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這一提醒,李景才仔細查看起來。他因為身體貼近崖壁,隻能看到眼前的一點距離,反倒不易查看全貌。扯緊繩子,一腿曲起在崖壁上使勁一點,借著這猛然一伸的力道,使身體朝外蕩去。
如此幾次,終於看到一處約莫丈許高的凹陷,凹陷處於崖壁之間有剛好能容下一人落腳的地方。
看準了方位,又往上攀爬兩丈許,雙腳站到凹陷處容人落腳的地方仔細看了看,向上叫道:“給我一把刀!”
上麵的人聞聲,用繩子吊了一把陌刀下去。
李景用刀把眼前的草葉削去,露出一片山石堆砌的“牆”來。石頭是不規則形的,原本石與石之見的縫隙,因年深日久被青苔和雜草填滿。
李景雖不知道王爺要找這個山洞做什麽,但不妨礙心底因發現而產生的喜悅。他先找一塊看起來略小些的石塊,使勁往裏推推。發現推不動,又拿刀把縫隙中的雜物清理幹淨,再次去推,很容易就把那石塊推地掉進洞裏。
李景忍不住笑了笑,如法炮製,將石頭一塊一塊往外扒拉,這樣也避免石頭推進洞裏擋了路。
眾人在崖山聽到“嗵”的一聲悶響,都嚇一跳。獨孤維唯忍不住就失口驚唿:“啊呦,李景掉下去了!”
身體不由自主踏上一步,就要去查看,突然聽到第二聲響聲,然後是李景在下麵的迴答聲:“不是李景掉下去了,是石頭掉下去了。”
還有心情說笑,那就沒事了。
眾人都是籲了一口氣。蕭恪拽進獨孤維唯的手,索性把她拉得裏崖邊遠遠的。這好奇心旺盛,又好動的丫頭一時沒看緊就不行。
李景把洞口開到能容下一人進去,因空氣驟然流動,裏麵的味道一陣陣襲麵而來,腐朽的、陰涼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難聞氣味,嗆得他趕緊屏息背身。
此時才想起獨孤維唯的囑咐,急忙掏出火刀火石,點著火把,一手掩住口鼻,一手執著火把往洞裏伸。
火把在洞口時明時暗,火苗跳耀著,發出輕微的呲呲聲,但終究頑強地燃燒著。
等了一會兒,洞中穢氣漸漸沒那麽濃鬱了,他才執了火把進去。
外麵豔陽高照,洞裏卻暗如黑夜,他舉著火把把裏麵查看一番,發現不是十分大的空間,形狀也不規則,像是天然形成的洞穴,裏麵影影綽綽堆著許多口箱子,都用黃銅鎖鎖著。
關於這地方藏有寶藏和傳國玉璽一事,就是獨孤維澤和韋家駒、李景等人都不知道。當初出京,他們隻當是真的剿匪,一直到上了鷹唳峰,大家心裏才覺察出點不對勁來。
這些鎖對李景來說打開不是什麽難事,何況年深日久,這些鎖已經爬滿綠色銅鏽,就是拿把鑰匙來也不見得能打開。
但他甚至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夠知道的,所以也沒想打開一看究竟。
他把火把隨便插在洞壁的縫隙裏,出去扯扯繩子喊人把他拉上去。
李景把洞內的情形描述一遍,蕭恪便挑選人手下去把箱子弄上來。
到了此時,大家還不清楚箱中是什麽東西,但能這麽嚴密藏起來,又讓寧王親自領兵來取的,定然價值不菲。
“畢竟幾十年了,箱子會不會被蟲蛀?或者看似完整,其實已經腐壞?若在往上吊的過程中散開了可怎麽辦?”獨孤維唯發聲道。
她顧慮的十分有道理,如果箱子腐壞,中途受不了磕碰,散開了去,那箱中的寶貝可就全掉崖下了。
這懸崖深不見底,誰知道下麵是什麽東西,還能不能找迴來?
眾人默契十足全都看向李景,李景撓頭赧然一笑:“沒注意箱子還結不結實。”
在眾人的眼光中,急忙道:“我再去看看。”
說完扯了繩子再次下去查看,不多時上來道:“箱子是檀木做成,還很結實。”
此時日以過午,眾人都是饑腸轆轆。恪便下令休息用飯,避過中午最猛烈的日頭後再行事。
當然沒有熱騰騰的飯,大家胡亂啃幾口幹糧,在山影的陰涼地方休息。
此時行軍帶的幹糧是用粟米蒸熟曬幹做成的團子,吃起來幹巴巴沒一點味道,獨孤維唯哪裏能吃的進去?兼之夏日高溫,曬得人半點食欲也無,所以僅看了一眼蕭恪遞過來的東西就沒有胃口。
伸手接過來,看了看,啃一口,簡直比嚼蠟還難吃。
想起在前世,奶奶曾經不止一次說起她年輕的時候經曆的三年自然災害,當時人們餓得連白土都吃,很多人吃了白土到肚子裏不消化,最後隻能活活脹死。
想想那時,再看了看手中的粟米團子,發狠的啃一口,然後滿嘴是硬渣,咽到嗓子裏刮得嗓子疼。
正直著脖子努力下咽,一隻手伸過來從她手裏拿走粟米團。
蕭恪把他啃了一口的粟米團塞進嘴裏三口兩口吃了,然後道:“等著,我上山給你打點獵物來吃。”
獨孤維唯一句不用了尚未說完,他已經把衣擺在腰封上一掖,轉身手腳並用,跟個大猴子一般靈敏地飛快上了旁邊的峭壁。
身後飛快跟上幾條身影上去保護。
獨孤維澤塞了個水壺過來,道:“喝點水。哦,你放心,哥還沒用過呢。”
然後站起身來,說一句我也去,便隨後也攀爬而上。心裏想著這臭小子也太會討女孩子歡心,哪裏是人們嘴裏不解風情石頭心腸的冷郎君,分明是個中老手。
有這兩人帶頭,年輕精力充沛的漢子們也不懼天熱,紛紛鑽進山裏打獵去了。
畢竟有烤肉誰還願意啃幹糧?
等日頭漸漸偏西,暑熱漸褪,吃飽喝足休息好的眾人便開始幹活。
獨孤維澤帶了幾名龍虎衛中的精英,自告奮勇下山洞去。
隨著第一箱財寶被拉上來,繩子已經被崖壁的堅石磨得發毛。這樣下去再拉幾口箱子,繩子就報廢了。
獨孤維唯倒是想到了利用滑輪來減輕繩子的壓力以及人力,但在這荒山野嶺的也找不到合用的材料,心想費那功夫還不如多備幾根繩子。
剛想到這裏便聽蕭恪吩咐韋家駒帶著兩個人親自去最近的鎮子準備繩索,另外再調集二十來輛馬車在山腳待命。
如此幾次,終於看到一處約莫丈許高的凹陷,凹陷處於崖壁之間有剛好能容下一人落腳的地方。
看準了方位,又往上攀爬兩丈許,雙腳站到凹陷處容人落腳的地方仔細看了看,向上叫道:“給我一把刀!”
上麵的人聞聲,用繩子吊了一把陌刀下去。
李景用刀把眼前的草葉削去,露出一片山石堆砌的“牆”來。石頭是不規則形的,原本石與石之見的縫隙,因年深日久被青苔和雜草填滿。
李景雖不知道王爺要找這個山洞做什麽,但不妨礙心底因發現而產生的喜悅。他先找一塊看起來略小些的石塊,使勁往裏推推。發現推不動,又拿刀把縫隙中的雜物清理幹淨,再次去推,很容易就把那石塊推地掉進洞裏。
李景忍不住笑了笑,如法炮製,將石頭一塊一塊往外扒拉,這樣也避免石頭推進洞裏擋了路。
眾人在崖山聽到“嗵”的一聲悶響,都嚇一跳。獨孤維唯忍不住就失口驚唿:“啊呦,李景掉下去了!”
身體不由自主踏上一步,就要去查看,突然聽到第二聲響聲,然後是李景在下麵的迴答聲:“不是李景掉下去了,是石頭掉下去了。”
還有心情說笑,那就沒事了。
眾人都是籲了一口氣。蕭恪拽進獨孤維唯的手,索性把她拉得裏崖邊遠遠的。這好奇心旺盛,又好動的丫頭一時沒看緊就不行。
李景把洞口開到能容下一人進去,因空氣驟然流動,裏麵的味道一陣陣襲麵而來,腐朽的、陰涼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難聞氣味,嗆得他趕緊屏息背身。
此時才想起獨孤維唯的囑咐,急忙掏出火刀火石,點著火把,一手掩住口鼻,一手執著火把往洞裏伸。
火把在洞口時明時暗,火苗跳耀著,發出輕微的呲呲聲,但終究頑強地燃燒著。
等了一會兒,洞中穢氣漸漸沒那麽濃鬱了,他才執了火把進去。
外麵豔陽高照,洞裏卻暗如黑夜,他舉著火把把裏麵查看一番,發現不是十分大的空間,形狀也不規則,像是天然形成的洞穴,裏麵影影綽綽堆著許多口箱子,都用黃銅鎖鎖著。
關於這地方藏有寶藏和傳國玉璽一事,就是獨孤維澤和韋家駒、李景等人都不知道。當初出京,他們隻當是真的剿匪,一直到上了鷹唳峰,大家心裏才覺察出點不對勁來。
這些鎖對李景來說打開不是什麽難事,何況年深日久,這些鎖已經爬滿綠色銅鏽,就是拿把鑰匙來也不見得能打開。
但他甚至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夠知道的,所以也沒想打開一看究竟。
他把火把隨便插在洞壁的縫隙裏,出去扯扯繩子喊人把他拉上去。
李景把洞內的情形描述一遍,蕭恪便挑選人手下去把箱子弄上來。
到了此時,大家還不清楚箱中是什麽東西,但能這麽嚴密藏起來,又讓寧王親自領兵來取的,定然價值不菲。
“畢竟幾十年了,箱子會不會被蟲蛀?或者看似完整,其實已經腐壞?若在往上吊的過程中散開了可怎麽辦?”獨孤維唯發聲道。
她顧慮的十分有道理,如果箱子腐壞,中途受不了磕碰,散開了去,那箱中的寶貝可就全掉崖下了。
這懸崖深不見底,誰知道下麵是什麽東西,還能不能找迴來?
眾人默契十足全都看向李景,李景撓頭赧然一笑:“沒注意箱子還結不結實。”
在眾人的眼光中,急忙道:“我再去看看。”
說完扯了繩子再次下去查看,不多時上來道:“箱子是檀木做成,還很結實。”
此時日以過午,眾人都是饑腸轆轆。恪便下令休息用飯,避過中午最猛烈的日頭後再行事。
當然沒有熱騰騰的飯,大家胡亂啃幾口幹糧,在山影的陰涼地方休息。
此時行軍帶的幹糧是用粟米蒸熟曬幹做成的團子,吃起來幹巴巴沒一點味道,獨孤維唯哪裏能吃的進去?兼之夏日高溫,曬得人半點食欲也無,所以僅看了一眼蕭恪遞過來的東西就沒有胃口。
伸手接過來,看了看,啃一口,簡直比嚼蠟還難吃。
想起在前世,奶奶曾經不止一次說起她年輕的時候經曆的三年自然災害,當時人們餓得連白土都吃,很多人吃了白土到肚子裏不消化,最後隻能活活脹死。
想想那時,再看了看手中的粟米團子,發狠的啃一口,然後滿嘴是硬渣,咽到嗓子裏刮得嗓子疼。
正直著脖子努力下咽,一隻手伸過來從她手裏拿走粟米團。
蕭恪把他啃了一口的粟米團塞進嘴裏三口兩口吃了,然後道:“等著,我上山給你打點獵物來吃。”
獨孤維唯一句不用了尚未說完,他已經把衣擺在腰封上一掖,轉身手腳並用,跟個大猴子一般靈敏地飛快上了旁邊的峭壁。
身後飛快跟上幾條身影上去保護。
獨孤維澤塞了個水壺過來,道:“喝點水。哦,你放心,哥還沒用過呢。”
然後站起身來,說一句我也去,便隨後也攀爬而上。心裏想著這臭小子也太會討女孩子歡心,哪裏是人們嘴裏不解風情石頭心腸的冷郎君,分明是個中老手。
有這兩人帶頭,年輕精力充沛的漢子們也不懼天熱,紛紛鑽進山裏打獵去了。
畢竟有烤肉誰還願意啃幹糧?
等日頭漸漸偏西,暑熱漸褪,吃飽喝足休息好的眾人便開始幹活。
獨孤維澤帶了幾名龍虎衛中的精英,自告奮勇下山洞去。
隨著第一箱財寶被拉上來,繩子已經被崖壁的堅石磨得發毛。這樣下去再拉幾口箱子,繩子就報廢了。
獨孤維唯倒是想到了利用滑輪來減輕繩子的壓力以及人力,但在這荒山野嶺的也找不到合用的材料,心想費那功夫還不如多備幾根繩子。
剛想到這裏便聽蕭恪吩咐韋家駒帶著兩個人親自去最近的鎮子準備繩索,另外再調集二十來輛馬車在山腳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