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在趙樞前往梁山招安之前,宋徽宗為穩定江南,特從異常緊張的大宋西北邊陲抽調劉延慶所部萬餘兵馬駐進鄂州,以牽製方臘。
話說劉延慶的西軍部分兵馬剛至鄂州,將士還未來得及休整幾日。便聞方臘賊寇已連下蘇、杭、揚州和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長江兩岸已是人心惶惶。
大宋荊湖北路鄂州,劉延慶帥府。
一名身穿黑色鐵甲,頭發花白的男子坐在大帳的上座,摸著下巴的一戳胡須。
他前方坐在兩側的將領正靜靜的看著他,等他發號施令。
此人正是大宋保信軍節度使劉延慶。出身將門世家,為大宋屢立戰功,數破西夏,挽大宋邊陲安危於水火之中,身上傷疤幾何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了。
隻是現在,已是五十多歲,年近花甲,連個宣撫使的職位都沒得到,卻隻得個節度使這樣的虛銜。反倒是童貫,那個會長胡子的閹人,他至西北,什麽也不會,作威作福,卻坐上了陝西諸路宣撫使的太師椅,叫他心裏實在是難平定。
而手下的將士也有想擺脫童貫,為大宋征戰沙場,也為自己贏得功名的心思了。當下,朝廷遣他們進駐鄂州,牽製方臘更讓他們心寒,區區賊寇,豈能阻擋他們戰無不勝的大宋西軍的腳步?
“戰機稍縱即逝,請父帥趕快定奪!”帳內一名三十多歲的將領臉色焦急的對劉延慶說道。此人乃是大宋秦州(今甘肅天水)防禦使劉光世。為劉延慶之子。
“少將軍,不可!今我大軍剛抵鄂州,尚未休整,已是疲憊之師,若大軍再疲於奔命,強襲建康,若為賊人所乘,則大勢敗矣!”劉光世對麵的一位將領立即勸阻道。
劉光世不搭理這位將軍,此人向來沉穩,自己很多主張都曾被他打壓下去,他對此人向來不快。
隻是劉延慶臉上露出了一副為難的表情,操著一口西北方言,道:“高將軍,你所言不差。隻是如今方臘賊寇氣勢滔天,剛剛占據揚州,現在前鋒都要打到淮北了,一路上官軍皆不敢戰,照這樣下去,那應天府還守得住嘍?現在正當國家危難之時,賊人又盡出江南之兵而伐淮北,若不乘此良機進兵建康,那又等待何時?”
話雖是這麽說,但劉延慶早就想從方臘背後踢上一腳,直接把方臘給踢死。建立大宋的不世功勳,雖然當不上什麽樞密使,但至少能把童貫那個玩意給擠走,混個宣撫使的職位坐。
聽劉延慶這麽一說,那姓高的將軍也不好再說什麽。
大家都知道看似童貫在統馭大宋西軍,可事實上大宋西軍諸多將領跟童貫都不對付。劉延慶稍好一點,明麵上跟童貫沆瀣一氣,心裏早就不服他了。而西軍世家名將出身的種家軍,老種、小種相公直接是跟童貫對著幹。率兵堅守青澗城,若非朝廷命令,對於童貫的命令他們是從來不服的。
“大人!少將軍說的在理!當下賊寇建康後方空虛,定然料不到我大軍會從背後襲擊,不能再猶豫了,請大人立即發兵奔襲建康!”那名高姓將軍身後,一名滿臉胡子拉碴的將軍站起來勸道。
劉延慶斜靠在太師椅上,假裝思索斟酌了一陣之後,捏了捏下巴的那戳胡須,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
隨後,劉延慶從桌案上取出一堆令箭,迅速抽出一支,道:“統軍副將劉光世何在?”
“末將在!!!”劉光世右腿跨出,抱拳躬身迴道。
“令你率勝捷軍兵馬作為本軍前鋒,取道黃州,奔襲建康!”說完,劉延慶將那支令箭摔到劉光世跟前,劉光世撿起令箭之後退迴原處。
“秦州馬軍都指揮使王淵何在?”劉延慶接著又取出一支令箭。
“末將在!!!”那名滿臉胡子拉碴的將軍站出來道。
“令你率本部兵馬乘躉船沿江麵直取建康!!!”說完,一支令箭又被劉延慶摔了出去,王淵撿起令箭之後歸隊。
。。。。。。
他太心急了,不僅是劉延慶的決定讓那名姓高的將軍吃驚,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劉延慶的部署。
勝捷軍是大宋西軍中唯一一支成建製的輕騎兵部隊,編製四千人。而其餘的兵馬則是步兵部隊。這兩支部隊的差距就在於勝捷軍作為輕騎兵行動極快,步兵身披鐵甲,行動緩慢。
今劉延慶以勝捷軍作為前鋒,則後衛勢必難以跟上。作為征戰沙場這麽多年的老將,這個問題他難道看不出來嗎?他太心急了,他太渴望讓他兒子為他去建功了。戰場之上諸多問題,都被他給忽略了。萬一真要如自己所想。。。不,但願都是自己瞎想。方臘主力已經盡調江北了。
正當他一通亂想之際,他的名字突然被喊了起來,原來,叫到他了。
“都軍副將高世宣何在!?”劉延慶舉起令箭,喊道。
那名高姓將軍站出來,道:“末將在!”
“令你部押運大軍糧草,隨大軍前行,屯駐安州!糧草乃大軍安危所係,不得有誤!”說完,劉延慶將令箭摔在高世宣麵前。
高世宣撿起令箭退迴原位,等了片刻劉延慶也沒有再命令下一個人,原來自己是劉延慶所命令的最後一個人。
一陣失落感湧上心頭,不過也好,看押糧草,省得上陣廝殺也落得個清閑。
勝捷軍啊勝捷軍,大宋最精銳的輕騎軍,大宋缺良馬,舉全國之力也隻能培養出這支輕騎兵。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即日此戰乃為朝廷江山社稷廟堂安危存亡所係,更為我等功名成就之績。為家為國,諸將須勠力同心,膽敢遷延者,定斬不饒!”當劉延慶將一切布置妥當後,又對帳中諸將說了一番話。
“是!!!”眾將領齊聲應道,吼聲如雷。
次日清晨,劉延慶的大軍陸陸續續地在鄂州大營中集結完畢。
整個大營中可謂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軍鼓號角,猶如雷動。長槍如林,寒芒四射。
一對接著一隊的人馬從大營中,或乘舟,或騎馬,或步行向東而去。
很久沒有如此眾多的官軍來這個地方了,不少百姓站在遠處山頭好奇的觀望。
官軍本來就是正派,為民除害的,所以劉延慶理所當然的也沒有隱蔽大軍的位置及行動路線。
大營東側一片密林當中,竄出幾個黑影。
“正如盟主所料,劉延慶已領大軍奔襲建康而去!”一名黑影小聲說道。
另外一名黑影點了點頭,問道:“看清楚他們旗號了嗎?”
黑影從懷中掏出一粒蠟丸,給另一名黑影,道:“看清楚了,這是劉延慶大軍的部署,小心掌管,交給盟主!”
另一名黑影點了點頭,便縱身向後跑去,消失在密林中。
話說劉延慶的西軍部分兵馬剛至鄂州,將士還未來得及休整幾日。便聞方臘賊寇已連下蘇、杭、揚州和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長江兩岸已是人心惶惶。
大宋荊湖北路鄂州,劉延慶帥府。
一名身穿黑色鐵甲,頭發花白的男子坐在大帳的上座,摸著下巴的一戳胡須。
他前方坐在兩側的將領正靜靜的看著他,等他發號施令。
此人正是大宋保信軍節度使劉延慶。出身將門世家,為大宋屢立戰功,數破西夏,挽大宋邊陲安危於水火之中,身上傷疤幾何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了。
隻是現在,已是五十多歲,年近花甲,連個宣撫使的職位都沒得到,卻隻得個節度使這樣的虛銜。反倒是童貫,那個會長胡子的閹人,他至西北,什麽也不會,作威作福,卻坐上了陝西諸路宣撫使的太師椅,叫他心裏實在是難平定。
而手下的將士也有想擺脫童貫,為大宋征戰沙場,也為自己贏得功名的心思了。當下,朝廷遣他們進駐鄂州,牽製方臘更讓他們心寒,區區賊寇,豈能阻擋他們戰無不勝的大宋西軍的腳步?
“戰機稍縱即逝,請父帥趕快定奪!”帳內一名三十多歲的將領臉色焦急的對劉延慶說道。此人乃是大宋秦州(今甘肅天水)防禦使劉光世。為劉延慶之子。
“少將軍,不可!今我大軍剛抵鄂州,尚未休整,已是疲憊之師,若大軍再疲於奔命,強襲建康,若為賊人所乘,則大勢敗矣!”劉光世對麵的一位將領立即勸阻道。
劉光世不搭理這位將軍,此人向來沉穩,自己很多主張都曾被他打壓下去,他對此人向來不快。
隻是劉延慶臉上露出了一副為難的表情,操著一口西北方言,道:“高將軍,你所言不差。隻是如今方臘賊寇氣勢滔天,剛剛占據揚州,現在前鋒都要打到淮北了,一路上官軍皆不敢戰,照這樣下去,那應天府還守得住嘍?現在正當國家危難之時,賊人又盡出江南之兵而伐淮北,若不乘此良機進兵建康,那又等待何時?”
話雖是這麽說,但劉延慶早就想從方臘背後踢上一腳,直接把方臘給踢死。建立大宋的不世功勳,雖然當不上什麽樞密使,但至少能把童貫那個玩意給擠走,混個宣撫使的職位坐。
聽劉延慶這麽一說,那姓高的將軍也不好再說什麽。
大家都知道看似童貫在統馭大宋西軍,可事實上大宋西軍諸多將領跟童貫都不對付。劉延慶稍好一點,明麵上跟童貫沆瀣一氣,心裏早就不服他了。而西軍世家名將出身的種家軍,老種、小種相公直接是跟童貫對著幹。率兵堅守青澗城,若非朝廷命令,對於童貫的命令他們是從來不服的。
“大人!少將軍說的在理!當下賊寇建康後方空虛,定然料不到我大軍會從背後襲擊,不能再猶豫了,請大人立即發兵奔襲建康!”那名高姓將軍身後,一名滿臉胡子拉碴的將軍站起來勸道。
劉延慶斜靠在太師椅上,假裝思索斟酌了一陣之後,捏了捏下巴的那戳胡須,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
隨後,劉延慶從桌案上取出一堆令箭,迅速抽出一支,道:“統軍副將劉光世何在?”
“末將在!!!”劉光世右腿跨出,抱拳躬身迴道。
“令你率勝捷軍兵馬作為本軍前鋒,取道黃州,奔襲建康!”說完,劉延慶將那支令箭摔到劉光世跟前,劉光世撿起令箭之後退迴原處。
“秦州馬軍都指揮使王淵何在?”劉延慶接著又取出一支令箭。
“末將在!!!”那名滿臉胡子拉碴的將軍站出來道。
“令你率本部兵馬乘躉船沿江麵直取建康!!!”說完,一支令箭又被劉延慶摔了出去,王淵撿起令箭之後歸隊。
。。。。。。
他太心急了,不僅是劉延慶的決定讓那名姓高的將軍吃驚,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劉延慶的部署。
勝捷軍是大宋西軍中唯一一支成建製的輕騎兵部隊,編製四千人。而其餘的兵馬則是步兵部隊。這兩支部隊的差距就在於勝捷軍作為輕騎兵行動極快,步兵身披鐵甲,行動緩慢。
今劉延慶以勝捷軍作為前鋒,則後衛勢必難以跟上。作為征戰沙場這麽多年的老將,這個問題他難道看不出來嗎?他太心急了,他太渴望讓他兒子為他去建功了。戰場之上諸多問題,都被他給忽略了。萬一真要如自己所想。。。不,但願都是自己瞎想。方臘主力已經盡調江北了。
正當他一通亂想之際,他的名字突然被喊了起來,原來,叫到他了。
“都軍副將高世宣何在!?”劉延慶舉起令箭,喊道。
那名高姓將軍站出來,道:“末將在!”
“令你部押運大軍糧草,隨大軍前行,屯駐安州!糧草乃大軍安危所係,不得有誤!”說完,劉延慶將令箭摔在高世宣麵前。
高世宣撿起令箭退迴原位,等了片刻劉延慶也沒有再命令下一個人,原來自己是劉延慶所命令的最後一個人。
一陣失落感湧上心頭,不過也好,看押糧草,省得上陣廝殺也落得個清閑。
勝捷軍啊勝捷軍,大宋最精銳的輕騎軍,大宋缺良馬,舉全國之力也隻能培養出這支輕騎兵。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即日此戰乃為朝廷江山社稷廟堂安危存亡所係,更為我等功名成就之績。為家為國,諸將須勠力同心,膽敢遷延者,定斬不饒!”當劉延慶將一切布置妥當後,又對帳中諸將說了一番話。
“是!!!”眾將領齊聲應道,吼聲如雷。
次日清晨,劉延慶的大軍陸陸續續地在鄂州大營中集結完畢。
整個大營中可謂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軍鼓號角,猶如雷動。長槍如林,寒芒四射。
一對接著一隊的人馬從大營中,或乘舟,或騎馬,或步行向東而去。
很久沒有如此眾多的官軍來這個地方了,不少百姓站在遠處山頭好奇的觀望。
官軍本來就是正派,為民除害的,所以劉延慶理所當然的也沒有隱蔽大軍的位置及行動路線。
大營東側一片密林當中,竄出幾個黑影。
“正如盟主所料,劉延慶已領大軍奔襲建康而去!”一名黑影小聲說道。
另外一名黑影點了點頭,問道:“看清楚他們旗號了嗎?”
黑影從懷中掏出一粒蠟丸,給另一名黑影,道:“看清楚了,這是劉延慶大軍的部署,小心掌管,交給盟主!”
另一名黑影點了點頭,便縱身向後跑去,消失在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