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理


    外在的物質和虛榮並不能給你帶來幸福和快樂,而是依靠內心的高尚和正直。


    ——羅曼·羅蘭


    如果孩子一直用自私的心理考慮事情,以自我為中心,那麽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漠,將他人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做事情的時候隻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並不是家長所期待的那樣的。


    哈佛故事


    一天,斯蒂文全家到海邊度假,為了讓6歲的兒子玩得更開心,他特地叫上了親戚家的孩子傑克,與孩子做玩伴。在度假村裏,別人見到他們都十分羨慕地問:“這兩個都是你們的兒子嗎?”斯蒂文很爽快地說:“都是。”他看到兒子翻了一下白眼但並沒有介意。


    吃飯時,因為傑克有點拘謹,斯蒂文就對他很照顧。這個時候,兒子突然醋意大發,用小腳踩著斯蒂文的鞋,並小聲對他說:“他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嗎!”


    晚上,兒子在與傑克玩耍的時候,也不允許傑克碰他的玩具。


    第二天早晨,斯蒂文一行人準備下海遊泳。傑克快速跑向沙灘,當時沙灘上有很多遊客,斯蒂文擔心傑克會受傷,就緊緊地追隨其後。


    沒想到,他的行為惹怒了兒子。很快,兒子追上了斯蒂文,拽著他的衣襟狠狠地說:“你是一個喜新厭舊的爸爸,你去追他吧,讓他來當你兒子好了。”說完兒子就扭頭向另一邊跑去。


    幸好斯蒂文的妻子追了上來,斯蒂文隻好讓妻子去追傑克,自己則去追兒子。他對兒子說:“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們也永遠是你的爸爸媽媽,這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剛才爸爸之所以會特別照顧傑克,是因為他的父母都不在身邊,我們既然帶他出來玩,就應該負責他的安全。如果你和他的父母一起玩,而我們沒有去,他們也會像我關照傑克一樣關照你的。”


    兒子聽完這些話,靜靜地想了一會,才迴過頭來對斯蒂文說:“那好吧,這次就不算了,以後你與媽媽隻能對我一個好。”


    事後,斯蒂文想了很久,一直想不通,為什麽兒子會成為一個自私小氣的人呢?


    愛心課堂


    每位父母對自己孩子所做出的自私行為表示擔憂,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事事以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為什麽孩子會變得自私呢?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5歲之前,因為心理發育還沒有成熟,孩子會本能地從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出發考慮問題,而很少會去關心別人的感受以及別人的意見。


    孩子自私心理的形成與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錯誤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溺愛和縱容,對孩子的要求都毫無條件地滿足,從而使孩子感到所有人都應該聽從他的意誌;另一種就是經常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孩子會對外界產生畏懼,躲在自己的世界裏,從而產生了自私的心態。


    還有些孩子在家裏懂得分享,可是一旦到了學校,在與其他的小夥伴交往的時候就表現得很自私小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鄰居來家裏借東西,父母不情不願、故意搪塞;想要與別人一起玩,卻遭到排擠和拒絕;借給別人的東西曾經被弄丟或者弄壞等。類似的反麵榜樣和不愉快經曆都會讓孩子的自私心理滋生。


    教育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怎麽做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種自私自利的毛病呢?大家不妨試試哈佛教育專家給出的建議與做法。


    ·不給孩子“特權”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平等的環境,不要讓孩子有獨占或搶先的“特權”。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家裏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而且要先給長輩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好菜都夾給孩子,也不要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東西吃,這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與其他成員的關係是平等的,要讓他學會在看到自己的同時也要想到別人,懂得把好東西與大家分享。


    ·引導孩子關心他人


    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明白他人的感受,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例如當孩子外出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要注意安全,不然媽媽和爸爸會擔心的。”這就會讓孩子一時到自己與父母的聯係,在想到自己安全的時候也會想到別人的感受。家長如果能夠利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長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考方式,使他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


    麵對在家裏大方而在外麵自私的孩子,家長要做好榜樣,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開導,告訴孩子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家長可以在家裏舉行聚會,讓孩子去邀請同學參加,從而讓孩子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


    ·向孩子灌輸博愛的思想


    從“自利”到“互惠”是心靈的一次進步,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給孩子灌輸一種博愛的思想。例如,美國的一些父母就規定孩子要把零用錢分成三份:一份自由支配,一份用來投資,剩下的一份要用於慈善行為。在每個月的月末,家長就會與孩子一起把自己的善款捐給教堂或慈善機構。當孩子願意為每個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怎麽會有自私的陰霾呢?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沒有人喜歡和自私的人一起共事,而讓自己陷入了不好的境地,最終落得個自毀的下場。人們應該知道,凡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他們都是做事坦蕩、品格高貴的人,能夠克服內心自私的君子。


    引導孩子摒棄嫉妒心


    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巴爾紮克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往往伴隨著羞恥、猜疑、消沉、焦慮、恐懼、怨恨、報複等負麵情緒。懷有嫉妒心理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會表現出強烈的排他性,從而造成溝通和合作的障礙,嚴重的人會憎恨、詆毀或者報複嫉妒的對象,不但使他人受到了傷害,還會損害自己在群體中形象,因此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遠離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心態。


    哈佛故事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鼓勵孩子們練習寫字,老師在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業本上貼了一麵小紅旗,並告訴孩子們:“小紅旗多的作業本可以放到展覽角進行展覽。”


    磊磊是一個十分要強的孩子。聽完老師的話後,他每天放學迴家後都會刻苦練字,希望能夠獲得小紅旗。但是因為以前都沒有好好寫字,所以功底太差了,過了很多天,磊磊的作業本上還是沒有一麵小紅旗。


    一天放學後,在教室裏值日的磊磊突然心生妒意,見四周都沒人就把展覽角中的優秀作業本和老師裁好的小紅旗都撕掉了。而這一切都被恰好經過的老師看到了。


    老師並沒有當場拆穿他或者斥責他,而是選擇了靜悄悄地走開。隨後,老師找到了磊磊的父母了解情況,希望能夠找到麥克嫉妒心強的原因。經過了解,老師認為問題出在磊磊的父母身上。


    磊磊有一個哥哥,因為天資聰穎已經被哈佛大學錄取。哥哥不但學習好,而且各個方麵都很優秀,因此,從磊磊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習慣拿哥哥來做榜樣“激勵”磊磊。如果磊磊做錯了題,爸爸就會說:“這麽簡單的題也會錯,哥哥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每次都拿一百分。”有時候兄弟倆一起玩遊戲機,父母會要求磊磊去學習,而哥哥則有繼續玩遊戲機的特權。


    後來,老師了解情況後建議磊磊的父母要平等對待孩子,不要總那哥哥與磊磊做比較。而老師也沒有把磊磊撕毀作業本的事情告訴其他人,隻說作業本是被她不小心弄濕的。然後,她還點名表揚了幾個寫字有進步的同學,裏麵就包括磊磊。後來,磊磊再也沒有做過過激的行為,變得開朗、樂觀,很愛幫助別人。


    愛心課堂


    科學研究證明,幾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產生了類似於嫉妒的感受,並且通過行為表現出了這種情緒。六、七歲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妒意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大部分都是因為心智發育不成熟,缺乏安全感或者無法正確對待**而產生的。比如,父母熱情招待來家裏做客的孩子,有的孩子就會表現出不開心,故意與父母對著幹,以便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的玩具比自己的多,或者衣服比自己的漂亮,就會疏遠、嘲弄別人,甚至前去“挑釁”,與別人大打出手。


    一般來說,孩子產生嫉妒心理主要有下麵幾個原因:


    第一,環境影響。如果在家裏的時候,大人之間互相猜疑,或者互相看不起,或者當著孩子的麵議論、貶低別人,就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第二,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經常會在孩子麵前,拿著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例如:你看誰家的誰比你強多,這樣會使孩子以為家長喜歡別的小朋友並不喜歡自己,由不服氣而產生嫉妒。


    第三,孩子能力較強,但是在一些方麵比不上別的孩子。通常來講,在各個方麵都比較比較“弱”的孩子,會顯得比較“安分”。因為他們已經習慣當“弱者”,對沒有表揚或者表現的機會表現出了無所謂的態度;但是能力較強的孩子,會因為自己的能力強,卻沒有得到“重視”和“關注”,而對別的有能力的孩子產生嫉妒心。另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些孩子會因為在某些方麵做的沒有別人好,而產生嫉妒。特別是一些在家裏經常受到表揚的孩子。


    教育小妙招


    孩子產生了嫉妒心,家長可以在了解孩子嫉妒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基礎上,采用哈佛教育專家給出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環境


    嫉妒心理的產生,雖然有多種原因,但是從根本來說,是因為孩子內部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家長應該給孩子建立一種友愛團結、互相尊重、謙遜客讓的環境氣氛,預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


    ·正確評價孩子


    每個孩子都喜歡受到鼓勵和表揚。家長如果表揚得當,不僅可以鞏固孩子的優點,還能增強他的自信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加速劑”;如果表揚不得當或者表揚過度,就會讓孩子驕傲自滿,進而瞧不起別人,認為隻有自己好,別人都不如自己,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有說他好,他就會難以接受。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剛剛開始萌芽不能全麵地看待問題,也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是以成人對他的評價為標準的,所以父母要懂得正確評價孩子,不能因為疼愛孩子就對孩子的品德、能力評價過高,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不正確的評價。家長要適當指出孩子的長處和短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人們之間應該互相學習。


    ·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一些方麵不如別人的孩子,不要當麵指責孩子,而要幫助他提高這方麵的能力。如果家裏有條件,父母可以請一位能力強的孩子來幫助孩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還能增進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對孩子進行美德教育


    嫉妒往往產生在一些有能力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因為自己有能力卻沒有得到關注和表揚,所以對那些得到了關注和表揚的孩子產生了嫉妒。因此家長在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同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謙虛美德教育,告訴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優點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而存在的,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使自己更強。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通常都是不服輸的性格。家長要引導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來與別人競爭,同時要告訴孩子競爭是為了取長補短,更快地進步。在競爭的時候,應該光明磊落,不要有不正當的想法或做法。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表現出了對別人嫉妒的行為,要及時地加以正確引導,化解孩子心中的不良情緒,把這種嫉妒心理消除在萌芽狀態;如果任其發展,嫉妒就可能會發展成為一種品格缺陷,從而引起更加嚴重的不良行為。


    遠離驕傲自滿的情緒


    驕傲能夠傷害到任何人,最偉大的英雄也不例外。


    ——雨果


    對於“神童”,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這些孩子從小就天賦極高,小小年紀就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如果家長教育得當,孩子的將來就會一片燦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神童”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很多“神童”沒有用正確的、平和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天賦”,在別人誇獎的光環下變得驕傲自滿,結果最終變成了與普通人一樣,甚至不如普通人的庸才。


    哈佛故事


    愛麗絲從摸小提琴開始就一直很努力地練習,因此進步很快。一次,老師在課前檢查學生們的練習情況時,愛麗絲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不僅如此,老師還讓愛麗絲監督那些沒有過關的同學練習。


    在這之後,愛麗絲的媽媽發現女兒練琴時不再像以前那麽認真了,自己糾正她的錯誤,她也聽不進去,有時候還會偷懶。媽媽知道這是因為孩子的驕傲心理在作祟,但她並沒有立即批評女兒,也沒有強迫女兒練琴,而希望女兒可以嚐到失敗的苦果。果然,在下一次檢查練習時,愛麗絲的表現大不如前,犯了好幾個嚴重的錯誤,最終也沒有過關。愛麗絲大受打擊,迴到家後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時,媽媽認為教育女兒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她拿了一隻玻璃杯坐到女兒身邊,然後將水注入了杯子裏,直到注滿為止。


    “愛麗絲,這隻杯子還能裝進水嗎?”媽媽問愛麗絲。


    “當然不能。”愛麗絲不解地看著媽媽。


    媽媽把杯裏的水倒掉一半,然後又問道:“現在能裝進水嗎?”


    “當然可以。”愛麗絲迴答說。


    “上一次老師表揚了你,你就像剛才裝滿水的杯子一樣,什麽都聽不進去,什麽也學不進去,這就是驕傲自滿。驕傲的結果是什麽?隻能是失敗和退步!愛麗絲還想做裝滿水的杯子嗎?”


    聽了媽媽的話,愛麗絲有所感悟,往媽媽的身邊蹭了蹭,搖搖頭說道:“不想了。”


    “那我們就把驕傲自滿丟掉,就像杯子裏的水倒掉一半一樣,它便能繼續裝進水了。你要一直都像不滿的杯子一樣,謙虛好學,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不斷提高啊!”


    愛麗絲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小提琴:“我現在就把拉錯的曲子再練習幾遍。”


    愛心課堂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進行讚美教育的時候,也要注意告訴孩子虛心向別人學習的孩子更值得尊重。孩子所具備的很多品德都是從謙虛而延伸出來的,沒有謙虛的品格,孩子就可能會失去誠實、寬容、善良等品質。所以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學會謙虛,懂得發現、尊重、學習別人的優點。


    另外,如果父母驕傲自滿也會影響孩子的品性。謙虛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父母不要忽略對孩子的謙虛教育,雖然孩子的年齡不大,也不能準確地分辨是非,但是已經具備了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這些能夠都會促使孩子的行為像父母學習。如果平日裏父母表現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孩子也會跟著學習。父母如果不想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就應該從自己做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則是無限的。沒有人可以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峰,如果那樣的話,隻會讓後麵的對手追上自己並超越自己。


    謙虛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還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孩子隻有具備了謙虛的品德,才能讓自己各方麵都得到發展,不斷用知識來豐富自己,使自己具有包容萬物的美德,從而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別人的尊敬和讚揚;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人一定會被人厭惡。作為父母,讓孩子從小養成謙虛的品格,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可以讓孩子受益頗多。


    教育小妙招


    家長是孩子的塑造師,因此家長要教育孩子戒掉驕傲自滿的情緒,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攀登人生的高峰。哈佛教育專家建議家長們這樣做:


    ·塑造孩子不驕不躁的性格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增快,在美國已被公認的知識折舊定律認為:如果一個人一年不學習,他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因此,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孩子不驕不躁的品格,即使孩子能在一段時間內能夠取得不俗的成績,也會因為不良的壞習慣而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家長如果關心孩子的未來,要幫助孩子克服驕傲自滿的情緒,用平和的心態來麵對讚美和成功。培養孩子的進取心,因為不斷進取的觀念會不斷激勵孩子,讓孩子遠離驕傲自滿,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人生目標,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讓孩子嚐嚐失敗的味道


    當孩子驕傲自滿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品嚐失敗的苦果來引導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孩子在成功麵前往往會迷失方向,表現出小小的得意或自滿。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用誇大的或者用物質獎勵來助長孩子的這種情緒。雖然那樣做可能會讓孩子高興一時,但卻容易使驕傲自滿的不良心態在孩子的內心紮下根來。一旦如此,再想拔掉就非常困難了。給孩子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者設下一個頗有難度的障礙,才能讓孩子擺正心態。


    ·委婉指出孩子的錯誤


    孩子因為取得了成績而高興,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因為孩子很難掌控自己“高興”的度,從而可能讓這種高興演變成為驕傲自滿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生硬地批評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為什麽我取得了成績反而要受到批評”的疑問,因而產生逆反情緒或者變得不自信。因此,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講究策略,讓孩子從自己的經驗中發現並總結錯誤,真正懂得驕傲自滿的危害,這樣孩子才能從內心中要求自己不斷進取,而家長也才能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謙虛是品德教育的根本,是優秀孩子具備的美德,也是優秀孩子的一種修養。能否做到謙虛也是衡量一個孩子能否成為優秀人才的重要標誌。謙虛的孩子,虛懷若穀,永不自滿,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並願意向別人學習。這樣的孩子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璐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璐璐並收藏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