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媽把產茶史和賬本遞給一竹。
“這兩本東西沒有什麽特別的啊?”一竹的表情和所有人都一樣。
看來一竹和我想象的並不一樣,她可能也是一個局外人,我心裏這樣想著。自從想到紅疙瘩的玉是一竹給我的,之後。我對她是有些提防的。我總覺得她應該會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可是一竹現在的表現完全是白紙一片的樣子。
舅媽在那幾段話和賬本上的奇怪字符整理了一下,然後轉過來給一竹看。一竹看完明顯一臉的不敢相信。
“這個故事不會是…”話還沒有說完,就望向舅媽,用眼神詢問舅媽她的想法是否正確。
“是的。”舅媽微微點了點頭含了一下下巴。
“禾苗,你和我來一下。”舅媽看看我再看看院子外麵,我理解她的意思是單獨說。
一竹看見舅媽這個姿態,馬上明白了。起身自己就出了們,三明治並沒有一竹轉得快,還站在原地沒有動,被一竹拉了一下。三明治明白了一竹的用意,跟著走了。
屋子裏麵就剩下我和舅媽兩人,我們也沒必要挪窩了。
“舅媽,怎麽迴事?”她們一出去,我趕緊問。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首先,我得問問你,你知道柴窯麽?”舅媽的表情表示這不是一句兩句就可以說清楚的,讓我別著急。
柴窯,我多少有點耳聞。這個行業裏麵的人應該多少都知道一點,這是一個比較傳奇的窯口。
柴窯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一般人說的,指的是窯口的燒製技巧,有人把那種原始的燒製工藝,沒有電子化設備參與的燒窯稱為柴窯,燒出來的瓷器比較粗糙,品級也比較次。原來農村裏麵都是這種東西,根本沒人要。現在人都返璞歸真了,反倒比較喜歡了。平時在店裏,還動不動有人會問,你這有沒有柴窯的東西?
當然舅媽指的一定不是這種,實際上有一個窯口的名字叫柴窯。這裏麵有個故事,也正是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導致全世界的瓷器玩家對這個東西都當做神一樣的存在。
舅媽說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心裏一慌,不會這麽巧吧。我想起了那個我在祥哥家打碎的蓋碗。我現在可以解釋這個賬本和產茶史出現在祥哥家的原因了。我把這兩本書拿走了,祥哥就是把我卸了八塊,也會要拿走的。心裏暗暗的叫完蛋了。
舅媽看我頭上出了汗,以為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麽。就向我娓娓道來。我因為緊張,並且也不想打岔,就沒有打擾舅媽的敘述。
這個柴窯要從一個曆史事件說起來。五代十國的時候有個國家在河南省邢台縣附近,皇帝信柴,名柴榮,後周世忠,也成柴世宗。當時的政權和現在基本沒有什麽分別。國家用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並且也一定是專供。那是一個茶文化漸漸成長的時期,上流人士對茶的偏好可能更多的體現在器物,這種可以彰顯自己貴族身份的外在事物上。當時這個國家的官窯名稱就是柴窯,柴窯也是唯一一個用皇族姓氏來命名的窯口。這個窯口的工藝曆史上有星星點點的記載,都表示非常精湛,無法被後人所模仿。
柴榮在位的時候,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還是一個孩子,本身也是達官貴人的家庭。因為家庭的巨變,流落街頭變成了無家可歸的少年,幸得柴家人相救。並將他撫養成人。因為聰慧有佳所以深得柴家人的喜愛,予以重用,甚至交予兵權。
這是柴家人犯的一個錯誤,也是最後一個錯誤。就是這個錯誤徹底的從曆史上抹殺了柴窯的存在。
趙匡胤日漸強大之後,迅速的顛覆了柴氏政權。開創了自己的疆土。皇帝開國之後,總會有心裏內疚的事情,但能做皇帝也必定心狠手辣。趙匡胤深知自己的作為是恩將仇報,到臨終都表示自己對不起柴家人,可表示一方麵,做就是另一方麵了。為了讓百姓服從新的政權製度,不要睹物思人,開始一係列的清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柴窯,把存於世上能見到的柴窯全部砸爛,窯口毀壞,下令從此不得在此燒窯。日漸穩定之後,他開始籌備自己的官窯。因為戰爭原因,柴窯的老工匠們死的死,逃的逃。能找迴的都無法重現以前的工藝了。零零散散的製作之後,能達到的也是半成品。即使這個半成品也已經驚為天人了。這個半成品就是汝窯的瓷器。因為產自河南汝州而得名。
柴窯經過這個變故,從曆史的舞台上徹底的退出了。即使後世號稱是柴窯的作品也都是真假難辨。而因為沒有準確的窯址,這個窯口至今都是一個謎,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傳說。連創立天青色瓷器的關鍵人物,都從柴氏變成了趙佶。
舅媽告訴我這段曆史之後,我感覺有點難過。這種改朝換代,將曆史掩蓋的愚民政策曆代就有。但是確確實實的擺在眼前之後,心裏多少還是覺得不堪。這個故事我隻知道一半,後麵的故事我都不知道。
趙佶的那句“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原來不是他說的,他也是一個被曆史擺弄的棋子,不知道是幸運還是諷刺。
難道這兩本書裏有關於柴窯窯口的信息?我隱約想起來祥哥家的被我打碎的蓋碗上麵有個潦草的柴字。當時沒有多想,現在想起來,手感的確和汝窯工藝製作的東西相比高出許多個檔次。想到這裏,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兩本書的事情,愁眉不展的埋怨自己手上怎麽不長個眼睛,把蓋碗打了。心裏悔的想抽死自己。
舅媽看我表情不好,以為我不舒服,我說沒事。並問他那麽這兩本線裝書和那個柴窯窯口有什麽關係。舅媽沒有直接迴答我,而是問了我幾個問題。
“禾苗,你這一路出差,有沒有發生什麽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倒是沒有什麽很特別的,隻是有條留言,我一直沒弄清楚什麽意思?”
“是不是一句讓人不舒服的話?”
“任何事情沒有偶然隻有必然。任何人沒有朋友隻有利益。”我說出這句話的事情下意識的看了看舅媽。舅媽也明顯會意的對我點點頭。
“李浩實際上比你早收到這句話,他在你去找他之前就已經發現了這句話。每天都會通過外賣給他,署名是禾苗,他一直不知道怎麽迴事,直到你出現。”舅媽說完等著我的迴答。
“我收到的是不是他寫的?”我覺得這些事情,我一個人有點承受不過來。既然又迴到了死胡同,那麽就從眼前的問題開始解決。
“不是,是一竹寫在機場上的,為了保護你。”舅媽眼裏透著一絲無奈。
我對於這絲無奈有些不解,保護我為什麽無奈。難道是另有隱情。我不想往自己不願意看到的那個方向繼續思考。
“那兩本書怎麽說這個柴窯窯口的?”我轉換了一個話題。我打算知道這個事情了,既然事情找上我,那我就勇敢麵對。
“產茶史的作用你已經清楚了,賬本上記錄的東西不是茶葉,是瓷器。”舅媽說完,我腦子像走馬燈一下開始閃現兩本線裝書之間的關係。
產茶史說的是一個茶農因地製宜發展茶葉,最後被戰陣逼迫家破人散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給賬本上的瓷器做個編號。那麽可以理解為這兩本書是個三重密碼。
第一重將故事隱藏在當地茶史裏麵,第二重將故事反向描寫,第三重將柴窯信息隱藏在故事裏麵。茶史必定是真的,柴窯的故事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也應該是真的,那麽作為二重密碼的那個茶農的悲劇故事是真的的可能性也八九不離十了。可以反推,假如這個三重密碼被人拿走了,也許他被第一個故事已經吸引,或者即使解開了第二個故事,也必須將兩本書相輔相成才能找到第三個密碼的所在。而就算解開了三重密碼,對事情不了解的人也會覺得這不過是無聊的人玩的無聊的文字遊戲而已。為了保護這個秘密,這家人做了這麽大的謎團。這到底是什麽秘密?
舅媽對於秘密的核心是什麽也不清楚,她說她也查了很久,說完把兩本書收了起來,她說她去問問她的朋友有了消息立即通知我。
我覺得有些精疲力盡的感覺,但我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我敢斷定產茶史裏麵記載的那個茶農的悲劇一定和祥哥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不然祥哥家不會出現那隻柴窯蓋碗。
而三明治對我說的沒錯,李浩應該是我舅媽的人,至於他們是什麽關係,我還沒有確定。但我還有一個疑惑,如果舅媽說的沒錯,那麽那本賬本上的時間是怎麽迴事?而且如果那個茶農的故事是真的,那麽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難道真是趙匡胤建立新政權的時候,這未免也太早了。
我從屋裏走出來之後,三明治看我垂頭喪氣的。湊上來就問我怎麽?
“你說的沒錯,李浩和我舅媽有關係。”我看著三明治的臉,每當我心情沮喪的時候,三明治的笑臉總能給予我一些鼓勵。
“果然是這樣的。”三明治說完,電話就想了起來。
“好,我知道了。”掛了電話,三明治迴過頭來對我說,我要去一趟江西,你有什麽要我幫忙的盡管說。
“這兩本東西沒有什麽特別的啊?”一竹的表情和所有人都一樣。
看來一竹和我想象的並不一樣,她可能也是一個局外人,我心裏這樣想著。自從想到紅疙瘩的玉是一竹給我的,之後。我對她是有些提防的。我總覺得她應該會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可是一竹現在的表現完全是白紙一片的樣子。
舅媽在那幾段話和賬本上的奇怪字符整理了一下,然後轉過來給一竹看。一竹看完明顯一臉的不敢相信。
“這個故事不會是…”話還沒有說完,就望向舅媽,用眼神詢問舅媽她的想法是否正確。
“是的。”舅媽微微點了點頭含了一下下巴。
“禾苗,你和我來一下。”舅媽看看我再看看院子外麵,我理解她的意思是單獨說。
一竹看見舅媽這個姿態,馬上明白了。起身自己就出了們,三明治並沒有一竹轉得快,還站在原地沒有動,被一竹拉了一下。三明治明白了一竹的用意,跟著走了。
屋子裏麵就剩下我和舅媽兩人,我們也沒必要挪窩了。
“舅媽,怎麽迴事?”她們一出去,我趕緊問。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首先,我得問問你,你知道柴窯麽?”舅媽的表情表示這不是一句兩句就可以說清楚的,讓我別著急。
柴窯,我多少有點耳聞。這個行業裏麵的人應該多少都知道一點,這是一個比較傳奇的窯口。
柴窯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一般人說的,指的是窯口的燒製技巧,有人把那種原始的燒製工藝,沒有電子化設備參與的燒窯稱為柴窯,燒出來的瓷器比較粗糙,品級也比較次。原來農村裏麵都是這種東西,根本沒人要。現在人都返璞歸真了,反倒比較喜歡了。平時在店裏,還動不動有人會問,你這有沒有柴窯的東西?
當然舅媽指的一定不是這種,實際上有一個窯口的名字叫柴窯。這裏麵有個故事,也正是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導致全世界的瓷器玩家對這個東西都當做神一樣的存在。
舅媽說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心裏一慌,不會這麽巧吧。我想起了那個我在祥哥家打碎的蓋碗。我現在可以解釋這個賬本和產茶史出現在祥哥家的原因了。我把這兩本書拿走了,祥哥就是把我卸了八塊,也會要拿走的。心裏暗暗的叫完蛋了。
舅媽看我頭上出了汗,以為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麽。就向我娓娓道來。我因為緊張,並且也不想打岔,就沒有打擾舅媽的敘述。
這個柴窯要從一個曆史事件說起來。五代十國的時候有個國家在河南省邢台縣附近,皇帝信柴,名柴榮,後周世忠,也成柴世宗。當時的政權和現在基本沒有什麽分別。國家用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並且也一定是專供。那是一個茶文化漸漸成長的時期,上流人士對茶的偏好可能更多的體現在器物,這種可以彰顯自己貴族身份的外在事物上。當時這個國家的官窯名稱就是柴窯,柴窯也是唯一一個用皇族姓氏來命名的窯口。這個窯口的工藝曆史上有星星點點的記載,都表示非常精湛,無法被後人所模仿。
柴榮在位的時候,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還是一個孩子,本身也是達官貴人的家庭。因為家庭的巨變,流落街頭變成了無家可歸的少年,幸得柴家人相救。並將他撫養成人。因為聰慧有佳所以深得柴家人的喜愛,予以重用,甚至交予兵權。
這是柴家人犯的一個錯誤,也是最後一個錯誤。就是這個錯誤徹底的從曆史上抹殺了柴窯的存在。
趙匡胤日漸強大之後,迅速的顛覆了柴氏政權。開創了自己的疆土。皇帝開國之後,總會有心裏內疚的事情,但能做皇帝也必定心狠手辣。趙匡胤深知自己的作為是恩將仇報,到臨終都表示自己對不起柴家人,可表示一方麵,做就是另一方麵了。為了讓百姓服從新的政權製度,不要睹物思人,開始一係列的清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柴窯,把存於世上能見到的柴窯全部砸爛,窯口毀壞,下令從此不得在此燒窯。日漸穩定之後,他開始籌備自己的官窯。因為戰爭原因,柴窯的老工匠們死的死,逃的逃。能找迴的都無法重現以前的工藝了。零零散散的製作之後,能達到的也是半成品。即使這個半成品也已經驚為天人了。這個半成品就是汝窯的瓷器。因為產自河南汝州而得名。
柴窯經過這個變故,從曆史的舞台上徹底的退出了。即使後世號稱是柴窯的作品也都是真假難辨。而因為沒有準確的窯址,這個窯口至今都是一個謎,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傳說。連創立天青色瓷器的關鍵人物,都從柴氏變成了趙佶。
舅媽告訴我這段曆史之後,我感覺有點難過。這種改朝換代,將曆史掩蓋的愚民政策曆代就有。但是確確實實的擺在眼前之後,心裏多少還是覺得不堪。這個故事我隻知道一半,後麵的故事我都不知道。
趙佶的那句“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原來不是他說的,他也是一個被曆史擺弄的棋子,不知道是幸運還是諷刺。
難道這兩本書裏有關於柴窯窯口的信息?我隱約想起來祥哥家的被我打碎的蓋碗上麵有個潦草的柴字。當時沒有多想,現在想起來,手感的確和汝窯工藝製作的東西相比高出許多個檔次。想到這裏,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兩本書的事情,愁眉不展的埋怨自己手上怎麽不長個眼睛,把蓋碗打了。心裏悔的想抽死自己。
舅媽看我表情不好,以為我不舒服,我說沒事。並問他那麽這兩本線裝書和那個柴窯窯口有什麽關係。舅媽沒有直接迴答我,而是問了我幾個問題。
“禾苗,你這一路出差,有沒有發生什麽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倒是沒有什麽很特別的,隻是有條留言,我一直沒弄清楚什麽意思?”
“是不是一句讓人不舒服的話?”
“任何事情沒有偶然隻有必然。任何人沒有朋友隻有利益。”我說出這句話的事情下意識的看了看舅媽。舅媽也明顯會意的對我點點頭。
“李浩實際上比你早收到這句話,他在你去找他之前就已經發現了這句話。每天都會通過外賣給他,署名是禾苗,他一直不知道怎麽迴事,直到你出現。”舅媽說完等著我的迴答。
“我收到的是不是他寫的?”我覺得這些事情,我一個人有點承受不過來。既然又迴到了死胡同,那麽就從眼前的問題開始解決。
“不是,是一竹寫在機場上的,為了保護你。”舅媽眼裏透著一絲無奈。
我對於這絲無奈有些不解,保護我為什麽無奈。難道是另有隱情。我不想往自己不願意看到的那個方向繼續思考。
“那兩本書怎麽說這個柴窯窯口的?”我轉換了一個話題。我打算知道這個事情了,既然事情找上我,那我就勇敢麵對。
“產茶史的作用你已經清楚了,賬本上記錄的東西不是茶葉,是瓷器。”舅媽說完,我腦子像走馬燈一下開始閃現兩本線裝書之間的關係。
產茶史說的是一個茶農因地製宜發展茶葉,最後被戰陣逼迫家破人散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給賬本上的瓷器做個編號。那麽可以理解為這兩本書是個三重密碼。
第一重將故事隱藏在當地茶史裏麵,第二重將故事反向描寫,第三重將柴窯信息隱藏在故事裏麵。茶史必定是真的,柴窯的故事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也應該是真的,那麽作為二重密碼的那個茶農的悲劇故事是真的的可能性也八九不離十了。可以反推,假如這個三重密碼被人拿走了,也許他被第一個故事已經吸引,或者即使解開了第二個故事,也必須將兩本書相輔相成才能找到第三個密碼的所在。而就算解開了三重密碼,對事情不了解的人也會覺得這不過是無聊的人玩的無聊的文字遊戲而已。為了保護這個秘密,這家人做了這麽大的謎團。這到底是什麽秘密?
舅媽對於秘密的核心是什麽也不清楚,她說她也查了很久,說完把兩本書收了起來,她說她去問問她的朋友有了消息立即通知我。
我覺得有些精疲力盡的感覺,但我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我敢斷定產茶史裏麵記載的那個茶農的悲劇一定和祥哥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不然祥哥家不會出現那隻柴窯蓋碗。
而三明治對我說的沒錯,李浩應該是我舅媽的人,至於他們是什麽關係,我還沒有確定。但我還有一個疑惑,如果舅媽說的沒錯,那麽那本賬本上的時間是怎麽迴事?而且如果那個茶農的故事是真的,那麽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難道真是趙匡胤建立新政權的時候,這未免也太早了。
我從屋裏走出來之後,三明治看我垂頭喪氣的。湊上來就問我怎麽?
“你說的沒錯,李浩和我舅媽有關係。”我看著三明治的臉,每當我心情沮喪的時候,三明治的笑臉總能給予我一些鼓勵。
“果然是這樣的。”三明治說完,電話就想了起來。
“好,我知道了。”掛了電話,三明治迴過頭來對我說,我要去一趟江西,你有什麽要我幫忙的盡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