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至此臨死之際,性情變得有些張狂,似乎他早年不畏權貴、敢說敢言的心性在此刻又迴來了。紀曉嵐敬酒,和珅自然不會推脫,端著杯子一飲而盡,拿起公筷在菜碟中夾起一大撮鱔絲,放入食碟中,這才合著米飯三口兩口吞入肚中。
和珅夾菜時,手臂伸出囚衣袖子之外,上麵滿是傷疤,很多還都是未結皮的新茬。
紀曉嵐看了看和珅的傷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駝背老者卻是脫口說道,“刑不上大夫,他們怎麽能如此?!”
和珅笑道,“他們不用刑,如何能夠從我口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是皇上他離了我和珅真的能夠治得了天下?管得了這天下大大小小的十數萬貪官?我看未必!就連這鬧了幾年的白蓮教他都平不了!”
駝背老者看到和珅已經有些露出狂態,連忙勸道,“勿言了~勿言了,喝酒喝酒。”說完這話,又拿過酒壺往三人酒杯裏斟倒。
和珅歎了一口氣,“我們三個人哪~曉嵐兄文采風流、曠達機趣,短處卻是文人氣太重、不懂變通,隻知道讀死書、不識政務。劉墉兄勇於任事、勤懇忠直,短處卻是過於認真、不肯妥協,要知道這上上下下的官員他們可都是人啊,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你一味地使喚他們卻不給他們好處,他們隻會變得欺下瞞上、糊弄做事了。”
右首的紀曉嵐、左首的駝背老者劉墉年紀均大過和珅二三十歲,如今年齡在七八旬,卻從未做過和珅這樣的高官,入主軍機處、掌管天下軍政大權。和珅雖然年幼,但是卻是在乾隆一朝的後期位極人臣,顯赫一時,從為人臣子的成就來說,和珅要遠遠超過二人,二人雖是年長,和珅此刻在臨死之前點評自己,卻隻能低首服耳地聽著,不願意去和其爭辯。
和珅看到兩位名臣不做聲,悄悄地點了點頭,夾起一筷子拌的豬耳朵吃下,這才接著說,“我呢?說句實話,二位的長處我全占了,短處卻一處沒有,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長袖善舞。哼哼,可是到頭來卻是不得善終。”
和珅喝了一口酒又說道,“昔日我求先皇賜給我一道免死的手諭,心想無論情況如何糟糕,時運再怎麽不濟,皇上看在先皇留有免死手諭的份上,我和某人也可以解甲歸田、身歸故裏,安安靜靜做一個富家翁,從此不問世事、了此殘生。可是哪裏知道,先皇屍骨未涼,皇上就迫不及待地將我隔離、卸我權責、立我罪狀,欲取我和某人的性命,等我恭恭敬敬請出先皇手諭,打開一看。你們猜怎麽著?上麵就寫著三個大字:賜全屍!”
和珅說到這裏狂笑了起來,“賜全屍~賜全屍,賜得好,賜得好啊!可見一個人太聰明了,並不是一件好事。先皇在上,您老人家可是真的高明啊,我和珅因您而起,又因您而滅,我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被您兒子全都拿去,之後換來的不過隻是一具全屍罷了。”
“乾隆爺,老皇上,您在天上受奴才和珅一拜吧~”說及此處,和珅不由地淚滿衣襟,從凳子上長身而起,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向著皇宮內乾隆帝遺體停放的方向叩起首來。紀曉嵐、劉墉被和珅的突然舉動嚇了一跳,當下紀曉嵐就想起身伸手去扶和珅,可是對麵位置上坐著的劉墉卻是擺了擺手,悄聲道,“讓和大人說吧,他憋在心裏太久了,唉~”
和珅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您是一位文治武功的十全皇帝,和珅我就是您的十全大補丸。如果說從前和珅在您麵前都多有言不由衷、諂媚伺意之嫌,今日這一拜,全然發自內心。到今個,奴才才明白過來,您老人家是最高明的釣者呀!和珅這一世積累的惡名,都被您釣起來送給了嘉慶,成了他炫耀英明的資本,我這一世積累的財富,被您吊起來送給了朝廷,成了後世取之不盡的金山~”
和珅越說越多,有些口渴,順手拿起桌上的酒壺,仰頭就把酒壺中的酒往自己喉嚨裏倒,隻有此刻他才覺得心裏頭痛快一下。一壺酒盡,劉墉又從食盒裏拿出一瓶放在桌上。
“到頭來,您還知道魚的苦衷,給和珅留下了最後一粒釣餌,留全屍~嘿嘿嘿~”說到這裏,和珅苦笑了起來,“先皇啊先皇,子非魚,焉知魚之苦?!”
說到此處,和珅已經無力,隻有癱坐在地,“和珅原以為,在您身邊二十載,與您有魚水之情,在您的手下如魚得水,食君之祿,自當忠心耿耿,臨了臨了奴才才明白啊~”
“君為釣者,我為魚肉!”說到這裏,和珅不由自主撕心裂肺地吼了起來,“我為魚肉啊~魚肉~魚肉~”
牢房裏一片安靜,一時隻見都沒人說話,紀曉嵐看到昔日的和中堂和大人發泄完畢,這才起身將他扶起,重新坐在了椅子上,隻是此刻和珅的囚衣上滿是稻草、眼淚,一片狼藉。
紀曉嵐拿起公筷,為和珅夾了幾樣菜放在他麵前的食碟裏,“和大人,今天是你離去的日子,你我同朝為官多年,我還是你昔日的下屬。我也就在這裏說一句,君心似海,帝王無情。你琢磨了一輩子的聖旨、揣測了一輩子的上意,最後還是敗在了先皇手下,好一似食盡鳥投林,隻剩了片白茫茫的大地倒也真幹淨。”
和珅聽到紀曉嵐說的話,不由得迴過神來,這話很熟,乃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裏的一段話。是在《石頭記》的第五迴,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女為他唱的《紅樓夢》十二隻曲中的最後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的最後兩句。
和珅迴想起當時自己對此書的著迷,或許是因為和作者相同的身世,自己看石頭記看得是如癡如醉。隻可惜,在乾隆朝,此書是禁書,特別是後麵的故事,簡直是大不敬,因為有映射大臣明珠家事之嫌,這是對康熙帝的不敬,所以此書被禁。於是自己悄悄找了文人高鶚,命其續寫,而正巧高鶚也癡迷於此書,立刻欣然領命。
然而《石頭記》為什麽被禁,自己是隱隱猜到了先皇的想法,所以高鶚根據自己的意見,將續寫部分,把後麵的基調改得不那麽淒慘,而且增加了對當朝的歌頌,頗多可圈可點之處。自己更是把書名《石頭記》改為大氣的《紅樓夢》,並借惇妃之手推薦給先皇。先皇看了之後,覺得並無違逆之處,這才便同意將此書刊行天下。於此,《紅樓夢》這本曠世奇書方得以改頭換麵更改了書名,流傳後世。
紀曉嵐當著自己,借用《紅樓夢》裏麵的話來說自己現在的處境,這也是文人對自己的一種肯定,無論功過,就將他留與後人評說啊,自己這是著相了。
和珅不愧是一代權臣,立刻將情緒恢複了過來,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會去,和某又何必作此小女兒姿態呢,“曉嵐兄說得好,落得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幹淨!”一邊說,一邊從懷中摸索了一陣,掏出了一張紙來,“和某這裏,也有一首詩,還請二位大人品鑒。”
和珅已是待死之身,一應官位俱被嘉慶剝奪,劉墉身為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在這酒桌上如今他的官位最大,連忙伸手將和珅手中的紙接過,小心展開,細讀起來。
“絕命詩?!”劉墉一看之下,頓時認出和珅所寫的詩句乃是何種詩作,頓時吃了一驚。
“讓紀某看看!”紀曉嵐身為文人,自然知道是絕命詩是什麽東西,自古以來,有資格在曆史上傳名的絕命詩沒有幾首,這些臨死之前寫得詩作,大多體現了作者的風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些詩或委屈、或灑脫、或豪邁、或困頓、或張狂、或看破紅塵,都是作者一生才學的精氣在裏麵。
能在曆史上留名的絕命詩,為首當屬南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次陸遊的《示兒》、項羽的《垓下歌》、虞姬的《絕命詩》、方孝孺的《絕命詞》、蘇軾的《絕命詩》都是文人耳熟能詳的。
眼前和中堂作為乾隆朝不可或缺的一位人臣,為官三十載,權傾朝野二十年,比之明朝名相張居正也不曾遜色,他現今拿出的絕命詩絕對會在曆史上留下一抹重重的痕跡,作為文人的他自然想要先睹為快。
劉墉將手中的紙遞給紀曉嵐,和珅的情緒已經平複了,“請曉嵐兄多指教~”
紀曉嵐沒有急著閱讀手上的詩作,而是抬頭看了看和珅,望著和珅一臉平和,對比與之前那位哭哭啼啼,向先皇發泄心頭不滿的和大人來說,簡直是判若兩人,不由得想到,“權臣不愧是權臣,這嬉笑怒罵、瞬息萬變的臉上功夫,自己就是萬萬學不來的。”
紀曉嵐深吸了一口氣,這才低頭往紙上看去,口中緩緩念道,“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睢汛合龍日,記取香煙是後身。”
紀曉嵐一邊看,一邊落淚,和中堂的這首絕命詩,寫得淺顯易懂,卻是奧妙無窮。
黃河曆來就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隻是黃河泛濫,年年決口,兩岸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曆年來也是整治河道、清理淤沙,這是河道總督的重責。
去年上半年夏季雨多,黃河水量極大,六月間睢州就見險情。到了八月二十九日夜,睢州上遊大水漫溢,黃河之水無處發泄,不斷衝刷著兩岸大堤,將睢州河堤衝開了一段長達一百五十多丈,接近一裏寬的缺口。黃河之水由此缺口奔騰而下,衝擊千裏平原,整個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全部受災,流民數十萬,所以朝廷把這次出現在睢州的這次河汛成為睢汛,也正是和中堂詩中所稱。
既然有了缺口就要堵上,這在工程上稱為合龍。東河總督司馬騊於臘月間上奏,稱睢口雖僅留十八丈,可是當地連日大雪嚴寒,引河頭堆積大量冰淩,難以清理,請求暫緩合龍。其時先皇因患病不再閱批奏折,嘉慶帝作出了批諭,準許等來年日暖開凍後再行合龍。
一個敞開口子恣肆流淌的黃河,總是皇帝和樞閣重臣的心腹大患。而黃河決口的每一次成功合龍,在朝廷都是重大喜訊,照例要由京師特別馳送大藏香二十支,隆重祭祀河神。
和中堂的這句詩就是說,等待睢口成功合龍的那一天,在官員百姓祭祀神靈的嫋嫋香煙中,你們會看到我的忠魂。想來,和大人在寫此詩的時候,已經不再期望嘉慶帝的赦免,卻是想著要他今後有朝一日因為此事而愧疚。
為什麽?因為黃河年年決堤,年年合龍,每合龍一次,你們就要上香祭祀,那時你們望著空中的香煙就會想起我和大人來。為什麽會想起我和大人呢?因為我叫和珅,你們祭祀的是河神,和珅、河神,讀音一致,你們忘不了我的。
紀曉嵐歎了一口氣,和珅和中堂絕頂聰明,不是癡人,但是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不少聰明人都是由於過分自信,才出現致命誤判。而和珅雖然身陷死牢,他此刻臨死時仍能擇取最恰當的行為:不去跳腳嘶喊、不去詛咒嚷罵、甚至也不絕食流淚,而是將自己的死與解決河患相連接起來,借自己的名字與河神音似,所以借詩句抒發最後的忠懷。這才是真正的和珅和中堂、和大人。
劉墉也是宦海老臣,先前看過了和珅的絕命詩,現在重新由紀曉嵐讀下來,細細評味之後,就明白了和珅的心思,不由得感歎道,隻怕今後文人墨客傳頌的詩詞中,又要新添一首和珅的《絕命詩》了。
和珅看到兩位老臣相對四望,有淚痕落下,卻無言語,笑道,“兩位大人看過我的詩作了。是啊,等到睢州黃河決口合龍的那一天,我也該轉世投胎為人了吧~”
紀曉嵐被此詩的內涵打動,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一麵含淚,一麵說道,“好,好啊,好啊~”
和珅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灑脫地端起麵前的酒杯說道,“這一杯酒我來敬,感謝二位大人前來為我送行。”
劉墉、紀曉嵐立刻端起酒杯說道,“和大人,我們同飲。”
和珅夾菜時,手臂伸出囚衣袖子之外,上麵滿是傷疤,很多還都是未結皮的新茬。
紀曉嵐看了看和珅的傷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駝背老者卻是脫口說道,“刑不上大夫,他們怎麽能如此?!”
和珅笑道,“他們不用刑,如何能夠從我口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是皇上他離了我和珅真的能夠治得了天下?管得了這天下大大小小的十數萬貪官?我看未必!就連這鬧了幾年的白蓮教他都平不了!”
駝背老者看到和珅已經有些露出狂態,連忙勸道,“勿言了~勿言了,喝酒喝酒。”說完這話,又拿過酒壺往三人酒杯裏斟倒。
和珅歎了一口氣,“我們三個人哪~曉嵐兄文采風流、曠達機趣,短處卻是文人氣太重、不懂變通,隻知道讀死書、不識政務。劉墉兄勇於任事、勤懇忠直,短處卻是過於認真、不肯妥協,要知道這上上下下的官員他們可都是人啊,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你一味地使喚他們卻不給他們好處,他們隻會變得欺下瞞上、糊弄做事了。”
右首的紀曉嵐、左首的駝背老者劉墉年紀均大過和珅二三十歲,如今年齡在七八旬,卻從未做過和珅這樣的高官,入主軍機處、掌管天下軍政大權。和珅雖然年幼,但是卻是在乾隆一朝的後期位極人臣,顯赫一時,從為人臣子的成就來說,和珅要遠遠超過二人,二人雖是年長,和珅此刻在臨死之前點評自己,卻隻能低首服耳地聽著,不願意去和其爭辯。
和珅看到兩位名臣不做聲,悄悄地點了點頭,夾起一筷子拌的豬耳朵吃下,這才接著說,“我呢?說句實話,二位的長處我全占了,短處卻一處沒有,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長袖善舞。哼哼,可是到頭來卻是不得善終。”
和珅喝了一口酒又說道,“昔日我求先皇賜給我一道免死的手諭,心想無論情況如何糟糕,時運再怎麽不濟,皇上看在先皇留有免死手諭的份上,我和某人也可以解甲歸田、身歸故裏,安安靜靜做一個富家翁,從此不問世事、了此殘生。可是哪裏知道,先皇屍骨未涼,皇上就迫不及待地將我隔離、卸我權責、立我罪狀,欲取我和某人的性命,等我恭恭敬敬請出先皇手諭,打開一看。你們猜怎麽著?上麵就寫著三個大字:賜全屍!”
和珅說到這裏狂笑了起來,“賜全屍~賜全屍,賜得好,賜得好啊!可見一個人太聰明了,並不是一件好事。先皇在上,您老人家可是真的高明啊,我和珅因您而起,又因您而滅,我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被您兒子全都拿去,之後換來的不過隻是一具全屍罷了。”
“乾隆爺,老皇上,您在天上受奴才和珅一拜吧~”說及此處,和珅不由地淚滿衣襟,從凳子上長身而起,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向著皇宮內乾隆帝遺體停放的方向叩起首來。紀曉嵐、劉墉被和珅的突然舉動嚇了一跳,當下紀曉嵐就想起身伸手去扶和珅,可是對麵位置上坐著的劉墉卻是擺了擺手,悄聲道,“讓和大人說吧,他憋在心裏太久了,唉~”
和珅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您是一位文治武功的十全皇帝,和珅我就是您的十全大補丸。如果說從前和珅在您麵前都多有言不由衷、諂媚伺意之嫌,今日這一拜,全然發自內心。到今個,奴才才明白過來,您老人家是最高明的釣者呀!和珅這一世積累的惡名,都被您釣起來送給了嘉慶,成了他炫耀英明的資本,我這一世積累的財富,被您吊起來送給了朝廷,成了後世取之不盡的金山~”
和珅越說越多,有些口渴,順手拿起桌上的酒壺,仰頭就把酒壺中的酒往自己喉嚨裏倒,隻有此刻他才覺得心裏頭痛快一下。一壺酒盡,劉墉又從食盒裏拿出一瓶放在桌上。
“到頭來,您還知道魚的苦衷,給和珅留下了最後一粒釣餌,留全屍~嘿嘿嘿~”說到這裏,和珅苦笑了起來,“先皇啊先皇,子非魚,焉知魚之苦?!”
說到此處,和珅已經無力,隻有癱坐在地,“和珅原以為,在您身邊二十載,與您有魚水之情,在您的手下如魚得水,食君之祿,自當忠心耿耿,臨了臨了奴才才明白啊~”
“君為釣者,我為魚肉!”說到這裏,和珅不由自主撕心裂肺地吼了起來,“我為魚肉啊~魚肉~魚肉~”
牢房裏一片安靜,一時隻見都沒人說話,紀曉嵐看到昔日的和中堂和大人發泄完畢,這才起身將他扶起,重新坐在了椅子上,隻是此刻和珅的囚衣上滿是稻草、眼淚,一片狼藉。
紀曉嵐拿起公筷,為和珅夾了幾樣菜放在他麵前的食碟裏,“和大人,今天是你離去的日子,你我同朝為官多年,我還是你昔日的下屬。我也就在這裏說一句,君心似海,帝王無情。你琢磨了一輩子的聖旨、揣測了一輩子的上意,最後還是敗在了先皇手下,好一似食盡鳥投林,隻剩了片白茫茫的大地倒也真幹淨。”
和珅聽到紀曉嵐說的話,不由得迴過神來,這話很熟,乃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裏的一段話。是在《石頭記》的第五迴,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女為他唱的《紅樓夢》十二隻曲中的最後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的最後兩句。
和珅迴想起當時自己對此書的著迷,或許是因為和作者相同的身世,自己看石頭記看得是如癡如醉。隻可惜,在乾隆朝,此書是禁書,特別是後麵的故事,簡直是大不敬,因為有映射大臣明珠家事之嫌,這是對康熙帝的不敬,所以此書被禁。於是自己悄悄找了文人高鶚,命其續寫,而正巧高鶚也癡迷於此書,立刻欣然領命。
然而《石頭記》為什麽被禁,自己是隱隱猜到了先皇的想法,所以高鶚根據自己的意見,將續寫部分,把後麵的基調改得不那麽淒慘,而且增加了對當朝的歌頌,頗多可圈可點之處。自己更是把書名《石頭記》改為大氣的《紅樓夢》,並借惇妃之手推薦給先皇。先皇看了之後,覺得並無違逆之處,這才便同意將此書刊行天下。於此,《紅樓夢》這本曠世奇書方得以改頭換麵更改了書名,流傳後世。
紀曉嵐當著自己,借用《紅樓夢》裏麵的話來說自己現在的處境,這也是文人對自己的一種肯定,無論功過,就將他留與後人評說啊,自己這是著相了。
和珅不愧是一代權臣,立刻將情緒恢複了過來,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會去,和某又何必作此小女兒姿態呢,“曉嵐兄說得好,落得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幹淨!”一邊說,一邊從懷中摸索了一陣,掏出了一張紙來,“和某這裏,也有一首詩,還請二位大人品鑒。”
和珅已是待死之身,一應官位俱被嘉慶剝奪,劉墉身為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在這酒桌上如今他的官位最大,連忙伸手將和珅手中的紙接過,小心展開,細讀起來。
“絕命詩?!”劉墉一看之下,頓時認出和珅所寫的詩句乃是何種詩作,頓時吃了一驚。
“讓紀某看看!”紀曉嵐身為文人,自然知道是絕命詩是什麽東西,自古以來,有資格在曆史上傳名的絕命詩沒有幾首,這些臨死之前寫得詩作,大多體現了作者的風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些詩或委屈、或灑脫、或豪邁、或困頓、或張狂、或看破紅塵,都是作者一生才學的精氣在裏麵。
能在曆史上留名的絕命詩,為首當屬南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次陸遊的《示兒》、項羽的《垓下歌》、虞姬的《絕命詩》、方孝孺的《絕命詞》、蘇軾的《絕命詩》都是文人耳熟能詳的。
眼前和中堂作為乾隆朝不可或缺的一位人臣,為官三十載,權傾朝野二十年,比之明朝名相張居正也不曾遜色,他現今拿出的絕命詩絕對會在曆史上留下一抹重重的痕跡,作為文人的他自然想要先睹為快。
劉墉將手中的紙遞給紀曉嵐,和珅的情緒已經平複了,“請曉嵐兄多指教~”
紀曉嵐沒有急著閱讀手上的詩作,而是抬頭看了看和珅,望著和珅一臉平和,對比與之前那位哭哭啼啼,向先皇發泄心頭不滿的和大人來說,簡直是判若兩人,不由得想到,“權臣不愧是權臣,這嬉笑怒罵、瞬息萬變的臉上功夫,自己就是萬萬學不來的。”
紀曉嵐深吸了一口氣,這才低頭往紙上看去,口中緩緩念道,“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睢汛合龍日,記取香煙是後身。”
紀曉嵐一邊看,一邊落淚,和中堂的這首絕命詩,寫得淺顯易懂,卻是奧妙無窮。
黃河曆來就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隻是黃河泛濫,年年決口,兩岸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曆年來也是整治河道、清理淤沙,這是河道總督的重責。
去年上半年夏季雨多,黃河水量極大,六月間睢州就見險情。到了八月二十九日夜,睢州上遊大水漫溢,黃河之水無處發泄,不斷衝刷著兩岸大堤,將睢州河堤衝開了一段長達一百五十多丈,接近一裏寬的缺口。黃河之水由此缺口奔騰而下,衝擊千裏平原,整個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全部受災,流民數十萬,所以朝廷把這次出現在睢州的這次河汛成為睢汛,也正是和中堂詩中所稱。
既然有了缺口就要堵上,這在工程上稱為合龍。東河總督司馬騊於臘月間上奏,稱睢口雖僅留十八丈,可是當地連日大雪嚴寒,引河頭堆積大量冰淩,難以清理,請求暫緩合龍。其時先皇因患病不再閱批奏折,嘉慶帝作出了批諭,準許等來年日暖開凍後再行合龍。
一個敞開口子恣肆流淌的黃河,總是皇帝和樞閣重臣的心腹大患。而黃河決口的每一次成功合龍,在朝廷都是重大喜訊,照例要由京師特別馳送大藏香二十支,隆重祭祀河神。
和中堂的這句詩就是說,等待睢口成功合龍的那一天,在官員百姓祭祀神靈的嫋嫋香煙中,你們會看到我的忠魂。想來,和大人在寫此詩的時候,已經不再期望嘉慶帝的赦免,卻是想著要他今後有朝一日因為此事而愧疚。
為什麽?因為黃河年年決堤,年年合龍,每合龍一次,你們就要上香祭祀,那時你們望著空中的香煙就會想起我和大人來。為什麽會想起我和大人呢?因為我叫和珅,你們祭祀的是河神,和珅、河神,讀音一致,你們忘不了我的。
紀曉嵐歎了一口氣,和珅和中堂絕頂聰明,不是癡人,但是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不少聰明人都是由於過分自信,才出現致命誤判。而和珅雖然身陷死牢,他此刻臨死時仍能擇取最恰當的行為:不去跳腳嘶喊、不去詛咒嚷罵、甚至也不絕食流淚,而是將自己的死與解決河患相連接起來,借自己的名字與河神音似,所以借詩句抒發最後的忠懷。這才是真正的和珅和中堂、和大人。
劉墉也是宦海老臣,先前看過了和珅的絕命詩,現在重新由紀曉嵐讀下來,細細評味之後,就明白了和珅的心思,不由得感歎道,隻怕今後文人墨客傳頌的詩詞中,又要新添一首和珅的《絕命詩》了。
和珅看到兩位老臣相對四望,有淚痕落下,卻無言語,笑道,“兩位大人看過我的詩作了。是啊,等到睢州黃河決口合龍的那一天,我也該轉世投胎為人了吧~”
紀曉嵐被此詩的內涵打動,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一麵含淚,一麵說道,“好,好啊,好啊~”
和珅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灑脫地端起麵前的酒杯說道,“這一杯酒我來敬,感謝二位大人前來為我送行。”
劉墉、紀曉嵐立刻端起酒杯說道,“和大人,我們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