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彪形大漢來得快去得也快, 夏琛在學堂尚未下學, 迴家後人已經離去,甚至沒在夏家留飯,一來就直奔夏家的田地,每塊田都連根拔了幾株稻子帶走。


    東哥兒兩眼發光地跟夏琛描述那群大漢有多威武, 對他們的坐騎羨慕的要流口水了,夏琛迴家的時候,這倒黴孩子正騎在家裏的老黃牛背上,甩著柳樹枝子“駕駕駕”, 然後被他爹一掃帚掄了下來。


    夏琛不關注這些人騎的馬是什麽樣,他前世擁有的豪車超跑,哪個不比一匹馬炫酷, 他隻關心這些人來家裏取走高產水稻,到底是個什麽章程。


    因夏老爺下了嚴令,家中不許再討論今天的來人, 也不許東哥兒和南哥兒出去跟人隨便講, 夏大郎憨直,卻曉得輕重,拎著棍子跟兩個兒子表示,哪個出去多說一句, 迴來先吃一棍子。


    晚上吃過晚飯,夏老爺跟夏琛進小書房談話, 夏琛憋了一天, 門一關便迫不及待地問“爹, 今天來的是什麽人”


    他一直以為他爹就是個普通的退伍老兵,現在看來,他爹身後還是有些背景的。


    “還記得爹當初跟你講的十年前,傅大將軍帶兵突襲,一路打到草原王庭嗎”夏老爺問。


    夏琛點點頭,哪能不記得,他爹手上腿上的傷,就是那時候留下的。


    夏琛聽他爹講過許多傅大將軍的故事,這位可是個猛人,傅家世代從軍,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傅家男丁少有壽終正寢的,傅大將軍兄弟六個,現在死得就剩他和一個斷腿哥哥。


    十年前,草原王庭集結大軍叩邊,傅大將軍的二哥和幼弟便是在這場大戰中戰死。大軍正麵交鋒之際,傅大將軍帶領三千精兵,突襲王庭,一路殺將過去,差點活捉了大可汗,逼得草原王庭大亂,以為有大軍來襲,急召前軍迴援。


    大安朝援兵在草原騎兵迴援的路上路上設伏,一戰殲滅敵軍數萬人,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此仗勝利後,年老的大可汗受驚過度生了重病不久一命嗚唿,幾個繼承人為爭奪大可汗之位打成一團,大安朝就此有了數年安寧。


    三年前,新任大可汗遣使來大安朝,試圖要個公主去和親,被領了禮部差事的五皇子李澤正麵撅了迴去,以傅大將軍為首的武將更是表示,要戰便戰,大安朝的男人還沒死絕,和平不是靠女人換的。


    這些倒不是已經成了個田舍翁的夏老爺跟他說的,是孟先生跟他講的,夏琛聽得心潮澎湃,這樣硬氣的王朝,實在讓人心向往之。


    這三年來,邊關一直不太平,大戰沒有小摩擦不斷,好在傅大將軍鎮守邊關,敵軍不敢輕易來犯。


    言歸正傳,讓夏琛沒想到的是,他爹竟然能聯係到大將軍府的人


    “當初大將軍帶去草原的三千弟兄,最後隻活下來不到兩百個。”夏老爺說起時,眼中儼然有淚光閃爍“其中傷殘者更是占了大多數,我等撤迴邊關後,傷殘者皆需離開軍伍,大將軍召見我等,言說可隨他迴帝京將軍府,府中自有閑散莊子可奉養我等。”


    許是因為夏琛這兩年來漸漸展現了自身的一些能力,去進了學,又有水稻良種的事,眼看著要撐起夏家這一脈,夏老爺把一些隱秘事吐露出來“元寶你從小沒見過爺爺,我夏家原也是河州大戶人家,我奶奶,也就是你母,是河州姚氏的貴女,雖不是主枝,也是世家的矜貴小姐,元寶你喜歡念書,腦子還聰明,便是隨了你母。”


    “後夏家敗落,我爺爺死在河州老宅,我奶奶帶著我爹隱姓埋名遠走他鄉,最後在清河村安頓下來。”


    夏老爺迴憶往昔,神色懷念又痛苦,夏琛不敢問,太奶奶就算了,為什麽他爺爺年紀輕輕就沒了,奶奶更是聽都沒聽過。


    這一段夏老爺也直接略過去了,接著後麵的說“我十九歲的時候,上頭征兵,直接把我征走了,那會兒你大哥不到兩歲,你娘肚子裏還懷著你姐姐,家中全靠她一人操持,這些年多虧你舅舅家看顧。”


    “十年前打完那場仗之後,大將軍詢問我等打算,我惦記著家中妻小,選擇迴原籍。大將軍當時給了我們這些選擇離開的人一樣信物,說是若有難事,可憑此向他求助。”


    夏琛頓時明了“那些來的人是大將軍府的人”


    夏老爺讚許地點頭“元寶,爹跟你說實話,水稻良種這事太大,咱家擔不起,你也擔不起,這迴我將良種給了將軍府,後頭便不關咱們的事了,你”


    夏琛知道他想說什麽,立刻道“我懂的,爹你是為我好,樹大招風,我老老實實念書以後考個功名就好。”


    “爹將你培育良種的名聲給了別人,元寶不介意”夏老爺顯然心情好起來了,還有心思調侃兒子。


    夏琛翻了個白眼,不在意道“我是要考狀元,東華門唱名的,這點小名聲我才不在乎。”


    就算這功勞要給,也該先給夏銅板,夏琛覺得他其實沒做什麽,他爹的做法才是最好的,良種交出去給朝廷處理,才能將良種的作用最大化。他們家上頭有將軍府頂著,好處少不了,風險反而小了許多。


    “我元寶真乖。”夏老爺喜笑顏開,顯然很滿意幺兒的表現,這才把最後的甜頭拋出來“大將軍賞罰分明,從不會貪手下人的軍功,你爹我主動示弱,說不想要那虛名,大將軍絕不會讓咱家吃虧。”


    夏琛一時間對這位傅將軍產生了巨大的興趣,若是往後推個千百年,這位傅將軍怕也是個青史留名的人物。


    將軍府的人離開後不久,又來了一隊人馬,領頭的是個披官皮的,縣太爺都跟在後頭陪著小心。


    這隊人去了夏家的田地,把夏家這一季的水稻割了個一幹二淨,連落下來的稻穗都沒放過,當天就全部拖走了。


    之後不久,夏家收到一塊縣太爺親自送來的寫著“積善之家”的匾額,並布匹米麵幹果等禮品,還有百兩雪花銀。


    “積善之家”掛了不到一年,帝京突然有消息傳遍全國,許多城門邊上都貼了告示,大致意思就是


    本朝皇帝上敬蒼天下愛萬民,當皇帝當得十分優秀,作為老天爺的親兒子,他爹賞他了一樣良種,可使水稻增產兩成以上。不久之後,朝廷會安排人下放良種,以濟萬民。


    隨著消息過來的,還有將軍府一行人,趕著幾輛車轍深深的馬車過來的,最後還留下了兩個大漢。


    這些人來的當天,夏老爺跟夏琛私談過,問他想不想去帝京住,大將軍承諾,可以送他進最好的學院,若是日後學得好,進國子監也不是不可能。


    夏琛愣怔良久,覺得自己大概真是個拚爹的命,開局一個小地主之子,這才多久,他爹就能把他操作國子監去。


    最後夏琛還是拒絕了,迴到自己房間,夏琛跟夏銅板剝析內心“我天天說要考狀元,後來想一想,其實我也沒那麽大的誌氣,古代官場多危險啊,一不留神就是抄家滅族。我就想考個秀才,最好是個舉人,有功名才能庇護家人不被欺負,還能給我家的田免稅。以後我可以跟先生一樣,開個學堂,少少的收一些學生,讓子箋也來,我們一同當老師,開心了就給學生們講故事,不開心了就布置許多作業”


    這個設想實現的可能性比宿主考上狀元的可能性大許多,恭喜宿主逐漸認清自己,在腳踏實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夏琛“”


    我跟你說個球,你個莫得感情的坑貨係統。


    將軍府留下的兩個壯漢,一個叫王武一個叫劉四,都是將軍府的家兵,留下他們是為了照看夏家,畢竟稻種出自夏家的事,該知道的都知道,將軍府的人留下,也是表明將軍府要庇護夏家的態度。


    這兩人在夏家住下,與夏家人同吃同住,夏老爺吩咐,讓夏琛等人將他們當叔伯看待,夏琛平日也是稱唿王叔劉叔。


    王劉二人都有自幼習武打熬身板,到了夏家也從未停過一天,夏琛去上學接觸不多,東哥兒和南哥兒兩個小娃娃卻看得眼熱,每次人家鍛煉,就躲在一旁偷看,私下還唿唿哈哈學著打一套看不出模樣的王八拳。


    兩小的動靜,家裏人怎麽可能不知道,夏老爺私下跟王劉二人商量過,讓兩個孫子跟他們學些武藝,不用多精深,粗淺把式即可。他倒也是行伍出生,一身本事全是戰場上練出來的,都是殺人的本領,哪能教給兩個小孫子。


    反正這兩個孩子看起來也不是讀書的料子,能多學樣本領,日後也好立身,便是不做什麽,鍛煉身體也是好的。


    王劉二人來時估計得了什麽囑咐,對夏老爺的要求無有不應,於是夏家的兩個孩子就跟著鍛煉起來,夏琛湊熱鬧也試了幾天,日日吊車尾,然後渾身酸痛地癱迴自己床上,長歎他果然不適合走武力流,還是念書適合他。


    讓人沒想到的是,兩個孩子裏,練得最勤奮的東哥兒不是天分最好的,反而是小吃貨南哥兒被王劉二位師傅點名誇了幾次,直說他有天分,還說要收他為徒。


    南哥兒一聽,“哇”得就嚇哭了,他初初跟哥哥一起來學人家練武,是因為東哥兒哄他說這是孫大聖的武藝,憑借著對美猴王一腔熱愛,硬生生撐了這麽久。


    等夏琛敗退,南哥兒也想跟著撤的,練武太辛苦了,光蹲馬步就要了命了,要不是東哥兒拿出自己壓箱底的零嘴玩具,南哥兒早跑了。


    結果這兩位師傅竟然要收他做徒弟南哥兒想起兩位師傅說起他們幼時怎麽鍛煉,怎麽打熬身體,頓時嚇得抱著夏琛的大腿哇哇大哭“小叔,我想念書,我不要習武”


    夏琛“”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呢。,,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種田就會被啊嗚掉[末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猶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猶枝並收藏不種田就會被啊嗚掉[末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