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子箏從禦書房出來,卻沒有出宮,而是輕車熟路地避開了宮內的巡邏侍衛,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桐花宮。
到了小少女的寢房門口,裏麵十分安靜,聽不見人聲,但透過窗紙能夠看見裏麵暖黃搖曳的燭光,顯然小主人還未就寢。
紀子箏抬起手來,就在即將敲響房門的時候,卻又頓住了。
一身月白錦衣的男子立在門外,微垂著眸,涼薄的月光灑在他白玉無瑕的臉上,長長的睫毛在眼瞼上投下一片陰影,遮住了眼底不知是冷是暖的情緒。
片刻之後,紀子箏慢慢放下了手,然後轉身靜靜倚靠在牆上,看著遠處夜幕低垂的無邊星空,黑眸深邃如夜。
臨出宮之前,本是想來看看她的,可是等到了這兒,想到待會兒她見到他,小臉上即將露出的燦爛笑容,心底竟隱隱覺得害怕。
是啊,他怕。
從他十四歲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害怕著。
害怕有朝一日,她得知一切真相後,現在她有多喜歡他,日後就會有多恨他。
他記得剛認識她的時候,她仰著小腦袋,笑吟吟地對他說,她叫壽兒。
那時,他和她都不知道,那是她的生母流著淚為尚在繈褓之中的女兒取的乳名。
壽兒。
願她一生平順,長命安康。
可是因為他,她從出生起就被深深卷入了肮髒齷齪的權謀鬥爭之中,注定命途多舛。
——子箏對我最好!我最喜歡子箏了!
小少女甜軟稚嫩的嗓音猶自迴響在耳畔,像是化成了一個小人兒,躲在暗處猝不及防地跳出來,用針在他心尖處最柔軟的地方紮了一下,不見血,卻痛得整顆心都絞起來。
紀子箏像是想到了什麽令人無比痛苦的事情,漸漸連眉彎都蹙起來。
******
二十多年前,正是梁家權勢滔天的時候。
梁家乃燕國高門世族,百年根基,背景勢力深厚,朝中黨羽眾多。自從先帝駕崩之後,梁家便開始胡作非為,詬陷忠良、清除異己,短短幾年內鬧得燕國滿城風雨、血流成河。
那時,沐氏將門被人陷害謀逆之罪,滿門抄斬,沐貴妃懷有身孕得以免除一死。
後宮的小皇子們一個個離奇死亡,梁太後已經喪心病狂,明眼人都清楚,若沐貴妃腹中胎兒是個皇子,母子兩人,必死無疑。
好巧不巧,當時紀相夫人也懷了身孕,幾月之後禦醫診脈,得知是個女兒。
於是,便有了這麽一出‘偷梁換柱’之計!
紀相不愧是燕帝心腹,行事十分謹慎,早早就買通了禦醫和產婆,提前將懷有身孕的夫人安置在城郊寺廟中,算著貴妃分娩的時日,用藥提前催產,將小嬰兒偷偷裝在藥箱裏,就在梁氏派去監視的嬤嬤眼皮子底下調了包!
從那天起,他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宰相獨子——紀子箏。
而她就成了養在深宮之中不受寵的罪妃之女——白沐。
帝王以天下為棋局,他就是那枚至關重要的棋子。
這個隱秘至極的計劃究竟費了多少心力,又有多少人牽涉其中事後被滅了口,紀子箏統統不想知道。
他隻知道,那個叫壽兒的小少女,原來這麽多年以來,受的一切苦難折磨都是因為他。
就連她懵懂如孩童的心智也不是因為幼時一場大病,而且因為被人下了毒!
想起那些陰暗詭毒的事情,紀子箏眼眸深處漸漸浮起濃烈詭異的霧氣,一向溫和的眸光此時冷得瘮人。
紀子箏緩緩閉上了眼,遮住了眼底那抹陰騖。
*****
從他得知兩人身世的那天起,他就一直躲著她。
所以他十四歲就主動請纓隨軍出征,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心懷抱負、誌向高遠,卻不知他隻是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那個小小少女。
她的笑容、她的眼神。
每每想起,都是一根淬了毒液的刺狠狠紮進心口。
他以為戰場上風餐露宿的生活能夠讓他暫時忘記她,可是卻不曾料到,離得遠了,反而更是思念擔心。
擔心他不在的日子裏,她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被別人欺負,有沒有……想他。
思念如同噬骨之毒,一絲絲、一寸寸,浸入心底,透進骨髓,待他察覺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
數月後,他立了軍功,隨大軍迴到郡京。
遠遠看著郡京城巍峨雄偉的城樓,紀子箏頭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做近鄉情怯。
他迴了郡京,除了必要的應酬交際之外,他每日清早起來就去校場練武練到天黑,一迴府中倒頭便睡,日子過得麻木不堪。
那時候他在禦林軍中任職,一日,正好輪到他在宮中值夜。
鬼使神差的,等迴過神來,他已經走到了桐華宮的宮門口。
徘徊猶豫了半晌,最後心想,算了,既然都走到這裏來,那就悄悄進去看一眼吧,不讓她發現就是了。
紀子箏記得那天晚上也是這樣的夜色,天空中一輪彎月,散發著涼薄的幽幽月光。
屋內一片黑暗,小少女應是睡下了,他就這麽安靜地站在她的窗外,披著一身清冷月光,愣愣出神。
忽然,麵前的窗戶被人一把推開,紀子箏躲避不及,驚訝地睜大眼睛被抓了個正著!
大半夜的,小少女看見他一襲黑衣如鬼魅一般站在窗外,卻一點不害怕,反而一雙眼睛亮得驚人。
她燦爛一笑,歡歡喜喜地叫他名字。
“子箏!”
就這麽簡簡單單的一聲,紀子箏就紅了眼眶。
紀子箏怔怔地看著壽兒,月光下,小少女的臉龐瑩白如玉,一雙杏眸水盈盈的,仿佛盛滿了月光,晃一晃,會有光華溢出來。
那時候他就想啊,這麽乖的小家夥,為什麽就沒人疼呢?把她一個人留在這冷冰冰的皇宮裏,怎麽忍心呢?
對上她亮晶晶的眼睛,他忽然就下了決心。
……既然他們的命運從出生起就牽絆在了一起,那麽以後,就一直這麽牽絆下去吧。
這時,屋內傳來一陣由遠及近的輕輕足音,拉迴了紀子箏的思緒。
紀子箏的心漏跳了一拍,飛快地往旁邊移了一步,隱在了黑暗裏。
幾乎同時,房門被人從裏麵推開。
屋內暖黃的燭光照出來,將小少女投在門外青石板上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唔?奇怪……”
熟悉的軟糯嗓音響了起來,疑惑地輕輕呢喃:“怎麽覺得好像子箏來了呢……”
壽兒自言自語的說著話,又輕輕關上了門。
春日的夜晚依舊冷寒,紀子箏靠在牆上,聽著那輕不可聞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一身寒露,心底卻泛起奇異的溫柔來。
****
翌日。
大軍主將紀子箏帶迴來齊軍議和的最新軍情,不出意外的,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齊燕兩國交戰已經持續了數月,雖然大軍連連告捷,可是打仗畢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如今齊國主動求和,自是好事。
可若是同意議和,那麽陛下必然會在議和書中提出迎迴先太子遺孤的條件,那樣的話,皇位就有了後繼之人,那麽迎賢王迴京一事,便不再名正言順了。
關於議和一事,百官交頭接耳,紛紛默契地自成兩派,有種不安的氣息在朝堂上彌散開。
以紀相為首的,自是主和一派。
“陛下。”吵吵嚷嚷的朝堂上,宰相大人的聲音仿佛高山上的清風,清冽穩重,“關於議和一事,微臣認為可行。目前戰況膠著,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糧草兵力,若是能夠穩中求和,對於兩國以後的邦交而言也是大有益處。”
燕帝沉吟片刻後,緩緩點頭:“嗯,紀卿所言有理。”
燕帝此言,似乎是讚同議和的意思。
朝堂上靜了一瞬,許多大臣紛紛不著痕跡地看向那站在右首位上的驍勇侯——梁肅。
坐在龍椅上的燕帝將底下大臣的動作盡收眼底,眸光變得陰冷晦暗。
梁肅乃是梁家現任家主,當今太後的嫡親兄長,承襲了驍勇侯的爵位,一生戎馬,功勳卓絕。此人是兩朝元老級的重臣,勢力龐大且手握重兵,許多高門世族都唯他馬首是瞻。
梁肅雖已年近六十,可依舊精神矍鑠,一雙虎目不怒自威,眸光精明。
他浸淫朝堂多年,深諳權謀之道,還不至於如此沉不住氣。隻見他的眸光往側後方淡淡掠過,那裏便有一名大臣出了列。
“啟奏陛下,依臣所見,議和乃是齊軍的緩兵之計。赤焰關乃是齊國的咽喉之地,若是能夠一舉攻克的話,大軍便可長驅直入,一舉攻入齊國都城!軍情不宜延誤,若是等齊國援軍到了,情勢便會對我軍不利,希望陛下能夠下令出兵,乘勝追擊!”
說話之人是兵部尚書李晏,梁肅的左膀右臂。
聽了李晏一番話,紀石崇淡淡一笑,道:“尚書大人看來是許久沒有帶兵了,對於戰場的形勢不太了解。那赤焰關易守難攻,地勢險峻,況且軍師占卜所言不可強攻……”
不等紀石崇說完,李晏就揚聲打斷道:“那些鬼神之論,純屬子虛烏有!”
紀石崇道:“話可不能這麽武斷,違逆天意,若是真的敗了呢?”
李晏斬釘截鐵地道:“不可能!我們有四萬大軍,而駐紮在赤焰關的齊軍隻有不到一萬。如此懸殊的兵力,怎麽可能敗?!”
紀石崇微笑著看著李晏,眸光是洞察一切的幽深,他緩緩說道:“照尚書大人所言,此戰必勝無疑,那若是敗了,後果誰來承擔?”
李晏對上紀石崇的目光,喉頭一窒,竟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小皇子絕不能迴京,所以議和一事萬萬不行。不能議和,那就隻有進攻,可是赤焰關這場仗,更是絕不能勝!
如此兩難的境地,他能怎麽說?他敢怎麽說?!
此時,就連梁肅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
漸漸的,有別的大臣開始沉不住氣,圍繞著議和一事,兩派開始爭辯起來,從糧草吵到兵力,再吵到兩國宿仇,朝堂之上一派烏煙瘴氣。
紀子箏作為大軍主將,可是從稟報完軍情之後就幾乎一言不發。
他長身立於朝堂之上,垂眸安靜地聽著周圍的爭吵不休,臉上的神情是事不關己的淡漠平靜。
大殿正中的燕帝聽得煩躁,眉頭越擰越緊,終於狠狠一拍身下龍椅扶手,怒喝道:“夠了!別吵了!”
底下眾人仿佛這才注意到燕帝臉色極其難看,連忙唿啦啦的跪下,嘴裏喊著陛下息怒。
燕帝冷冷地掃過殿中眾人,語氣深寒:“行了,議和一事等明日春狩之後再議,退朝吧。”
說完便憤然起身拂袖而去,留下噤若寒蟬的文武百官。
到了小少女的寢房門口,裏麵十分安靜,聽不見人聲,但透過窗紙能夠看見裏麵暖黃搖曳的燭光,顯然小主人還未就寢。
紀子箏抬起手來,就在即將敲響房門的時候,卻又頓住了。
一身月白錦衣的男子立在門外,微垂著眸,涼薄的月光灑在他白玉無瑕的臉上,長長的睫毛在眼瞼上投下一片陰影,遮住了眼底不知是冷是暖的情緒。
片刻之後,紀子箏慢慢放下了手,然後轉身靜靜倚靠在牆上,看著遠處夜幕低垂的無邊星空,黑眸深邃如夜。
臨出宮之前,本是想來看看她的,可是等到了這兒,想到待會兒她見到他,小臉上即將露出的燦爛笑容,心底竟隱隱覺得害怕。
是啊,他怕。
從他十四歲得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害怕著。
害怕有朝一日,她得知一切真相後,現在她有多喜歡他,日後就會有多恨他。
他記得剛認識她的時候,她仰著小腦袋,笑吟吟地對他說,她叫壽兒。
那時,他和她都不知道,那是她的生母流著淚為尚在繈褓之中的女兒取的乳名。
壽兒。
願她一生平順,長命安康。
可是因為他,她從出生起就被深深卷入了肮髒齷齪的權謀鬥爭之中,注定命途多舛。
——子箏對我最好!我最喜歡子箏了!
小少女甜軟稚嫩的嗓音猶自迴響在耳畔,像是化成了一個小人兒,躲在暗處猝不及防地跳出來,用針在他心尖處最柔軟的地方紮了一下,不見血,卻痛得整顆心都絞起來。
紀子箏像是想到了什麽令人無比痛苦的事情,漸漸連眉彎都蹙起來。
******
二十多年前,正是梁家權勢滔天的時候。
梁家乃燕國高門世族,百年根基,背景勢力深厚,朝中黨羽眾多。自從先帝駕崩之後,梁家便開始胡作非為,詬陷忠良、清除異己,短短幾年內鬧得燕國滿城風雨、血流成河。
那時,沐氏將門被人陷害謀逆之罪,滿門抄斬,沐貴妃懷有身孕得以免除一死。
後宮的小皇子們一個個離奇死亡,梁太後已經喪心病狂,明眼人都清楚,若沐貴妃腹中胎兒是個皇子,母子兩人,必死無疑。
好巧不巧,當時紀相夫人也懷了身孕,幾月之後禦醫診脈,得知是個女兒。
於是,便有了這麽一出‘偷梁換柱’之計!
紀相不愧是燕帝心腹,行事十分謹慎,早早就買通了禦醫和產婆,提前將懷有身孕的夫人安置在城郊寺廟中,算著貴妃分娩的時日,用藥提前催產,將小嬰兒偷偷裝在藥箱裏,就在梁氏派去監視的嬤嬤眼皮子底下調了包!
從那天起,他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宰相獨子——紀子箏。
而她就成了養在深宮之中不受寵的罪妃之女——白沐。
帝王以天下為棋局,他就是那枚至關重要的棋子。
這個隱秘至極的計劃究竟費了多少心力,又有多少人牽涉其中事後被滅了口,紀子箏統統不想知道。
他隻知道,那個叫壽兒的小少女,原來這麽多年以來,受的一切苦難折磨都是因為他。
就連她懵懂如孩童的心智也不是因為幼時一場大病,而且因為被人下了毒!
想起那些陰暗詭毒的事情,紀子箏眼眸深處漸漸浮起濃烈詭異的霧氣,一向溫和的眸光此時冷得瘮人。
紀子箏緩緩閉上了眼,遮住了眼底那抹陰騖。
*****
從他得知兩人身世的那天起,他就一直躲著她。
所以他十四歲就主動請纓隨軍出征,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心懷抱負、誌向高遠,卻不知他隻是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那個小小少女。
她的笑容、她的眼神。
每每想起,都是一根淬了毒液的刺狠狠紮進心口。
他以為戰場上風餐露宿的生活能夠讓他暫時忘記她,可是卻不曾料到,離得遠了,反而更是思念擔心。
擔心他不在的日子裏,她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被別人欺負,有沒有……想他。
思念如同噬骨之毒,一絲絲、一寸寸,浸入心底,透進骨髓,待他察覺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
數月後,他立了軍功,隨大軍迴到郡京。
遠遠看著郡京城巍峨雄偉的城樓,紀子箏頭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做近鄉情怯。
他迴了郡京,除了必要的應酬交際之外,他每日清早起來就去校場練武練到天黑,一迴府中倒頭便睡,日子過得麻木不堪。
那時候他在禦林軍中任職,一日,正好輪到他在宮中值夜。
鬼使神差的,等迴過神來,他已經走到了桐華宮的宮門口。
徘徊猶豫了半晌,最後心想,算了,既然都走到這裏來,那就悄悄進去看一眼吧,不讓她發現就是了。
紀子箏記得那天晚上也是這樣的夜色,天空中一輪彎月,散發著涼薄的幽幽月光。
屋內一片黑暗,小少女應是睡下了,他就這麽安靜地站在她的窗外,披著一身清冷月光,愣愣出神。
忽然,麵前的窗戶被人一把推開,紀子箏躲避不及,驚訝地睜大眼睛被抓了個正著!
大半夜的,小少女看見他一襲黑衣如鬼魅一般站在窗外,卻一點不害怕,反而一雙眼睛亮得驚人。
她燦爛一笑,歡歡喜喜地叫他名字。
“子箏!”
就這麽簡簡單單的一聲,紀子箏就紅了眼眶。
紀子箏怔怔地看著壽兒,月光下,小少女的臉龐瑩白如玉,一雙杏眸水盈盈的,仿佛盛滿了月光,晃一晃,會有光華溢出來。
那時候他就想啊,這麽乖的小家夥,為什麽就沒人疼呢?把她一個人留在這冷冰冰的皇宮裏,怎麽忍心呢?
對上她亮晶晶的眼睛,他忽然就下了決心。
……既然他們的命運從出生起就牽絆在了一起,那麽以後,就一直這麽牽絆下去吧。
這時,屋內傳來一陣由遠及近的輕輕足音,拉迴了紀子箏的思緒。
紀子箏的心漏跳了一拍,飛快地往旁邊移了一步,隱在了黑暗裏。
幾乎同時,房門被人從裏麵推開。
屋內暖黃的燭光照出來,將小少女投在門外青石板上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唔?奇怪……”
熟悉的軟糯嗓音響了起來,疑惑地輕輕呢喃:“怎麽覺得好像子箏來了呢……”
壽兒自言自語的說著話,又輕輕關上了門。
春日的夜晚依舊冷寒,紀子箏靠在牆上,聽著那輕不可聞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一身寒露,心底卻泛起奇異的溫柔來。
****
翌日。
大軍主將紀子箏帶迴來齊軍議和的最新軍情,不出意外的,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齊燕兩國交戰已經持續了數月,雖然大軍連連告捷,可是打仗畢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如今齊國主動求和,自是好事。
可若是同意議和,那麽陛下必然會在議和書中提出迎迴先太子遺孤的條件,那樣的話,皇位就有了後繼之人,那麽迎賢王迴京一事,便不再名正言順了。
關於議和一事,百官交頭接耳,紛紛默契地自成兩派,有種不安的氣息在朝堂上彌散開。
以紀相為首的,自是主和一派。
“陛下。”吵吵嚷嚷的朝堂上,宰相大人的聲音仿佛高山上的清風,清冽穩重,“關於議和一事,微臣認為可行。目前戰況膠著,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糧草兵力,若是能夠穩中求和,對於兩國以後的邦交而言也是大有益處。”
燕帝沉吟片刻後,緩緩點頭:“嗯,紀卿所言有理。”
燕帝此言,似乎是讚同議和的意思。
朝堂上靜了一瞬,許多大臣紛紛不著痕跡地看向那站在右首位上的驍勇侯——梁肅。
坐在龍椅上的燕帝將底下大臣的動作盡收眼底,眸光變得陰冷晦暗。
梁肅乃是梁家現任家主,當今太後的嫡親兄長,承襲了驍勇侯的爵位,一生戎馬,功勳卓絕。此人是兩朝元老級的重臣,勢力龐大且手握重兵,許多高門世族都唯他馬首是瞻。
梁肅雖已年近六十,可依舊精神矍鑠,一雙虎目不怒自威,眸光精明。
他浸淫朝堂多年,深諳權謀之道,還不至於如此沉不住氣。隻見他的眸光往側後方淡淡掠過,那裏便有一名大臣出了列。
“啟奏陛下,依臣所見,議和乃是齊軍的緩兵之計。赤焰關乃是齊國的咽喉之地,若是能夠一舉攻克的話,大軍便可長驅直入,一舉攻入齊國都城!軍情不宜延誤,若是等齊國援軍到了,情勢便會對我軍不利,希望陛下能夠下令出兵,乘勝追擊!”
說話之人是兵部尚書李晏,梁肅的左膀右臂。
聽了李晏一番話,紀石崇淡淡一笑,道:“尚書大人看來是許久沒有帶兵了,對於戰場的形勢不太了解。那赤焰關易守難攻,地勢險峻,況且軍師占卜所言不可強攻……”
不等紀石崇說完,李晏就揚聲打斷道:“那些鬼神之論,純屬子虛烏有!”
紀石崇道:“話可不能這麽武斷,違逆天意,若是真的敗了呢?”
李晏斬釘截鐵地道:“不可能!我們有四萬大軍,而駐紮在赤焰關的齊軍隻有不到一萬。如此懸殊的兵力,怎麽可能敗?!”
紀石崇微笑著看著李晏,眸光是洞察一切的幽深,他緩緩說道:“照尚書大人所言,此戰必勝無疑,那若是敗了,後果誰來承擔?”
李晏對上紀石崇的目光,喉頭一窒,竟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小皇子絕不能迴京,所以議和一事萬萬不行。不能議和,那就隻有進攻,可是赤焰關這場仗,更是絕不能勝!
如此兩難的境地,他能怎麽說?他敢怎麽說?!
此時,就連梁肅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
漸漸的,有別的大臣開始沉不住氣,圍繞著議和一事,兩派開始爭辯起來,從糧草吵到兵力,再吵到兩國宿仇,朝堂之上一派烏煙瘴氣。
紀子箏作為大軍主將,可是從稟報完軍情之後就幾乎一言不發。
他長身立於朝堂之上,垂眸安靜地聽著周圍的爭吵不休,臉上的神情是事不關己的淡漠平靜。
大殿正中的燕帝聽得煩躁,眉頭越擰越緊,終於狠狠一拍身下龍椅扶手,怒喝道:“夠了!別吵了!”
底下眾人仿佛這才注意到燕帝臉色極其難看,連忙唿啦啦的跪下,嘴裏喊著陛下息怒。
燕帝冷冷地掃過殿中眾人,語氣深寒:“行了,議和一事等明日春狩之後再議,退朝吧。”
說完便憤然起身拂袖而去,留下噤若寒蟬的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