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女配沉迷事業(快穿) 作者:漫漫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宣德帝宣布了出征的人選,顧晗就開始忙碌起來。
皇後緊拉著女兒的手,對著旁邊收拾行禮的宮女吩咐道:“換洗的衣服要多帶幾套,還有金瘡藥什麽的,一定要帶足。”
顧晗知道皇後擔心自己,安慰道:“母後,金瘡藥這些軍隊都有,您放心,我一定會平安迴來的。”
“你從小到大就沒有離開過我身邊,這次又去的是邊疆,還是去上戰場,你讓我怎麽能安心?”皇後擔心道,自從得知女兒要去戰場,她就沒睡好覺。若不是知道這是女兒自己的主意,她不能誤了女兒的大事,不然她一定去宣德帝那求宣德帝收迴成命。
說到這皇後又想到了什麽,對著宮人吩咐道:“對了,趕緊將那做好的金絲軟甲拿上來。”
宮人緊接著呈上一個鍍金的環鎖鎧,是用鐵絲或鐵環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令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外麵鍍上金水,這便是金絲軟甲。雖不像後世寫得那樣刀劍出入,水火不侵,但在大齊已是最好的鎧甲了。
“軍隊的那些軟甲都是男人穿得,你是女孩子,肯定不合身。”皇後一邊給顧晗套上軟甲試試合不合身,一邊念叨道:“這是我讓人按照你的尺寸做得,你趕緊試試,哪裏不合身的再讓他們改。”
顧晗試過後,笑道:“母後讓人做的,自然都合身。”皇後一直記得她的尺碼,她小時候的一些衣服都是皇後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父皇派了人保護我,再加上我手下的神機營,都會護兒臣周全的。”顧晗安慰皇後道:“兒臣會經常寫信給母後報平安的。”宣德帝給她手下使用火器的軍隊命名為神機營。
“我離開的這段日子,若是賢嬪那有什麽不好聽的話,母後也不用理會,父皇自會處置她。”顧晗不放心地囑咐道:“還有蕭建那,無論他做了什麽,母後都不用理會,父皇心裏自有杆秤。”
“你放心,本宮位居中宮這麽多年,賢嬪還奈何不了我。”皇後知道女兒是擔心自己,臉上滿是笑意。
“最後有一點,母後近些日子若是無聊,可召宗室的王妃說說話,讓他們帶著孩子來母後這,也好替兒臣承歡母後膝下。”顧晗拉著皇後的手道。
“你的意思是?”皇後仿佛想到了什麽,但是又覺得不太可能,道:“你父皇有蕭建。”
“蕭建並不得父皇喜愛,且自古以來,流落民間長大的皇子,又有幾個能繼承皇位的?”顧晗反問道,看著皇後皺了皺眉,接著道:“父皇春秋鼎盛,母後召些年紀小些的孩子進宮說說話就好,這些孩子說話也有童趣,正好逗母後開心。”
皇後明白,這是告訴她過繼來的宗室子弟不會是成年的,隻會是小孩子,但是皇後還是猶豫道:“你父皇那?”
“這也是父皇的意思。”顧晗知道皇後在擔心什麽,安撫道:“父皇之前暗示過我,不會讓蕭建繼位,想要從宗室中挑個順眼的孩子。父皇也是擔心我和母後,想讓我們自己挑個跟我們親近的,以後也好有個依靠。”
帝王再冷酷無情,也有放心不下的人。宣德帝放心不下的就是和他一起受過罪的妻子和女兒,特別是為他擋過幾次災的女兒。
“此事父皇本是想讓我親自去辦的,但是我現在要出征,這樣的重任就隻能壓在母後身上了。”顧晗笑道。
“儲君人選也不能是我們說了算,更要你父皇和大臣們的同意。”皇後覺得這擔子太大了,她一個不參與朝政的皇後實在是承受不來這種決定大齊命運的事。
“隻是讓母後挑出幾個人選,不是讓母後直接定下人。”顧晗解釋道:“父皇就是怕到時候大臣推舉上來的人,他一個都不知情,連適合的人選都沒有,隻能在那群大臣舉薦的人中挑一個出來。”
大臣推舉出來的人,要不然是成年的,素有賢名的宗室子弟,還有一些大臣暗自裏收錢,哪個宗室給的錢多,他們就舉薦誰。
宣德帝讓她和皇後現在就相看人,一是信任她們,想要給她們一個依靠,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不想選那些大臣隨意舉薦的人,想選一個合自己心意的。
皇後點頭,隨後又問道:“那蕭建那呢?”
“他最近蹦躂地太歡,還和毅勇侯攪合在一起,父皇對他極為失望。”顧晗道,這事在朝中隻要是宣德帝的心腹都知道,隻有蕭建自己感覺良好。
“我聽說蕭建最近不是和毅勇侯疏遠了嗎?”皇後問道。自從宣德帝命人連夜斬殺毅勇侯手下不聽調遣的將領後,毅勇侯不得不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之後,毅勇侯失勢,蕭建便疏遠了毅勇侯,甚至保齡侯還在朝中參了毅勇侯一本。聽說孫大姑娘給蕭建遞的遊玩的帖子,蕭建都沒有迴複,孫姑娘最近正以淚洗麵呢。
“父皇最不喜趨炎附勢之人。”顧晗道。宣德帝不喜太過勢利的人,當年宣德帝為太子時失勢,一夜之間很多官員都和他撇清了關係,有的甚至還落井下石。蕭建若隻是和毅勇侯府斷了關係還好,但又讓保齡侯參了毅勇侯一本,這讓宣德帝對其本來就不好的印象變得更糟糕了。
她聽說最近蕭建整日在拜訪幾位宰輔和六部的尚書侍郎,但是大多數高官都直接拒絕了他,各個勳貴府中更是如此。
但就是如此,蕭建最近蹦躂地依舊很歡,聽說他最近又跑去和新進的進士們喝酒去了。
“母後不用管蕭建,他的事自有父皇操心。”顧晗說道:“母後在宮中一定要保重身體。”
皇後又囑托了一些讓顧晗注意安全的話,便離開了顧晗的宮殿。
皇後剛走,這邊就有人迴稟說中書舍人陸機求見。
顧晗雖有些詫異,但還是道:“正殿奉茶。”
“你怎麽來了”顧晗問道:“可是有什麽事情?”按照常理,官員不得入內宮,陸機能這個時候過來,一定是經過宣德帝同意的。
“臣向陛下求旨,想要和公主共赴北疆,陛下說公主同意臣去,臣才能一塊兒去。”陸機拱手答道。
對於宣德帝的意思顧晗來不及多想,而是問道:“你去北疆能做什麽?本宮帳下武將眾多,你安心在京城幫著陛下處理就是在幫本宮了。”
“殿下帳下不缺武將,但是缺一軍師。”陸機請命道:“臣雖不如將士勇武,但是也能騎馬射箭,臣自幼熟讀兵書,兵法謀略知之甚詳。”
“這些本宮都會。”顧晗還是沒有答應陸機的請求。陸機的誌向她是知道的,陸機和她說過,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入閣為宰,為百姓請命,為萬世開太平。
陸機的經曆是艱難的,如今仕途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她希望陸機能夠按照原先規劃好的路走下去,而不是跟著她去邊疆。戰功雖好,但卻對文官用處不大。
“臣知道公主的才學不比臣低,但是用兵之道總歸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陸機道:“殿下若不信臣,可與臣推演沙盤。”
“你的能力本宮是相信的。”顧晗語重心長地道:“你要想清楚,這次北疆之戰,時間有可能長達數年,這會耽誤你的仕途的。”
“臣不怕,臣隻願與公主共赴北疆,守衛公主,守衛百姓,守衛大齊。”陸機堅定道。
“既然你心意已定,本宮也就不多說什麽了,迴去準備好東西,隨本宮一起走。”顧晗同意道。
“多謝公主。”
陸機離開後,顧晗就直奔勤政殿而去。
“你同意陸機的請求了?”宣德帝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女兒。陸機有什麽小心思他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陸機也足夠優秀,他也樂見其成。
“父皇怎麽把他推到兒臣這?”顧晗皺眉問道:“您不是一直把陸機當成未來的宰輔培養嗎?”
“他一心要去,朕有什麽辦法?”宣德帝看女兒還沒有開竅,心裏舒坦了不少,看來女兒還能多留一段時間。
顧晗看著宣德帝推脫的樣子,一陣無奈,她總感覺宣德帝知道了什麽事,卻在瞞著她。
十日後,顧晗帶領原本隸屬於毅勇侯手下的十萬精兵從京中出發和從西疆前往北疆的關西伯會合,出征當日,宣德帝親自在城門踐行。
四個月後,邊疆傳來捷報,大敗北狄即潞氏,其餘小部落皆潰逃。
又過半個月,邊疆再傳捷報,昭陽公主活捉皋落氏可汗和即潞氏大可汗,大齊逐步攻下北狄各大部落。
宣德帝接到戰報後大讚昭陽公主為“吾家麒麟兒!”。
三個月後,大齊軍隊正式收服北狄各地。之後昭陽公主又上奏在北狄為州郡,自此之後北狄正式成為大齊的領土。
宣德五年十二月,關西伯率領大軍班師迴朝,宣德帝城門處親迎大軍。當日晚間大殿設宴,宴請有功之臣。
群臣都入場後,隻聽到外麵有人唱喏道:“陛下駕到!皇後娘娘駕到!昭陽公主到!”
皇後緊拉著女兒的手,對著旁邊收拾行禮的宮女吩咐道:“換洗的衣服要多帶幾套,還有金瘡藥什麽的,一定要帶足。”
顧晗知道皇後擔心自己,安慰道:“母後,金瘡藥這些軍隊都有,您放心,我一定會平安迴來的。”
“你從小到大就沒有離開過我身邊,這次又去的是邊疆,還是去上戰場,你讓我怎麽能安心?”皇後擔心道,自從得知女兒要去戰場,她就沒睡好覺。若不是知道這是女兒自己的主意,她不能誤了女兒的大事,不然她一定去宣德帝那求宣德帝收迴成命。
說到這皇後又想到了什麽,對著宮人吩咐道:“對了,趕緊將那做好的金絲軟甲拿上來。”
宮人緊接著呈上一個鍍金的環鎖鎧,是用鐵絲或鐵環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令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外麵鍍上金水,這便是金絲軟甲。雖不像後世寫得那樣刀劍出入,水火不侵,但在大齊已是最好的鎧甲了。
“軍隊的那些軟甲都是男人穿得,你是女孩子,肯定不合身。”皇後一邊給顧晗套上軟甲試試合不合身,一邊念叨道:“這是我讓人按照你的尺寸做得,你趕緊試試,哪裏不合身的再讓他們改。”
顧晗試過後,笑道:“母後讓人做的,自然都合身。”皇後一直記得她的尺碼,她小時候的一些衣服都是皇後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父皇派了人保護我,再加上我手下的神機營,都會護兒臣周全的。”顧晗安慰皇後道:“兒臣會經常寫信給母後報平安的。”宣德帝給她手下使用火器的軍隊命名為神機營。
“我離開的這段日子,若是賢嬪那有什麽不好聽的話,母後也不用理會,父皇自會處置她。”顧晗不放心地囑咐道:“還有蕭建那,無論他做了什麽,母後都不用理會,父皇心裏自有杆秤。”
“你放心,本宮位居中宮這麽多年,賢嬪還奈何不了我。”皇後知道女兒是擔心自己,臉上滿是笑意。
“最後有一點,母後近些日子若是無聊,可召宗室的王妃說說話,讓他們帶著孩子來母後這,也好替兒臣承歡母後膝下。”顧晗拉著皇後的手道。
“你的意思是?”皇後仿佛想到了什麽,但是又覺得不太可能,道:“你父皇有蕭建。”
“蕭建並不得父皇喜愛,且自古以來,流落民間長大的皇子,又有幾個能繼承皇位的?”顧晗反問道,看著皇後皺了皺眉,接著道:“父皇春秋鼎盛,母後召些年紀小些的孩子進宮說說話就好,這些孩子說話也有童趣,正好逗母後開心。”
皇後明白,這是告訴她過繼來的宗室子弟不會是成年的,隻會是小孩子,但是皇後還是猶豫道:“你父皇那?”
“這也是父皇的意思。”顧晗知道皇後在擔心什麽,安撫道:“父皇之前暗示過我,不會讓蕭建繼位,想要從宗室中挑個順眼的孩子。父皇也是擔心我和母後,想讓我們自己挑個跟我們親近的,以後也好有個依靠。”
帝王再冷酷無情,也有放心不下的人。宣德帝放心不下的就是和他一起受過罪的妻子和女兒,特別是為他擋過幾次災的女兒。
“此事父皇本是想讓我親自去辦的,但是我現在要出征,這樣的重任就隻能壓在母後身上了。”顧晗笑道。
“儲君人選也不能是我們說了算,更要你父皇和大臣們的同意。”皇後覺得這擔子太大了,她一個不參與朝政的皇後實在是承受不來這種決定大齊命運的事。
“隻是讓母後挑出幾個人選,不是讓母後直接定下人。”顧晗解釋道:“父皇就是怕到時候大臣推舉上來的人,他一個都不知情,連適合的人選都沒有,隻能在那群大臣舉薦的人中挑一個出來。”
大臣推舉出來的人,要不然是成年的,素有賢名的宗室子弟,還有一些大臣暗自裏收錢,哪個宗室給的錢多,他們就舉薦誰。
宣德帝讓她和皇後現在就相看人,一是信任她們,想要給她們一個依靠,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不想選那些大臣隨意舉薦的人,想選一個合自己心意的。
皇後點頭,隨後又問道:“那蕭建那呢?”
“他最近蹦躂地太歡,還和毅勇侯攪合在一起,父皇對他極為失望。”顧晗道,這事在朝中隻要是宣德帝的心腹都知道,隻有蕭建自己感覺良好。
“我聽說蕭建最近不是和毅勇侯疏遠了嗎?”皇後問道。自從宣德帝命人連夜斬殺毅勇侯手下不聽調遣的將領後,毅勇侯不得不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之後,毅勇侯失勢,蕭建便疏遠了毅勇侯,甚至保齡侯還在朝中參了毅勇侯一本。聽說孫大姑娘給蕭建遞的遊玩的帖子,蕭建都沒有迴複,孫姑娘最近正以淚洗麵呢。
“父皇最不喜趨炎附勢之人。”顧晗道。宣德帝不喜太過勢利的人,當年宣德帝為太子時失勢,一夜之間很多官員都和他撇清了關係,有的甚至還落井下石。蕭建若隻是和毅勇侯府斷了關係還好,但又讓保齡侯參了毅勇侯一本,這讓宣德帝對其本來就不好的印象變得更糟糕了。
她聽說最近蕭建整日在拜訪幾位宰輔和六部的尚書侍郎,但是大多數高官都直接拒絕了他,各個勳貴府中更是如此。
但就是如此,蕭建最近蹦躂地依舊很歡,聽說他最近又跑去和新進的進士們喝酒去了。
“母後不用管蕭建,他的事自有父皇操心。”顧晗說道:“母後在宮中一定要保重身體。”
皇後又囑托了一些讓顧晗注意安全的話,便離開了顧晗的宮殿。
皇後剛走,這邊就有人迴稟說中書舍人陸機求見。
顧晗雖有些詫異,但還是道:“正殿奉茶。”
“你怎麽來了”顧晗問道:“可是有什麽事情?”按照常理,官員不得入內宮,陸機能這個時候過來,一定是經過宣德帝同意的。
“臣向陛下求旨,想要和公主共赴北疆,陛下說公主同意臣去,臣才能一塊兒去。”陸機拱手答道。
對於宣德帝的意思顧晗來不及多想,而是問道:“你去北疆能做什麽?本宮帳下武將眾多,你安心在京城幫著陛下處理就是在幫本宮了。”
“殿下帳下不缺武將,但是缺一軍師。”陸機請命道:“臣雖不如將士勇武,但是也能騎馬射箭,臣自幼熟讀兵書,兵法謀略知之甚詳。”
“這些本宮都會。”顧晗還是沒有答應陸機的請求。陸機的誌向她是知道的,陸機和她說過,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入閣為宰,為百姓請命,為萬世開太平。
陸機的經曆是艱難的,如今仕途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她希望陸機能夠按照原先規劃好的路走下去,而不是跟著她去邊疆。戰功雖好,但卻對文官用處不大。
“臣知道公主的才學不比臣低,但是用兵之道總歸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陸機道:“殿下若不信臣,可與臣推演沙盤。”
“你的能力本宮是相信的。”顧晗語重心長地道:“你要想清楚,這次北疆之戰,時間有可能長達數年,這會耽誤你的仕途的。”
“臣不怕,臣隻願與公主共赴北疆,守衛公主,守衛百姓,守衛大齊。”陸機堅定道。
“既然你心意已定,本宮也就不多說什麽了,迴去準備好東西,隨本宮一起走。”顧晗同意道。
“多謝公主。”
陸機離開後,顧晗就直奔勤政殿而去。
“你同意陸機的請求了?”宣德帝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女兒。陸機有什麽小心思他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陸機也足夠優秀,他也樂見其成。
“父皇怎麽把他推到兒臣這?”顧晗皺眉問道:“您不是一直把陸機當成未來的宰輔培養嗎?”
“他一心要去,朕有什麽辦法?”宣德帝看女兒還沒有開竅,心裏舒坦了不少,看來女兒還能多留一段時間。
顧晗看著宣德帝推脫的樣子,一陣無奈,她總感覺宣德帝知道了什麽事,卻在瞞著她。
十日後,顧晗帶領原本隸屬於毅勇侯手下的十萬精兵從京中出發和從西疆前往北疆的關西伯會合,出征當日,宣德帝親自在城門踐行。
四個月後,邊疆傳來捷報,大敗北狄即潞氏,其餘小部落皆潰逃。
又過半個月,邊疆再傳捷報,昭陽公主活捉皋落氏可汗和即潞氏大可汗,大齊逐步攻下北狄各大部落。
宣德帝接到戰報後大讚昭陽公主為“吾家麒麟兒!”。
三個月後,大齊軍隊正式收服北狄各地。之後昭陽公主又上奏在北狄為州郡,自此之後北狄正式成為大齊的領土。
宣德五年十二月,關西伯率領大軍班師迴朝,宣德帝城門處親迎大軍。當日晚間大殿設宴,宴請有功之臣。
群臣都入場後,隻聽到外麵有人唱喏道:“陛下駕到!皇後娘娘駕到!昭陽公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