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這座天下最知名的神仙廟所所在之一,能夠往來之間的必然是山上神仙人物,但令張平一不解的是,無論是自家仙師還是外來仙人,無論地位高低,修為深淺,來到此山之後無不是收迴神通,自山腳石階拾級而上,除仙禽飛鳥外,沒有其他人物直接禦風而至。為此,張平一曾問過一位齊姓師姐,是不是山門有令,不準禦風飛行,而那位師姐的反應卻令他更加摸不到頭腦,那位齊姓師姐並沒有迴答他的問題,隻是以一種你還小,不懂的表情摸摸他的腦袋,微笑離去。


    對此事張平一鬱悶了好長時間,因為在他自己以為,自去年年關一過,自己已經十二歲了,是個大人了。這個年紀如果在鄉野百姓家裏或許不算小,甚至有些人已經娶妻生子,但在身為神仙中人的齊師姐來說,確實太小。


    而靈寶一脈自建成起,也從未對內對外有過不能禦風飛行的規矩,無論是自家還是外來神仙之所以舍棄神通,自費腳力,完全是出於對於一教大宗的尊重和敬仰。


    這也是靈寶宗作為道家一脈五教之一的真正威嚴和底氣。


    今晚張平一又像往常一樣,沿著青石台階去往另一座山峰的一處山崖,此處山崖名為相望涯,相傳為一前輩成道後在此思念故人的地方,張平一知道此地之後,便在每月十五晚上來此,不知是緬懷故人還是思念家鄉親人?來到這大半年,無論風霜雨雪,每月必至,其他人早已見怪不怪了。


    張平一來到此地後,像往常一樣盤坐涯畔,遙望天邊明月,最初眼神哀傷,遠處望去,形影相吊,倍顯孤獨,然後少年郎不知是想通了什麽,長唿一口氣,伸展雙臂伸了個懶腰,眼神漸漸堅定,原本麵無表情的麵孔上,略顯單薄的嘴唇微微上揚,這一刻,明月似乎更勝,秋風似乎也少了幾分蕭瑟多了幾分和煦,就在今晚,少年郎終於想通了什麽。這一刻,明月秋風和影子互相見證。


    誰也不知道這位少年郎到底想通了什麽,能夠確定的是,自此以後,少年郎將踏上屬於自己的征塵!


    山中無歲月,即便張平一還不是神仙中人,但在神仙遍地的閣皂山,時間也像是被刻意的忽略了。眨眼間,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對於即將十三歲的張平一來說,距離自己獨自外出曆練的日子也越來越近。盲道人臨走之前曾經和張平一有過一次促膝長談,兩人一起生活這麽久,老人對於少年郎的心思也是有所了解,所以老人與張平一之間有過約法三章:第一,張平一不必因為兩人師徒一場,就與道家綁在一起,是去是留全憑本心,這也是張平一那晚於相望涯真正遵循本心做出了決定的根源。恩情永不磨滅,但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第二,張平一十四歲束發之前要留在閣皂山學習生活,在此之前不準踏出此山一步,此後便自作主張,閣皂山絕不幹涉。第三,盲道人說到此條時,神情異常嚴肅,無論以後你張平一選擇何種道路,是下山還是上山,我盲道人自身因果以及各種牽扯皆與你無關。


    這些盲道人也曾告知其師弟遠山道人,所以張平一來到靈寶宗之後就以記名弟子的身份與一眾師哥師姐一起生活,倒也充實。


    在這裏的這些時間,張平一對於靈寶宗的一些基本情況也已經漸漸了解。


    靈寶宗作為道家五脈之一,其主要的修煉方法主要是符篆科教。它又受到另一大教派上清派的影響,也講存神、誦經之類。靈寶宗比較重視集體的活動,與其他山上宗門有很大不同,其他宗門多是以個人為單位,其修煉也以自身為主,而靈寶宗則是眾弟子一起唱經、一起吃齋,通過齋醮科儀,用禮拜等方式來提升心境,用唱經來淨化口出的“惡言”,用存神的方法來驅趕貪欲與惡念。並且靈寶宗提倡修道者應該不僅僅隻求個人成仙,而應包括要借此幫助別人行善得道,普度眾生。所以當門下弟子修為達到一定程度時,宗門就會命其入世,行走天下。其中的代表人物也被人稱為天下行走。


    所以張平一即便凡資凡俗,也並沒有在宗門受到譏諷,被人看低,反而頗受眾師兄師姐照顧。這反而更能體現出其作為大教的氣度。


    靈寶宗素以符篆聞名於世,世間符篆大多出於其中,張平一每天與眾人一起於研習殿內研習符篆之術,雖天賦不高,但日積月累,細心抄錄之下,對於靈寶宗基礎符篆法門《靈寶五符靈法》卻也是熟記於心。但因其尚無修行,體內並無可激發符篆的靈力,卻也從未實際應用過。


    張平一天生體虛質弱,於普通人相比還有不足,根本原因還是幼年時嚴重營養不良。


    七年前,盲道人於西方藏麗洲行走天下之時,聽聞一座小鎮不知何原因每年都有人莫名死去,傳言有鬼魅作祟,盲道人本著濟世救人之心來到此鎮,經過一番探查,果然有一數百年道行的鬼修在此借助生人陽氣修行。眾所周知,妖怪和鬼魅其實並不相同,世人對於妖怪之類的精怪之屬,並無多少厭惡,甚至有些修行之人還會收其為坐騎,而某些修煉有成的大妖也會投奔到某些山上勢力,為其效力。而一些妖怪也會隱藏於市井之中,隻要不為禍人間,倒也沒有人去幹涉其生活。


    但是鬼魅之類,無論是山下王朝勢力,還是山上神仙,但凡是遇到,必然是出手斬殺,因為生死輪迴乃天道規則,妖怪這類尚且在天道之內,但鬼魅則完全處於方圓之外,本就不應存活於世,人人得而誅之!


    了解事因的盲道人,立即與當地官府取得聯係,畢竟那鬼修已在此經營數百年時光,其間風險絕不隻是表麵上那麽簡單,否則當地官府絕不會放任其在此為禍百姓。


    世人皆知,不隻是山上仙家才有修煉者,山下王朝勢力為了維護自身統治,那麽相應的武力機構也必不可少。甚至某些小宗門也會依附其宗門所在王朝。所以,在盲道人提出來意之後,當地官府二話不說立刻全力配合盲道人鏟除此物。一為借助道家神仙之力除掉此物,還百姓一方平安;二則能夠與山上神仙接觸合作,其間益處隻多不少。


    在盲道人與當地最高武官武都伯及一眾武卒的合力配合之下,那鬼物終是飲恨當場。算是還了一方平安。


    當此事終了,盲道人即將離開此地再次雲遊四方之時,恰巧碰上了正陷入絕境的張平一,此時的張平一年僅五歲,其父母皆死於那鬼物之手。當老道人在巷子一角發現這個幾乎瘦的不成人形並且有病在身的小家夥時,繞是見慣了人間冷暖,世間悲苦,早已不為所動的老道人,也被其純淨不受一絲汙染的眼神所觸動,將其收為弟子。


    在將其收為弟子之後,盲道人雖治好了張平一的一身疾病,但因其年齡幼小,又常年吃不上飽飯,且還因鬼物的緣故而沾染上了一絲陰邪之氣,導致其身弱體虛,時常生病,一身根骨更是被毀的七七八八,即便是其壽命也受到影響,就像是一座年久失修的泥胚房,處處漏雨,四麵灌風。當張平一長到七歲時與五歲時也並沒有多少變化。有那麽幾次盲道人都認為他挺不過來,但是這個瘦小如猴子般的小小少年卻硬生生活了下來。其對於生存的信念令老道人也心驚不已。


    為了改善他的身體素質,盲道人對其進行了一係列的訓練。身為修道之人,即便是不重身體的道修,其身體素質也不是常人能比,所以路途勞累在老道人身上幾乎是看不到的,因此盲道人仍是按照自己速度趕路,毫不顧忌身邊還有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所以旁人常常就會看到這樣一副場景,一位道人模樣的老人自顧自的悠然前行,在其身後遠遠的跟著一個瘦弱的滿臉汗水的竭力想要跟上道人腳步的孩子,讓人可氣的是,在孩子那瘦弱的肩膀上還背著一個與其體型並不成比例的背囊,從背囊的製式看,絕對是前麵那位老道人之物。每每看到這一場景,總有人氣不過上前數落那位道人,可結果往往是老道人一臉平靜仿佛此事與我無關,而那個滿頭大汗的孩子卻急急忙忙快跑幾步趕上前來,氣喘籲籲的向路人解釋,自己是自願的。而這反而使得人們更加的對老道人感到不屑,也更加的心疼這個懂事又可憐的孩子。


    等到張平一又長大幾歲之後,師徒二人的生活起居,都是張平一一人打理。如若是行走於荒山大澤,則是張平一負責砍柴生火,於樹上摘果,下河捉魚,甚至是師徒二人的蓑衣,草鞋也全出自於少年之手;又或者是行到某處城鎮驛站,則由張平一每天出門入山砍柴賣柴或者采挖草藥以維持兩人生活。


    以盲道人的身份地位自然是不用如此,每到一處,隻需亮出身份,自會有當地府衙官人親自迎接,熱情招待,畢竟是從靈寶宗這樣的頂尖大教出來的人物,任誰都得禮讓三分。


    盲道人的心思,除了這師徒兩人,其他人確是不知。


    而盲道人這麽做的一切也終是取得了一些成效,曾經那個瘦弱不堪的孩童,在不經意間開始長大,雖然依舊消瘦,但是在那粗麻布衣服之下少年郎不再是排排肋骨,取而代之的是略顯流線型的肌肉,個頭也是節節拔高。如久旱的樹苗經過雨水的灌溉,開始抽條發芽,顯出勃勃生機。


    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隻是這個後福對於常人來說卻最是平常不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執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有笨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有笨貓並收藏劍執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