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的元配馬氏進門的時候,嫁妝是一百二十八台,這樣的嫁妝於普通人家而言一輩子可能也就隻能羨慕,外加曬嫁妝的時候能圍觀一下。但是對於嫁進皇家來,真的不能算多,隻能是勉強。
不過也不能是馬家的不是,畢竟那個時候,先九皇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不要登基了,就是先皇對他也沒什麽太多的關注,作為透明皇子的嫡次子,他自然也不得多大的看重。
那個時候馬家的大家長還沒升到總督這個職位,家裏沒什麽大官,銀子當然沒有現在多,所以馬氏的嫁妝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總不能為了個女兒把整個家給填進去。
不過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事情,周嫻可理解不了,實在是備嫁妝的時候,掣肘太多,放不開手,準備了一堆好東西,可是女兒帶不出去,甭提她有多難過了,手帕都不知道被她扯壞幾條。
為了敬重嫡妻,繼室進門的嫁妝一般都是不會高過嫡妻,所以,即使她有再多的東西想給女兒帶進三皇子府,麵上也不能超過一百二十八抬,而且,為了顯示自己的守禮,一般都會低兩抬。
一百二十六抬,這還沒達到周嫻準備的一半,不過,因為賈瑾和三皇子有幾個共同的朋友,兩人也算熟識,所以家具那些大物什在抬嫁妝前一天已經送入三皇子府了。
不,不能再三皇子了,上個月皇上下旨給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封了郡王,所以應該稱和郡王府了。
因為之前已經把家具送走了,所以空下來的將近五十台的名額,周嫻這邊塞一點,那邊擠一點終於勉勉強強把東西都放進去了。
不過,雖然數量上對了,但是曬嫁妝的時候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這為三皇子妃的嫁妝比起前一位絕對是壓倒性的勝利啊
如果是三個月前,周嫻可能還要收斂點,但是自從把馬氏做的事透露給三皇子後,雖然表麵上沒什麽改變,但是從偶爾捕捉的蛛絲馬跡也可以看出,三皇子是真的厭惡了馬家。
嫁妝台數比前任低給的是前任娘家臉麵,馬家沒想過給他家臉,那就不要怪他們做事不地道了。
想進郡王府的私生女和馬家那個一點眼力價都沒有的馬大夫人,這兩人真的是各種方麵把周嫻得罪了一遍。
那私生女就不了,馬家那個大夫人出來的氣的周嫻差點暈倒。
她女兒進門是做王妃去的,又不是做保姆,什麽叫“大姐兒那麽尊貴,你們家多包涵。”,“她父親就她一個嫡女,自然是千嬌萬寵的,她那麽母親就去了,多讓讓她。”
周嫻把自己這麽多年的涵養都拿出來了,才沒當場和她嗆出聲,這幸好是個女兒,這要是個兒子,她女兒還活不活了不過她也不是好欺負的,這來管教不是自己的孩子從來都是束手束腳的,管的嚴了要挨批,管的鬆了,人家嘴上不什麽,心裏還要嘀咕兩句捧殺之類的,她自然不能讓女兒落到這樣的境地。
和郡王的大女兒今年六歲,到她出嫁還有十年左右,這期間出了任何事,琬姐兒都逃不開責任,所以,母女兩人早就商量好了,她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和郡王把那嬌姐身邊的嬤嬤都配齊了,平常她們就按著規矩來,出不了錯就行。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兩人想的蠻好的,可是這種事哪裏是訂好了規矩就能一帆風順的,不過,一直到那位郡主出嫁,這十年間磕磕絆絆都在賈琬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下,安安穩穩的度過了。
忙完了女兒的嫁妝,周嫻覺得果然女兒一個就夠了,嫁女兒可真的是比娶媳婦忙了不知道多少倍啊,就那些家具,那木材,都是她從空間裏找了這個時代能見的最好的,當然,把來源處理好,她還是知道的。
那些首飾藥材,都是空間出品,不過因為她早年開鋪子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有不少流到外麵的,所以別人也就隻能誇一誇大手筆,頂多是有些眼紅的私下裏想查一查賈攸這官做的有沒有哪裏不幹淨,當然,都是一無所獲。
毛皮料子那些她準備的不多,畢竟這些東西占地方外麵又不是買不到,古董字畫這些是賈攸還有她兩個兒子以及她哥哥準備的,都是近些年慢慢收藏起來的。
不占地方的田莊,周嫻給了賈琬八個五頃,四個十頃,兩個二十頃和一個五十頃的,鋪子則是萬海閣以及兩個繡莊。周嫻知道女兒對商賈之事很有興趣,但是嫁人之後就不能再像在家裏一樣了,所以給她的田很多,鋪子很少,萬海閣早些年雖然賺錢,但是這些年已經沉寂下來了,但是即使是這樣,裏麵也有各方的人,所以也是借著這個讓自家女兒警醒些。
賈琬自己喜歡做生意,但是她也明白那隻能是在出嫁之前,在家裏鬧騰鬧騰,有父親母親掃尾,外麵的人也不知道,但是出嫁之後這些就要少沾了,畢竟她是嫁入皇家,要是被參一與民爭利,可就得不償失了。
來一百二十六抬緊繃繃的準備好了,可是舅舅家,姑姑家,一堆的添妝又到了,周嫻隻能又跳出稍微不重要的,留下位子給他們,最後,實在沒辦法了,隻能從那些裝嫁妝的箱子上入手,要工匠把箱子做成平常的一點五倍的大,最後才把東西放進去。
至於壓箱底的銀子,周嫻大手一揮劃了十分之一的家產給她,,來她是想給翻倍的,但是想到女兒才十六歲,雖然為人處世這方麵比她精明不少,但是畢竟年紀在那兒擺著,那麽多銀子再身上也是浪費,還不如找個地方給她增值去呢
要這樣一想,這些都嫌多,但是想到女兒一出門就不是自家的了,還是覺得不能再少了。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來身份上就不占便宜,如果在沒有錢財傍身,那日子得過的多心啊
周嫻想想都覺得無法忍受。
如果,賈琬不是她的女兒,她可能覺得這樣的一副嫁妝以及壓箱銀實在是太多,但是誰讓那是她的女兒呢,那當然是怎樣給都不嫌夠的。
賈琬倒是沒什麽感覺,她身邊的姐妹閨蜜出嫁的也有幾個,壓箱銀具體多少一般是不會往外,但是從嫁妝上也能看出來些,所以她覺得父親母親對自己已經非常好了。她甚至想問問母親,這樣的嫁妝會不會讓嫂子不高興,不過,為了不給大嫂拉仇恨值,這話在她嘴裏轉了一圈,又被她咽了下去。
所以,在周嫻和她還有一部分錢幫她投到了海運上的時候,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麽才好,來覺得已經夠多了,誰知還有剩下的,而且如果不出意外,每年的分紅就讓人咂舌了。
家裏的最賺錢的鋪子是萬海閣,這她一直都知道,這些年鋪子的規模雖然縮了很多,但是一年幾萬兩還是有的,從這就能想象的出這海運生意有多來錢了。
不過也不能是馬家的不是,畢竟那個時候,先九皇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不要登基了,就是先皇對他也沒什麽太多的關注,作為透明皇子的嫡次子,他自然也不得多大的看重。
那個時候馬家的大家長還沒升到總督這個職位,家裏沒什麽大官,銀子當然沒有現在多,所以馬氏的嫁妝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總不能為了個女兒把整個家給填進去。
不過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事情,周嫻可理解不了,實在是備嫁妝的時候,掣肘太多,放不開手,準備了一堆好東西,可是女兒帶不出去,甭提她有多難過了,手帕都不知道被她扯壞幾條。
為了敬重嫡妻,繼室進門的嫁妝一般都是不會高過嫡妻,所以,即使她有再多的東西想給女兒帶進三皇子府,麵上也不能超過一百二十八抬,而且,為了顯示自己的守禮,一般都會低兩抬。
一百二十六抬,這還沒達到周嫻準備的一半,不過,因為賈瑾和三皇子有幾個共同的朋友,兩人也算熟識,所以家具那些大物什在抬嫁妝前一天已經送入三皇子府了。
不,不能再三皇子了,上個月皇上下旨給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封了郡王,所以應該稱和郡王府了。
因為之前已經把家具送走了,所以空下來的將近五十台的名額,周嫻這邊塞一點,那邊擠一點終於勉勉強強把東西都放進去了。
不過,雖然數量上對了,但是曬嫁妝的時候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這為三皇子妃的嫁妝比起前一位絕對是壓倒性的勝利啊
如果是三個月前,周嫻可能還要收斂點,但是自從把馬氏做的事透露給三皇子後,雖然表麵上沒什麽改變,但是從偶爾捕捉的蛛絲馬跡也可以看出,三皇子是真的厭惡了馬家。
嫁妝台數比前任低給的是前任娘家臉麵,馬家沒想過給他家臉,那就不要怪他們做事不地道了。
想進郡王府的私生女和馬家那個一點眼力價都沒有的馬大夫人,這兩人真的是各種方麵把周嫻得罪了一遍。
那私生女就不了,馬家那個大夫人出來的氣的周嫻差點暈倒。
她女兒進門是做王妃去的,又不是做保姆,什麽叫“大姐兒那麽尊貴,你們家多包涵。”,“她父親就她一個嫡女,自然是千嬌萬寵的,她那麽母親就去了,多讓讓她。”
周嫻把自己這麽多年的涵養都拿出來了,才沒當場和她嗆出聲,這幸好是個女兒,這要是個兒子,她女兒還活不活了不過她也不是好欺負的,這來管教不是自己的孩子從來都是束手束腳的,管的嚴了要挨批,管的鬆了,人家嘴上不什麽,心裏還要嘀咕兩句捧殺之類的,她自然不能讓女兒落到這樣的境地。
和郡王的大女兒今年六歲,到她出嫁還有十年左右,這期間出了任何事,琬姐兒都逃不開責任,所以,母女兩人早就商量好了,她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和郡王把那嬌姐身邊的嬤嬤都配齊了,平常她們就按著規矩來,出不了錯就行。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兩人想的蠻好的,可是這種事哪裏是訂好了規矩就能一帆風順的,不過,一直到那位郡主出嫁,這十年間磕磕絆絆都在賈琬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下,安安穩穩的度過了。
忙完了女兒的嫁妝,周嫻覺得果然女兒一個就夠了,嫁女兒可真的是比娶媳婦忙了不知道多少倍啊,就那些家具,那木材,都是她從空間裏找了這個時代能見的最好的,當然,把來源處理好,她還是知道的。
那些首飾藥材,都是空間出品,不過因為她早年開鋪子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有不少流到外麵的,所以別人也就隻能誇一誇大手筆,頂多是有些眼紅的私下裏想查一查賈攸這官做的有沒有哪裏不幹淨,當然,都是一無所獲。
毛皮料子那些她準備的不多,畢竟這些東西占地方外麵又不是買不到,古董字畫這些是賈攸還有她兩個兒子以及她哥哥準備的,都是近些年慢慢收藏起來的。
不占地方的田莊,周嫻給了賈琬八個五頃,四個十頃,兩個二十頃和一個五十頃的,鋪子則是萬海閣以及兩個繡莊。周嫻知道女兒對商賈之事很有興趣,但是嫁人之後就不能再像在家裏一樣了,所以給她的田很多,鋪子很少,萬海閣早些年雖然賺錢,但是這些年已經沉寂下來了,但是即使是這樣,裏麵也有各方的人,所以也是借著這個讓自家女兒警醒些。
賈琬自己喜歡做生意,但是她也明白那隻能是在出嫁之前,在家裏鬧騰鬧騰,有父親母親掃尾,外麵的人也不知道,但是出嫁之後這些就要少沾了,畢竟她是嫁入皇家,要是被參一與民爭利,可就得不償失了。
來一百二十六抬緊繃繃的準備好了,可是舅舅家,姑姑家,一堆的添妝又到了,周嫻隻能又跳出稍微不重要的,留下位子給他們,最後,實在沒辦法了,隻能從那些裝嫁妝的箱子上入手,要工匠把箱子做成平常的一點五倍的大,最後才把東西放進去。
至於壓箱底的銀子,周嫻大手一揮劃了十分之一的家產給她,,來她是想給翻倍的,但是想到女兒才十六歲,雖然為人處世這方麵比她精明不少,但是畢竟年紀在那兒擺著,那麽多銀子再身上也是浪費,還不如找個地方給她增值去呢
要這樣一想,這些都嫌多,但是想到女兒一出門就不是自家的了,還是覺得不能再少了。高門嫁女,低門娶婦,來身份上就不占便宜,如果在沒有錢財傍身,那日子得過的多心啊
周嫻想想都覺得無法忍受。
如果,賈琬不是她的女兒,她可能覺得這樣的一副嫁妝以及壓箱銀實在是太多,但是誰讓那是她的女兒呢,那當然是怎樣給都不嫌夠的。
賈琬倒是沒什麽感覺,她身邊的姐妹閨蜜出嫁的也有幾個,壓箱銀具體多少一般是不會往外,但是從嫁妝上也能看出來些,所以她覺得父親母親對自己已經非常好了。她甚至想問問母親,這樣的嫁妝會不會讓嫂子不高興,不過,為了不給大嫂拉仇恨值,這話在她嘴裏轉了一圈,又被她咽了下去。
所以,在周嫻和她還有一部分錢幫她投到了海運上的時候,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麽才好,來覺得已經夠多了,誰知還有剩下的,而且如果不出意外,每年的分紅就讓人咂舌了。
家裏的最賺錢的鋪子是萬海閣,這她一直都知道,這些年鋪子的規模雖然縮了很多,但是一年幾萬兩還是有的,從這就能想象的出這海運生意有多來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