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某縣醫院會議室
醫生們正在為一位即將動手術的腦膜瘤患者會診。
腦膜瘤長得位置不好, 患者身體狀態也差。200斤的體重患有嚴重心髒病與高血壓,最糟糕她還懷了孕, 堅決不肯做妊娠終止手術。先要給她做剖腹產,提前將胎兒取出, 再進行開顱。這次手術很複雜,風險非常高。
主治醫生、內外科醫生、婦科醫生、兒科醫生、麻醉科醫生紛紛發表意見,副院長藍韻聽取意見後,無奈表示“這手術我們醫院沒有條件做,建議患者轉院或者請專家飛刀吧。主治醫生去問患者意見。”
現實情況如此, 逞強是沒用。做不了的手術就是做不了,不承認差距也不成,他們是醫生,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
縣醫院醫療條件有限,醫生的技術也有差別, 麻醉的水平也跟不上,隻能推薦轉院或者請專家飛刀。
下午主治醫生反饋, 患者經不起折騰, 願意請專家。
藍韻是外科醫生, 但她的技術也不算太高明。能這麽快當上副院長, 當然有她父母的因素,但她個人人脈廣泛,在交流合作公關等各方麵能力極其出色,為醫院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這才是她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
她的人脈是在對越自衛反擊做支援的時候累積的。當初, 作為誌願者的她軍事技術不過關,沒能上前線,最後去了距離昆明醫院做支援。她們昆明在待了也快十年,那十年中認識了天藍海北各地的醫生專家。
曾經的藍韻不可一世令人厭惡,但她在戰後救助中認識到自己的淺薄無知。有她太多的人比她高明,有太多的人比她努力。傲慢的頭漸漸低下,虛心學習交流。
藍韻長得好看,性格又開朗,改掉臭毛病後很快就結交了很多友人。
今天她聯係的腦外科專家就是當年的朋友之一。
“小藍,你這手術有點難。”北京的腦外科專家迴複“腦外科難度倒是不難,但麻醉方麵太困難。你得先把麻醉專家請到,否則我也不敢做。”
麻醉
藍韻頭痛。
麻醉醫生在哪家醫院都是稀缺資源,普遍都是自己醫院的手術都忙不過來。想讓麻醉醫生飛刀也不容易。
而她的人脈中,大多都是外科專家,麻醉科的她還真不認識。她讓朋友推薦,對方給了名字,藍韻卻愣了神。
張君心
這個名字藍韻不陌生,隻是好多年沒有都沒聽說。
“我記得當年張君心是跟你的一批的吧”
“是的,不過接觸不多。她很厲害,無論是醫術還是軍事能力,很快就去了火線。”
說起張君心,四十多歲已經當了母親的藍韻忍不住紅了臉。
迴想當初自己腦殘的樣子,她就恨不得扇自己幾耳光,再把自己掐死。
“張君心現在是陸軍醫院麻醉科主任,國內頂尖麻醉專家,你這個案子可以給她看看。如果麻醉安排妥當,我這邊就好說。當然,最好是你讓她找她熟悉的腦外科醫生。配合會更加好。”
藍韻沒想到張君心會成為麻醉科醫生,她以為張君心有那樣光輝的成績,應該會去外科才對,再不就是急診科。
但認真想想,藍韻也就明白張君心的選擇。她或許是戰場看見了太多的痛,才選擇了了讓病患不痛的專業。外科治病,但麻醉保命。
專家朋友指了條明路,藍韻當然得舍棄臉皮,為了這次手術她想方設法跟張君心搭上線。
她以為還要忍耐好一通冷嘲熱諷,沒想到張君心完全沒有因為過往的事情為難她,提都沒提。看過病例後很快答應了。
一場高風險的手術開始,縣醫院的外科醫生,麻醉醫生以及附近醫院的醫生都跑來觀摩。
手術順利完成後,腦外科醫生就離開了。藍韻知道張君心還沒有走,於是特意找到她,向她道歉。
聽到藍韻向她道歉,張君心滿腦袋的問號。
在她看來,她隻接到一個縣醫院的求助去解決一個複雜困難的麻醉手術案例,再普通不過。這個很好說話的副院長為什麽向她道歉呢
可是仔細觀察藍副院長,她那雙桃花眼有很熟悉。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穿墨綠色軍服的傲慢女孩模樣,模糊的記憶被喚醒。
原來是她呀
“你不提我都忘了。”張君心笑道。
發生那麽多事,二十年前的吵架又怎麽會留在心裏呢她就連藍韻這個人都不記得了,又怎會去計較
張君心跟藍韻握了手,說再見,過去的就過去吧。
張君心這次能來雲南一個縣醫院飛刀,是因為她原本就計劃在這段時間來雲南,故地重遊。
手術完成後第一站,她帶著禮物去當年當知青的小村子去探望恩師楊斌。
當年是他將自己帶上醫學的道路,也是他鼓勵自己上了火線,有了另外一番經曆。
“來就來吧,還帶這麽多東西。”楊斌樂得嘴合不攏。
張君心離開後,楊斌因為立過功,被調入醫學院從事教學指導工作。這兩年他是退休了,迴到家鄉安度晚年。
他和張君心一直保持聯係,看弟子這些年的成就,他也很驕傲。
與楊斌告別後,張君心在村裏轉了轉。
當年的村長跟生產隊長已經過世了。蠻橫的鄭秀蘭也變成和和氣氣的白發老人。見到張君心來了,鄭秀蘭立刻躲得遠遠的,當年的陰影沒有消散。
張君心見到了呂翠翠。她帶著一對旅遊團的人進入知青站。
曾經窮困的小村子,這些年發展邊境旅遊業也家家致富。這個靠近老撾的村子搞起了農家樂,而知青站被裝飾成六七十年代的風格,頗為受歡迎,吸引不少懷舊的旅客與文藝青年。
這裏蓬勃發展邊境旅遊業,是趙愛英跟李建群兩人負責開發的。
改革開放之處,兩個有冒險精神的女孩就蠢蠢欲動。她們麵對很大的壓力,但最終選擇了冒險,放棄了文工團看似穩妥的工作。
如今兩個人合夥辦了一家旅遊公司,成了知名的女企業家。
她們的青春駐留在雲南邊境線的小鄉村,賺了錢後,她們就開始向想法子讓小鄉村脫貧致富。旅遊業就是她們帶頭搞起來的,也如願火了。
對著兩位同伴,張君心十分佩服。
這次返迴村裏,張君心的食宿都是由陳建軍安排的。
見他們心平氣和一處說話,村裏人都忍不住八卦。
當年陳建軍為了不讓張君心入陳家的門汙蔑張君心,而張君心舉報陳建軍還鬧起了罷農,差點把陳建軍開除軍籍。
這麽的大仇,兩人居然能坐一起吃飯喝酒,還談笑風生,也是奇了怪了。
村裏人不理解,張君心跟陳建軍也懶得解釋。
兩人之間的那些矛盾,早已在老山被越軍的炮火給轟飛。那些矛盾,抵不過火線上生死與共的情誼。
這種事情,沒有經曆過的人不會理解,就連張君心也想不到。
陳建軍退伍這些年的日子過得不錯。
當初陳建軍犯了錯誤被貶到炊事班,後來在老山立了大功。
他得了一等功負傷退伍迴家,極為光榮。後來陳建軍自己創業,在政府幫助下度過最初的難關,那之後生意越來越火。
陳建軍結婚了,對象不是女主呂翠翠,但小日子過得不錯。呂翠翠也早早嫁人了,她的幸福也寫在臉上。
陳建民沒了消息,據說在城裏安了家,陳建軍去找過,卻沒找到人。
對這件事,陳建軍還是挺自責。連帶張君心不結婚,他都覺得是他的責任。
如果不是他聽信母親一麵之詞想了歪招要逼張君心退婚,那他哥就不會跑,張君心也不會受情傷不信任男人不婚了。這麽個邏輯。
“瞎想什麽呢”張君心笑了。
第二日,她與陳建軍一起前往老山,去看望犧牲在此的戰友,為他們鮮花、悼念。
今天是對越戰爭十周年祭,來此地悼念的人也是絡繹不絕,各大軍區的戰士,每一張臉都似曾相識。
張君心見到了小北京。
“姐姐,見到你太高興了”小北京激動地握著她的手。
他的腿有點瘸,拄著拐行走,但人很精神。他依舊穿著軍服,肩上的肩章顯示他的軍銜。離開了前線,他在軍工單位為軍隊搞科研。軍銜說了他的能力。
她還看到了坐在輪椅上的顧衛國。年輕人目光堅毅,他向張君心敬軍禮,表示他的感激。
失去雙腿的年輕人沒有丟失銳氣,迴到地方熬過了最痛苦的時光,他開始利用雙手工作。
如今他在研究計算機,充分發揮兩隻手的作用。他自己都不曾想到有一天還能成為計算機領域的新秀,走在時代前沿。
戰友相聚,多少張熟悉的麵孔。
張君心在前線停留最久,熟人最多。
她記得的不記得的人都紛紛跟她握手。
姐姐
許多人留著眼淚這麽喚她,她聽著也很受觸動,熱淚盈眶。
這次的祭奠很低調,正如戰後每一年的祭祀一樣,也正如這場戰爭一般。
教科書不曾記載,媒體不討論,官方不宣揚,經曆過的人很多因為經曆過於暢通而不想提。
和平時期的孩子們,或許聽都沒聽過這次戰爭。
但是,戰爭銘刻在每個或者的戰士心中,他們不會忘,他們的親人不會忘記,曆史不會忘記。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小世界完結了,選了個沉重的題材,能力範圍內順利完成了。
下一個世界,穿著紈絝公子,開啟吃喝玩樂紈絝模式,提籠架鳥養花喂魚彈琴畫畫過退休日子o ̄︶ ̄o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8522555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38522555 40瓶;我我、檸舒、saku醬 10瓶;解凍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
醫生們正在為一位即將動手術的腦膜瘤患者會診。
腦膜瘤長得位置不好, 患者身體狀態也差。200斤的體重患有嚴重心髒病與高血壓,最糟糕她還懷了孕, 堅決不肯做妊娠終止手術。先要給她做剖腹產,提前將胎兒取出, 再進行開顱。這次手術很複雜,風險非常高。
主治醫生、內外科醫生、婦科醫生、兒科醫生、麻醉科醫生紛紛發表意見,副院長藍韻聽取意見後,無奈表示“這手術我們醫院沒有條件做,建議患者轉院或者請專家飛刀吧。主治醫生去問患者意見。”
現實情況如此, 逞強是沒用。做不了的手術就是做不了,不承認差距也不成,他們是醫生,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
縣醫院醫療條件有限,醫生的技術也有差別, 麻醉的水平也跟不上,隻能推薦轉院或者請專家飛刀。
下午主治醫生反饋, 患者經不起折騰, 願意請專家。
藍韻是外科醫生, 但她的技術也不算太高明。能這麽快當上副院長, 當然有她父母的因素,但她個人人脈廣泛,在交流合作公關等各方麵能力極其出色,為醫院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這才是她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
她的人脈是在對越自衛反擊做支援的時候累積的。當初, 作為誌願者的她軍事技術不過關,沒能上前線,最後去了距離昆明醫院做支援。她們昆明在待了也快十年,那十年中認識了天藍海北各地的醫生專家。
曾經的藍韻不可一世令人厭惡,但她在戰後救助中認識到自己的淺薄無知。有她太多的人比她高明,有太多的人比她努力。傲慢的頭漸漸低下,虛心學習交流。
藍韻長得好看,性格又開朗,改掉臭毛病後很快就結交了很多友人。
今天她聯係的腦外科專家就是當年的朋友之一。
“小藍,你這手術有點難。”北京的腦外科專家迴複“腦外科難度倒是不難,但麻醉方麵太困難。你得先把麻醉專家請到,否則我也不敢做。”
麻醉
藍韻頭痛。
麻醉醫生在哪家醫院都是稀缺資源,普遍都是自己醫院的手術都忙不過來。想讓麻醉醫生飛刀也不容易。
而她的人脈中,大多都是外科專家,麻醉科的她還真不認識。她讓朋友推薦,對方給了名字,藍韻卻愣了神。
張君心
這個名字藍韻不陌生,隻是好多年沒有都沒聽說。
“我記得當年張君心是跟你的一批的吧”
“是的,不過接觸不多。她很厲害,無論是醫術還是軍事能力,很快就去了火線。”
說起張君心,四十多歲已經當了母親的藍韻忍不住紅了臉。
迴想當初自己腦殘的樣子,她就恨不得扇自己幾耳光,再把自己掐死。
“張君心現在是陸軍醫院麻醉科主任,國內頂尖麻醉專家,你這個案子可以給她看看。如果麻醉安排妥當,我這邊就好說。當然,最好是你讓她找她熟悉的腦外科醫生。配合會更加好。”
藍韻沒想到張君心會成為麻醉科醫生,她以為張君心有那樣光輝的成績,應該會去外科才對,再不就是急診科。
但認真想想,藍韻也就明白張君心的選擇。她或許是戰場看見了太多的痛,才選擇了了讓病患不痛的專業。外科治病,但麻醉保命。
專家朋友指了條明路,藍韻當然得舍棄臉皮,為了這次手術她想方設法跟張君心搭上線。
她以為還要忍耐好一通冷嘲熱諷,沒想到張君心完全沒有因為過往的事情為難她,提都沒提。看過病例後很快答應了。
一場高風險的手術開始,縣醫院的外科醫生,麻醉醫生以及附近醫院的醫生都跑來觀摩。
手術順利完成後,腦外科醫生就離開了。藍韻知道張君心還沒有走,於是特意找到她,向她道歉。
聽到藍韻向她道歉,張君心滿腦袋的問號。
在她看來,她隻接到一個縣醫院的求助去解決一個複雜困難的麻醉手術案例,再普通不過。這個很好說話的副院長為什麽向她道歉呢
可是仔細觀察藍副院長,她那雙桃花眼有很熟悉。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穿墨綠色軍服的傲慢女孩模樣,模糊的記憶被喚醒。
原來是她呀
“你不提我都忘了。”張君心笑道。
發生那麽多事,二十年前的吵架又怎麽會留在心裏呢她就連藍韻這個人都不記得了,又怎會去計較
張君心跟藍韻握了手,說再見,過去的就過去吧。
張君心這次能來雲南一個縣醫院飛刀,是因為她原本就計劃在這段時間來雲南,故地重遊。
手術完成後第一站,她帶著禮物去當年當知青的小村子去探望恩師楊斌。
當年是他將自己帶上醫學的道路,也是他鼓勵自己上了火線,有了另外一番經曆。
“來就來吧,還帶這麽多東西。”楊斌樂得嘴合不攏。
張君心離開後,楊斌因為立過功,被調入醫學院從事教學指導工作。這兩年他是退休了,迴到家鄉安度晚年。
他和張君心一直保持聯係,看弟子這些年的成就,他也很驕傲。
與楊斌告別後,張君心在村裏轉了轉。
當年的村長跟生產隊長已經過世了。蠻橫的鄭秀蘭也變成和和氣氣的白發老人。見到張君心來了,鄭秀蘭立刻躲得遠遠的,當年的陰影沒有消散。
張君心見到了呂翠翠。她帶著一對旅遊團的人進入知青站。
曾經窮困的小村子,這些年發展邊境旅遊業也家家致富。這個靠近老撾的村子搞起了農家樂,而知青站被裝飾成六七十年代的風格,頗為受歡迎,吸引不少懷舊的旅客與文藝青年。
這裏蓬勃發展邊境旅遊業,是趙愛英跟李建群兩人負責開發的。
改革開放之處,兩個有冒險精神的女孩就蠢蠢欲動。她們麵對很大的壓力,但最終選擇了冒險,放棄了文工團看似穩妥的工作。
如今兩個人合夥辦了一家旅遊公司,成了知名的女企業家。
她們的青春駐留在雲南邊境線的小鄉村,賺了錢後,她們就開始向想法子讓小鄉村脫貧致富。旅遊業就是她們帶頭搞起來的,也如願火了。
對著兩位同伴,張君心十分佩服。
這次返迴村裏,張君心的食宿都是由陳建軍安排的。
見他們心平氣和一處說話,村裏人都忍不住八卦。
當年陳建軍為了不讓張君心入陳家的門汙蔑張君心,而張君心舉報陳建軍還鬧起了罷農,差點把陳建軍開除軍籍。
這麽的大仇,兩人居然能坐一起吃飯喝酒,還談笑風生,也是奇了怪了。
村裏人不理解,張君心跟陳建軍也懶得解釋。
兩人之間的那些矛盾,早已在老山被越軍的炮火給轟飛。那些矛盾,抵不過火線上生死與共的情誼。
這種事情,沒有經曆過的人不會理解,就連張君心也想不到。
陳建軍退伍這些年的日子過得不錯。
當初陳建軍犯了錯誤被貶到炊事班,後來在老山立了大功。
他得了一等功負傷退伍迴家,極為光榮。後來陳建軍自己創業,在政府幫助下度過最初的難關,那之後生意越來越火。
陳建軍結婚了,對象不是女主呂翠翠,但小日子過得不錯。呂翠翠也早早嫁人了,她的幸福也寫在臉上。
陳建民沒了消息,據說在城裏安了家,陳建軍去找過,卻沒找到人。
對這件事,陳建軍還是挺自責。連帶張君心不結婚,他都覺得是他的責任。
如果不是他聽信母親一麵之詞想了歪招要逼張君心退婚,那他哥就不會跑,張君心也不會受情傷不信任男人不婚了。這麽個邏輯。
“瞎想什麽呢”張君心笑了。
第二日,她與陳建軍一起前往老山,去看望犧牲在此的戰友,為他們鮮花、悼念。
今天是對越戰爭十周年祭,來此地悼念的人也是絡繹不絕,各大軍區的戰士,每一張臉都似曾相識。
張君心見到了小北京。
“姐姐,見到你太高興了”小北京激動地握著她的手。
他的腿有點瘸,拄著拐行走,但人很精神。他依舊穿著軍服,肩上的肩章顯示他的軍銜。離開了前線,他在軍工單位為軍隊搞科研。軍銜說了他的能力。
她還看到了坐在輪椅上的顧衛國。年輕人目光堅毅,他向張君心敬軍禮,表示他的感激。
失去雙腿的年輕人沒有丟失銳氣,迴到地方熬過了最痛苦的時光,他開始利用雙手工作。
如今他在研究計算機,充分發揮兩隻手的作用。他自己都不曾想到有一天還能成為計算機領域的新秀,走在時代前沿。
戰友相聚,多少張熟悉的麵孔。
張君心在前線停留最久,熟人最多。
她記得的不記得的人都紛紛跟她握手。
姐姐
許多人留著眼淚這麽喚她,她聽著也很受觸動,熱淚盈眶。
這次的祭奠很低調,正如戰後每一年的祭祀一樣,也正如這場戰爭一般。
教科書不曾記載,媒體不討論,官方不宣揚,經曆過的人很多因為經曆過於暢通而不想提。
和平時期的孩子們,或許聽都沒聽過這次戰爭。
但是,戰爭銘刻在每個或者的戰士心中,他們不會忘,他們的親人不會忘記,曆史不會忘記。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小世界完結了,選了個沉重的題材,能力範圍內順利完成了。
下一個世界,穿著紈絝公子,開啟吃喝玩樂紈絝模式,提籠架鳥養花喂魚彈琴畫畫過退休日子o ̄︶ ̄o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8522555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38522555 40瓶;我我、檸舒、saku醬 10瓶;解凍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