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親便是締結兩姓之好,夏瑾瑜著實沒想到他動作會這麽快,不過半個月的功夫便有官媒上唐府來提親。唐氏見他請了官媒,心裏也高興,覺得女兒在這男人心裏還是有些位置。
夏瑾瑜安心呆在屋子裏,親事兒自有母親和哥哥嫂子們操勞,夏瑾瑜樂得做個甩手掌櫃。時間緊張,除了嫁衣得夏瑾瑜自己縫製,其他的衣服鞋襪倒也有婢女們搭把手,夏瑾瑜這小日子過得是非常的愜意。
樂樂知道娘親真的要跟龔爹爹成親,小家夥心情可惆悵了,一張小臉也沒有笑意。臨近出嫁,夏瑾瑜在這個點兒上可沒少關注自己兒子,就是怕小孩子心理有些什麽疙瘩。夏瑾瑜瞧出樂樂悶悶不樂,抽了時間單獨地跟兒子談了心,表示理解兒子患得患失的心情,又跟他慎重保證絕對不會丟下他不管,夏瑾瑜徐徐說了很多,又提到龔仕傑這些年對他的好,樂樂小朋友在糾結了幾天後便不再覺得自己被娘親拋棄了,恢複了以往的活潑。
小孩子總是敏感的,夏瑾瑜有些糾結,這孩子到底在她跟前長大,比起其他男孩子,心思更細膩一些。夏瑾瑜扶額,這小正太的心理,她還真有些摸不準了。
婚期定在農曆八月二十六,天氣沒那麽炎熱,一切剛好。唐氏隻得這一個女兒,這些年又遭了不少罪,很是憐惜她。隻到底家裏敗落,哪裏還有昔日的繁華,兩個兒子那點兒子俸祿還不夠日常開銷的。唐氏愁了幾天,七拚八湊才勉強湊了六十四台嫁妝。
為著這點子嫁妝,唐氏暗地裏哭了不知多少迴,總覺得自個兒對不住閨女。夏瑾瑜對嫁妝的多少並未在意,她也明白,如今這六十四台嫁妝在京城來講,是當不得什麽,隻是對於並不富裕的唐家,已經是他們能拿出來最好的東西了。
夏瑾瑜暗暗歎氣,這些天來她也不是沒注意到為著她嫁妝的事情,這個家裏的暗潮湧動。母親和哥哥們憐惜她,專揀好東西裝,可到底家裏還有兩個嫂子,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孩子……夏瑾瑜歎氣,說到底如今這個家她未曾出過一分力氣,現在為了她嫁妝的事情,夏瑾瑜也不希望家人因此而鬧矛盾。
夏瑾瑜深深吸了口氣兒,還好她這些年省吃儉用還是攢了一些錢,臨走時,澹台彥恆那廝兒倒也是大方人,念著她這些年獨自撫養兒子不容易,給了她一大筆銀子當作這幾年的贍養費。夏瑾瑜從中抽了兩萬兩銀子的銀票,放在荷包裏,便走出房門去了前廳。
廳裏很安靜,唐氏正氣鼓鼓地坐在椅子上,兩個哥哥也是尷尬的站在一邊,大嫂紅了眼圈兒站在下首。
夏瑾瑜進了房門,看著眼前的場景,故作輕鬆道:“這是怎麽了?大哥,可是你欺負嫂子了?這我可是不依的……”
唐氏招了女兒過來,讓她坐在自己跟前,指著兩兄弟道:“我就隻得這一個女兒,大郎二郎你們可隻得這一個親妹妹,這些年,娘供你們哥倆念書應酬,又給你們娶了媳婦,為娘的可曾說過一個怨字?為著你們,娘當年連把給三娘準備的嫁妝都拿了出來,如今倒說是我偏心了,你們自個兒捫心自問,我偏了什麽心了,我……”
唐氏一邊說著一邊就掉眼淚,看這女兒的,道:“為娘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你了。是娘沒本事,想給你湊個體麵的嫁妝都沒法……”
唐庭輝和唐庭浩是臊得慌,他們兩兄弟沒管過家裏的銀錢兒,哪裏知道如今家裏這般窮困,現在唯一的親妹子要出嫁,竟然連一份得體的嫁妝都出不起。因著給三娘準備嫁妝,當娘的差不多掏空了家底,轉頭媳婦兒又跟自個兒鬧騰,這兩兄弟在這家裏是裏外不是人。
唐氏有道:“遙想昔日為娘出嫁,你們外祖給娘備了一百二十八台嫁妝,莊子鋪子不說,另給兩萬兩體己銀子。如今我閨女出嫁,竟然連六十四台嫁妝娘都出不起,是娘沒本事兒,是娘沒用……”
唐氏當年是豪門嫡女,又深受父兄喜愛,等到她出嫁,少不得搭上厚實的嫁妝。她實在是沒想到自個兒的女兒出嫁,竟是這般蕭條的局麵。
夏瑾瑜拍拍母親的手,道:“娘,女兒對嫁妝並沒什麽要求,嫁妝的多少都是娘和哥哥們的一片心意。再說了,娘,您女兒我可是很會賺錢的,這些年也給自己攢了不少嫁妝銀子。”
唐氏顯然並不怎麽相信,她道:“就你那小打小鬧的,這些年你還得養孩子這麽大家子人,能剩下幾個子兒?”
夏瑾悄悄探過身去,對著母親的耳語道:“我是沒什麽錢,那人不是有嘛。我這些年累死累活帶著孩子,總得補償我不是……”
唐氏顯然明白女兒說的是誰,她道:“你是說……這還差不多。”
夏瑾瑜笑了笑,忙道:“所以呀,娘,那些嫁妝我自己瞧著辦吧,您也別給我一股腦都裝上好的,祁州那地方,人家也不見得能欣賞過來,你撿那些好的,你這不是暴殄天物嘛。再說了,龔大哥他就是個粗人,這些年行走江湖慣了,哪裏像哥哥們一樣,還琴棋書畫,君子六藝樣樣來。所以娘您給我那些什麽古玩兒字畫的,您還不如給我添置真金白銀的物事兒實在。”
夏瑾瑜知道家裏讀書人多,便是兩個嫂子都是書香門第之家,這些人都是高知識分子,喜歡那些高雅玩意兒,夏瑾瑜自認就是一俗人,你越給她俗氣的東西她越喜歡。
夏瑾瑜又走過去,扶著嫂子,道:“嫂子,我與你雖然相處不多,但也知道嫂子對我也是真心疼愛。我娘和哥哥們疼愛我,這我明白,但如今家裏是個什麽情況,嫂子應該比我更清楚。所以,嫂子,我不希望你們為了我,讓這個家陷入困境。”
“三娘,我也是真心疼你的。這些年婆婆、夫君、小叔都掛念你,我也不是那等眼皮子淺的人,隻是咱家的情況……”說著說著也覺得不好意思,不由得拿帕子遮臉。
夏瑾瑜點頭表示明白,這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哪。夏瑾瑜笑著牽著她的手,道:“嫂子,我娘年紀大了,我也不願意她過多操勞。我的親事兒還不是得仰仗嫂子安排,嫂子您對京城熟悉,妹妹我離京多年,好些已經記不清了。”夏瑾瑜一邊說著一邊從隨身攜帶的荷包裏取出銀票,道:“這兩萬兩銀票,就拜托嫂子給妹妹準備嫁妝了。不需要多高雅貴重的東西,多些精巧細致的,等我以後到了祁州,便是送禮我也一點兒都不心疼。”
夏瑾瑜就是這麽打算的,京城本就是喜好精細玩意兒的,多多買這些東西,充作自己嫁妝臨到出嫁時也算是全了唐家的體麵,二則嘛,夏瑾瑜如今就要嫁人,她便是有男人的人,以後生意上的事兒也不至於這般被動,這些精細玩意兒她以後拿來打點別人,她確實也不會心疼。
道她夏瑾瑜嫁了人就會乖乖相夫教子?那便是也太瞧不起她了,從今以後,她會更加努力,反正她有男人擔著,這次看那些嘴碎的誰還敢說她!
唐氏比自己兒子媳婦更清楚女兒的事情,一下子 便想清楚了緣由。唐氏本就不是一般女子,她可從不認為女人就該一輩子相夫教子,那些年在夏家,夫君對她不好,婆婆又挑剔她。唐氏發狠地努力打理自己的鋪子,賺了銀子想買什麽就買什麽,讓那些人隻能眼熱地幹瞧著!
唐氏看媳婦兒扭捏著推拒,不由發話道:“媳婦兒,你就收下吧。咱家裏,平日裏也是你在打理。你就比照著平時我們送禮怎麽送的,你就這麽給三娘備至著。三娘自有她的道理。”
大房媳婦兒見娘親發話,這才收下來,對三娘道:“妹妹放心,嫂子一定給你辦得妥妥帖帖的。”
作者有話要說:還是等我把這篇文完結再開新文吧,不然老是心裏不舒服。
夏瑾瑜安心呆在屋子裏,親事兒自有母親和哥哥嫂子們操勞,夏瑾瑜樂得做個甩手掌櫃。時間緊張,除了嫁衣得夏瑾瑜自己縫製,其他的衣服鞋襪倒也有婢女們搭把手,夏瑾瑜這小日子過得是非常的愜意。
樂樂知道娘親真的要跟龔爹爹成親,小家夥心情可惆悵了,一張小臉也沒有笑意。臨近出嫁,夏瑾瑜在這個點兒上可沒少關注自己兒子,就是怕小孩子心理有些什麽疙瘩。夏瑾瑜瞧出樂樂悶悶不樂,抽了時間單獨地跟兒子談了心,表示理解兒子患得患失的心情,又跟他慎重保證絕對不會丟下他不管,夏瑾瑜徐徐說了很多,又提到龔仕傑這些年對他的好,樂樂小朋友在糾結了幾天後便不再覺得自己被娘親拋棄了,恢複了以往的活潑。
小孩子總是敏感的,夏瑾瑜有些糾結,這孩子到底在她跟前長大,比起其他男孩子,心思更細膩一些。夏瑾瑜扶額,這小正太的心理,她還真有些摸不準了。
婚期定在農曆八月二十六,天氣沒那麽炎熱,一切剛好。唐氏隻得這一個女兒,這些年又遭了不少罪,很是憐惜她。隻到底家裏敗落,哪裏還有昔日的繁華,兩個兒子那點兒子俸祿還不夠日常開銷的。唐氏愁了幾天,七拚八湊才勉強湊了六十四台嫁妝。
為著這點子嫁妝,唐氏暗地裏哭了不知多少迴,總覺得自個兒對不住閨女。夏瑾瑜對嫁妝的多少並未在意,她也明白,如今這六十四台嫁妝在京城來講,是當不得什麽,隻是對於並不富裕的唐家,已經是他們能拿出來最好的東西了。
夏瑾瑜暗暗歎氣,這些天來她也不是沒注意到為著她嫁妝的事情,這個家裏的暗潮湧動。母親和哥哥們憐惜她,專揀好東西裝,可到底家裏還有兩個嫂子,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孩子……夏瑾瑜歎氣,說到底如今這個家她未曾出過一分力氣,現在為了她嫁妝的事情,夏瑾瑜也不希望家人因此而鬧矛盾。
夏瑾瑜深深吸了口氣兒,還好她這些年省吃儉用還是攢了一些錢,臨走時,澹台彥恆那廝兒倒也是大方人,念著她這些年獨自撫養兒子不容易,給了她一大筆銀子當作這幾年的贍養費。夏瑾瑜從中抽了兩萬兩銀子的銀票,放在荷包裏,便走出房門去了前廳。
廳裏很安靜,唐氏正氣鼓鼓地坐在椅子上,兩個哥哥也是尷尬的站在一邊,大嫂紅了眼圈兒站在下首。
夏瑾瑜進了房門,看著眼前的場景,故作輕鬆道:“這是怎麽了?大哥,可是你欺負嫂子了?這我可是不依的……”
唐氏招了女兒過來,讓她坐在自己跟前,指著兩兄弟道:“我就隻得這一個女兒,大郎二郎你們可隻得這一個親妹妹,這些年,娘供你們哥倆念書應酬,又給你們娶了媳婦,為娘的可曾說過一個怨字?為著你們,娘當年連把給三娘準備的嫁妝都拿了出來,如今倒說是我偏心了,你們自個兒捫心自問,我偏了什麽心了,我……”
唐氏一邊說著一邊就掉眼淚,看這女兒的,道:“為娘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你了。是娘沒本事,想給你湊個體麵的嫁妝都沒法……”
唐庭輝和唐庭浩是臊得慌,他們兩兄弟沒管過家裏的銀錢兒,哪裏知道如今家裏這般窮困,現在唯一的親妹子要出嫁,竟然連一份得體的嫁妝都出不起。因著給三娘準備嫁妝,當娘的差不多掏空了家底,轉頭媳婦兒又跟自個兒鬧騰,這兩兄弟在這家裏是裏外不是人。
唐氏有道:“遙想昔日為娘出嫁,你們外祖給娘備了一百二十八台嫁妝,莊子鋪子不說,另給兩萬兩體己銀子。如今我閨女出嫁,竟然連六十四台嫁妝娘都出不起,是娘沒本事兒,是娘沒用……”
唐氏當年是豪門嫡女,又深受父兄喜愛,等到她出嫁,少不得搭上厚實的嫁妝。她實在是沒想到自個兒的女兒出嫁,竟是這般蕭條的局麵。
夏瑾瑜拍拍母親的手,道:“娘,女兒對嫁妝並沒什麽要求,嫁妝的多少都是娘和哥哥們的一片心意。再說了,娘,您女兒我可是很會賺錢的,這些年也給自己攢了不少嫁妝銀子。”
唐氏顯然並不怎麽相信,她道:“就你那小打小鬧的,這些年你還得養孩子這麽大家子人,能剩下幾個子兒?”
夏瑾悄悄探過身去,對著母親的耳語道:“我是沒什麽錢,那人不是有嘛。我這些年累死累活帶著孩子,總得補償我不是……”
唐氏顯然明白女兒說的是誰,她道:“你是說……這還差不多。”
夏瑾瑜笑了笑,忙道:“所以呀,娘,那些嫁妝我自己瞧著辦吧,您也別給我一股腦都裝上好的,祁州那地方,人家也不見得能欣賞過來,你撿那些好的,你這不是暴殄天物嘛。再說了,龔大哥他就是個粗人,這些年行走江湖慣了,哪裏像哥哥們一樣,還琴棋書畫,君子六藝樣樣來。所以娘您給我那些什麽古玩兒字畫的,您還不如給我添置真金白銀的物事兒實在。”
夏瑾瑜知道家裏讀書人多,便是兩個嫂子都是書香門第之家,這些人都是高知識分子,喜歡那些高雅玩意兒,夏瑾瑜自認就是一俗人,你越給她俗氣的東西她越喜歡。
夏瑾瑜又走過去,扶著嫂子,道:“嫂子,我與你雖然相處不多,但也知道嫂子對我也是真心疼愛。我娘和哥哥們疼愛我,這我明白,但如今家裏是個什麽情況,嫂子應該比我更清楚。所以,嫂子,我不希望你們為了我,讓這個家陷入困境。”
“三娘,我也是真心疼你的。這些年婆婆、夫君、小叔都掛念你,我也不是那等眼皮子淺的人,隻是咱家的情況……”說著說著也覺得不好意思,不由得拿帕子遮臉。
夏瑾瑜點頭表示明白,這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哪。夏瑾瑜笑著牽著她的手,道:“嫂子,我娘年紀大了,我也不願意她過多操勞。我的親事兒還不是得仰仗嫂子安排,嫂子您對京城熟悉,妹妹我離京多年,好些已經記不清了。”夏瑾瑜一邊說著一邊從隨身攜帶的荷包裏取出銀票,道:“這兩萬兩銀票,就拜托嫂子給妹妹準備嫁妝了。不需要多高雅貴重的東西,多些精巧細致的,等我以後到了祁州,便是送禮我也一點兒都不心疼。”
夏瑾瑜就是這麽打算的,京城本就是喜好精細玩意兒的,多多買這些東西,充作自己嫁妝臨到出嫁時也算是全了唐家的體麵,二則嘛,夏瑾瑜如今就要嫁人,她便是有男人的人,以後生意上的事兒也不至於這般被動,這些精細玩意兒她以後拿來打點別人,她確實也不會心疼。
道她夏瑾瑜嫁了人就會乖乖相夫教子?那便是也太瞧不起她了,從今以後,她會更加努力,反正她有男人擔著,這次看那些嘴碎的誰還敢說她!
唐氏比自己兒子媳婦更清楚女兒的事情,一下子 便想清楚了緣由。唐氏本就不是一般女子,她可從不認為女人就該一輩子相夫教子,那些年在夏家,夫君對她不好,婆婆又挑剔她。唐氏發狠地努力打理自己的鋪子,賺了銀子想買什麽就買什麽,讓那些人隻能眼熱地幹瞧著!
唐氏看媳婦兒扭捏著推拒,不由發話道:“媳婦兒,你就收下吧。咱家裏,平日裏也是你在打理。你就比照著平時我們送禮怎麽送的,你就這麽給三娘備至著。三娘自有她的道理。”
大房媳婦兒見娘親發話,這才收下來,對三娘道:“妹妹放心,嫂子一定給你辦得妥妥帖帖的。”
作者有話要說:還是等我把這篇文完結再開新文吧,不然老是心裏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