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人聽了,並沒有什麽驚異,把挑著的水放在門旁,然後才雙手合十對我們微躬行了一禮,很是和善的道:“見過這位道長了,這裏隻有小僧一人,小僧在此很多年了,幾位便是來此應中秋之約?”
那僧人一說,王翊一驚道:“法師知道這中秋之約?還是我師叔已經來了?”
那僧人搖頭道:“小僧不認得道長的師叔是誰,隻是曾有一人來此,提過此約,小僧也隻是知曉此事,其餘的便不是很清楚了,今日也還未有人來,幾位道長便請在此歇息吧,此地簡陋,還望幾位不嫌棄,小僧還有活幹,幾位請自便即可。”
那僧人說完,又對我們行了禮,然後又出門擔著水,好像去澆田去了,那僧人說完,我也猜到了,估計他說的中秋之約就是王翊師叔所定,大概是為了確認這裏是否有人來住,打亂他的計劃,所以來這裏考察過了,估計是見到隻有這位年輕和尚在,對他的影響也不大,所以他才放心的下約。
這位年輕的僧人身上穿的極是樸素,周身的氣也非常平和,想來不會是什麽壞人,倒像是獨自一人在這裏靜修,像一位隱士那樣在這裏住著,遠離人煙,想來也不是很容易。
我們沒有繼續在正殿裏多留,退了出去,在銀杏樹下的石桌邊把行李先放了下來,看著那位年輕僧人在那澆水種菜,王翊連忙上前道:“這位法師,我們現在也無事,不知可有需要我們幫忙的?請盡管開口。”
那年輕僧人聽了,對我們笑了笑道:“多謝道長了,道長若是有心,便幫小僧再挑兩擔水來,後廚還有水桶,從這小路繼續前行,有一眼清泉,去取了水來倒到那大缸中,中午還要做飯,卻是沒水了。”
王翊答應了以後,我們四個都沒幹坐著,都去後廚取了桶,順著那僧人指的路去挑水去了,我們也沒留人看行李,一個是那行李裏本來就沒什麽貴重物品,另一個就是這僧人看起來也不是什麽壞人,能耐住性子在這窮地方居住的,自然不會貪圖世俗錢財了。
後廚的桶正好四個,像我這種“文弱書生”真要挑一擔水還真不容易,一桶水正好,順著山後另一條小路前行,不遠處有一眼清泉從山上緩緩流下,水清澈甘甜,我還順便喝了兩口,沁人心脾,渾身舒暢。
我們四人把水挑迴來放到那水缸裏,那僧人也正好澆完了田,看到我們迴來,對我們笑道:“多謝幾位了,小僧沒他物可做感謝,便做一頓簡單的素齋,權作感謝,不知可否?”
王翊迴禮道:“我們一行來此,正有些肚餓,那就麻煩法師了。”
那僧人笑著點了點頭,便進後廚做飯去了,我們幾個就坐在外麵的銀杏樹下的石桌上休息,中秋時候,天氣漸涼,此處正是半山,風氣清爽,銀杏葉也正是泛黃,風一吹,樹葉飄落,零灑在周邊,落將下來,別有一番美感與逍遙。
沒坐多久,那僧人端了幾份菜出來,端過來之後,我們趕緊去廚房幫忙,添飯,端菜,很快的就在那石桌上擺上了飯菜,菜不多,都是一些素菜,而且都非常的清淡,和之前法雨齋那裏的精致不同,這裏的菜都擺在粗碗裏,隨意的擺放,毫無做作。
那僧人把飯菜端上來以後,退後一步道:“幾位請慢用,今天多謝幾位幫忙挑水,粗茶淡飯,還請幾位莫要嫌棄。”
我們向僧人表示了感謝之後嗎,都各自坐下,才發現隻有四張石凳,王翊急忙起身,那僧人卻擺了擺手,端起一碗飯,夾了幾根菜,便站在一旁吃了起來,對王翊笑了笑示意他入座,自己卻在一旁站得筆直,如一顆青鬆一般。
我們幾個雖然不好意思,但看這僧人實在是謙讓,也沒有別的辦法,便各自坐著吃飯,中途沒有敢說什麽話,因為一般像寺廟道觀這種地方不比外麵,尤其是有出家人的時候,對於行事的威儀舉止非常看重,不敢有絲毫僭越,嚴肅異常。
菜的味道雖然清淡,幾乎沒有放什麽調味品,但是也恰到好處,吃起來清爽可口,不會很膩也不會吃不下去,大概也是因為剛剛的體力勞動和爬山,我也有些餓了,所以即使是素齋,也吃了一大碗。
當我們都吃完以後,那法師也放下了碗筷,他正要收拾,我們幾個更不好意思了,趕忙一起收拾,一邊收拾,王翊一邊問道:“這位法師,請恕我冒昧,不知法師因何緣故在此常住?這飯食油鹽又是從何而來?”
那法師聽了,很是隨和的道:“多年前,小僧因有願在先,故在世間雲遊,此地的村子曾經有過瘟疫,於是便請小僧留下來,為村裏人做些法事之類,至於米麵油鹽,也都是村裏人布施供養而來,小僧有時候種些菜吃不完的也送與村民,來此也有數個年頭了。”
聽完這法師的話,王翊又行一禮道:“法師慈悲,想來願力深宏,為了村民的福祉在此常住,當真是慈悲為懷,不知法師是否還有什麽需要,例如捐資修廟之類,我雖是玄門,也秉祖師之教,三教一家,若是有力所能及之處,還請法師開口。”
那僧人聽了,笑著搖頭道:“道長願為此地捐資修廟,實在是慈悲為懷,隻是此地僅小僧一人居住,寸瓦遮身,不為雨雪已是足夠,能為本地村民做些事也是小僧之福,將來若是此地因緣際會,能得光大,更有其十方雲遊來此常駐,那此地自然能鼎盛香火,便是不勞道長破費了,道長若有心,多年救濟病苦窮難,傳播正道,令眾生安穩,那比捐給小僧要有用太多了。”
那僧人剛說完話,忽然間從後山的小道上竄出一隻大白狗,對著這邊汪、汪的叫了兩聲,僧人轉過身去看了看那大白狗,彎腰摸了摸它的頭,然後對我們道:“幾位見笑了,這狗乃是小僧所養,在此山間也是做個伴,剛剛上山戲耍去了,若是驚擾到了幾位,還請見諒。
那隻大狗毛色雪白,看起來威風淩淩的,見了那僧人卻很是乖巧,舔了舔那僧人的手掌,就轉過身走到廟裏去了,在正殿的邊上趴下,變得很是安靜。
我們連忙表示沒有事,那僧人看了看那大白狗趴著,也不再說其他的,碗筷都端著送迴了後麵的廚房,然後對我們道:”幾位遠道而來,本應好好招待,然則此處實在簡陋,幾位想來也隻是赴約,不會多呆,小僧先去休息了,若有需要盡可來喊小僧,招待不周之處還請見諒。“說完便合十告退。
本來也是我們來打擾人家的清修,自然也不能多說什麽,也都對那僧人做禮,那僧人便迴到自己的僧舍裏去休息了,院子裏還有那隻白狗趴在正殿外麵,懶洋洋的模樣,有時還打個哈欠什麽的。
我沒幾個則在銀杏樹下的石桌處休息,這裏沒有信號,想要玩都沒辦法,不知道王翊的師叔什麽時候來,我沒幾個也不敢大意,但是畢竟來者還是王翊的師叔,所以我們也不好提前準備什麽,所以都坐在石凳上調息靜坐,至於怎麽麵對王翊的師叔,那隻能是順其自然了。
大約一個下午的時間過去,那僧人沒有再和我們說過話,出了僧舍就進大殿裏,好像在誦經禮佛,大殿沒有關門,那白狗看起來也極是有佛緣,在那僧人在殿裏誦經的時候,居然如同合十跪拜一樣對著殿裏,倒很是讓人出奇。
那大殿裏傳來陣陣梵唱,僧人續了油燈,點了檀香,香氣傳來,那僧人梵唱的聲音也很是好聽,好像有一股讓人心緒平和的力量,周圍的氣本就是靈氣豐裕,那僧人誦經的時候,更是傳來陣陣祥瑞之氣,想來這和尚雖然年輕,但也是一位大德高僧了。
其實見這情況,我們四個人都還是有些高興的,王翊的師叔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四個加在一起能不能對付王翊的師叔要另說,而這位高僧在這的話,一個是對這裏的氣勢走向有引導,經年累月的影響,這裏也算是一塊福地了,對我們來說天時地利都站在我們這邊,如果真遇到危險,我想這位高僧也不會不幫我們而幫那邪師,也就是說對我們也是一種幫助,隻不過說是這麽說,畢竟是我們自己的事,要是這位法師不願意插手我們的私人恩怨的話,那也是白搭,我們總不好強求人家來幫忙吧。
但無論如何,我們這一趟旅程雖然一波三折,好像藏著重重的危機,但是現在看來也不是一定就會輸,我們還是有贏的希望的。
約莫六點鍾的時候,太陽將要落山的時候,那僧人帶著那大白狗迴了僧舍,關起了門,估計是有過午不食的戒律,所以不動晚膳,也是把地方留給我們完成約定吧,所以連那大白狗都帶進去了。
落日的餘輝映照的天空一片血紅,層疊的雲彩看起來如血般寂落,小道邊一個白衣的中年人背對著夕陽正往上而來,雖然麵貌還沒看清,但我們幾個都知道,今晚的正主來了,跨越了幾十年的約定,今晚也需要一個了結了。
那僧人一說,王翊一驚道:“法師知道這中秋之約?還是我師叔已經來了?”
那僧人搖頭道:“小僧不認得道長的師叔是誰,隻是曾有一人來此,提過此約,小僧也隻是知曉此事,其餘的便不是很清楚了,今日也還未有人來,幾位道長便請在此歇息吧,此地簡陋,還望幾位不嫌棄,小僧還有活幹,幾位請自便即可。”
那僧人說完,又對我們行了禮,然後又出門擔著水,好像去澆田去了,那僧人說完,我也猜到了,估計他說的中秋之約就是王翊師叔所定,大概是為了確認這裏是否有人來住,打亂他的計劃,所以來這裏考察過了,估計是見到隻有這位年輕和尚在,對他的影響也不大,所以他才放心的下約。
這位年輕的僧人身上穿的極是樸素,周身的氣也非常平和,想來不會是什麽壞人,倒像是獨自一人在這裏靜修,像一位隱士那樣在這裏住著,遠離人煙,想來也不是很容易。
我們沒有繼續在正殿裏多留,退了出去,在銀杏樹下的石桌邊把行李先放了下來,看著那位年輕僧人在那澆水種菜,王翊連忙上前道:“這位法師,我們現在也無事,不知可有需要我們幫忙的?請盡管開口。”
那年輕僧人聽了,對我們笑了笑道:“多謝道長了,道長若是有心,便幫小僧再挑兩擔水來,後廚還有水桶,從這小路繼續前行,有一眼清泉,去取了水來倒到那大缸中,中午還要做飯,卻是沒水了。”
王翊答應了以後,我們四個都沒幹坐著,都去後廚取了桶,順著那僧人指的路去挑水去了,我們也沒留人看行李,一個是那行李裏本來就沒什麽貴重物品,另一個就是這僧人看起來也不是什麽壞人,能耐住性子在這窮地方居住的,自然不會貪圖世俗錢財了。
後廚的桶正好四個,像我這種“文弱書生”真要挑一擔水還真不容易,一桶水正好,順著山後另一條小路前行,不遠處有一眼清泉從山上緩緩流下,水清澈甘甜,我還順便喝了兩口,沁人心脾,渾身舒暢。
我們四人把水挑迴來放到那水缸裏,那僧人也正好澆完了田,看到我們迴來,對我們笑道:“多謝幾位了,小僧沒他物可做感謝,便做一頓簡單的素齋,權作感謝,不知可否?”
王翊迴禮道:“我們一行來此,正有些肚餓,那就麻煩法師了。”
那僧人笑著點了點頭,便進後廚做飯去了,我們幾個就坐在外麵的銀杏樹下的石桌上休息,中秋時候,天氣漸涼,此處正是半山,風氣清爽,銀杏葉也正是泛黃,風一吹,樹葉飄落,零灑在周邊,落將下來,別有一番美感與逍遙。
沒坐多久,那僧人端了幾份菜出來,端過來之後,我們趕緊去廚房幫忙,添飯,端菜,很快的就在那石桌上擺上了飯菜,菜不多,都是一些素菜,而且都非常的清淡,和之前法雨齋那裏的精致不同,這裏的菜都擺在粗碗裏,隨意的擺放,毫無做作。
那僧人把飯菜端上來以後,退後一步道:“幾位請慢用,今天多謝幾位幫忙挑水,粗茶淡飯,還請幾位莫要嫌棄。”
我們向僧人表示了感謝之後嗎,都各自坐下,才發現隻有四張石凳,王翊急忙起身,那僧人卻擺了擺手,端起一碗飯,夾了幾根菜,便站在一旁吃了起來,對王翊笑了笑示意他入座,自己卻在一旁站得筆直,如一顆青鬆一般。
我們幾個雖然不好意思,但看這僧人實在是謙讓,也沒有別的辦法,便各自坐著吃飯,中途沒有敢說什麽話,因為一般像寺廟道觀這種地方不比外麵,尤其是有出家人的時候,對於行事的威儀舉止非常看重,不敢有絲毫僭越,嚴肅異常。
菜的味道雖然清淡,幾乎沒有放什麽調味品,但是也恰到好處,吃起來清爽可口,不會很膩也不會吃不下去,大概也是因為剛剛的體力勞動和爬山,我也有些餓了,所以即使是素齋,也吃了一大碗。
當我們都吃完以後,那法師也放下了碗筷,他正要收拾,我們幾個更不好意思了,趕忙一起收拾,一邊收拾,王翊一邊問道:“這位法師,請恕我冒昧,不知法師因何緣故在此常住?這飯食油鹽又是從何而來?”
那法師聽了,很是隨和的道:“多年前,小僧因有願在先,故在世間雲遊,此地的村子曾經有過瘟疫,於是便請小僧留下來,為村裏人做些法事之類,至於米麵油鹽,也都是村裏人布施供養而來,小僧有時候種些菜吃不完的也送與村民,來此也有數個年頭了。”
聽完這法師的話,王翊又行一禮道:“法師慈悲,想來願力深宏,為了村民的福祉在此常住,當真是慈悲為懷,不知法師是否還有什麽需要,例如捐資修廟之類,我雖是玄門,也秉祖師之教,三教一家,若是有力所能及之處,還請法師開口。”
那僧人聽了,笑著搖頭道:“道長願為此地捐資修廟,實在是慈悲為懷,隻是此地僅小僧一人居住,寸瓦遮身,不為雨雪已是足夠,能為本地村民做些事也是小僧之福,將來若是此地因緣際會,能得光大,更有其十方雲遊來此常駐,那此地自然能鼎盛香火,便是不勞道長破費了,道長若有心,多年救濟病苦窮難,傳播正道,令眾生安穩,那比捐給小僧要有用太多了。”
那僧人剛說完話,忽然間從後山的小道上竄出一隻大白狗,對著這邊汪、汪的叫了兩聲,僧人轉過身去看了看那大白狗,彎腰摸了摸它的頭,然後對我們道:“幾位見笑了,這狗乃是小僧所養,在此山間也是做個伴,剛剛上山戲耍去了,若是驚擾到了幾位,還請見諒。
那隻大狗毛色雪白,看起來威風淩淩的,見了那僧人卻很是乖巧,舔了舔那僧人的手掌,就轉過身走到廟裏去了,在正殿的邊上趴下,變得很是安靜。
我們連忙表示沒有事,那僧人看了看那大白狗趴著,也不再說其他的,碗筷都端著送迴了後麵的廚房,然後對我們道:”幾位遠道而來,本應好好招待,然則此處實在簡陋,幾位想來也隻是赴約,不會多呆,小僧先去休息了,若有需要盡可來喊小僧,招待不周之處還請見諒。“說完便合十告退。
本來也是我們來打擾人家的清修,自然也不能多說什麽,也都對那僧人做禮,那僧人便迴到自己的僧舍裏去休息了,院子裏還有那隻白狗趴在正殿外麵,懶洋洋的模樣,有時還打個哈欠什麽的。
我沒幾個則在銀杏樹下的石桌處休息,這裏沒有信號,想要玩都沒辦法,不知道王翊的師叔什麽時候來,我沒幾個也不敢大意,但是畢竟來者還是王翊的師叔,所以我們也不好提前準備什麽,所以都坐在石凳上調息靜坐,至於怎麽麵對王翊的師叔,那隻能是順其自然了。
大約一個下午的時間過去,那僧人沒有再和我們說過話,出了僧舍就進大殿裏,好像在誦經禮佛,大殿沒有關門,那白狗看起來也極是有佛緣,在那僧人在殿裏誦經的時候,居然如同合十跪拜一樣對著殿裏,倒很是讓人出奇。
那大殿裏傳來陣陣梵唱,僧人續了油燈,點了檀香,香氣傳來,那僧人梵唱的聲音也很是好聽,好像有一股讓人心緒平和的力量,周圍的氣本就是靈氣豐裕,那僧人誦經的時候,更是傳來陣陣祥瑞之氣,想來這和尚雖然年輕,但也是一位大德高僧了。
其實見這情況,我們四個人都還是有些高興的,王翊的師叔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四個加在一起能不能對付王翊的師叔要另說,而這位高僧在這的話,一個是對這裏的氣勢走向有引導,經年累月的影響,這裏也算是一塊福地了,對我們來說天時地利都站在我們這邊,如果真遇到危險,我想這位高僧也不會不幫我們而幫那邪師,也就是說對我們也是一種幫助,隻不過說是這麽說,畢竟是我們自己的事,要是這位法師不願意插手我們的私人恩怨的話,那也是白搭,我們總不好強求人家來幫忙吧。
但無論如何,我們這一趟旅程雖然一波三折,好像藏著重重的危機,但是現在看來也不是一定就會輸,我們還是有贏的希望的。
約莫六點鍾的時候,太陽將要落山的時候,那僧人帶著那大白狗迴了僧舍,關起了門,估計是有過午不食的戒律,所以不動晚膳,也是把地方留給我們完成約定吧,所以連那大白狗都帶進去了。
落日的餘輝映照的天空一片血紅,層疊的雲彩看起來如血般寂落,小道邊一個白衣的中年人背對著夕陽正往上而來,雖然麵貌還沒看清,但我們幾個都知道,今晚的正主來了,跨越了幾十年的約定,今晚也需要一個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