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密乘的發展也是有個過程的,在唐玄宗開元三大士來中國之前,佛經中也有各種曼陀羅咒,但是這些咒因為隻有咒,而沒有完整的修持方法,是複合顯宗修持的,包括我們現在看很多人誦大悲咒,這個誦咒就算是雜密,時間可以追溯的很早。
而唐玄宗時候,開元三大士帶來了兩部經一部《大毗盧遮那經》,還有一部《金剛頂經》這兩部經的傳播,給中國的佛教界帶來了一個新的修法,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密乘,這時的密乘就不止誦咒了,而是包含了行法,身、口、意三密等等很多形勢,也就是有了完整的修法,具體的我了解也不多,迴去以後有機會可以讓我那個朋友講給你聽。
最有標誌性的就是金剛藏曼陀羅和胎藏界曼陀羅兩部曼陀羅,曼陀羅用漢語意思來說就是壇城,解釋的通俗點就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擺法表示出佛教的一種世界觀,比如須彌山,四大部洲之類的,而剛剛說的兩部曼陀羅,則是以佛教大日如來又叫毗盧遮那佛為中心的壇場。
而很可惜的是,唐密的很多東西隨著唐朝的衰落逐漸消逝,越往後影響力也越低,隻不過在唐朝時候,東傳日本,反倒在日本生根發芽形成了東密,我記得前段時間還有唐密迴傳的消息,具體我是道家的了解就不多了。
但這裏確實是很純正的唐密曼陀羅的形勢,雖然不知具體何時,但是至少晚於唐玄宗時期,而且有很大可能這裏的密咒是唐留下的。
而下麵井邊所刻的道教符圖則更具傳奇性,那裏的符並非我們現在道教所用的符,那裏的符屬於道教早期的符圖,叫雲籙,傳說上觀雲圖,下俯山河,又借篆字而出的符,和現在的符所不同的是,上麵並無神名,因為道教的神祇是在唐之後逐漸發展成型的,而雲籙則是南北朝時候的產物,現在的符中還有雲籙的痕跡,但是這麽純粹的雲籙卻一定是南北朝的產物,甚至不過唐。
也就是說這裏下麵的符應該是魏晉時候所留,上麵的曼陀羅則應該是唐玄宗之後才有,也就是說這兩者的時間差了數百年,而這個井存在的時間,也已經上千年了,我很難想象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東西,跨越了上千年的時光,還引發了這些事端,隻能說造化神奇,不可言說。
聽王翊說了半天,我雖然還是不全明白,但總的來說也知道了很多信息,對於這口井的看法,我也越發的慎重了。
王翊這時轉過身看了看那口古井,忽然歎道:“這些道法佛咒昔年布置的時候,都肯定是周圍有複雜的布置壇法,現在卻隻剩下那麽點篆刻在石頭上的印記,即使這樣還能發揮作用,震懾著裏麵的邪物,卻不知道是當年哪位前輩高人的手筆,也不知道我將來能否有一天和那些前輩一樣這麽厲害。”
我看了看王翊,忽然想起來一個問題,問王翊道:“王大哥,我以前看小說,裏麵總是說道法神通之類的會隨著時間而不斷退化,越往後世人才越少,還聽說佛教有末法的說法,這是為什麽啊?真有什麽靈氣衰退的原因嗎?”
王翊有些古怪的看了看我,最後笑道:“以後這些小說還是要少看,太誤導人了,正常情況下,除了那些失傳或單傳的隱秘之道外,無論是道法神通還是佛家的修行,乃至於這世間大部分的事物來說,越往後,應該是越來越進步的,就好像佛教在原始佛教,佛陀那個時候,修行相對也是很簡單的,伴隨著發展,修行的方法才越來越多,各種理論也越來越完善。
道家也是如此,從祖天師創教以來,最初的符籙咒法,一路進步到宋時候,神霄的雷法,全真的丹道都逐漸發展,絕對不會還有倒退一說,隻是對於修行人來說,確實有崇古的思想,不過這也不能說錯,時代越進步,方法越多元,但總有些東西不變的,甚至還會倒退,而這在大道一途上卻是很重要的,所以楚兄弟,你懂為什麽說末法了吧?”
王翊前麵的解釋我還聽得懂,後麵我卻有些糊塗了,追問道:“什麽東西是不變的?又怎麽倒退了?”
王翊歎道:“人心是會倒退的,大道是不隨外物而變化的,神通,道法,術咒等等都可以一代傳一代,但是人心卻隻會隨著擁有的越多而越來越貪戀,執著越來越多,而那亙古不變的大道,更是無法以言語傳遞的,就像我們現在,幾千年了,再沒有能媲美老莊孔孟,佛陀那樣的聖人出世,而且我相信,再過幾千年,也很難出現那樣的人物,當然你不是修行人,可能不了解,在凡人眼中那些聖人也不足以很高明,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可是對我們這些修行人來說,那樣的存在真的是毫無瑕疵的。”
王翊說的他好像也有點解釋不了了,最後隻是無奈的擺了擺手,也不打算繼續解釋了,隻是忽然道:“對了,楚兄弟,休息了這麽久,也該聊點正事了,來這看了半天,你有沒有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看王翊的臉上有笑容,他應該是有所收獲了,可我對這方麵了解著實不多,就像王翊剛剛跟我講的那些,我也很是驚豔,聽起來比小說都還過癮,一時卻也沒有想太多,隻能無奈的搖頭表示自己一無所獲。
王翊倒也沒有多逼我,而是解釋道:”楚兄弟,你仔細想想,我們在這裏坐了這麽久了,那口古井也毫無動靜,而且那古井上的禁製絕對是還在發揮作用的,也就是說那個上山的韓渠,不可能隻是上山一次就被這古井裏的東西弄到了,那麽這說明什麽?“
我還是下意識的搖搖頭,也確實沒想出什麽東西來,這一次王翊也有點無奈了,直接解釋道:“老畢摩要編個故事來糊弄我們,而這口古井又不會出去害人,那麽隻能說那個韓渠做了一件什麽事,給自己帶來了災禍,而且這件事是不能隨便對外人說的,但是老畢摩拚盡全力封住了這,卻引我們來這裏,甚至不惜那個故事有可能被拆穿,也就是說那個韓渠,確實做了什麽事,引得這裏出了變化。”
王翊說到這,我要還不懂就真是個蠢貨了,王翊解釋了這麽多,我心裏卻也很多地方都串連在了一起,這個古井出現在這,周圍又沒有人的遺跡,那麽這口古井出現的目的就有待商榷了,那麽那個韓渠來這裏是幹什麽?有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來這裏尋寶,甚至是盜墓,但是沒想到惹了麻煩,不小心喪命了,甚至那位老畢摩也不得不出手封住了這裏。
那麽那個老頭讓我和王翊來這裏的目的也說得通了,如果說這裏麵有什麽寶物的話,他花大價錢把我們弄來,就說得通了,有利可圖嘛。
隻是一想到這事,我心裏也是一顫,這裏麵有沒有危險先不說,單單就是這事的性質都變了,我雖然不能說善良,但是對這種事我還真的不敢多想,也就是看小說的時候心動一下,但有些事心裏還是有底線的。
我下意識的看了看王翊,他臉色也並不好,見我看他,他也看了我一眼,無奈的歎口氣道:“如果早知道馮老他們是做這個打算,我肯定不會來這的,這種事有損天理。”
看王翊的樣子他應該也不是那種貪財的人,想到這,我心裏也是一鬆,連忙道:“王大哥,要不我們早點迴去吧,反正這事不可做,我們迴去以後就去報案,我想那個老頭也不敢隨便來找我們麻煩吧。”
王翊這時卻搖了搖頭,很堅定的對我道:“楚兄弟,雖然這事確實不好,但我卻必須下井裏去看一看,如果可以我倒希望楚兄弟你提前下山,早點迴去。”
聽了王翊的話,我一陣愕然,看王翊的樣子不像是貪財的人呐,怎麽會執意下去?我正遲疑間,王翊拍了拍我的肩膀道:“楚兄弟,如果你信我的話,我也不妨和你說,我絕不是貪財,也不是因為迂腐的答應了別人不知變通,如果沒有別的事,我知道了是這事,我扭頭就走,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用老畢摩的話說,這裏出了變化,而且從這裏千年前就留下的咒印,而且連續兩道相隔百年的咒印來說,這底下一定有什麽厲害的東西在,而且很可能隨時都會出來,作為玄門弟子,見到這事卻不能不管。”
看到王翊堅定的眼神,我不得不信他的話,若這番話是別人說來,我可能隻會覺得戳之以鼻,或者隻覺得對方別有用心,但王翊說來,卻有些不同了,至少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對他也有懷疑,但我還是覺得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一個比較可愛的修行人。
看了看那口古井,我心裏忽然湧現出一股衝動,最終我的理智還是敗了,苦笑道:“王大哥,我不走,我也陪你一起下去看看吧,那個老頭讓我來這,應該還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和你一起下去,也安全點。”
而唐玄宗時候,開元三大士帶來了兩部經一部《大毗盧遮那經》,還有一部《金剛頂經》這兩部經的傳播,給中國的佛教界帶來了一個新的修法,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密乘,這時的密乘就不止誦咒了,而是包含了行法,身、口、意三密等等很多形勢,也就是有了完整的修法,具體的我了解也不多,迴去以後有機會可以讓我那個朋友講給你聽。
最有標誌性的就是金剛藏曼陀羅和胎藏界曼陀羅兩部曼陀羅,曼陀羅用漢語意思來說就是壇城,解釋的通俗點就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擺法表示出佛教的一種世界觀,比如須彌山,四大部洲之類的,而剛剛說的兩部曼陀羅,則是以佛教大日如來又叫毗盧遮那佛為中心的壇場。
而很可惜的是,唐密的很多東西隨著唐朝的衰落逐漸消逝,越往後影響力也越低,隻不過在唐朝時候,東傳日本,反倒在日本生根發芽形成了東密,我記得前段時間還有唐密迴傳的消息,具體我是道家的了解就不多了。
但這裏確實是很純正的唐密曼陀羅的形勢,雖然不知具體何時,但是至少晚於唐玄宗時期,而且有很大可能這裏的密咒是唐留下的。
而下麵井邊所刻的道教符圖則更具傳奇性,那裏的符並非我們現在道教所用的符,那裏的符屬於道教早期的符圖,叫雲籙,傳說上觀雲圖,下俯山河,又借篆字而出的符,和現在的符所不同的是,上麵並無神名,因為道教的神祇是在唐之後逐漸發展成型的,而雲籙則是南北朝時候的產物,現在的符中還有雲籙的痕跡,但是這麽純粹的雲籙卻一定是南北朝的產物,甚至不過唐。
也就是說這裏下麵的符應該是魏晉時候所留,上麵的曼陀羅則應該是唐玄宗之後才有,也就是說這兩者的時間差了數百年,而這個井存在的時間,也已經上千年了,我很難想象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東西,跨越了上千年的時光,還引發了這些事端,隻能說造化神奇,不可言說。
聽王翊說了半天,我雖然還是不全明白,但總的來說也知道了很多信息,對於這口井的看法,我也越發的慎重了。
王翊這時轉過身看了看那口古井,忽然歎道:“這些道法佛咒昔年布置的時候,都肯定是周圍有複雜的布置壇法,現在卻隻剩下那麽點篆刻在石頭上的印記,即使這樣還能發揮作用,震懾著裏麵的邪物,卻不知道是當年哪位前輩高人的手筆,也不知道我將來能否有一天和那些前輩一樣這麽厲害。”
我看了看王翊,忽然想起來一個問題,問王翊道:“王大哥,我以前看小說,裏麵總是說道法神通之類的會隨著時間而不斷退化,越往後世人才越少,還聽說佛教有末法的說法,這是為什麽啊?真有什麽靈氣衰退的原因嗎?”
王翊有些古怪的看了看我,最後笑道:“以後這些小說還是要少看,太誤導人了,正常情況下,除了那些失傳或單傳的隱秘之道外,無論是道法神通還是佛家的修行,乃至於這世間大部分的事物來說,越往後,應該是越來越進步的,就好像佛教在原始佛教,佛陀那個時候,修行相對也是很簡單的,伴隨著發展,修行的方法才越來越多,各種理論也越來越完善。
道家也是如此,從祖天師創教以來,最初的符籙咒法,一路進步到宋時候,神霄的雷法,全真的丹道都逐漸發展,絕對不會還有倒退一說,隻是對於修行人來說,確實有崇古的思想,不過這也不能說錯,時代越進步,方法越多元,但總有些東西不變的,甚至還會倒退,而這在大道一途上卻是很重要的,所以楚兄弟,你懂為什麽說末法了吧?”
王翊前麵的解釋我還聽得懂,後麵我卻有些糊塗了,追問道:“什麽東西是不變的?又怎麽倒退了?”
王翊歎道:“人心是會倒退的,大道是不隨外物而變化的,神通,道法,術咒等等都可以一代傳一代,但是人心卻隻會隨著擁有的越多而越來越貪戀,執著越來越多,而那亙古不變的大道,更是無法以言語傳遞的,就像我們現在,幾千年了,再沒有能媲美老莊孔孟,佛陀那樣的聖人出世,而且我相信,再過幾千年,也很難出現那樣的人物,當然你不是修行人,可能不了解,在凡人眼中那些聖人也不足以很高明,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可是對我們這些修行人來說,那樣的存在真的是毫無瑕疵的。”
王翊說的他好像也有點解釋不了了,最後隻是無奈的擺了擺手,也不打算繼續解釋了,隻是忽然道:“對了,楚兄弟,休息了這麽久,也該聊點正事了,來這看了半天,你有沒有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看王翊的臉上有笑容,他應該是有所收獲了,可我對這方麵了解著實不多,就像王翊剛剛跟我講的那些,我也很是驚豔,聽起來比小說都還過癮,一時卻也沒有想太多,隻能無奈的搖頭表示自己一無所獲。
王翊倒也沒有多逼我,而是解釋道:”楚兄弟,你仔細想想,我們在這裏坐了這麽久了,那口古井也毫無動靜,而且那古井上的禁製絕對是還在發揮作用的,也就是說那個上山的韓渠,不可能隻是上山一次就被這古井裏的東西弄到了,那麽這說明什麽?“
我還是下意識的搖搖頭,也確實沒想出什麽東西來,這一次王翊也有點無奈了,直接解釋道:“老畢摩要編個故事來糊弄我們,而這口古井又不會出去害人,那麽隻能說那個韓渠做了一件什麽事,給自己帶來了災禍,而且這件事是不能隨便對外人說的,但是老畢摩拚盡全力封住了這,卻引我們來這裏,甚至不惜那個故事有可能被拆穿,也就是說那個韓渠,確實做了什麽事,引得這裏出了變化。”
王翊說到這,我要還不懂就真是個蠢貨了,王翊解釋了這麽多,我心裏卻也很多地方都串連在了一起,這個古井出現在這,周圍又沒有人的遺跡,那麽這口古井出現的目的就有待商榷了,那麽那個韓渠來這裏是幹什麽?有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來這裏尋寶,甚至是盜墓,但是沒想到惹了麻煩,不小心喪命了,甚至那位老畢摩也不得不出手封住了這裏。
那麽那個老頭讓我和王翊來這裏的目的也說得通了,如果說這裏麵有什麽寶物的話,他花大價錢把我們弄來,就說得通了,有利可圖嘛。
隻是一想到這事,我心裏也是一顫,這裏麵有沒有危險先不說,單單就是這事的性質都變了,我雖然不能說善良,但是對這種事我還真的不敢多想,也就是看小說的時候心動一下,但有些事心裏還是有底線的。
我下意識的看了看王翊,他臉色也並不好,見我看他,他也看了我一眼,無奈的歎口氣道:“如果早知道馮老他們是做這個打算,我肯定不會來這的,這種事有損天理。”
看王翊的樣子他應該也不是那種貪財的人,想到這,我心裏也是一鬆,連忙道:“王大哥,要不我們早點迴去吧,反正這事不可做,我們迴去以後就去報案,我想那個老頭也不敢隨便來找我們麻煩吧。”
王翊這時卻搖了搖頭,很堅定的對我道:“楚兄弟,雖然這事確實不好,但我卻必須下井裏去看一看,如果可以我倒希望楚兄弟你提前下山,早點迴去。”
聽了王翊的話,我一陣愕然,看王翊的樣子不像是貪財的人呐,怎麽會執意下去?我正遲疑間,王翊拍了拍我的肩膀道:“楚兄弟,如果你信我的話,我也不妨和你說,我絕不是貪財,也不是因為迂腐的答應了別人不知變通,如果沒有別的事,我知道了是這事,我扭頭就走,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用老畢摩的話說,這裏出了變化,而且從這裏千年前就留下的咒印,而且連續兩道相隔百年的咒印來說,這底下一定有什麽厲害的東西在,而且很可能隨時都會出來,作為玄門弟子,見到這事卻不能不管。”
看到王翊堅定的眼神,我不得不信他的話,若這番話是別人說來,我可能隻會覺得戳之以鼻,或者隻覺得對方別有用心,但王翊說來,卻有些不同了,至少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對他也有懷疑,但我還是覺得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一個比較可愛的修行人。
看了看那口古井,我心裏忽然湧現出一股衝動,最終我的理智還是敗了,苦笑道:“王大哥,我不走,我也陪你一起下去看看吧,那個老頭讓我來這,應該還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和你一起下去,也安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