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郎家今年生意很不錯。
勤勞的灶門一家自入秋以後就像是勤勞的蜜蜂,努力的采集花蜜。
勤勞的一個秋天過後,是收獲的季節。
一場大雪過後,山腳下的許多人家家中儲存的炭就不夠了。
有相熟的商店老板一早就等在了店門口,等待賣炭郎背著一筐黑炭從山上走下。
果然,天朦朧亮起,就有身披市鬆圖案羽織的紅發男人自雪地走來。
緩慢又堅定的邁開了步伐。
如果有人仔細觀看,甚至會驚訝於那個一臉病氣的男人邁出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距離竟然分毫不差。
但這裏沒有人會有那個閑工夫注意這個細節。
忙忙碌碌的普通人身上裹著厚厚的棉服最為關心的依舊是這個嚴冬。
“灶門你終於來了,這鬼天氣突然下雪,實在讓人遭不住啊。”相熟的店家已經迎了上去,一邊嘮著平淡的家常,抱怨著變化無常的天氣,一邊挑選起了上好的煤炭。
灶門炭十郎清爽地笑了笑,“這次要多備一些炭火嗎?”
店家想了想,還是狠狠心,購買的量比平常多出了一番,然後被翹首以盼的鄰居笑罵了聲,“賣糧家的,你倒是給我們這些後麵的留一些啊。”
“切,誰不知道你家裏的炭還要一堆的存貨。”
“請不用著急,這次我們帶下山的炭足夠多。”
賣糧家的已經裝好了自己這段時間需要的炭,大清早的店裏也沒幾個顧客,開始嘮起了家常。
“灶門,許久沒見到慧子了?”
慧子秘製的醬菜,也深受鎮子上店家們的好評呢。
以往夫妻兩都會一同下山,最近幾次都隻看到了灶門一人出門,“是生病了嗎?”
灶門炭十郎微笑地搖頭,略帶一絲無奈,將裝好的炭幫人背到裏屋的間隙迴答道,“最近風雪太大,炭治郎還小,經不起這樣的風雪。”
在七月的時候,灶門家的長子出生了。
是他和慧子第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男孩兒。
還沒斷奶的小孩兒就不要在這樣的風雪天出門了。
“炭治郎快半歲了吧?”
“前不久剛剛半歲,最近一直在鬧騰著想要走路了呢。”
對於活潑的長子,灶門炭十郎說起時的臉都是柔軟至極的模樣。
小家夥連爬都還不利索,就整天想要站起來晃晃悠悠走路了呢。
賣糧的大叔爽朗一笑,“那可真是個活潑的小家夥。”
對窮苦人家來講,最大的歡喜莫過於聽到別人誇獎你家小孩兒活潑了。
因為活潑就意味著健康啊。
在傷風感冒都可能輕而易舉奪走一個大人生命的藥物匱乏的年代,健康活潑的孩子才能夠更加順利平安長大啊。
與賣糧的大叔聊了會兒天,直到糧食店裏走進了第一位顧客,這才結束了這場聊天的灶門炭十郎想到了上次到小鎮時的情況,去了賣甜食婆婆家的小院。
將最後一批炭火搬進了婆婆的後院,順手又幫婆婆把庭院裏的積雪清掃幹淨,將被大雪壓垮了的屋頂從新填補修好,這才慢悠悠地掏出一些錢,“請為我包上五個大福。”
“浪平,錢給多啦。”婆婆從一堆零錢中又撥出一些,推了迴去。
灶門炭十郎笑了,耳垂畔的日輪耳飾隨著主人的動作輕輕搖晃,“慧子生產的時候還沒多謝您送得紅糖水呢。"
糖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財富。所以才更不能仗著婆婆心善就理所當然的去占婆婆的便宜。
婆婆歎了口氣,最後還是收下了錢,隻不過卻麻利的包了六個大福,“多的那個是我送給炭治郎的。”
雖然誰都知道連乳牙都沒長出的孩子根本不能吃甜食。
灶門炭十郎皺著眉,有些為難。
婆婆就已經兇巴巴地將人往外麵趕了,“快走快走,不要擋在門口擋住我生意了。”
這才不得不好笑的謝過婆婆的好意,起身告辭。
買好了鹽和甜品,又為在家的妻子選了一根款式新穎的頭繩兒,灶門炭十郎確定自己采購單上的所有必需品采購準備齊全後,終於啟程迴家了。
今天的生意好,等到家的時候太陽還沒下山。
勤勞賢惠的妻子早就燒好了熱水,背後背著的小嬰孩兒睜著與父親如出一轍的紅瞳,咿咿呀呀地自得其樂。
茫茫的雪地中出現一道黑褐色的墨點。
是早早出門的灶門炭十郎迴來了。
慧子溫柔地掃去了丈夫肩上的落雪,將密密的汗珠為他擦幹,帶著滿眼的愛意,開口說道,“快進屋吧。”
又要下雪了。
擁擠的小屋裏一直生著炭火,剛一進門就是鋪麵的暖氣,咕嚕嚕地熱水掛在爐子上。
早已準備妥當的米粥,以及秘製的醬菜,再配上一碟小小的肉片,還要幾個粗麵疙瘩。
已經是堪稱豐盛的晚餐。
“慧子,上次獵到的鹿肉再切一些吧。”
已經將炭治郎哄睡著了的慧子乍一聽到丈夫的這個要求,略微感到一絲驚訝,隨即溫和的點頭,難掩好奇地詢問道,“是有什麽客人要來嗎?”
已經這麽晚了。
天陰沉地像是要塌下了一樣,按照以往的經驗,再過不久就會有一場暴雪落下。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獵戶也不會在這樣的雪夜出行。
會一不小心就迷失在山林之中的。
“嗯,有個朋友。”語焉不詳地迴答了妻子的詢問。
這是不願多說的意思。
灶門葵枝於是起身,看了看冰窖中的凍存的鹿肉,“要不做個燉肉吧。”
遠道而來的客人吃一頓熱乎乎的食物,才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可以。”
隻是直到太陽下山,客人也依舊沒到,葵枝張了張嘴,有些擔憂丈夫的身體,最後卻又將關心的話咽了下去,沉默的迴到了睡屋,窸窸窣窣地翻找半天之後,再次走了出來,
點上了一盞昏黃的油燈,為丈夫披上一襲大鼇,將炭火撥得更旺了些,關切地說道,“天冷了,注意身體。”
粗糙的手搭在了葵枝自嫁給他後,同樣不再纖細布滿老繭的手背上,“謝謝。”
終於,在暴雪降下的時候,客人到了。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趁著一把黑色的油紙上敲開了住在山頂的灶門一家的大門。
“你好,在下花開院彌生,深夜打擾,冒犯了。”
客人來了。
風雪降臨。
勤勞的灶門一家自入秋以後就像是勤勞的蜜蜂,努力的采集花蜜。
勤勞的一個秋天過後,是收獲的季節。
一場大雪過後,山腳下的許多人家家中儲存的炭就不夠了。
有相熟的商店老板一早就等在了店門口,等待賣炭郎背著一筐黑炭從山上走下。
果然,天朦朧亮起,就有身披市鬆圖案羽織的紅發男人自雪地走來。
緩慢又堅定的邁開了步伐。
如果有人仔細觀看,甚至會驚訝於那個一臉病氣的男人邁出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距離竟然分毫不差。
但這裏沒有人會有那個閑工夫注意這個細節。
忙忙碌碌的普通人身上裹著厚厚的棉服最為關心的依舊是這個嚴冬。
“灶門你終於來了,這鬼天氣突然下雪,實在讓人遭不住啊。”相熟的店家已經迎了上去,一邊嘮著平淡的家常,抱怨著變化無常的天氣,一邊挑選起了上好的煤炭。
灶門炭十郎清爽地笑了笑,“這次要多備一些炭火嗎?”
店家想了想,還是狠狠心,購買的量比平常多出了一番,然後被翹首以盼的鄰居笑罵了聲,“賣糧家的,你倒是給我們這些後麵的留一些啊。”
“切,誰不知道你家裏的炭還要一堆的存貨。”
“請不用著急,這次我們帶下山的炭足夠多。”
賣糧家的已經裝好了自己這段時間需要的炭,大清早的店裏也沒幾個顧客,開始嘮起了家常。
“灶門,許久沒見到慧子了?”
慧子秘製的醬菜,也深受鎮子上店家們的好評呢。
以往夫妻兩都會一同下山,最近幾次都隻看到了灶門一人出門,“是生病了嗎?”
灶門炭十郎微笑地搖頭,略帶一絲無奈,將裝好的炭幫人背到裏屋的間隙迴答道,“最近風雪太大,炭治郎還小,經不起這樣的風雪。”
在七月的時候,灶門家的長子出生了。
是他和慧子第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男孩兒。
還沒斷奶的小孩兒就不要在這樣的風雪天出門了。
“炭治郎快半歲了吧?”
“前不久剛剛半歲,最近一直在鬧騰著想要走路了呢。”
對於活潑的長子,灶門炭十郎說起時的臉都是柔軟至極的模樣。
小家夥連爬都還不利索,就整天想要站起來晃晃悠悠走路了呢。
賣糧的大叔爽朗一笑,“那可真是個活潑的小家夥。”
對窮苦人家來講,最大的歡喜莫過於聽到別人誇獎你家小孩兒活潑了。
因為活潑就意味著健康啊。
在傷風感冒都可能輕而易舉奪走一個大人生命的藥物匱乏的年代,健康活潑的孩子才能夠更加順利平安長大啊。
與賣糧的大叔聊了會兒天,直到糧食店裏走進了第一位顧客,這才結束了這場聊天的灶門炭十郎想到了上次到小鎮時的情況,去了賣甜食婆婆家的小院。
將最後一批炭火搬進了婆婆的後院,順手又幫婆婆把庭院裏的積雪清掃幹淨,將被大雪壓垮了的屋頂從新填補修好,這才慢悠悠地掏出一些錢,“請為我包上五個大福。”
“浪平,錢給多啦。”婆婆從一堆零錢中又撥出一些,推了迴去。
灶門炭十郎笑了,耳垂畔的日輪耳飾隨著主人的動作輕輕搖晃,“慧子生產的時候還沒多謝您送得紅糖水呢。"
糖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財富。所以才更不能仗著婆婆心善就理所當然的去占婆婆的便宜。
婆婆歎了口氣,最後還是收下了錢,隻不過卻麻利的包了六個大福,“多的那個是我送給炭治郎的。”
雖然誰都知道連乳牙都沒長出的孩子根本不能吃甜食。
灶門炭十郎皺著眉,有些為難。
婆婆就已經兇巴巴地將人往外麵趕了,“快走快走,不要擋在門口擋住我生意了。”
這才不得不好笑的謝過婆婆的好意,起身告辭。
買好了鹽和甜品,又為在家的妻子選了一根款式新穎的頭繩兒,灶門炭十郎確定自己采購單上的所有必需品采購準備齊全後,終於啟程迴家了。
今天的生意好,等到家的時候太陽還沒下山。
勤勞賢惠的妻子早就燒好了熱水,背後背著的小嬰孩兒睜著與父親如出一轍的紅瞳,咿咿呀呀地自得其樂。
茫茫的雪地中出現一道黑褐色的墨點。
是早早出門的灶門炭十郎迴來了。
慧子溫柔地掃去了丈夫肩上的落雪,將密密的汗珠為他擦幹,帶著滿眼的愛意,開口說道,“快進屋吧。”
又要下雪了。
擁擠的小屋裏一直生著炭火,剛一進門就是鋪麵的暖氣,咕嚕嚕地熱水掛在爐子上。
早已準備妥當的米粥,以及秘製的醬菜,再配上一碟小小的肉片,還要幾個粗麵疙瘩。
已經是堪稱豐盛的晚餐。
“慧子,上次獵到的鹿肉再切一些吧。”
已經將炭治郎哄睡著了的慧子乍一聽到丈夫的這個要求,略微感到一絲驚訝,隨即溫和的點頭,難掩好奇地詢問道,“是有什麽客人要來嗎?”
已經這麽晚了。
天陰沉地像是要塌下了一樣,按照以往的經驗,再過不久就會有一場暴雪落下。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獵戶也不會在這樣的雪夜出行。
會一不小心就迷失在山林之中的。
“嗯,有個朋友。”語焉不詳地迴答了妻子的詢問。
這是不願多說的意思。
灶門葵枝於是起身,看了看冰窖中的凍存的鹿肉,“要不做個燉肉吧。”
遠道而來的客人吃一頓熱乎乎的食物,才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可以。”
隻是直到太陽下山,客人也依舊沒到,葵枝張了張嘴,有些擔憂丈夫的身體,最後卻又將關心的話咽了下去,沉默的迴到了睡屋,窸窸窣窣地翻找半天之後,再次走了出來,
點上了一盞昏黃的油燈,為丈夫披上一襲大鼇,將炭火撥得更旺了些,關切地說道,“天冷了,注意身體。”
粗糙的手搭在了葵枝自嫁給他後,同樣不再纖細布滿老繭的手背上,“謝謝。”
終於,在暴雪降下的時候,客人到了。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趁著一把黑色的油紙上敲開了住在山頂的灶門一家的大門。
“你好,在下花開院彌生,深夜打擾,冒犯了。”
客人來了。
風雪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