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個人能捱過兵荒馬亂的歲月,即便他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也會在心中懷揣著帝王大夢。”
有時候,這天地間總是有種似有若無的規則,但是你若是刻意去尋找這天地間的規則,往往會得不償失,這就像是秋天的落葉一樣,你看著那樹下的堆積一層的樹葉便以為所有的樹葉都飄落在樹下。但是總有一兩片樹葉飛向遠方,你以為你看到的是所有的樹葉,但是總有些樹葉是你看不到的。
這世間就是這樣神秘莫測,明知道人的命運虛無縹緲的,卻還要抓住這一片命運的樹葉,劉裕迴到這京口就是為了奉命尋找一片在這亂世中的樹葉,而讓他來這尋找的正是目前的北府兵將領中的實權人物,劉牢之。
“劉叔?這些孩子怎麽跟過來了?你不是說不讓我告訴別人嗎?這些孩子怎麽知道的?”檀道濟看著身後那一群跟著他們往京峴山走的些孩子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劉裕看著身後的那些孩子,卻是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說道“有些事,有的人該知道,而有的人則是不該知道。”此時的劉裕在別人眼裏還是一個武夫,可是他自己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武夫,他有野心,在他看來,無論是現在掌握北府兵實權的劉牢之,還是掌管朝政大權的桓玄他不認為別人比他強。
他特意找來一群孩子,讓這些孩子知道他是奉劉牢之的命令來這尋找始皇所斷的龍脈,劉裕他隻想讓這些孩子知道嗎?他是希望讓桓玄知道這是劉牢之讓他來的,他也在這孫無終手底下幹了這麽多年了,他也知道,如果如果沒有鬥爭,像他這樣草根出身的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現在沒有戰爭,那麽劉裕就為他們製造內鬥!
桓玄和北府兵的矛盾早在其父桓溫掌權的時候就開始了,北府兵和掌握中央實權的桓家現在就像是一壇烈酒,沾火就著。當年,桓溫功勳卓著,自命不凡,因此也久懷異誌,曾三次發動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勳,然後迴朝接受九錫,從而奪取政權。
有的讀者可能不知道加九錫意味著什麽,《後漢書·袁紹傳》注引《禮含文嘉》曰:“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之士百人,七曰斧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在東晉之前,王莽,曹操,孫權,就連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昭也接受過;晉以後的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皇帝都曾受過“九錫”,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鹹安元年(371),桓溫聽從郗超的建議,在這年廢黜了司馬奕,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而這簡文帝卻是在第二年就死了,孝武帝司馬曜即位。也是這一年桓溫,便以進京祭奠簡文帝為由,於寧康元年(373)二月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殺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預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見謝安和王坦之。
當時,京城內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怎麽辦。謝安神情坦然地說:“晉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著頭皮與謝安一起出城來到桓溫營帳,緊張得汗流浹背,把衣衫都沾濕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顛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就座,然後神色自若地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設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後埋伏士卒呢?”桓溫隻得尷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一代梟雄桓溫到死也沒當上皇帝,或許真的是為了完成父親未完成的願望,桓玄的皇帝夢比他父親還要強烈!而桓玄和北府兵的矛盾也比以往更加強烈。
在劉裕看來無論這桓溫和劉牢之,他們鬥得越狠,自己就越能被重視,唯有如此他才能獲得更大權力,所以劉牢之托付給他的事情,他必須讓桓玄知道!
而此次這劉牢之是聽信了當時建康的一位玄學大家的話,才派劉裕來這尋找龍脈。這魏晉玄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巨大,這些魏晉的玄學大家對儒、道、佛三家思想都有研究,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到了東晉這時候,還有張湛這個奇人。這劉牢之是聽了張湛的話,隻有將這山上的丹徒洞中放著的巨石移走,才能讓這龍脈重現。
那奇人告訴劉牢之,在晉陵郡丹徒縣有龍脈遷移的跡象,這龍脈正是當年的秦始皇所斷的龍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諸侯王,統一全中國。為保其一統江山萬古千秋,秦始皇傳旨,急驅3000多名赭衣囚徒,星夜趕往京峴山,名為修築馳道,實則是砍毀古樹名木,劈山削嶺,斷其“龍脈”,敗其“風水”,並煞費苦心地將穀陽更名為“丹徒”,顧名思義,即赤衣囚徒之地。
有詩曰“鑿京峴命赭衣徒,名象雖存跡久蕪,未及臨洮東屬海,長城築罷竟亡胡。”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說秦始皇已經把這龍脈斷了,長城也築好了,為什麽秦朝還會滅亡?劉裕看著身後的那些人跟了他一路孩子們,笑嗬嗬的說道“待會咱們去京峴山的丹徒洞,把那洞中的巨石移走!你們這幫孩子過來幫我挪開那巨石,我劉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
這丹徒洞據說是為了掩埋當年斷這龍脈被活活累死的赭衣囚徒,這洞也因此得名丹徒洞,而且這洞據說一直有個白色怪鳥鎮守,但凡是有人進入這丹徒洞都會被這白色小鳥蠱惑,迷失心神,患上失心瘋。
所以此時這些十一二歲的孩子們聽到這劉裕要到這丹徒洞,這頓時都是一臉的驚慌。
“什麽,劉將軍要帶我們去那洞裏搬石頭!”這些孩子一臉驚恐的看著劉裕,而那檀道濟也是有些躊躇的看著劉裕。
“是啊,怎麽了?咱們到那把壓在那洞內的石頭搬走,這事情就算是完了,我也不會讓你等吃虧的!”這劉裕跟這些孩子說道。
他此番之所以帶著一群孩子來,而非是派遣士兵,是因為劉裕雖然對於那些方士並不相信,但是他怕萬一這方士所說的是真的,這裏真的有什麽龍脈,他可不願這東西到別人的手裏,所以他跟這劉牢之情願說“此事甚至重大,屬下願親自前往!”
在他答應前往的同時,劉裕也在想,得到龍脈真的能當上皇帝嗎?
有時候,這天地間總是有種似有若無的規則,但是你若是刻意去尋找這天地間的規則,往往會得不償失,這就像是秋天的落葉一樣,你看著那樹下的堆積一層的樹葉便以為所有的樹葉都飄落在樹下。但是總有一兩片樹葉飛向遠方,你以為你看到的是所有的樹葉,但是總有些樹葉是你看不到的。
這世間就是這樣神秘莫測,明知道人的命運虛無縹緲的,卻還要抓住這一片命運的樹葉,劉裕迴到這京口就是為了奉命尋找一片在這亂世中的樹葉,而讓他來這尋找的正是目前的北府兵將領中的實權人物,劉牢之。
“劉叔?這些孩子怎麽跟過來了?你不是說不讓我告訴別人嗎?這些孩子怎麽知道的?”檀道濟看著身後那一群跟著他們往京峴山走的些孩子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劉裕看著身後的那些孩子,卻是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說道“有些事,有的人該知道,而有的人則是不該知道。”此時的劉裕在別人眼裏還是一個武夫,可是他自己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武夫,他有野心,在他看來,無論是現在掌握北府兵實權的劉牢之,還是掌管朝政大權的桓玄他不認為別人比他強。
他特意找來一群孩子,讓這些孩子知道他是奉劉牢之的命令來這尋找始皇所斷的龍脈,劉裕他隻想讓這些孩子知道嗎?他是希望讓桓玄知道這是劉牢之讓他來的,他也在這孫無終手底下幹了這麽多年了,他也知道,如果如果沒有鬥爭,像他這樣草根出身的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現在沒有戰爭,那麽劉裕就為他們製造內鬥!
桓玄和北府兵的矛盾早在其父桓溫掌權的時候就開始了,北府兵和掌握中央實權的桓家現在就像是一壇烈酒,沾火就著。當年,桓溫功勳卓著,自命不凡,因此也久懷異誌,曾三次發動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勳,然後迴朝接受九錫,從而奪取政權。
有的讀者可能不知道加九錫意味著什麽,《後漢書·袁紹傳》注引《禮含文嘉》曰:“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之士百人,七曰斧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在東晉之前,王莽,曹操,孫權,就連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昭也接受過;晉以後的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皇帝都曾受過“九錫”,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鹹安元年(371),桓溫聽從郗超的建議,在這年廢黜了司馬奕,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而這簡文帝卻是在第二年就死了,孝武帝司馬曜即位。也是這一年桓溫,便以進京祭奠簡文帝為由,於寧康元年(373)二月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殺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預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見謝安和王坦之。
當時,京城內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怎麽辦。謝安神情坦然地說:“晉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著頭皮與謝安一起出城來到桓溫營帳,緊張得汗流浹背,把衣衫都沾濕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顛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就座,然後神色自若地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設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後埋伏士卒呢?”桓溫隻得尷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一代梟雄桓溫到死也沒當上皇帝,或許真的是為了完成父親未完成的願望,桓玄的皇帝夢比他父親還要強烈!而桓玄和北府兵的矛盾也比以往更加強烈。
在劉裕看來無論這桓溫和劉牢之,他們鬥得越狠,自己就越能被重視,唯有如此他才能獲得更大權力,所以劉牢之托付給他的事情,他必須讓桓玄知道!
而此次這劉牢之是聽信了當時建康的一位玄學大家的話,才派劉裕來這尋找龍脈。這魏晉玄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巨大,這些魏晉的玄學大家對儒、道、佛三家思想都有研究,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到了東晉這時候,還有張湛這個奇人。這劉牢之是聽了張湛的話,隻有將這山上的丹徒洞中放著的巨石移走,才能讓這龍脈重現。
那奇人告訴劉牢之,在晉陵郡丹徒縣有龍脈遷移的跡象,這龍脈正是當年的秦始皇所斷的龍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諸侯王,統一全中國。為保其一統江山萬古千秋,秦始皇傳旨,急驅3000多名赭衣囚徒,星夜趕往京峴山,名為修築馳道,實則是砍毀古樹名木,劈山削嶺,斷其“龍脈”,敗其“風水”,並煞費苦心地將穀陽更名為“丹徒”,顧名思義,即赤衣囚徒之地。
有詩曰“鑿京峴命赭衣徒,名象雖存跡久蕪,未及臨洮東屬海,長城築罷竟亡胡。”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說秦始皇已經把這龍脈斷了,長城也築好了,為什麽秦朝還會滅亡?劉裕看著身後的那些人跟了他一路孩子們,笑嗬嗬的說道“待會咱們去京峴山的丹徒洞,把那洞中的巨石移走!你們這幫孩子過來幫我挪開那巨石,我劉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
這丹徒洞據說是為了掩埋當年斷這龍脈被活活累死的赭衣囚徒,這洞也因此得名丹徒洞,而且這洞據說一直有個白色怪鳥鎮守,但凡是有人進入這丹徒洞都會被這白色小鳥蠱惑,迷失心神,患上失心瘋。
所以此時這些十一二歲的孩子們聽到這劉裕要到這丹徒洞,這頓時都是一臉的驚慌。
“什麽,劉將軍要帶我們去那洞裏搬石頭!”這些孩子一臉驚恐的看著劉裕,而那檀道濟也是有些躊躇的看著劉裕。
“是啊,怎麽了?咱們到那把壓在那洞內的石頭搬走,這事情就算是完了,我也不會讓你等吃虧的!”這劉裕跟這些孩子說道。
他此番之所以帶著一群孩子來,而非是派遣士兵,是因為劉裕雖然對於那些方士並不相信,但是他怕萬一這方士所說的是真的,這裏真的有什麽龍脈,他可不願這東西到別人的手裏,所以他跟這劉牢之情願說“此事甚至重大,屬下願親自前往!”
在他答應前往的同時,劉裕也在想,得到龍脈真的能當上皇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