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阻止得了少年武士赴死呢?他們聽不到啊!”——宮本武藏
依舊是那樣的江南小鎮,依舊是是往日的午後,似乎一到了梅雨時節的江南小鎮,給人的氣息都顯得異常沉重,巷子中一群群挑著扁擔的菜農和一群群的戴著鬥笠冒著小雨出來幹農活的村民都顯得有些忙碌。
此地名為京口,地處長江下遊,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形勢險要,為兵家所重。那時候的京口其實就是現在的鎮江,這地方在西周時屬宜的封地,“宜“是吳和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而到了春秋時,京口時屬朱方邑,後朱方改穀陽。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會稽,途經京峴山見有王者氣,命三千赭衣徒鑿斷龍脈,以敗王氣,故改名為丹徒縣。
不過此時的京口住著的大多數都是一群為了躲避戰亂,從北方逃至南方中原人。
京峴山西北有雄偉的北固山,在那個時代,它算是很宏偉,其後峰伸入江中,而北固山的後峰、中峰、前峰起伏連綿,前峰環抱著開闊高平地塊,古人把前峰一帶稱之為京,這便是京口的京字的由來,是根據《爾雅》的“丘絕高曰京“,而口則是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到了東漢末年,孫權稱霸江東,於公元209年將蘇州的根據地遷至京口,在北固山前峰築鐵甕城,號稱“京“通稱京口,這便是這座小城的來曆,一個充滿曆史氣息的古城。
但是以前的風光早就過去了,現如今如今這裏看上去隻是跟普普通通的小城沒什麽區別,而且由於人口的遷入,這城內的治安、風氣,也變得十分糟亂。但是曆史就是這樣公平的,眼前這樣的尋常巷陌,卻是將在日後誕生出了兩位名震天下的大英雄,這座小城因為他們將重新煥發榮光,而那二位的區別卻是一個留下的是不朽的讚歌,而另外留下的則是曠世的挽歌。
梅雨季節的午後,城市中的小孩子們無所事事,他們隻有八九歲,若是不下雨,父母會催著他們下地幹活,或者是去學堂念書,可是現在這時候兵荒馬亂的,誰家的父母都不會逼著孩子念書,而且幾乎每個人家裏的都有五六個孩子,在他們父母眼裏小孩子們不讀書可能會變得兇猛,但是這變得兇猛惕戾也許是好事,萬一哪天孩子們去服了兵役,兇狠的孩子們往往更容易在亂軍中活下來,於是父母們對孩子們也不怎麽看管。
那個貧窮的年代孩子們沒什麽玩具,他們隻是隨便拿一些樹枝和柳條當做刀劍,在這巷子中追逐“砍殺”,這樣的“砍殺”場麵在亂世是屢見不鮮,而孩子們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模仿,有的時候過往的路人們還會隨口教他們“你應該這樣砍下去才對,隻有這樣,才會砍斷那些胡人的脖子。”
這京口有很多人是從北方往南遷移過來的,他們大部分人都是難民,所以對於現在占據北方的胡人們充滿了恨意,而另一方麵,他們對於朝廷和當時的社會同樣抱有怨言,當時門閥製度森嚴,很少有人自身的才華能夠打破門閥製度,成為高官,相反若是你有一兩下武藝,那麽你說不定還真的能在日後靠著殺敵成為貴族。
不過今天這些孩子們卻好像發生了一些口角。。。。。。
“為什麽你們總是要我扮演胡人!”如同往常一樣,孩子們的遊戲總會引起莫名其妙的爭端,稍微一點點小事就能讓這些孩子們吵起來,孩子們的爭端就如同兩國之間的爭端,稍有微詞,便會拔劍而起,二者的不同是孩子們拔出的木劍,而國家間拔出的則是冒著寒光的鐵劍。
“因為道濟你個子最高!我見過那些胡人,那些胡人騎在馬上,個子有一丈高。”孩子們說話總是很誇張,一丈大約是三米三,胡人個子雖高,但是騎在馬上一般的也就是兩米五多就算是很高的了。
“是啊,而且胡人們的衣服很破,從來不知道洗衣服,身上還帶著一股子牛羊的膻味!就跟道濟你一樣!”另外一個孩子指著檀道濟的衣服說道。
檀道濟自幼父母雙亡,在家裏隻有姐姐和兩個哥哥(為了以後更好寫。)他穿的衣服是兩個哥哥以前剩下的,而他哥哥們的衣服,也是姐姐親手做的,那個年代的手工製作的衣服都是這樣,費時而且粗糙,不管手藝如何,再簡陋的男耕女織的生活下,一切都顯得毛毛糙糙的,而窮人是穿不起華服的,穿華服的隻有世家貴族。
“我這衣服是姐姐給我做的!不是胡人的衣服!”檀道濟試圖跟這些玩伴們辯解著。
這些孩子卻是堅持讓檀道濟扮演前秦的胡人,而他們則是當年在淝水之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北府兵,他們要重新在這小巷子中重新演繹一場屬於孩子們的“淝水之戰”。
這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係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卻是不可思議的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一直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再無外族膽敢侵略。
而當時製造這場勝利的就是那位東晉的名將謝安。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上也是北方人,是陳郡陽夏人。不過此時的謝安已經死了,他的侄子謝玄繼承了他的輝煌,謝玄也是個厲害的角色,在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他的叔叔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使秦軍後撤致亂,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淝水之戰北府兵表現英勇,也是因為這樣,即使如今這件事已經過去將近五年了,可是這件事還是一直被人口耳相傳,以至於孩子們每天的遊戲,就是彼此拿著木刀木槍,扮演著兩國士兵交戰,以此作為樂趣,加入北府兵是一件極為光榮的事情,若是在當上個一官半職,那他們在這個小城裏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了!
依舊是那樣的江南小鎮,依舊是是往日的午後,似乎一到了梅雨時節的江南小鎮,給人的氣息都顯得異常沉重,巷子中一群群挑著扁擔的菜農和一群群的戴著鬥笠冒著小雨出來幹農活的村民都顯得有些忙碌。
此地名為京口,地處長江下遊,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形勢險要,為兵家所重。那時候的京口其實就是現在的鎮江,這地方在西周時屬宜的封地,“宜“是吳和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而到了春秋時,京口時屬朱方邑,後朱方改穀陽。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會稽,途經京峴山見有王者氣,命三千赭衣徒鑿斷龍脈,以敗王氣,故改名為丹徒縣。
不過此時的京口住著的大多數都是一群為了躲避戰亂,從北方逃至南方中原人。
京峴山西北有雄偉的北固山,在那個時代,它算是很宏偉,其後峰伸入江中,而北固山的後峰、中峰、前峰起伏連綿,前峰環抱著開闊高平地塊,古人把前峰一帶稱之為京,這便是京口的京字的由來,是根據《爾雅》的“丘絕高曰京“,而口則是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到了東漢末年,孫權稱霸江東,於公元209年將蘇州的根據地遷至京口,在北固山前峰築鐵甕城,號稱“京“通稱京口,這便是這座小城的來曆,一個充滿曆史氣息的古城。
但是以前的風光早就過去了,現如今如今這裏看上去隻是跟普普通通的小城沒什麽區別,而且由於人口的遷入,這城內的治安、風氣,也變得十分糟亂。但是曆史就是這樣公平的,眼前這樣的尋常巷陌,卻是將在日後誕生出了兩位名震天下的大英雄,這座小城因為他們將重新煥發榮光,而那二位的區別卻是一個留下的是不朽的讚歌,而另外留下的則是曠世的挽歌。
梅雨季節的午後,城市中的小孩子們無所事事,他們隻有八九歲,若是不下雨,父母會催著他們下地幹活,或者是去學堂念書,可是現在這時候兵荒馬亂的,誰家的父母都不會逼著孩子念書,而且幾乎每個人家裏的都有五六個孩子,在他們父母眼裏小孩子們不讀書可能會變得兇猛,但是這變得兇猛惕戾也許是好事,萬一哪天孩子們去服了兵役,兇狠的孩子們往往更容易在亂軍中活下來,於是父母們對孩子們也不怎麽看管。
那個貧窮的年代孩子們沒什麽玩具,他們隻是隨便拿一些樹枝和柳條當做刀劍,在這巷子中追逐“砍殺”,這樣的“砍殺”場麵在亂世是屢見不鮮,而孩子們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模仿,有的時候過往的路人們還會隨口教他們“你應該這樣砍下去才對,隻有這樣,才會砍斷那些胡人的脖子。”
這京口有很多人是從北方往南遷移過來的,他們大部分人都是難民,所以對於現在占據北方的胡人們充滿了恨意,而另一方麵,他們對於朝廷和當時的社會同樣抱有怨言,當時門閥製度森嚴,很少有人自身的才華能夠打破門閥製度,成為高官,相反若是你有一兩下武藝,那麽你說不定還真的能在日後靠著殺敵成為貴族。
不過今天這些孩子們卻好像發生了一些口角。。。。。。
“為什麽你們總是要我扮演胡人!”如同往常一樣,孩子們的遊戲總會引起莫名其妙的爭端,稍微一點點小事就能讓這些孩子們吵起來,孩子們的爭端就如同兩國之間的爭端,稍有微詞,便會拔劍而起,二者的不同是孩子們拔出的木劍,而國家間拔出的則是冒著寒光的鐵劍。
“因為道濟你個子最高!我見過那些胡人,那些胡人騎在馬上,個子有一丈高。”孩子們說話總是很誇張,一丈大約是三米三,胡人個子雖高,但是騎在馬上一般的也就是兩米五多就算是很高的了。
“是啊,而且胡人們的衣服很破,從來不知道洗衣服,身上還帶著一股子牛羊的膻味!就跟道濟你一樣!”另外一個孩子指著檀道濟的衣服說道。
檀道濟自幼父母雙亡,在家裏隻有姐姐和兩個哥哥(為了以後更好寫。)他穿的衣服是兩個哥哥以前剩下的,而他哥哥們的衣服,也是姐姐親手做的,那個年代的手工製作的衣服都是這樣,費時而且粗糙,不管手藝如何,再簡陋的男耕女織的生活下,一切都顯得毛毛糙糙的,而窮人是穿不起華服的,穿華服的隻有世家貴族。
“我這衣服是姐姐給我做的!不是胡人的衣服!”檀道濟試圖跟這些玩伴們辯解著。
這些孩子卻是堅持讓檀道濟扮演前秦的胡人,而他們則是當年在淝水之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北府兵,他們要重新在這小巷子中重新演繹一場屬於孩子們的“淝水之戰”。
這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係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卻是不可思議的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一直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再無外族膽敢侵略。
而當時製造這場勝利的就是那位東晉的名將謝安。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上也是北方人,是陳郡陽夏人。不過此時的謝安已經死了,他的侄子謝玄繼承了他的輝煌,謝玄也是個厲害的角色,在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他的叔叔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使秦軍後撤致亂,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淝水之戰北府兵表現英勇,也是因為這樣,即使如今這件事已經過去將近五年了,可是這件事還是一直被人口耳相傳,以至於孩子們每天的遊戲,就是彼此拿著木刀木槍,扮演著兩國士兵交戰,以此作為樂趣,加入北府兵是一件極為光榮的事情,若是在當上個一官半職,那他們在這個小城裏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