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托夢
清穿之影帝重生帝王家 作者:三千大夢敘平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兒子也說不大清楚,隻是迷迷糊糊到了個像是皇阿瑪金鑾殿似的大殿上頭,兩邊坐著的都是不好好穿衣服的大和尚——和咱們的大和尚不一樣,好幾個都是光著身子的,手上又不嫌累似的拖著什麽東西,腦袋上不知被誰打了一堆的包……”
胤祺站在屋子當間,瞄著這一屋子身份顯赫的主兒,毅然決定必須要繼續把這場戲完美無缺的演下去,臉上仍保持著天真無邪的稚氣神態,腦子裏卻已拚命地迴憶起前世裏童年時每個暑假都要霸屏的西遊記來。
事實證明,時勢無疑是可以把一個專業十級的演員活生生逼成三流的蹩腳編劇的。
熬過了三天一言不發的日子,他忽然對說話這件事產生了極大的熱情——雖然前世大半的時間都紮在橫店,可他畢竟也是皇城根兒底下長大的,又跟著老院長學了一嘴標準的京片子,即使是對著當今聖上也一點兒都不覺著打怵,順溜至極地滿嘴跑起火車來,卻不想隻說了一半兒,便聽見了四處抽氣憋笑的動靜。
“皇阿瑪——兒子這兒說正事兒呢!”胤祺也飆戲飆得上了癮,委屈至極地對著那個帶頭忍笑的人跳起了腳,“兒子可是看的真真兒的,那一頭的包,堆起來得有這麽高!”
他嗓子還沒好完全,說的急了就又咳起來,卻還頑強地在頭頂比劃著記憶中的高度。孝莊已笑得直抹淚,趕忙將他摟進懷裏安撫地順著氣,又點了點他的腦門:“傻孩子,那些可都是佛爺、菩薩、羅漢,你這是天大的福氣,竟見著了他們的真身,可惜你卻不識得,還當人家是被打了呢?”
“太皇太後說的正是,想來五阿哥所見的,正是靈山的景象。”邊上法源寺的高僧躬身誦了句佛號,臉上帶著寬容又慈悲的高深笑意,“由此可見,五阿哥實在福緣極深,這一雙眼睛隻怕並非是所謂‘鬼眼’,而是大乘佛教中所提及的廣目緣法,命中特意有此一遭磨煉才是……”
事實再一次證明,隻要幫腔的足夠會忽悠,三流的編劇也能編出一流的故事來。
“不對不對,音兒不對,我記得佛祖說的是什麽——什麽俱耶尼……”
胤祺一邊像模像樣地咬著梵語的發音,一邊忍不住開始懷疑前世那個江湖遊醫是不是就是法源寺出來的,隔了幾百年,這話說的竟一點兒也不差,也不知道大和尚們是不是都早念熟了這一套。
卻不知這話一出,高僧竟忽然顯而易見地激動起來,連著誦了幾句佛號,撲拜在康熙麵前喜不自勝道:“啟稟聖上,五阿哥方才所言可是真真正正的真佛之音呐……我朝有真佛音傳,正是海晏河清,太平盛世之福啊!”
蹩腳編劇呆滯地望著麵前的大和尚,隻覺得肅然起敬,訥訥了兩句竟再不敢開口。
——他是真怕再編下去,這位高僧連羅漢轉世都能安在他的頭上了。
康熙半信半疑地瞅著這位平時喜怒不形於色的得道高僧歡喜的樣子,心裏竟也已開始有些拿不準。他其實是不大信這些托夢之類虛無之事的,特意來聽胤祺說,也不過是為了叫太皇太後高興,卻不知這小子懵懵懂懂的竟真說出這麽多有門路可尋的東西來。宮裏自然是沒人能教他的,莫非還真是天授佛音不成?
父子倆心裏頭都有些打鼓,不期然對上彼此茫然的目光,竟都忽然生出幾分同病相憐的好笑來。康熙索性也拋開心裏的念頭,笑著衝胤祺招了招手:“老五,來,上皇阿瑪這兒來說。”
“誒。”胤祺利索地應了一聲,一溜煙鑽到康熙身邊兒,果斷遠離了這位比他還入戲的大和尚,歪著頭想了一陣兒才又道:“佛祖要兒子念經,可我說我不認識字,把他老人家給氣樂了,就把我領到一個裝滿了經書的小黑屋裏頭,逼著我抄了三天三夜的經,邊抄還得邊認字。什麽觀自在菩薩,什麽菠蘿蜜的——也真怪,不都說大和尚不重口腹之欲麽?可他們還叫著要吃菠蘿蜜……”
“什麽菠蘿蜜,你抄的那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朕看你是真餓壞了,隻知道要吃。”
康熙假意虎著臉斥了他一句,語氣卻沒有半點兒訓斥的意思,又帶著些笑意打發隨侍太監道:“去,給五阿哥端盤子菠蘿蜜酥來解解饞。”
看著兒子在自己手心裏一本正經比劃著的漢字,英明神武的康熙爺終於開始自暴自棄地相信這些曾經不屑一顧的神鬼之事了。
把會寫字這件事兒也成功栽在佛祖身上的五阿哥心滿意足地靠在康熙臂彎裏,功德圓滿地往嘴裏塞著鳳梨酥,一雙眼睛彎起了個漂亮又乖巧的弧度。
腦後忽然遭了個爆栗,慘唿一聲抬頭,就撞見了康熙又好氣又好笑的目光:“就知道吃,還不快說——你這眼睛到底有沒有什麽法子?”
“誒。”胤祺一縮脖子,放下手裏的半塊酥,扳著小手一本正經地搖晃著腦袋念道:“朱砂,草木灰,柏子油,白芷粉……以朝露調和成糊敷在眼上,白布裹上十日洗去,則夜間目力與舊日不變,白日亦可視物如常人。”
這方子看著就懸乎得很,他當年拿著了也不覺得會有什麽用,隻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念頭試了,誰知竟真叫那孩子重見了日光,倒是白饒了個明眸夜視的神奇本事。
康熙望向邊上候著的太醫,後者顯然也覺得這方子藥性混雜實在離譜,可畢竟整個太醫院都已在這位五阿哥性命的事上栽了個大跟頭,這時候又哪敢多嘴,隻得硬著頭皮含糊稟道:“總歸大抵無害,不妨,不妨一試……”
“朕本也沒指望著你們。”康熙冷哼了一聲,總算是沒再挑他們的不是,又緩和了神色望向胤祺,顯然已經徹底向封建迷信繳械投降,“可還有別的什麽規矩,靜養念經,貢品祭祀什麽的?”
“沒有。”胤祺果斷搖頭,他就聽著了一個靜養——自己已靜養了這麽多天了,雖說明知是為了他好,可要是再被圈在這麽間小黑屋裏頭,他早晚得被憋死。
“人不大,心思倒不少。”康熙自然看出了他的心思,順手又照著這個皮實的兒子腦袋上敲了一把,滿意地瞧著他捂著腦袋撞天叫屈,笑著拈起一塊鳳梨酥自個兒吃了:“既有佛祖開蒙,佛經習字,想來你也用不著發蒙兒先生了,等迴頭把眼睛治好,就跟著兄弟們一起去上書房吧。”
整段話說得語氣篤定理所當然,倒是比胤祺對這個方子的信心還要足上幾分。
“誒!”胤祺正悶得發慌呢,一聽總算能見著那幫攪風攪雨朝野不寧的皇子兄弟們,一時也是興奮不已,捂著額頭眉開眼笑,歡喜地應了一聲,暗自決定迴去一定要對著那位功德無量的如來佛好好拜上一拜。
當一國之君打定了主意要做點兒什麽的時候,其進度無疑是極驚人的。次日一早就被從被窩裏挖出來的胤祺呆滯地坐在榻沿兒上,被一群人上下忙活著穿衣服梳辮子拿帕子淨了麵,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抗議,就被拿早上的露水浸得冰冰涼的白布按在了眼睛上。
從沒用過貼身助理的堂堂影帝也算是體會了一次大明星的感受,不由深深地慶幸起自己過去那二十年裏的明智來。
再怎麽也曾經是各大代言爭相擁簇的一線明星,他自然不是沒享過福,卻也絕不是沒吃過苦。這世上沒有享不了福的命,什麽人好吃好穿的伺候個十天半月,就都會無師自通的清楚怎麽才能活得舒服,可有些福卻實在是叫人消受不起,尤其是吃過苦的人,再被奴才主子似的伺候著,就難免渾身上下的不得勁兒。
他自然也逃不掉這個圈子。再怎麽也是孤兒院裏頭苦哈哈熬出來的,哪怕他最後手裏的錢已經足夠叫一個孤兒院的孩子不再過自己當年的苦日子,也依舊不喜歡有人在身邊點頭哈腰地伺候著自己。
隻可惜啊——生在帝王家,又是清宮這種奴才跟主子界限分明到森嚴的地方,他還真隻能乖乖地攤平了叫人家伺候。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冒牌五阿哥感慨萬分地歎了口氣,正要跳下榻來去用早膳,就被邊上早候著的嬤嬤穩穩當當地抱在了懷裏。
……這日子沒法過了!
終歸是個成年人的靈魂,就算這幾天用飆戲的心態來裝嫩裝得不亦樂乎,也絕不意味著胤祺會喜歡這樣被人抱來抱去——再說了,這幾日裏白天他也什麽都看不著,來迴跑得早熟了,這具身體的耳朵又遠比旁人靈得多,隻靠聽的就能猜出哪裏站著什麽人,連孝莊和蘇麻喇姑都由著他亂跑,憑什麽現在不被抱著就不會走路了?
悲憤的五阿哥不由分說地扭動著身子從嬤嬤懷裏掙了下來,板著小臉背起雙手,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經仰頭道:“我都這麽過了六年了,走路做事都利索著呢。知道你們盡心照顧我,卻也不必這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隻陪著我些也就是了,記住了嗎?”
他也知道自己年紀尚幼鎮不住場,刻意叫身上帶了幾分氣勢,聽著耳邊紛紛應了聲,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行了,老祖宗喜靜,也用不著這麽多人,留一個嬤嬤幫我看著點兒道也就是了,你們都散了吧。”
胤祺站在屋子當間,瞄著這一屋子身份顯赫的主兒,毅然決定必須要繼續把這場戲完美無缺的演下去,臉上仍保持著天真無邪的稚氣神態,腦子裏卻已拚命地迴憶起前世裏童年時每個暑假都要霸屏的西遊記來。
事實證明,時勢無疑是可以把一個專業十級的演員活生生逼成三流的蹩腳編劇的。
熬過了三天一言不發的日子,他忽然對說話這件事產生了極大的熱情——雖然前世大半的時間都紮在橫店,可他畢竟也是皇城根兒底下長大的,又跟著老院長學了一嘴標準的京片子,即使是對著當今聖上也一點兒都不覺著打怵,順溜至極地滿嘴跑起火車來,卻不想隻說了一半兒,便聽見了四處抽氣憋笑的動靜。
“皇阿瑪——兒子這兒說正事兒呢!”胤祺也飆戲飆得上了癮,委屈至極地對著那個帶頭忍笑的人跳起了腳,“兒子可是看的真真兒的,那一頭的包,堆起來得有這麽高!”
他嗓子還沒好完全,說的急了就又咳起來,卻還頑強地在頭頂比劃著記憶中的高度。孝莊已笑得直抹淚,趕忙將他摟進懷裏安撫地順著氣,又點了點他的腦門:“傻孩子,那些可都是佛爺、菩薩、羅漢,你這是天大的福氣,竟見著了他們的真身,可惜你卻不識得,還當人家是被打了呢?”
“太皇太後說的正是,想來五阿哥所見的,正是靈山的景象。”邊上法源寺的高僧躬身誦了句佛號,臉上帶著寬容又慈悲的高深笑意,“由此可見,五阿哥實在福緣極深,這一雙眼睛隻怕並非是所謂‘鬼眼’,而是大乘佛教中所提及的廣目緣法,命中特意有此一遭磨煉才是……”
事實再一次證明,隻要幫腔的足夠會忽悠,三流的編劇也能編出一流的故事來。
“不對不對,音兒不對,我記得佛祖說的是什麽——什麽俱耶尼……”
胤祺一邊像模像樣地咬著梵語的發音,一邊忍不住開始懷疑前世那個江湖遊醫是不是就是法源寺出來的,隔了幾百年,這話說的竟一點兒也不差,也不知道大和尚們是不是都早念熟了這一套。
卻不知這話一出,高僧竟忽然顯而易見地激動起來,連著誦了幾句佛號,撲拜在康熙麵前喜不自勝道:“啟稟聖上,五阿哥方才所言可是真真正正的真佛之音呐……我朝有真佛音傳,正是海晏河清,太平盛世之福啊!”
蹩腳編劇呆滯地望著麵前的大和尚,隻覺得肅然起敬,訥訥了兩句竟再不敢開口。
——他是真怕再編下去,這位高僧連羅漢轉世都能安在他的頭上了。
康熙半信半疑地瞅著這位平時喜怒不形於色的得道高僧歡喜的樣子,心裏竟也已開始有些拿不準。他其實是不大信這些托夢之類虛無之事的,特意來聽胤祺說,也不過是為了叫太皇太後高興,卻不知這小子懵懵懂懂的竟真說出這麽多有門路可尋的東西來。宮裏自然是沒人能教他的,莫非還真是天授佛音不成?
父子倆心裏頭都有些打鼓,不期然對上彼此茫然的目光,竟都忽然生出幾分同病相憐的好笑來。康熙索性也拋開心裏的念頭,笑著衝胤祺招了招手:“老五,來,上皇阿瑪這兒來說。”
“誒。”胤祺利索地應了一聲,一溜煙鑽到康熙身邊兒,果斷遠離了這位比他還入戲的大和尚,歪著頭想了一陣兒才又道:“佛祖要兒子念經,可我說我不認識字,把他老人家給氣樂了,就把我領到一個裝滿了經書的小黑屋裏頭,逼著我抄了三天三夜的經,邊抄還得邊認字。什麽觀自在菩薩,什麽菠蘿蜜的——也真怪,不都說大和尚不重口腹之欲麽?可他們還叫著要吃菠蘿蜜……”
“什麽菠蘿蜜,你抄的那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朕看你是真餓壞了,隻知道要吃。”
康熙假意虎著臉斥了他一句,語氣卻沒有半點兒訓斥的意思,又帶著些笑意打發隨侍太監道:“去,給五阿哥端盤子菠蘿蜜酥來解解饞。”
看著兒子在自己手心裏一本正經比劃著的漢字,英明神武的康熙爺終於開始自暴自棄地相信這些曾經不屑一顧的神鬼之事了。
把會寫字這件事兒也成功栽在佛祖身上的五阿哥心滿意足地靠在康熙臂彎裏,功德圓滿地往嘴裏塞著鳳梨酥,一雙眼睛彎起了個漂亮又乖巧的弧度。
腦後忽然遭了個爆栗,慘唿一聲抬頭,就撞見了康熙又好氣又好笑的目光:“就知道吃,還不快說——你這眼睛到底有沒有什麽法子?”
“誒。”胤祺一縮脖子,放下手裏的半塊酥,扳著小手一本正經地搖晃著腦袋念道:“朱砂,草木灰,柏子油,白芷粉……以朝露調和成糊敷在眼上,白布裹上十日洗去,則夜間目力與舊日不變,白日亦可視物如常人。”
這方子看著就懸乎得很,他當年拿著了也不覺得會有什麽用,隻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念頭試了,誰知竟真叫那孩子重見了日光,倒是白饒了個明眸夜視的神奇本事。
康熙望向邊上候著的太醫,後者顯然也覺得這方子藥性混雜實在離譜,可畢竟整個太醫院都已在這位五阿哥性命的事上栽了個大跟頭,這時候又哪敢多嘴,隻得硬著頭皮含糊稟道:“總歸大抵無害,不妨,不妨一試……”
“朕本也沒指望著你們。”康熙冷哼了一聲,總算是沒再挑他們的不是,又緩和了神色望向胤祺,顯然已經徹底向封建迷信繳械投降,“可還有別的什麽規矩,靜養念經,貢品祭祀什麽的?”
“沒有。”胤祺果斷搖頭,他就聽著了一個靜養——自己已靜養了這麽多天了,雖說明知是為了他好,可要是再被圈在這麽間小黑屋裏頭,他早晚得被憋死。
“人不大,心思倒不少。”康熙自然看出了他的心思,順手又照著這個皮實的兒子腦袋上敲了一把,滿意地瞧著他捂著腦袋撞天叫屈,笑著拈起一塊鳳梨酥自個兒吃了:“既有佛祖開蒙,佛經習字,想來你也用不著發蒙兒先生了,等迴頭把眼睛治好,就跟著兄弟們一起去上書房吧。”
整段話說得語氣篤定理所當然,倒是比胤祺對這個方子的信心還要足上幾分。
“誒!”胤祺正悶得發慌呢,一聽總算能見著那幫攪風攪雨朝野不寧的皇子兄弟們,一時也是興奮不已,捂著額頭眉開眼笑,歡喜地應了一聲,暗自決定迴去一定要對著那位功德無量的如來佛好好拜上一拜。
當一國之君打定了主意要做點兒什麽的時候,其進度無疑是極驚人的。次日一早就被從被窩裏挖出來的胤祺呆滯地坐在榻沿兒上,被一群人上下忙活著穿衣服梳辮子拿帕子淨了麵,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抗議,就被拿早上的露水浸得冰冰涼的白布按在了眼睛上。
從沒用過貼身助理的堂堂影帝也算是體會了一次大明星的感受,不由深深地慶幸起自己過去那二十年裏的明智來。
再怎麽也曾經是各大代言爭相擁簇的一線明星,他自然不是沒享過福,卻也絕不是沒吃過苦。這世上沒有享不了福的命,什麽人好吃好穿的伺候個十天半月,就都會無師自通的清楚怎麽才能活得舒服,可有些福卻實在是叫人消受不起,尤其是吃過苦的人,再被奴才主子似的伺候著,就難免渾身上下的不得勁兒。
他自然也逃不掉這個圈子。再怎麽也是孤兒院裏頭苦哈哈熬出來的,哪怕他最後手裏的錢已經足夠叫一個孤兒院的孩子不再過自己當年的苦日子,也依舊不喜歡有人在身邊點頭哈腰地伺候著自己。
隻可惜啊——生在帝王家,又是清宮這種奴才跟主子界限分明到森嚴的地方,他還真隻能乖乖地攤平了叫人家伺候。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冒牌五阿哥感慨萬分地歎了口氣,正要跳下榻來去用早膳,就被邊上早候著的嬤嬤穩穩當當地抱在了懷裏。
……這日子沒法過了!
終歸是個成年人的靈魂,就算這幾天用飆戲的心態來裝嫩裝得不亦樂乎,也絕不意味著胤祺會喜歡這樣被人抱來抱去——再說了,這幾日裏白天他也什麽都看不著,來迴跑得早熟了,這具身體的耳朵又遠比旁人靈得多,隻靠聽的就能猜出哪裏站著什麽人,連孝莊和蘇麻喇姑都由著他亂跑,憑什麽現在不被抱著就不會走路了?
悲憤的五阿哥不由分說地扭動著身子從嬤嬤懷裏掙了下來,板著小臉背起雙手,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經仰頭道:“我都這麽過了六年了,走路做事都利索著呢。知道你們盡心照顧我,卻也不必這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隻陪著我些也就是了,記住了嗎?”
他也知道自己年紀尚幼鎮不住場,刻意叫身上帶了幾分氣勢,聽著耳邊紛紛應了聲,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行了,老祖宗喜靜,也用不著這麽多人,留一個嬤嬤幫我看著點兒道也就是了,你們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