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元年冬,繼童貫奉宋徽宗之命西征慘敗之後,震武受圍,危急陝西重鎮京兆府及西京洛陽府之後,宋朝威州刺使何灌率軍突襲西夏察哥大軍,取得震武大捷,自此,宋軍與西夏軍在黃河東西兩岸進行艱難對峙。
宋朝內憂外患的危機已經解除,震武大捷傳來,大宋朝廷舉朝振奮,有說要乘勝追擊徹底根除西北之患的,有說要趁機收複熙寧開邊的領土的,還有的人說要調西軍主力南下清除梁山、方臘的。
以至於,宋徽宗的書房內盡管隻是蔡京一黨的臣子,好像發生了內訌一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吵個喋喋不休,蔡京是他們的領袖,還要考慮到趙樞的關係,蔡京此刻隻感覺一個腦袋兩個大,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隻好和趙樞大眼瞪小眼。
而宋徽宗也是在自己的龍案前樂滋滋的看熱鬧,反正西邊戰事稍微穩定下來了,他急什麽。
不過對於趙樞而言,西軍貿然反攻西夏或南下討伐梁山、方臘對於趙樞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
西軍是北宋最精銳的部隊,其戰鬥能力即便連全勝時期的金軍都感到畏懼,平定梁山方臘自然也算不上是什麽難事,不過這樣一來,梁山的宋江兄弟就會被西軍徹底剿滅,自己就失去了帶明月出宮掌握軍隊的機會,那麽自己所熟悉的七年之後的靖康之亂對自己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
而此時,盡管何灌在震武贏得震武大捷,然前文也提到過,宋軍倉皇西征,西軍名將劉法戰死,西軍損兵折將、損失慘重,自何灌取得震武大捷之後,軍心大振但因兵力不足,勉強和察哥的西夏鐵騎保持對峙狀態,貿然出兵難保會遭致慘敗。如果因此將北宋的最後一點精銳消耗殆盡,恐怕不僅是西夏會殺入中原,北方的遼國也不會痛打落水狗的機會,這時隻怕會讓靖康之亂提前七年爆發。
“殿下此話何意呀?西邊戰事危機沒有徹底解決?莫不是殿下對何將軍的才能心生嫉妒吧?”聽了趙樞對自己所作的詞的解釋何灌前麵的那名大臣問道。
“迴張大人,小王雖自幼熟讀四書,卻對兵書知之甚少故不識戰陣,小王現在亦不過十六七歲未曾掌過朝事,最大的官職也不過父皇前日所封的欽差大臣,更不要說兵事,故不識兵法。何將軍之是大宋之福,我趙家之福,黎明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小王何來嫉妒之心?”麵對那名大臣露骨的提問,趙樞當場反問道。
“哼哼,殿下此言差矣,若老臣沒有記錯,殿下所詞之尾,曾說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殿下還記得否?”那名大臣並沒有被趙樞的反問擊倒,重新繞開一個話題問道。
這下壞了,趙樞曾清楚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說過這個故事的典故的,都怪自己想都不想就亂編出一首詞來叫住宋徽宗,真是失策,想了半天之後,依然沒有應對之策,蔡京向他使了一個眼神,在眾位大臣眾目睽睽之下,趙樞隻好硬著頭皮一點也不迴避的說道:“沒錯,是有過這句話!”
“這就對了。如果老臣所猜測的沒有錯的話,這是出自戰國趙與秦連連交戰從未勝績,故,趙王想到了歸隱的三朝老臣廉頗,於是遣使者去尋廉頗,尋到廉頗之後,使者竟發現廉頗,故問出:尚能飯否。殿下年紀尚輕,這等嫉妒之心也屬於為國盡忠之本分,然,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既然殿下自己都承認不識兵事了,殿下就不要再參和西軍的調度之事了。”那名老臣說道。
趙樞無言以對,剛想辯駁自己不是這個意思的時候,竟發現蔡京已經站了出來,對宋徽宗鞠了一禮,說道:“啟稟陛下,郡王殿下時下也不過十六七歲,張大人說殿下以廉頗老矣之典故自喻,怕是太牽強了吧!而何將軍時下已是知命之年,若老臣所言不錯,殿下詞中廉頗隱喻何將軍,殿下是在鼓勵何將軍繼續蕩平韃虜,為國盡忠!”
蔡京站出身來幫助趙樞,是因為幾個月來朝堂上的辯論趙樞都在支持蔡京,而蔡京早已經把趙樞當成了自己人。而趙樞對蔡京的這個看法隻是明麵上表示默認。
蔡京說完,隻見得何灌勾著的腦袋輕輕向趙樞的方向鞠了一禮,而趙樞又趕忙上前應和道:“對對對!啟稟父皇,兒臣正是此意!張大人誤解小王的用意了!”
宋徽宗瞥了一眼那名大臣,那名大臣被蔡京的話說的脖子根通紅,說道:“迴陛下!丞相這是掩耳盜鈴,指鹿為馬!”
宋徽宗沒有搭理那名大臣,隻是裝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而全場沉寂的氣氛卻被蔡京的話再次打破:“好了!張大人,這次陛下叫你我前來不是來鑒賞殿下的詞的!不要再糾結這些雞毛瑣事了,該言歸正傳了!”
“......”
那名也是無語,他是朝中少數與蔡京一黨敵對的官員,但就目前宋徽宗書房的形勢來看,蔡京一黨明顯占據優勢,蔡京這些人再朝堂上可謂是隻手遮天,顛倒黑白,自己就算長七八張嘴也是萬萬說不過他們的,當下也隻好選擇沉默。
“啟稟父皇!”站了一個半時辰,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子趙桓突然開口說話了,現在儲君,未來國君的話頓時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眼球:“依兒臣愚見,這邊關之事在座諸位大人皆為廟堂中人,獨何將軍常事邊關,邊關之事莫不如何將軍熟悉,不知可否看看何將軍有何看法?”
媽的,這個辦法......看來這小子也不算昏庸呀,趙樞心道,於是又偷偷的瞟了一眼趙桓,現在除了與蔡京敵對的勢力之外趙樞任何人都不能得罪,尤其是太子趙桓,因為自己一定要牢牢掌握兵權,於是趁在場諸位大臣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趙樞搶先一步,附和道:“皇兄所言極是,兒臣也以為還是聽聽何將軍的看法為妥!”
蔡京現在也明白,趙樞現在在這次言論中雖處於下風卻依舊不甘失敗,他當然知道趙樞現在到底想幹什麽,盡管這些事對蔡京而言都無關痛癢,沒有牽扯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但畢竟趙樞是和自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蔡京也糾集了自己的黨羽順從趙樞的附和,附和太子趙桓。
趙桓對有這麽多人支持自己,尤其是包括看似有奪儲之嫌的趙樞,趙桓頓時表現的更為驚訝,臉上的表情顯得格外複雜。
當然,趙樞支持趙桓的原因不僅是緩和自己和太子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現在的口才,即便有蔡京等人相助也沒辦法說過何灌前麵的那名大臣,與其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不見得有成效還不如找人替自己說話。而趙樞在後世時對何灌的生平是有了解的,更從中懂得他的為人和思想,所以他相信何灌。
“哦?既然眾位愛卿都想聽聽何愛卿的看法,那何愛卿你就說說吧,朕也想聽聽!”畢竟蔡京可是徽宗的寵臣,當然還有自己兩個兒子的推波助瀾。
“啟奏陛下!末將不敢,末將乃武選登第,非科舉出身,無資格議論朝事!”何灌向宋徽宗行了一禮,婉拒道。
何灌一生為人謹慎,從不得罪朝中任何官員,他所說的也是實話,有宋一朝便是重文輕武,武將在宋朝官場中是相當沒有地位的,即便宋仁宗時期的名將狄青,官居樞密使之後因禦史彈劾其非科舉出身不能擔任朝中要職,而被罷免,落得鬱鬱而終的結局。所以何灌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小心。
宋徽宗自然明白何灌心中所想,哈哈大笑道:“哈哈!愛卿不必如此,朕赦你言過無罪,更何況,眾愛卿隻是想聽聽你的看法!愛卿作為武將這邊事你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不算妄議朝事!”
“何將軍!不如賣老夫一個麵子,今天誰要敢彈劾於你,老夫以性命擔保將軍無事!”宋徽宗說完之後,蔡京渾濁的老眼看向何灌。
“既然如此!那末將恭敬不如從命!”何灌向宋徽宗行了一禮,說道:“啟稟陛下:正如郡王殿下所言,盡管我軍在震武大破西夏,但未予敵重創,雙方隻是在黃河兩岸對峙,何況我延州路諸州亦未徹底收複,西夏對我也是蠢蠢欲動,大宋在西邊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如若貿然調西軍南下,隻怕陝西諸路從此不得安寧!故,以末將之見,應於陝西諸路選募善射、善騎、善戰之民為兵,現今之兵屯田於邊,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待我軍元氣恢複之後即可反攻西夏,除此,關外諸路兵馬應速速平定梁山、方臘諸賊,以調兵馬維持西邊戰局!而貿然調西軍南下亦或立出西軍反攻西夏皆萬萬不可取之。”何灌說道。
宋朝內憂外患的危機已經解除,震武大捷傳來,大宋朝廷舉朝振奮,有說要乘勝追擊徹底根除西北之患的,有說要趁機收複熙寧開邊的領土的,還有的人說要調西軍主力南下清除梁山、方臘的。
以至於,宋徽宗的書房內盡管隻是蔡京一黨的臣子,好像發生了內訌一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吵個喋喋不休,蔡京是他們的領袖,還要考慮到趙樞的關係,蔡京此刻隻感覺一個腦袋兩個大,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隻好和趙樞大眼瞪小眼。
而宋徽宗也是在自己的龍案前樂滋滋的看熱鬧,反正西邊戰事稍微穩定下來了,他急什麽。
不過對於趙樞而言,西軍貿然反攻西夏或南下討伐梁山、方臘對於趙樞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
西軍是北宋最精銳的部隊,其戰鬥能力即便連全勝時期的金軍都感到畏懼,平定梁山方臘自然也算不上是什麽難事,不過這樣一來,梁山的宋江兄弟就會被西軍徹底剿滅,自己就失去了帶明月出宮掌握軍隊的機會,那麽自己所熟悉的七年之後的靖康之亂對自己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
而此時,盡管何灌在震武贏得震武大捷,然前文也提到過,宋軍倉皇西征,西軍名將劉法戰死,西軍損兵折將、損失慘重,自何灌取得震武大捷之後,軍心大振但因兵力不足,勉強和察哥的西夏鐵騎保持對峙狀態,貿然出兵難保會遭致慘敗。如果因此將北宋的最後一點精銳消耗殆盡,恐怕不僅是西夏會殺入中原,北方的遼國也不會痛打落水狗的機會,這時隻怕會讓靖康之亂提前七年爆發。
“殿下此話何意呀?西邊戰事危機沒有徹底解決?莫不是殿下對何將軍的才能心生嫉妒吧?”聽了趙樞對自己所作的詞的解釋何灌前麵的那名大臣問道。
“迴張大人,小王雖自幼熟讀四書,卻對兵書知之甚少故不識戰陣,小王現在亦不過十六七歲未曾掌過朝事,最大的官職也不過父皇前日所封的欽差大臣,更不要說兵事,故不識兵法。何將軍之是大宋之福,我趙家之福,黎明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小王何來嫉妒之心?”麵對那名大臣露骨的提問,趙樞當場反問道。
“哼哼,殿下此言差矣,若老臣沒有記錯,殿下所詞之尾,曾說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殿下還記得否?”那名大臣並沒有被趙樞的反問擊倒,重新繞開一個話題問道。
這下壞了,趙樞曾清楚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說過這個故事的典故的,都怪自己想都不想就亂編出一首詞來叫住宋徽宗,真是失策,想了半天之後,依然沒有應對之策,蔡京向他使了一個眼神,在眾位大臣眾目睽睽之下,趙樞隻好硬著頭皮一點也不迴避的說道:“沒錯,是有過這句話!”
“這就對了。如果老臣所猜測的沒有錯的話,這是出自戰國趙與秦連連交戰從未勝績,故,趙王想到了歸隱的三朝老臣廉頗,於是遣使者去尋廉頗,尋到廉頗之後,使者竟發現廉頗,故問出:尚能飯否。殿下年紀尚輕,這等嫉妒之心也屬於為國盡忠之本分,然,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既然殿下自己都承認不識兵事了,殿下就不要再參和西軍的調度之事了。”那名老臣說道。
趙樞無言以對,剛想辯駁自己不是這個意思的時候,竟發現蔡京已經站了出來,對宋徽宗鞠了一禮,說道:“啟稟陛下,郡王殿下時下也不過十六七歲,張大人說殿下以廉頗老矣之典故自喻,怕是太牽強了吧!而何將軍時下已是知命之年,若老臣所言不錯,殿下詞中廉頗隱喻何將軍,殿下是在鼓勵何將軍繼續蕩平韃虜,為國盡忠!”
蔡京站出身來幫助趙樞,是因為幾個月來朝堂上的辯論趙樞都在支持蔡京,而蔡京早已經把趙樞當成了自己人。而趙樞對蔡京的這個看法隻是明麵上表示默認。
蔡京說完,隻見得何灌勾著的腦袋輕輕向趙樞的方向鞠了一禮,而趙樞又趕忙上前應和道:“對對對!啟稟父皇,兒臣正是此意!張大人誤解小王的用意了!”
宋徽宗瞥了一眼那名大臣,那名大臣被蔡京的話說的脖子根通紅,說道:“迴陛下!丞相這是掩耳盜鈴,指鹿為馬!”
宋徽宗沒有搭理那名大臣,隻是裝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而全場沉寂的氣氛卻被蔡京的話再次打破:“好了!張大人,這次陛下叫你我前來不是來鑒賞殿下的詞的!不要再糾結這些雞毛瑣事了,該言歸正傳了!”
“......”
那名也是無語,他是朝中少數與蔡京一黨敵對的官員,但就目前宋徽宗書房的形勢來看,蔡京一黨明顯占據優勢,蔡京這些人再朝堂上可謂是隻手遮天,顛倒黑白,自己就算長七八張嘴也是萬萬說不過他們的,當下也隻好選擇沉默。
“啟稟父皇!”站了一個半時辰,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子趙桓突然開口說話了,現在儲君,未來國君的話頓時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眼球:“依兒臣愚見,這邊關之事在座諸位大人皆為廟堂中人,獨何將軍常事邊關,邊關之事莫不如何將軍熟悉,不知可否看看何將軍有何看法?”
媽的,這個辦法......看來這小子也不算昏庸呀,趙樞心道,於是又偷偷的瞟了一眼趙桓,現在除了與蔡京敵對的勢力之外趙樞任何人都不能得罪,尤其是太子趙桓,因為自己一定要牢牢掌握兵權,於是趁在場諸位大臣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趙樞搶先一步,附和道:“皇兄所言極是,兒臣也以為還是聽聽何將軍的看法為妥!”
蔡京現在也明白,趙樞現在在這次言論中雖處於下風卻依舊不甘失敗,他當然知道趙樞現在到底想幹什麽,盡管這些事對蔡京而言都無關痛癢,沒有牽扯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但畢竟趙樞是和自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蔡京也糾集了自己的黨羽順從趙樞的附和,附和太子趙桓。
趙桓對有這麽多人支持自己,尤其是包括看似有奪儲之嫌的趙樞,趙桓頓時表現的更為驚訝,臉上的表情顯得格外複雜。
當然,趙樞支持趙桓的原因不僅是緩和自己和太子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現在的口才,即便有蔡京等人相助也沒辦法說過何灌前麵的那名大臣,與其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不見得有成效還不如找人替自己說話。而趙樞在後世時對何灌的生平是有了解的,更從中懂得他的為人和思想,所以他相信何灌。
“哦?既然眾位愛卿都想聽聽何愛卿的看法,那何愛卿你就說說吧,朕也想聽聽!”畢竟蔡京可是徽宗的寵臣,當然還有自己兩個兒子的推波助瀾。
“啟奏陛下!末將不敢,末將乃武選登第,非科舉出身,無資格議論朝事!”何灌向宋徽宗行了一禮,婉拒道。
何灌一生為人謹慎,從不得罪朝中任何官員,他所說的也是實話,有宋一朝便是重文輕武,武將在宋朝官場中是相當沒有地位的,即便宋仁宗時期的名將狄青,官居樞密使之後因禦史彈劾其非科舉出身不能擔任朝中要職,而被罷免,落得鬱鬱而終的結局。所以何灌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小心。
宋徽宗自然明白何灌心中所想,哈哈大笑道:“哈哈!愛卿不必如此,朕赦你言過無罪,更何況,眾愛卿隻是想聽聽你的看法!愛卿作為武將這邊事你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不算妄議朝事!”
“何將軍!不如賣老夫一個麵子,今天誰要敢彈劾於你,老夫以性命擔保將軍無事!”宋徽宗說完之後,蔡京渾濁的老眼看向何灌。
“既然如此!那末將恭敬不如從命!”何灌向宋徽宗行了一禮,說道:“啟稟陛下:正如郡王殿下所言,盡管我軍在震武大破西夏,但未予敵重創,雙方隻是在黃河兩岸對峙,何況我延州路諸州亦未徹底收複,西夏對我也是蠢蠢欲動,大宋在西邊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如若貿然調西軍南下,隻怕陝西諸路從此不得安寧!故,以末將之見,應於陝西諸路選募善射、善騎、善戰之民為兵,現今之兵屯田於邊,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待我軍元氣恢複之後即可反攻西夏,除此,關外諸路兵馬應速速平定梁山、方臘諸賊,以調兵馬維持西邊戰局!而貿然調西軍南下亦或立出西軍反攻西夏皆萬萬不可取之。”何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