但想來也不會太慈悲。總之董家老二算得上是巡嶺響當當的一號人物,年輕一輩任誰見了都得叫聲“二哥”。
聽說他前幾年去了浙海,在那邊生意做得挺大的,沒想到竟然病死了。
電話打過去很快就接通了,裏麵傳過來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
“喂,小三嗎,什麽事?”
“……”
我聽到這話,表示很無語。我爸排行老三,別人都叫他唐老三,我剛好也排老三,所以很多長輩都習慣叫我唐小三。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小三這個名字,要比“唐僧”聽起來靠譜得多。
這幾年小三慢慢發展成了一個行業,我聽著總有種對著女孩叫小姐的感覺,別扭得很。隻是我雖然對這個稱唿很無語,但也不好去反駁。於是隻能說道:
“大伯,您明天有空嗎,我有點事兒想和你聊聊。”
“很嚴重?”
“不是,隻是電話裏說不清楚。”
“這樣,剛好我明天要去尚北一趟,路過你家的時候叫你。”
“好的。”我說著掛了電話。
我大伯的聲音很中氣,有一股精神頭,但也帶著長輩特有的那種音調,聽上去有讓人信服的力量。
我父輩這一代,一共有十八個兄弟,除了我爺爺這脈的,我都是隻認得名字認不得人。
我出生的時候,我父親已經四十歲了,算得上是晚來得子。我爺爺本身是排行老四,而我爸又是小娘的孩子,出生得晚,所以他在十八個兄弟裏也隻能排倒數第二。這本來就是很小的了,所以在我出生以後,就有了一種特別的狀況。
每年清明會吃飯的時候,大都是同輩的人一起坐。和我一輩的,平均年齡長我二十歲,聊的是酒和女人,玩的是麻將色子,我爸媽怎麽敢讓我和他們一起坐。而和我年歲一般大的,都得人前人後地叫我一聲“小叔”,不管是尊敬也好,戲弄也罷,這樣的感覺都是很別扭的。
這就造成了我“身於六道內,不在五行中”的局麵,讓我的存在變得尷尬。於是我就被安排到了“老人座”,周圍都是五十歲開外的叔伯,聊的話題我就更聽不懂了,每一次就隻能低頭拔飯。
這種情況直到我後來去了城裏念書,不用每年都參加清明會了,才稍微得到改善。所以除了大伯,其他叔伯我都不熟。
大伯也不是我的親大伯,他是二爺爺的兒子,嚴格說起來也不是最大的一個。不過十八個兄弟裏隻有他才會看風水,算是個絕活,很多時候提到大伯,都是在指他。而且,他這門手藝還來得奇妙,不是從師學來的,也不是傳承於我二爺爺,而是從我曾祖父那一代隔著輩分傳下來的。
我曾祖父死的時候,我爸都還在穿開襠褲,就更別說我了。所以我對他完全沒印象,很多事跡都是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到了,然後自己組織起來的。
據說他死的時候正當壯年,還是附近極富盛名的“師傅”,看過很大的寶地。膝下六個兒女也都各自成家立業了,完全算得上是人生的贏家。所以他的死在當時算得上是一件轟動的大事,而且,他是自殺的。
我曾祖父看了大半輩子的風水,對自己的墓地更是重視。據說他花了很長時間才買下了一塊讓自己滿意的地,但當時正是局勢動蕩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具備法律效應,也就存在著很大的變故。
於是這裏就看出我曾祖父的魄力了,當然我私下裏的解釋是:他肯定是腦子抽了。
沒錯,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努力不白費,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他自殺了,然後如願以償的葬在了這裏。活人有紛爭,是利益的問題,如果嚴重到要掘墳的地步,那就不是為了恩怨情仇,而是瘋狂變態了。
而他近乎瘋狂的,一定要葬在這裏的原因,我實在不敢妄加猜測。也不敢想象,到底是怎樣的誘惑,才會讓他甘願提前結束性命。
另外,關於他的手藝為什麽不是傳給某個兒子,而是由年僅十幾歲的大伯繼承,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我能夠知道的。
選一塊好地下葬,要麽是為了來世極樂,要麽是為了後輩榮華。往下麵看,我爺爺一輩人裏,我大爺爺,二爺爺和六爺爺都是很早就過世了的,我並不了解。三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已經是一個行將槁木的老人,和我爺爺先後腳離開了。六兄妹中,唯有排行老五的姑奶奶還在,但她是女人,入不得族譜。
其他幾位我不清楚,但我聽上一輩的人講過,我爺爺在文革初期就是林業站的站長,胸前是戴過大紅花的。好像還參加過縣長的競選,不過後來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落選了,老年了也過得很淒苦。
所以我實在搞不明白,曾祖父到底是為了什麽,難道就為了後來的十八個孫子?說到十八,這個數字也是挺有趣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寺廟裏供奉的羅漢像。
沒有文字記載,太多東西看上去都顯得雜亂無章,隻能靠猜測,然後任由我肆意編造。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很佩服的。
曾祖父葬得很遠,我們都是一年才去一次。但每一次去掃墓的時候,那裏都很幹淨,除了墳頭,四周沒有雜草。據說我曾祖父還在的時候,就付給了那塊地的主人額外的一筆錢,讓他幫忙打理。
大伯告訴過我,人死後要是埋得遠,最怕的就是“房子”周圍不安靜,所以一定要請左鄰右舍幫著照看。
我不知道是別人心善,還是有人一直在維持著這筆錢。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大伯告訴我說,今年該你交份子錢了。那我倒是不會雲裏霧裏的,覺得驚訝了。
我掛了電話,胡亂想著這些東西,倒把之前的事忘得七七八八了。我倒不是有多大的承受能力,隻是我這個人特別健忘。有些東西我都是當時覺得震驚或者害怕,再過一會兒就又沒事了。可你千萬不要認為我是生性樂觀,這隻能證明,我健忘症又犯了。
為了去見大伯,第二天我很早就去了醫院換藥,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就沒有掛消炎水。這大風吹著,總不會再出汗給感染了吧。
我換了新的外套,然後在家等著大伯的電話。想了想,就把那個狼牙墜子也揣在身上了,這畢竟是我從那裏麵帶出來的唯一的東西。雖然不見得有什麽用,但我也沒有別的法子。
過了一會兒大伯的電話打過來,讓我到街口去坐車,說是那車不便開到門口來。
等我到了路口,看到他坐在大車裏衝我打招唿,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
這車前麵掛了一朵很大的白花,後麵的車窗雖然很暗,但我還是看到了裏麵的冰棺。
這是一輛靈車。
如果僅僅是運送冰棺的靈車,是不用顧忌的,但大伯既然說不便開到我門口去,那就說明這冰棺裏是有東西的。
看來大伯是接活了。
我跟著大伯走過不上地方,這靈車倒是第一次坐。我拉開車門上車,跟他打了聲招唿,然後司機就發動了車。我這才注意到前麵還有輛黑色的轎車開路,從後視鏡一看,後麵也有幾輛掛白花的車跟著。
我悄悄問大伯,說:“這是哪家人啊,這麽大排場。”
大伯倒是不顧及那個司機,說了句,“董老二。”
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問道:“誰?”
“董家老二,董將臣。”
“董將臣。”我驚唿出聲。
大伯掃了我一眼,讓我別大驚小怪的。我悄悄望了一下司機,發現他並沒有什麽動作,連表情都沒有變一下,就說:“他不是在浙海嗎,怎麽出事了?”我不確定這個司機的身份,不好直接說死了,隻能用“出事”這兩個字代替。
大伯說:“不知道,隻是聽說是病故的,剛從那邊過來,董家托我接一下。”
我心裏暗自琢磨:大伯雖然是全能手,但他這些年都隻是看看地,算算下葬日期什麽的,很少幹運靈這活了。沒想到董家麵大,把他老人家請上了車。
董家的背景我不清楚,不過董老二的名聲我還是聽過的。南懷郭逢安,尚北董將臣,這兩個人都是很大的名聲,也可以說是惡名。年經人爭強好勝,為了討個“麵子”就可以大打出手,這兩個人的威名算的是很多人的目標了。
懷南通滇池,尚北接蜀中,這兩個地方相當於鎮子的兩麵門戶,偏偏還各自出了一個董家,一個郭家,倒像是故意對立。
董家家大業大,老大董將華從商,老二董將臣接管家族,從小就在刀尖上討生活,幹的都是賣命的營生。聽說他年輕的時候,有人從外麵追人一直追到了尚北,被董老二帶人給攔了下來,說了一句,“有我在,你就過不去”什麽的,硬是把人給趕了迴去,不敢再來鬧事。
這其中的用的是什麽法子我不清楚,但想來也不會太慈悲。總之董家老二算得上是巡嶺響當當的一號人物,年輕一輩任誰見了都得叫聲“二哥”。
聽說他前幾年去了浙海,在那邊生意做得挺大的,沒想到竟然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