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闔家入京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楚元昭手無足措抱著黛玉迴到寺中,見到的卻是林母凝重的神情,和麵露悲戚的賈敏。
黛玉流著淚走到賈敏腳前,賈敏怔怔地出神,對於黛玉淚眼汪汪竟一無所覺,林母喚了聲敏兒,賈敏才迴過神來,見黛玉哭成淚人,忙為她拭了淚,哄道:“傻玉兒,好好地哭什麽。”
黛玉因太過悲嗆不能言語,撲到賈敏懷中抽抽噎噎的說不出話。
賈敏佯笑打趣了她一番,慢慢哄好了,又看到楚元昭臉色發白,心下刺痛,推黛玉道:“傻丫頭,瞧你把小師父嚇的,又耍性子,還不去給小師父賠罪。”
黛玉破涕為笑,走到楚元昭跟前,拉著楚元昭的手不說話,小臉上卻也有了兩分笑模樣,楚元昭彷徨不定的心,慢慢安穩了。
卻不想在這時,鄭嬤嬤氣喘籲籲小跑過來,穩了下心神,猶豫的看著林母賈敏,吞吞吐吐的說:“京城榮府派了人來。”
林母神色一凜,賈敏的眼神仿佛被定住了,即便娘家府中來人,也不值得馮嬤嬤如此失態,著急忙慌的追到山寺來,除非,除非。
賈敏的身子晃了晃,田嬤嬤一把攙住,失聲道:“姑娘。”
賈敏閉了閉眼,再睜開眼時,神情已是冷若冰霜,看著鄭嬤嬤厲聲說:“來的人說的是什麽?”
林母擔憂的握住賈敏的手,鄭嬤嬤微微顫栗,低聲道:“榮國公他老人家致仕時,舍身救駕,重病臥床,打發人來請夫人迴京。”
賈敏的臉刷一下就白了,仿佛片刻之間,被剝離了所有生機。
賈敏僵硬轉了轉眼珠,目光渙散,毫無焦距,輕聲說:“母親,放心,我無事。”
林母臨危不亂,對鄭嬤嬤道:“你快下山,傳軟轎來。”
鄭嬤嬤倉促福身一禮,飛快的下山去了。
林母牽起黛玉,對楚元昭溫聲道:“叨擾小師父了。”
楚元昭沉默的還禮,看著小臉茫然的黛玉,心底輕歎了一聲,黛玉依依不舍的向楚元昭揮手告別。
楚元昭目送著一行人的身形消失於鬱鬱蔥蔥的青石小徑中,心頭略過一抹難言的惆悵,五味陳雜,頹感莫名。
好在賈敏素來沉穩,隻是因突如其來的驚天霹靂,受了驚,焦慮難過悲慟的情緒刺激之下,一時失魂落魄,幸而早年見多了風雲變幻。
須臾,賈敏便定了心神,強打歡顏對林母笑了笑,示意無事,一行人快到山腳時,已是夕陽遲暮,晚霞如錦,寂靜的山林中,偶有鳥兒站立不穩,跌落的聲響。
待到了山下,眾人上了船,到了院中,一刻也不停息,快馬加鞭趕迴林府。
林母命人即刻收拾行囊,明日晨起便啟程,賈敏眼中微潤,歎道:“母親的好意,媳婦感激不盡,隻我孤身迴去就是了,榮府現在還不知是什麽樣的情況。”
林母拍了拍賈敏的肩膀,眼中滿是憐惜,柔聲道:“即便是你不說,我也有意命你迴京的,你和海兒是年輕夫妻,哪能長久分於兩地?你迴了京城,澄兒尚小,離不開母親,玉兒這麽大了,也該讓她迴去見見她外祖父。”
林母沉吟片刻,又道:“至於其他,你更不必掛念,我早有準備,再者,那裏的事,自有神靈保佑,常言道,神仙打架,小鬼莫沾。”
賈敏別過臉拭淚,清麗的眸中淚光瑩瑩,她知道林母所言才是正理,她的職責隻是看顧而已,而小寒山寺的安全,不止是她,林家也插不上手,韓姐姐那樣的聰明人,即便有不情之情,也不會強人所難。
想到婆母待自己視若己出,縱是嫡親母女,也不過如此,心中又是感動,又是羞愧,哽咽之間,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微退一步,福身一禮,顫聲道:“媳婦悉聽母親安排,媳婦不孝至極,累母親憂心。”
林母歎道:“你我之間,何必多禮,時辰不早了,你迴去傳人來,問問府中到底是何情形,心裏也好有個底。”
賈敏應了,依命而去,馮嬤嬤將榮府來的兩個嬤嬤引進來,當頭的嬤嬤慈眉善目,行動舉止別有一番氣派。
賈敏微訝,忙自榻上起身,道:“夫子,未想到會是您老人家前來。”
範夫子原是宮中女官出身,曾教過賈敏課業,當初賈敏本有意接她老人家來江南頤養天年,無奈吳夫子牽掛未入宮時失散的親人,遂婉拒了賈敏美意,仍在榮府當差。
範夫子笑意和熙,一絲不苟行完禮節,方道:“四姑娘,多年未見了,國公爺由京中禦醫聖手看顧,毒性已解了七八分,再調養些時日,即可痊愈,來時,國公爺並夫人囑咐我,請姑娘切勿憂心,保重自個要緊。”
賈敏懸著的一顆心,總算稍緩了緩,皆因範夫子自有脾性,從不說妄語,她老人家既然這般說了,想來,父親。
想到老父,賈敏眼眶熱淚滾滾,父親四女二子,所疼的隻有她這個女兒,可她呢,不孝至極,辜負了父親的疼愛,自私涼薄的不敢觸景傷情,出嫁後已有八載未曾迴京了。
範夫子輕輕地一歎,拍了拍賈敏的後背,把賈敏攬在懷中,憐憫的說:“四姑娘,我印象中的四姑娘,膽識果斷不遜於男兒,這才幾年,竟扮起憂愁感傷的婦人之態。”
話鋒一轉,範夫子的語氣加重,摻雜著無限落寞和寂寥。
“當年,那位偉大的女子教你們時刻勿忘不屈之心,無所畏懼,堅定不移,泰山崩於前,何必變色焉!四姑娘都忘了嗎?韓皇後縱然自盡,也是挺著一身傲骨,昂首挺胸的離開了這個世間,四姑娘,你為何會忘呢?難道安於內宅,會將曾經的巾幗小將,磨煉成哀怨柔弱的小女子?”
賈敏搖頭,倚在範夫子溫暖的懷中,稍待片刻,板直了腰板,麵上已是素日的波瀾不驚,沉聲道:“嬤嬤的教導,我記住了。”
鄭夫子淡淡一笑,又一一將賈國公賈母之話,盡數迴了,議定了明日啟程諸事。
待到次日巳時,一應迴京之禮,並路途所需之物,皆已歸置齊妥,待林氏宗族的長輩來了,將林府之事交待妥當,林母偕賈敏並黛玉林善上了馬車,浩浩蕩蕩的一行馬車,到江邊去了。
林母等上了寶船,另有小舟數隻,乃下人管事等,依附而行。
路途遙遠漫長,江上寬闊無際,黛玉耐不住性子,對坐在船頭烹茶的林母好奇的問:“祖母,這就是煬帝所建的大河嗎?唐時有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又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林母點了點頭,含笑看著黛玉,黛玉皺了皺眉,說:“為什麽煬帝要建這條河呢?甚至不惜窮一朝之力,乃至江山顛覆亦在所不惜呢,既然有高瞻遠矚的目光,為什麽又要殘暴不仁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黛玉仰起小臉,眼中忽閃忽閃的滿是不解。
林母一笑,摞下茶杯道:“玉兒,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煬帝的罪名也不算冤了他,隻是勝利者誇大了而已,說到高瞻遠矚,此河非煬帝開創先行,隻是承前人遺誌而已,吳王夫差首興此河,始皇東漢魏晉皆有其功,隻是沒有一個人,有煬帝勢在必得的雄心而已。”
林母執起茶杯,看著似懂非懂的黛玉道:“玉兒,你要學會有自己的見解,來理解經學子義,即便是聖人所言,亦有不對之處,聖人之言,僅是學說,是思想,是理論,試問千年之前,聖人如何會算到我朝呢?陶公的采菊東籬下,桃花潭固然是世外仙源,但終歸隻是避世而已,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為什麽要躲避呢?堂堂正正的屹立於這個世上,又有何不可?”
林母頓了頓,又道:“孟公曾言,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何其愚也,同生為人,女子為何要低人一等?”
林母含笑道:“自然我也不讚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話,人活著,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便可,玉兒,你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去做,不必懷有仁義悲憫之心,亦不必顧念家族,我和你母親,常感年華歲月虛度,碌碌無為,但願玉兒不會走我們的老路,我們隻希望你隨心所欲。”
黛玉似有懵懂之色,蹙眉思索良久,方抬起頭,脆生生的道:“好。”
林母欣慰的摸了摸黛玉的頭,賈敏抱著林郗站在珠簾後,微不可及的一歎。
江平兩岸闊,一帆風正懸,大船的速度極快,不過數日時光,林母等在船上聽到的喧嘩聲愈發嘈雜。
待到下船之時,岸邊早有林府並賈府的轎子車馬,另有十餘個仆婦候著,賈敏扶著林母下了船,早有一位外表粗狂之人,約摸五十餘,滿臉橫鬢,腰懸寶劍,大大咧咧湊上前來,笑道:“可是四姑娘?”
帷帽麵紗下的女聲,吃驚道:“秦叔?”
秦武撓了撓頭,嘿嘿一笑,這秦武原是賈代善長隨出身,早年征戰時,賈代善偶遇孤兒無依,一時惻隱之心,收在身邊,因其武勇不凡,謀略欠缺,賈代善恐他惹禍,處處壓製他,隻許他作個小武將罷了,先時任職昭陽大長公主麾下,五品招遠將軍銜。
黛玉流著淚走到賈敏腳前,賈敏怔怔地出神,對於黛玉淚眼汪汪竟一無所覺,林母喚了聲敏兒,賈敏才迴過神來,見黛玉哭成淚人,忙為她拭了淚,哄道:“傻玉兒,好好地哭什麽。”
黛玉因太過悲嗆不能言語,撲到賈敏懷中抽抽噎噎的說不出話。
賈敏佯笑打趣了她一番,慢慢哄好了,又看到楚元昭臉色發白,心下刺痛,推黛玉道:“傻丫頭,瞧你把小師父嚇的,又耍性子,還不去給小師父賠罪。”
黛玉破涕為笑,走到楚元昭跟前,拉著楚元昭的手不說話,小臉上卻也有了兩分笑模樣,楚元昭彷徨不定的心,慢慢安穩了。
卻不想在這時,鄭嬤嬤氣喘籲籲小跑過來,穩了下心神,猶豫的看著林母賈敏,吞吞吐吐的說:“京城榮府派了人來。”
林母神色一凜,賈敏的眼神仿佛被定住了,即便娘家府中來人,也不值得馮嬤嬤如此失態,著急忙慌的追到山寺來,除非,除非。
賈敏的身子晃了晃,田嬤嬤一把攙住,失聲道:“姑娘。”
賈敏閉了閉眼,再睜開眼時,神情已是冷若冰霜,看著鄭嬤嬤厲聲說:“來的人說的是什麽?”
林母擔憂的握住賈敏的手,鄭嬤嬤微微顫栗,低聲道:“榮國公他老人家致仕時,舍身救駕,重病臥床,打發人來請夫人迴京。”
賈敏的臉刷一下就白了,仿佛片刻之間,被剝離了所有生機。
賈敏僵硬轉了轉眼珠,目光渙散,毫無焦距,輕聲說:“母親,放心,我無事。”
林母臨危不亂,對鄭嬤嬤道:“你快下山,傳軟轎來。”
鄭嬤嬤倉促福身一禮,飛快的下山去了。
林母牽起黛玉,對楚元昭溫聲道:“叨擾小師父了。”
楚元昭沉默的還禮,看著小臉茫然的黛玉,心底輕歎了一聲,黛玉依依不舍的向楚元昭揮手告別。
楚元昭目送著一行人的身形消失於鬱鬱蔥蔥的青石小徑中,心頭略過一抹難言的惆悵,五味陳雜,頹感莫名。
好在賈敏素來沉穩,隻是因突如其來的驚天霹靂,受了驚,焦慮難過悲慟的情緒刺激之下,一時失魂落魄,幸而早年見多了風雲變幻。
須臾,賈敏便定了心神,強打歡顏對林母笑了笑,示意無事,一行人快到山腳時,已是夕陽遲暮,晚霞如錦,寂靜的山林中,偶有鳥兒站立不穩,跌落的聲響。
待到了山下,眾人上了船,到了院中,一刻也不停息,快馬加鞭趕迴林府。
林母命人即刻收拾行囊,明日晨起便啟程,賈敏眼中微潤,歎道:“母親的好意,媳婦感激不盡,隻我孤身迴去就是了,榮府現在還不知是什麽樣的情況。”
林母拍了拍賈敏的肩膀,眼中滿是憐惜,柔聲道:“即便是你不說,我也有意命你迴京的,你和海兒是年輕夫妻,哪能長久分於兩地?你迴了京城,澄兒尚小,離不開母親,玉兒這麽大了,也該讓她迴去見見她外祖父。”
林母沉吟片刻,又道:“至於其他,你更不必掛念,我早有準備,再者,那裏的事,自有神靈保佑,常言道,神仙打架,小鬼莫沾。”
賈敏別過臉拭淚,清麗的眸中淚光瑩瑩,她知道林母所言才是正理,她的職責隻是看顧而已,而小寒山寺的安全,不止是她,林家也插不上手,韓姐姐那樣的聰明人,即便有不情之情,也不會強人所難。
想到婆母待自己視若己出,縱是嫡親母女,也不過如此,心中又是感動,又是羞愧,哽咽之間,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微退一步,福身一禮,顫聲道:“媳婦悉聽母親安排,媳婦不孝至極,累母親憂心。”
林母歎道:“你我之間,何必多禮,時辰不早了,你迴去傳人來,問問府中到底是何情形,心裏也好有個底。”
賈敏應了,依命而去,馮嬤嬤將榮府來的兩個嬤嬤引進來,當頭的嬤嬤慈眉善目,行動舉止別有一番氣派。
賈敏微訝,忙自榻上起身,道:“夫子,未想到會是您老人家前來。”
範夫子原是宮中女官出身,曾教過賈敏課業,當初賈敏本有意接她老人家來江南頤養天年,無奈吳夫子牽掛未入宮時失散的親人,遂婉拒了賈敏美意,仍在榮府當差。
範夫子笑意和熙,一絲不苟行完禮節,方道:“四姑娘,多年未見了,國公爺由京中禦醫聖手看顧,毒性已解了七八分,再調養些時日,即可痊愈,來時,國公爺並夫人囑咐我,請姑娘切勿憂心,保重自個要緊。”
賈敏懸著的一顆心,總算稍緩了緩,皆因範夫子自有脾性,從不說妄語,她老人家既然這般說了,想來,父親。
想到老父,賈敏眼眶熱淚滾滾,父親四女二子,所疼的隻有她這個女兒,可她呢,不孝至極,辜負了父親的疼愛,自私涼薄的不敢觸景傷情,出嫁後已有八載未曾迴京了。
範夫子輕輕地一歎,拍了拍賈敏的後背,把賈敏攬在懷中,憐憫的說:“四姑娘,我印象中的四姑娘,膽識果斷不遜於男兒,這才幾年,竟扮起憂愁感傷的婦人之態。”
話鋒一轉,範夫子的語氣加重,摻雜著無限落寞和寂寥。
“當年,那位偉大的女子教你們時刻勿忘不屈之心,無所畏懼,堅定不移,泰山崩於前,何必變色焉!四姑娘都忘了嗎?韓皇後縱然自盡,也是挺著一身傲骨,昂首挺胸的離開了這個世間,四姑娘,你為何會忘呢?難道安於內宅,會將曾經的巾幗小將,磨煉成哀怨柔弱的小女子?”
賈敏搖頭,倚在範夫子溫暖的懷中,稍待片刻,板直了腰板,麵上已是素日的波瀾不驚,沉聲道:“嬤嬤的教導,我記住了。”
鄭夫子淡淡一笑,又一一將賈國公賈母之話,盡數迴了,議定了明日啟程諸事。
待到次日巳時,一應迴京之禮,並路途所需之物,皆已歸置齊妥,待林氏宗族的長輩來了,將林府之事交待妥當,林母偕賈敏並黛玉林善上了馬車,浩浩蕩蕩的一行馬車,到江邊去了。
林母等上了寶船,另有小舟數隻,乃下人管事等,依附而行。
路途遙遠漫長,江上寬闊無際,黛玉耐不住性子,對坐在船頭烹茶的林母好奇的問:“祖母,這就是煬帝所建的大河嗎?唐時有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又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林母點了點頭,含笑看著黛玉,黛玉皺了皺眉,說:“為什麽煬帝要建這條河呢?甚至不惜窮一朝之力,乃至江山顛覆亦在所不惜呢,既然有高瞻遠矚的目光,為什麽又要殘暴不仁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黛玉仰起小臉,眼中忽閃忽閃的滿是不解。
林母一笑,摞下茶杯道:“玉兒,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煬帝的罪名也不算冤了他,隻是勝利者誇大了而已,說到高瞻遠矚,此河非煬帝開創先行,隻是承前人遺誌而已,吳王夫差首興此河,始皇東漢魏晉皆有其功,隻是沒有一個人,有煬帝勢在必得的雄心而已。”
林母執起茶杯,看著似懂非懂的黛玉道:“玉兒,你要學會有自己的見解,來理解經學子義,即便是聖人所言,亦有不對之處,聖人之言,僅是學說,是思想,是理論,試問千年之前,聖人如何會算到我朝呢?陶公的采菊東籬下,桃花潭固然是世外仙源,但終歸隻是避世而已,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為什麽要躲避呢?堂堂正正的屹立於這個世上,又有何不可?”
林母頓了頓,又道:“孟公曾言,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何其愚也,同生為人,女子為何要低人一等?”
林母含笑道:“自然我也不讚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話,人活著,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便可,玉兒,你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去做,不必懷有仁義悲憫之心,亦不必顧念家族,我和你母親,常感年華歲月虛度,碌碌無為,但願玉兒不會走我們的老路,我們隻希望你隨心所欲。”
黛玉似有懵懂之色,蹙眉思索良久,方抬起頭,脆生生的道:“好。”
林母欣慰的摸了摸黛玉的頭,賈敏抱著林郗站在珠簾後,微不可及的一歎。
江平兩岸闊,一帆風正懸,大船的速度極快,不過數日時光,林母等在船上聽到的喧嘩聲愈發嘈雜。
待到下船之時,岸邊早有林府並賈府的轎子車馬,另有十餘個仆婦候著,賈敏扶著林母下了船,早有一位外表粗狂之人,約摸五十餘,滿臉橫鬢,腰懸寶劍,大大咧咧湊上前來,笑道:“可是四姑娘?”
帷帽麵紗下的女聲,吃驚道:“秦叔?”
秦武撓了撓頭,嘿嘿一笑,這秦武原是賈代善長隨出身,早年征戰時,賈代善偶遇孤兒無依,一時惻隱之心,收在身邊,因其武勇不凡,謀略欠缺,賈代善恐他惹禍,處處壓製他,隻許他作個小武將罷了,先時任職昭陽大長公主麾下,五品招遠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