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噠!”一箭以猛烈之勢劈開之前紮進箭靶的箭矢重新穩穩紮進紅心處,上麵殘存的幾分力道令其猶自晃動不已。胤礽唿出一口氣,收起弓,下意識地迴頭。
康熙就站在他左手方,穿著暗繡五爪五龍的暗色便服,安靜地看著他的動作。胤礽一迴頭,便與康熙的目光正對著,裏麵透出的期許之色讓胤礽不由自主地揚起了唇角。
下一刻,又頓住,視線不自覺地往旁飄了飄。剛這麽做完,他便意識到不對,下一瞬又轉迴視線,與康熙四目相對,嘴角也再次揚起笑,隻是這次的笑容已然沒有了之前的燦爛與自然:“皇父,如何?”
康熙在他移開視線的時候便黯了眸子,沉沉地看著胤礽,隨後在胤礽再度看過來時,恢複了常態:“尚可。”他的眼睛微微眯起,臉上帶著幾分讚許,仿佛之前的黯然隻是日光投射的陰影所造成的錯覺一般,了無痕跡。
胤礽對此自然全無所覺,他收起弓和箭,以目前最自然的神態走到康熙跟前,微微抬頭,問:“接下來要去圍場嗎?”通常而言,圍場是考校騎射之術最佳的地方,到底行不行,看看能射到幾頭獵物就知曉了。
若是往常,康熙定會欣然應允,隻是今日他卻搖了搖頭:“你老祖宗剛去沒多久,就不要徒增殺戮了……”他說著,不自覺地暗淡了神情,皇祖母的賓天對康熙造成的心傷至今不曾漸弱半分,這位康熙最敬重的人,長久以來一直依賴著的人,這輩子他都會銘記於心。
胤礽想起剛去不久的老祖宗,心裏也是一陣悲傷。
一時間,兩人俱有些沉默,傷感的氛圍縈繞在兩人周圍,最終被迴過神來的康熙打破:“今日朕的政務也處理完了,且去你毓慶宮坐坐,說起來,朕也好些時候不曾過去了。”
胤礽也配合地岔開話題,應和道:“是啊,皇父真的很久不曾過來了……對了,前些時候,兒臣作了幅畫……”
“噢?你是想讓朕給你點評一二咯?”康熙走到胤礽跟前,調侃道。
“那是自然,能得到皇父的點評,以及誇讚的話,實乃莫大的榮幸。”胤礽也微微翹起了嘴角,這話表麵上是在恭維康熙,實際上卻也在誇讚自己。
康熙自然聽出了他話語中的潛含義,嘴角勾起一道弧度:“口氣倒是不小,朕可就拭目以待了。”
“絕對不會讓皇父失望的!”
一邊小小的鬥著嘴,一邊走向一旁的兩座肩輿,搖搖晃晃地朝著毓慶宮而去。
毓慶宮整個呈長方形,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二十來間圍房,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是毓慶宮,呈工字殿。黃琉璃瓦歇山頂,前簷明間開門,後簷明間接穿廊,與後殿相通,後殿西次間為藏書室,東山牆接懸山頂耳房一間,與東圍房相通。
整個後殿隔斷分成數間小室,其門或真或假,難以分辨,兼之構思精妙,素有小迷宮之稱。
最後一進院有後罩房,東西兩側有耳房,與東西廡房轉角相接。
康熙與胤礽進的是毓慶宮的後殿,推開一扇門,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各色書籍,靠窗的位置擺著一張書案,上麵擺著文房四寶,依稀還壓著幾張紙。
顯然這裏是胤礽常來的地方,剛推開門便能嗅到一股墨香味,開著窗戶的緣故,味道不是很濃鬱,但足以讓康熙明白胤礽平日的刻苦。
他帶著幾分自豪,幾分驕傲,率先邁進了這間書房。舉目四顧,牆上掛著幾副字、幾副畫,有幾副是前幾朝名人的畫作,也有幾副的字跡很眼熟,康熙一眼便知,那些是胤礽自己的字跡。
胤礽字跡的旁邊,還懸掛著幾副象征君子的竹畫,遺世而凜然,卻又帶了幾分淒然與孤零,康熙的目光在上麵停留了片刻後,道:“胤礽,把這幾幅畫作取下來吧,縱然君子之道很好,但這幾幅,總有一種不祥之感。”太過清冷了。
胤礽愣了愣,順著康熙的目光看過去,雖不覺得這幾幅畫作當真有什麽不祥之感,卻還是應了一聲:“是。兒臣這就令人取了收走。”
“嗯。”康熙又環顧了一下四周,再沒見到讓他覺得不舒服的東西後,才滿意地轉頭:“你新畫的畫作呢?”
“在這裏。”胤礽走到桌邊,指著桌子上攤開的宣紙道,順手將上麵沒放好的筆重新懸掛起來。
康熙踱步過去。
桌上攤開的紙上黑墨點點,畫的並非意境高深的高山峻嶺,而是宮中一景,每日可見。
康熙的目光一掃,最後卻停留在桌上另外卷起的幾卷紙上,他揚了揚眉,帶了幾分興味:“那些也都是你畫的?”看紙張的數量,可不小啊……不愧是他家太子,每日課餘還不忘練字、作畫。即使還沒看到那幾卷紙裏的內容,康熙的心中已然升起了滿意。
隻是站在他對麵的胤礽卻不知他心中的想法,聽聞他這話,目光很自然地跟著看了過去。初時,他還沒覺出什麽不對,直到視線掃過了擺在一旁的幾卷時,他才猛地想起一事,心頭狂跳,就連垂在身側的手指都緊張地蜷縮起來。他用力捏了捏掌心,有些慌亂的轉開視線,僵硬著抬頭對康熙道:“是的,不過都是些閑來消磨時間的,皇父還是……”他這麽說著,伸手便要去將那幾卷紙取過來藏好。
竟然忘記將這張紙丟掉了,真是要命……要是讓皇父看到了,那還得了?!
康熙見狀卻眯起了眼。本來他壓根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但此刻看胤礽的表現……分明是有什麽不願讓他看到的內容在。胤礽還有另一件完全不願讓他知曉的事情,又或者……他心思一動,立即將這件事與這些日子來胤礽的異常行為進行了聯係。
興許,這其實是一件事?同一件不願讓他知道的事?
那究竟是什麽事呢?竟讓胤礽如此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說不出是出於對胤礽的真心的愛護疼惜多一些,還是心中莫名的酸澀多一些,總之,康熙出聲喝止了胤礽的下一步動作:“無妨,無論你畫得如何不像樣,又或者字寫的一塌糊塗,朕也不會說你什麽。”
胤礽的手就停在離紙半寸的地方,聞得此言,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將手收了迴來,臉上還要揚起比哭還難看的笑:“皇父……”
康熙定定看了他良久,終於長歎一聲:“你這孩子……”若是不想笑,那便別笑了。你這樣……是存心在敷衍朕嗎?就連胤礽你,都開始敷衍朕了嗎?
康熙這麽想著,心裏不禁湧起一陣無力。
帝王之位,坐擁天下,每日張口閉口都稱孤道寡,果然……擁有個說真心話的人都是奢侈,就連父子兄弟間,都隻剩虛假。
康熙垂眸,待他再度揚起眉眼時,之前一瞬間產生的無力感已經消失無蹤,再度展露在胤礽跟前的隻剩下康熙一貫的強勢和淡淡的慈愛。他看著胤礽,很認真地問道:“胤礽,你是不願讓皇父看?”
胤礽聞言一愣,下意識地抬頭看著康熙,卻莫名在那雙墨色的眼瞳中看到了一絲傷感,隻是待他細細看去時,那絲傷感已然無影無蹤,錯覺?不……他心頭一緊,下意識地張口道:“不是!隻是……”
胤礽猶在那裏糾結該怎麽說才能說服皇父不去看那幾卷紙,聽到胤礽說不是不願給他看的康熙心裏已然拋開了之前的沉悶感,不等胤礽“隻是”出個下文,便伸手將那幾卷紙打開來細細看了起來。
第一卷隻有寥寥幾筆,完全看不出什麽。
第二卷看起來也隻是隨意的畫了幾筆,依舊看不出什麽。
直到有一卷,康熙終於能清楚地看出那畫的究竟是什麽,那是一個人。
那是一名青年男子,獨自一人站在皇城之上,背手而立,長辮垂在身後,莫名有一種滄桑之感。
康熙看著,手緩緩撫上宣紙,指尖微微摩挲了片刻,忽而笑道:“原來這便是你先前不願讓朕看的原因?”
這一笑徹底將之前的沉鬱掃清,隻剩下舒展了的眉宇,襯得一張本就俊逸的臉顯得分外好看。胤礽呆呆地看了他片刻,猛地迴過神,臉上赤紅一片:“……兒臣……兒臣……”
康熙笑著,伸手輕點了一下胤礽的額頭,笑歎:“你呀……不過是畫了皇父而已,有什麽好害羞的?還羞得不敢給朕看,差點讓朕誤會了你。”
胤礽心裏一驚:“……誤會?”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還是……?
康熙戳著胤礽額頭的手指微微用了用力,帶了點不滿,加重了語氣,分明是要他聽得清清楚楚:“是啊,朕差點以為你這孩子跟著那些大臣學壞了!”
“……啊?”這個完全不在預期之中的答案讓胤礽愣了又愣,完全不明所以。
康熙卻壞心地不再解釋,隻是心情極好地將手中的畫卷重新卷了起來,然後揣進自己懷裏,轉頭對著來不及阻止、顯得有些目瞪口呆的胤礽揚了揚嘴角:“這個,朕就收下了。”
“……誒?!”胤礽終於反應了過來,上前一步想搶奪,卻被康熙一個轉身避了開來,他臉上臊紅,“皇父!”
康熙嘴角揚得更高:“待得改日你畫出更好的畫了,再來找朕贖迴此畫。”
“……”胤礽一僵,緩緩垂下了頭。皇父……若是您當真知曉了兒臣作畫時的心情,想必……想必……壓根連看都不願再看了吧?那時,還會再要兒臣所畫的您嗎?他低著頭,借著陰影的掩蓋,緩緩露出一絲苦笑。
康熙正覺奇怪,剛想問上一兩句,便聽梁九功在門外道:“皇上,僉都禦史郭琇覲見。”
“郭琇?”康熙聽到這名字,心裏便開始思忖起來,這剛上任沒多久的僉都禦史這迴要上書的又會是哪位大臣?想起上一迴他上疏的人,康熙不由起了幾分興致。
他看了眼胤礽:“傳。”
“嗻!”
“傳郭琇毓慶宮覲見——”
按說應該去乾清宮南書房等地召見的,不過一來也是浪費時間,二來,他也想讓胤礽多聽聽、多看看,便索性在這毓慶宮召見了。
郭琇這個人,康熙對他的印象很深,他是今年才見到這個漢臣。聽聞他三十一歲考中秀才,三十二歲中舉人,三十三歲中進士,康熙卻是在今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釋服後第二日,才第一次見識到這漢臣的膽識和能耐。
當時康熙抱病,郭琇前來上疏,奏折混在了一起,等康熙能下床了,在一起處理時才看到的。他以監察禦史的身份上了一份參河臣疏,上麵陳述了當時的河道總督勒輔在戶部尚書佛倫的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
康熙看著羅列在上麵的諸多證據,心中為了朝廷多了一名敢直言的忠臣而大悅,當即便派密探前去詳查一番,得到的迴複與奏折上所言如出一轍,他次日早朝便罷免了勒輔,將佛倫降職,同時將郭琇升任為僉都禦史。
而今距離他升任不足一月,他又再度入宮上疏……這一迴,又是哪位?他心中一轉,已然有了想法,噙著笑,拉著胤礽一同在上首處坐下,等著郭琇覲見。
“僉都禦史郭琇參見皇上,皇上萬福。”
“僉都禦史郭琇參見太子,太子金安。”
“起了吧。”
郭琇照著規矩逐一向兩位主子請過安,聽得此言才站起了身。
“郭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此時的康熙已然擺出了麵對朝臣時的姿態,麵容凝肅,心裏的想法旁人完全看不出來,做足了寶相莊嚴的天子之態。
“臣郭琇,今日上疏,彈劾英武殿大學士明珠、餘國柱,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汙受賄等數條罪狀!”
他說著,將手中的奏折恭敬舉起,等待小太監前來接應。
梁九功接過小太監手中傳上來的折子,將折子又恭敬地遞到康熙手中。待帝王接過,方心驚膽戰地退到一邊,暗自為這個膽子不小的新任都禦使捏把冷汗。
明珠是誰?餘國柱又是誰?
這可是重臣啊!尤其是明珠,那可是納蘭明珠啊!
納蘭明珠,乃葉赫那拉(納喇)氏,滿洲正黃旗,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幹練,能言善辯,待人熱情,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三年,擢總管;五年,授弘文院學士;七年,命閱淮、揚河工,議複興化白駒場舊閘,鑿黃河北岸引河;旋授刑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禦史,充經筵講官;十一年,遷兵部尚書;十四年,調吏部尚書;十六年授英武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
康熙初年,南疆大定,在議撤三藩之事上,明珠有力地支持著康熙,並參與了平定三藩的指揮,一躍成為康熙跟前的紅人。之後,更是在各種大小政事上都參與了自己的政見,有時甚至能左右康熙的決定。
這樣的一個人,在高位上呆久了,對於權勢就越抓越緊,而排除異己的意識也越發的深重,明裏暗裏的與另一名權臣索額圖,也就是胤礽的叔公,互植黨相傾軋,千方百計想把索額圖搞下台。索額圖忠於皇太子,而明珠便與之作對,朝堂之上,隻要有誰流露出向著皇太子意圖的人,都會或使陰搞掉對方,或將其以利、以美色賄賂之。
朝臣或敢怒不敢言,或索性投入明珠黨派之下,一時間朝野內外,乃至宮廷上下,均對其溜須拍馬,納賄送禮,而那些正直之臣則都對其避而遠之,唯有奸佞小人升遷跋扈。朝堂之上,納蘭明珠可謂是獨攬朝政,唯我是從,說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完全不為過。
而餘國柱則為納蘭明珠的黨羽,時人稱他為“餘秦檜”。
這些宮人們都是有所耳聞的,隻是康熙帝對其向來信任有加,看在納蘭明珠的麵子上,就連梁九功都不願開罪於他。
此刻梁九功聽到郭琇提到此二人的名字,心裏也一緊,要認真說來,他與納蘭明珠也曾有過來往,雖然不多,且時隔已久,又隻是利益關係,但此刻聽聞郭琇提及,他心中也有那麽一兩分隱憂。
梁九功趁著遞折子的瞬息偷偷打量了眼康熙,卻隻見他麵沉如水,半點不露內心。侍奉了帝王多年,他心知此事隻怕不能善了,索性不再多想,安靜地站到一邊,等待帝王的發落。
康熙翻著厚厚的折子,上麵洋洋灑灑地列舉了明珠的諸多劣事,並將結黨營私、坑害異己、收受賄賂的證據一一陳列,钜細靡遺。
翻完後,他將折子遞給胤礽。
胤礽接過,一條一條地瀏覽。
納蘭明珠,這個人的名字他不止一次的聽過,從康熙口中,也從他叔公嘴裏聽過。雖然與叔公見麵不多,但每次見麵,叔公都會提到這個人,讓他多加防範,對明珠侍奉的大阿哥也要多加提防。
胤礽其實並不以為意,尤其是對大哥。那個時而尖酸刻薄,時而又透露出隱約的關心……大哥是個怪人,他是這麽覺得的。
對於這個對他惡意和善意完全不懂的隱藏的人,他不覺得有什麽提防的必要。
胤礽收迴飄出去的思緒,重新迴到了折子上,上麵列舉的都是一條又一條,完全不容人辯駁的罪證,胤礽看得眉頭微微皺起。
待胤礽也看得差不多了,康熙的威壓也施得差不多了,他端起一旁的杯子,淡淡的開口:“郭琇,你可知你彈劾的是何人?”
郭琇早就跪了下來,那沉默的時刻分外撓人心,若是普通的官員,恐怕在那等待的時候就已經嚇出一聲冷汗了。郭琇卻隻是伏了伏身,表現得更為恭敬:“迴皇上,臣知道。臣彈劾的就是英武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納蘭明珠。”
“那你可知,若是一個不慎,你可是會丟官喪命的?”
郭琇挺直的背,朗聲道:“臣不怕死。臣蒙受皇恩,升任僉都禦史,食君祿,麵君顏,若是連本職之事都不能做好,臣又有何顏麵繼續做這都禦使?又有何顏麵去見自己的父母、百姓?皇上,此事再不處理,朝綱將亂呐!”
康熙啜飲一口茶,在不動聲色地試探了他一番後,他對郭琇的表現很滿意,也不再為難他:“很好,朕要的就是你這樣敢言敢當的能臣。”他擱下茶碗,道,“過幾日,便是明珠五十三歲大壽。”
郭琇頓時明白了帝王的意思,重新伏□:“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若是無事,你且退下吧。”康熙垂著眼把玩著手中的杯盞,不再看他。
“嗻。”
“郭琇,朕希望你能始終如一,千萬不要步入朝堂的洪流。”在郭琇即將退出去時,康熙又叫住他,這麽說道。
“嗻,臣謹遵皇上教誨。”郭琇又重新跪了下來,以示恭敬。
“去吧。”
“嗻。臣告退。”
郭琇又頓了頓,再沒見康熙吩咐,便麵朝著康熙緩緩退出。
室內一時靜下來,康熙摸出胤礽的那張畫卷,複又看了起來。
“皇父,您要處理明珠嗎?”胤礽忍不住開口。
“你覺得不該處理?”康熙不答反問。
“不,隻是……”這樣一來,就叔公獨大了……胤礽總覺得有些隱隱的不安。
康熙不知何時從畫卷上移開了眼,正定定地看著他,目光深沉,似乎潛藏著諸多情緒,卻又仿佛什麽都沒有,看得胤礽一陣心驚。
“朕給了他太多信任,讓他恃寵而驕,失去了自己的本心。也是時候讓他清醒清醒了。”康熙說著,站了起來。
他高大的身影逆著光,在胤礽看來,竟有那麽幾分殘酷。
不知為何,胤礽竟覺得有幾分冷意。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碼出來了,抹淚qaq
***
之前看到有姑娘對納蘭明珠、納蘭成德的名字提出了質疑,覺得納蘭明珠、納蘭成德就是他們的名字,而非明珠、成德。我想了想,又去查了百科和文獻,百科上麵是說納蘭明珠和納蘭成德姓納喇氏,乃葉赫那拉氏的族人。追溯曆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而葉赫那拉氏又根據不同的叫法,被稱為葉赫納喇氏,或葉赫納蘭氏,其實,這就是同一個姓氏。
而《清史稿》列傳五十六上,記載的也是明珠。而非納蘭明珠。
另外,納蘭家的子嗣,也都是納蘭開頭,諸如納蘭性(成)德,納蘭揆敘,納蘭瞻岱等,我想,如果這個是納蘭也是名字的一部分的話,子孫輩應該不至於這麽用才對。
於是我認為納蘭就是他們的姓氏~
***
另外關於為何保清沒改名,而胤礽卻已經不叫保成而改成胤礽一事,我記得百科上是這麽說的: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迴成德。
至於保清的部分,之前21章的評論欄已經解釋過,這裏就不贅言了,咳咳……
康熙就站在他左手方,穿著暗繡五爪五龍的暗色便服,安靜地看著他的動作。胤礽一迴頭,便與康熙的目光正對著,裏麵透出的期許之色讓胤礽不由自主地揚起了唇角。
下一刻,又頓住,視線不自覺地往旁飄了飄。剛這麽做完,他便意識到不對,下一瞬又轉迴視線,與康熙四目相對,嘴角也再次揚起笑,隻是這次的笑容已然沒有了之前的燦爛與自然:“皇父,如何?”
康熙在他移開視線的時候便黯了眸子,沉沉地看著胤礽,隨後在胤礽再度看過來時,恢複了常態:“尚可。”他的眼睛微微眯起,臉上帶著幾分讚許,仿佛之前的黯然隻是日光投射的陰影所造成的錯覺一般,了無痕跡。
胤礽對此自然全無所覺,他收起弓和箭,以目前最自然的神態走到康熙跟前,微微抬頭,問:“接下來要去圍場嗎?”通常而言,圍場是考校騎射之術最佳的地方,到底行不行,看看能射到幾頭獵物就知曉了。
若是往常,康熙定會欣然應允,隻是今日他卻搖了搖頭:“你老祖宗剛去沒多久,就不要徒增殺戮了……”他說著,不自覺地暗淡了神情,皇祖母的賓天對康熙造成的心傷至今不曾漸弱半分,這位康熙最敬重的人,長久以來一直依賴著的人,這輩子他都會銘記於心。
胤礽想起剛去不久的老祖宗,心裏也是一陣悲傷。
一時間,兩人俱有些沉默,傷感的氛圍縈繞在兩人周圍,最終被迴過神來的康熙打破:“今日朕的政務也處理完了,且去你毓慶宮坐坐,說起來,朕也好些時候不曾過去了。”
胤礽也配合地岔開話題,應和道:“是啊,皇父真的很久不曾過來了……對了,前些時候,兒臣作了幅畫……”
“噢?你是想讓朕給你點評一二咯?”康熙走到胤礽跟前,調侃道。
“那是自然,能得到皇父的點評,以及誇讚的話,實乃莫大的榮幸。”胤礽也微微翹起了嘴角,這話表麵上是在恭維康熙,實際上卻也在誇讚自己。
康熙自然聽出了他話語中的潛含義,嘴角勾起一道弧度:“口氣倒是不小,朕可就拭目以待了。”
“絕對不會讓皇父失望的!”
一邊小小的鬥著嘴,一邊走向一旁的兩座肩輿,搖搖晃晃地朝著毓慶宮而去。
毓慶宮整個呈長方形,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二十來間圍房,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是毓慶宮,呈工字殿。黃琉璃瓦歇山頂,前簷明間開門,後簷明間接穿廊,與後殿相通,後殿西次間為藏書室,東山牆接懸山頂耳房一間,與東圍房相通。
整個後殿隔斷分成數間小室,其門或真或假,難以分辨,兼之構思精妙,素有小迷宮之稱。
最後一進院有後罩房,東西兩側有耳房,與東西廡房轉角相接。
康熙與胤礽進的是毓慶宮的後殿,推開一扇門,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各色書籍,靠窗的位置擺著一張書案,上麵擺著文房四寶,依稀還壓著幾張紙。
顯然這裏是胤礽常來的地方,剛推開門便能嗅到一股墨香味,開著窗戶的緣故,味道不是很濃鬱,但足以讓康熙明白胤礽平日的刻苦。
他帶著幾分自豪,幾分驕傲,率先邁進了這間書房。舉目四顧,牆上掛著幾副字、幾副畫,有幾副是前幾朝名人的畫作,也有幾副的字跡很眼熟,康熙一眼便知,那些是胤礽自己的字跡。
胤礽字跡的旁邊,還懸掛著幾副象征君子的竹畫,遺世而凜然,卻又帶了幾分淒然與孤零,康熙的目光在上麵停留了片刻後,道:“胤礽,把這幾幅畫作取下來吧,縱然君子之道很好,但這幾幅,總有一種不祥之感。”太過清冷了。
胤礽愣了愣,順著康熙的目光看過去,雖不覺得這幾幅畫作當真有什麽不祥之感,卻還是應了一聲:“是。兒臣這就令人取了收走。”
“嗯。”康熙又環顧了一下四周,再沒見到讓他覺得不舒服的東西後,才滿意地轉頭:“你新畫的畫作呢?”
“在這裏。”胤礽走到桌邊,指著桌子上攤開的宣紙道,順手將上麵沒放好的筆重新懸掛起來。
康熙踱步過去。
桌上攤開的紙上黑墨點點,畫的並非意境高深的高山峻嶺,而是宮中一景,每日可見。
康熙的目光一掃,最後卻停留在桌上另外卷起的幾卷紙上,他揚了揚眉,帶了幾分興味:“那些也都是你畫的?”看紙張的數量,可不小啊……不愧是他家太子,每日課餘還不忘練字、作畫。即使還沒看到那幾卷紙裏的內容,康熙的心中已然升起了滿意。
隻是站在他對麵的胤礽卻不知他心中的想法,聽聞他這話,目光很自然地跟著看了過去。初時,他還沒覺出什麽不對,直到視線掃過了擺在一旁的幾卷時,他才猛地想起一事,心頭狂跳,就連垂在身側的手指都緊張地蜷縮起來。他用力捏了捏掌心,有些慌亂的轉開視線,僵硬著抬頭對康熙道:“是的,不過都是些閑來消磨時間的,皇父還是……”他這麽說著,伸手便要去將那幾卷紙取過來藏好。
竟然忘記將這張紙丟掉了,真是要命……要是讓皇父看到了,那還得了?!
康熙見狀卻眯起了眼。本來他壓根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但此刻看胤礽的表現……分明是有什麽不願讓他看到的內容在。胤礽還有另一件完全不願讓他知曉的事情,又或者……他心思一動,立即將這件事與這些日子來胤礽的異常行為進行了聯係。
興許,這其實是一件事?同一件不願讓他知道的事?
那究竟是什麽事呢?竟讓胤礽如此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說不出是出於對胤礽的真心的愛護疼惜多一些,還是心中莫名的酸澀多一些,總之,康熙出聲喝止了胤礽的下一步動作:“無妨,無論你畫得如何不像樣,又或者字寫的一塌糊塗,朕也不會說你什麽。”
胤礽的手就停在離紙半寸的地方,聞得此言,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將手收了迴來,臉上還要揚起比哭還難看的笑:“皇父……”
康熙定定看了他良久,終於長歎一聲:“你這孩子……”若是不想笑,那便別笑了。你這樣……是存心在敷衍朕嗎?就連胤礽你,都開始敷衍朕了嗎?
康熙這麽想著,心裏不禁湧起一陣無力。
帝王之位,坐擁天下,每日張口閉口都稱孤道寡,果然……擁有個說真心話的人都是奢侈,就連父子兄弟間,都隻剩虛假。
康熙垂眸,待他再度揚起眉眼時,之前一瞬間產生的無力感已經消失無蹤,再度展露在胤礽跟前的隻剩下康熙一貫的強勢和淡淡的慈愛。他看著胤礽,很認真地問道:“胤礽,你是不願讓皇父看?”
胤礽聞言一愣,下意識地抬頭看著康熙,卻莫名在那雙墨色的眼瞳中看到了一絲傷感,隻是待他細細看去時,那絲傷感已然無影無蹤,錯覺?不……他心頭一緊,下意識地張口道:“不是!隻是……”
胤礽猶在那裏糾結該怎麽說才能說服皇父不去看那幾卷紙,聽到胤礽說不是不願給他看的康熙心裏已然拋開了之前的沉悶感,不等胤礽“隻是”出個下文,便伸手將那幾卷紙打開來細細看了起來。
第一卷隻有寥寥幾筆,完全看不出什麽。
第二卷看起來也隻是隨意的畫了幾筆,依舊看不出什麽。
直到有一卷,康熙終於能清楚地看出那畫的究竟是什麽,那是一個人。
那是一名青年男子,獨自一人站在皇城之上,背手而立,長辮垂在身後,莫名有一種滄桑之感。
康熙看著,手緩緩撫上宣紙,指尖微微摩挲了片刻,忽而笑道:“原來這便是你先前不願讓朕看的原因?”
這一笑徹底將之前的沉鬱掃清,隻剩下舒展了的眉宇,襯得一張本就俊逸的臉顯得分外好看。胤礽呆呆地看了他片刻,猛地迴過神,臉上赤紅一片:“……兒臣……兒臣……”
康熙笑著,伸手輕點了一下胤礽的額頭,笑歎:“你呀……不過是畫了皇父而已,有什麽好害羞的?還羞得不敢給朕看,差點讓朕誤會了你。”
胤礽心裏一驚:“……誤會?”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還是……?
康熙戳著胤礽額頭的手指微微用了用力,帶了點不滿,加重了語氣,分明是要他聽得清清楚楚:“是啊,朕差點以為你這孩子跟著那些大臣學壞了!”
“……啊?”這個完全不在預期之中的答案讓胤礽愣了又愣,完全不明所以。
康熙卻壞心地不再解釋,隻是心情極好地將手中的畫卷重新卷了起來,然後揣進自己懷裏,轉頭對著來不及阻止、顯得有些目瞪口呆的胤礽揚了揚嘴角:“這個,朕就收下了。”
“……誒?!”胤礽終於反應了過來,上前一步想搶奪,卻被康熙一個轉身避了開來,他臉上臊紅,“皇父!”
康熙嘴角揚得更高:“待得改日你畫出更好的畫了,再來找朕贖迴此畫。”
“……”胤礽一僵,緩緩垂下了頭。皇父……若是您當真知曉了兒臣作畫時的心情,想必……想必……壓根連看都不願再看了吧?那時,還會再要兒臣所畫的您嗎?他低著頭,借著陰影的掩蓋,緩緩露出一絲苦笑。
康熙正覺奇怪,剛想問上一兩句,便聽梁九功在門外道:“皇上,僉都禦史郭琇覲見。”
“郭琇?”康熙聽到這名字,心裏便開始思忖起來,這剛上任沒多久的僉都禦史這迴要上書的又會是哪位大臣?想起上一迴他上疏的人,康熙不由起了幾分興致。
他看了眼胤礽:“傳。”
“嗻!”
“傳郭琇毓慶宮覲見——”
按說應該去乾清宮南書房等地召見的,不過一來也是浪費時間,二來,他也想讓胤礽多聽聽、多看看,便索性在這毓慶宮召見了。
郭琇這個人,康熙對他的印象很深,他是今年才見到這個漢臣。聽聞他三十一歲考中秀才,三十二歲中舉人,三十三歲中進士,康熙卻是在今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釋服後第二日,才第一次見識到這漢臣的膽識和能耐。
當時康熙抱病,郭琇前來上疏,奏折混在了一起,等康熙能下床了,在一起處理時才看到的。他以監察禦史的身份上了一份參河臣疏,上麵陳述了當時的河道總督勒輔在戶部尚書佛倫的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
康熙看著羅列在上麵的諸多證據,心中為了朝廷多了一名敢直言的忠臣而大悅,當即便派密探前去詳查一番,得到的迴複與奏折上所言如出一轍,他次日早朝便罷免了勒輔,將佛倫降職,同時將郭琇升任為僉都禦史。
而今距離他升任不足一月,他又再度入宮上疏……這一迴,又是哪位?他心中一轉,已然有了想法,噙著笑,拉著胤礽一同在上首處坐下,等著郭琇覲見。
“僉都禦史郭琇參見皇上,皇上萬福。”
“僉都禦史郭琇參見太子,太子金安。”
“起了吧。”
郭琇照著規矩逐一向兩位主子請過安,聽得此言才站起了身。
“郭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此時的康熙已然擺出了麵對朝臣時的姿態,麵容凝肅,心裏的想法旁人完全看不出來,做足了寶相莊嚴的天子之態。
“臣郭琇,今日上疏,彈劾英武殿大學士明珠、餘國柱,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汙受賄等數條罪狀!”
他說著,將手中的奏折恭敬舉起,等待小太監前來接應。
梁九功接過小太監手中傳上來的折子,將折子又恭敬地遞到康熙手中。待帝王接過,方心驚膽戰地退到一邊,暗自為這個膽子不小的新任都禦使捏把冷汗。
明珠是誰?餘國柱又是誰?
這可是重臣啊!尤其是明珠,那可是納蘭明珠啊!
納蘭明珠,乃葉赫那拉(納喇)氏,滿洲正黃旗,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幹練,能言善辯,待人熱情,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三年,擢總管;五年,授弘文院學士;七年,命閱淮、揚河工,議複興化白駒場舊閘,鑿黃河北岸引河;旋授刑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禦史,充經筵講官;十一年,遷兵部尚書;十四年,調吏部尚書;十六年授英武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
康熙初年,南疆大定,在議撤三藩之事上,明珠有力地支持著康熙,並參與了平定三藩的指揮,一躍成為康熙跟前的紅人。之後,更是在各種大小政事上都參與了自己的政見,有時甚至能左右康熙的決定。
這樣的一個人,在高位上呆久了,對於權勢就越抓越緊,而排除異己的意識也越發的深重,明裏暗裏的與另一名權臣索額圖,也就是胤礽的叔公,互植黨相傾軋,千方百計想把索額圖搞下台。索額圖忠於皇太子,而明珠便與之作對,朝堂之上,隻要有誰流露出向著皇太子意圖的人,都會或使陰搞掉對方,或將其以利、以美色賄賂之。
朝臣或敢怒不敢言,或索性投入明珠黨派之下,一時間朝野內外,乃至宮廷上下,均對其溜須拍馬,納賄送禮,而那些正直之臣則都對其避而遠之,唯有奸佞小人升遷跋扈。朝堂之上,納蘭明珠可謂是獨攬朝政,唯我是從,說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完全不為過。
而餘國柱則為納蘭明珠的黨羽,時人稱他為“餘秦檜”。
這些宮人們都是有所耳聞的,隻是康熙帝對其向來信任有加,看在納蘭明珠的麵子上,就連梁九功都不願開罪於他。
此刻梁九功聽到郭琇提到此二人的名字,心裏也一緊,要認真說來,他與納蘭明珠也曾有過來往,雖然不多,且時隔已久,又隻是利益關係,但此刻聽聞郭琇提及,他心中也有那麽一兩分隱憂。
梁九功趁著遞折子的瞬息偷偷打量了眼康熙,卻隻見他麵沉如水,半點不露內心。侍奉了帝王多年,他心知此事隻怕不能善了,索性不再多想,安靜地站到一邊,等待帝王的發落。
康熙翻著厚厚的折子,上麵洋洋灑灑地列舉了明珠的諸多劣事,並將結黨營私、坑害異己、收受賄賂的證據一一陳列,钜細靡遺。
翻完後,他將折子遞給胤礽。
胤礽接過,一條一條地瀏覽。
納蘭明珠,這個人的名字他不止一次的聽過,從康熙口中,也從他叔公嘴裏聽過。雖然與叔公見麵不多,但每次見麵,叔公都會提到這個人,讓他多加防範,對明珠侍奉的大阿哥也要多加提防。
胤礽其實並不以為意,尤其是對大哥。那個時而尖酸刻薄,時而又透露出隱約的關心……大哥是個怪人,他是這麽覺得的。
對於這個對他惡意和善意完全不懂的隱藏的人,他不覺得有什麽提防的必要。
胤礽收迴飄出去的思緒,重新迴到了折子上,上麵列舉的都是一條又一條,完全不容人辯駁的罪證,胤礽看得眉頭微微皺起。
待胤礽也看得差不多了,康熙的威壓也施得差不多了,他端起一旁的杯子,淡淡的開口:“郭琇,你可知你彈劾的是何人?”
郭琇早就跪了下來,那沉默的時刻分外撓人心,若是普通的官員,恐怕在那等待的時候就已經嚇出一聲冷汗了。郭琇卻隻是伏了伏身,表現得更為恭敬:“迴皇上,臣知道。臣彈劾的就是英武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納蘭明珠。”
“那你可知,若是一個不慎,你可是會丟官喪命的?”
郭琇挺直的背,朗聲道:“臣不怕死。臣蒙受皇恩,升任僉都禦史,食君祿,麵君顏,若是連本職之事都不能做好,臣又有何顏麵繼續做這都禦使?又有何顏麵去見自己的父母、百姓?皇上,此事再不處理,朝綱將亂呐!”
康熙啜飲一口茶,在不動聲色地試探了他一番後,他對郭琇的表現很滿意,也不再為難他:“很好,朕要的就是你這樣敢言敢當的能臣。”他擱下茶碗,道,“過幾日,便是明珠五十三歲大壽。”
郭琇頓時明白了帝王的意思,重新伏□:“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若是無事,你且退下吧。”康熙垂著眼把玩著手中的杯盞,不再看他。
“嗻。”
“郭琇,朕希望你能始終如一,千萬不要步入朝堂的洪流。”在郭琇即將退出去時,康熙又叫住他,這麽說道。
“嗻,臣謹遵皇上教誨。”郭琇又重新跪了下來,以示恭敬。
“去吧。”
“嗻。臣告退。”
郭琇又頓了頓,再沒見康熙吩咐,便麵朝著康熙緩緩退出。
室內一時靜下來,康熙摸出胤礽的那張畫卷,複又看了起來。
“皇父,您要處理明珠嗎?”胤礽忍不住開口。
“你覺得不該處理?”康熙不答反問。
“不,隻是……”這樣一來,就叔公獨大了……胤礽總覺得有些隱隱的不安。
康熙不知何時從畫卷上移開了眼,正定定地看著他,目光深沉,似乎潛藏著諸多情緒,卻又仿佛什麽都沒有,看得胤礽一陣心驚。
“朕給了他太多信任,讓他恃寵而驕,失去了自己的本心。也是時候讓他清醒清醒了。”康熙說著,站了起來。
他高大的身影逆著光,在胤礽看來,竟有那麽幾分殘酷。
不知為何,胤礽竟覺得有幾分冷意。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碼出來了,抹淚qaq
***
之前看到有姑娘對納蘭明珠、納蘭成德的名字提出了質疑,覺得納蘭明珠、納蘭成德就是他們的名字,而非明珠、成德。我想了想,又去查了百科和文獻,百科上麵是說納蘭明珠和納蘭成德姓納喇氏,乃葉赫那拉氏的族人。追溯曆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而葉赫那拉氏又根據不同的叫法,被稱為葉赫納喇氏,或葉赫納蘭氏,其實,這就是同一個姓氏。
而《清史稿》列傳五十六上,記載的也是明珠。而非納蘭明珠。
另外,納蘭家的子嗣,也都是納蘭開頭,諸如納蘭性(成)德,納蘭揆敘,納蘭瞻岱等,我想,如果這個是納蘭也是名字的一部分的話,子孫輩應該不至於這麽用才對。
於是我認為納蘭就是他們的姓氏~
***
另外關於為何保清沒改名,而胤礽卻已經不叫保成而改成胤礽一事,我記得百科上是這麽說的: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迴成德。
至於保清的部分,之前21章的評論欄已經解釋過,這裏就不贅言了,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