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唐末年,天下大亂,藩鎮割據混戰,其中,楊行密掌握的淮南鎮是當年江南最具實力的藩鎮,但在其子楊渥嗣權位後,政治混亂,人心不穩,大將徐溫通過權力鬥爭逐漸獨掌大權達20年之久,其間楊氏雖有立國稱王,史稱楊吳,但不過是徐氏控製下的傀儡。
星曆927年,徐溫去世,其養子徐知誥繼其位,以大丞相,齊王身份掌握楊吳實權。
同年,扶吳主楊溥稱帝,但實權仍在徐手中,徐知誥一方麵對楊氏舊臣竭力懷柔,“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麵則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日後李唐政權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王彥鑄、高越、高遠、江文蔚等,都在此時聚集於徐氏身邊。
其次,江南一帶的著名人士如宋齊丘、陳覺、查文徽、馮延巳、馮延魯、邊鎬、遊簡言、何敬塗等,也在此時由徐知誥提拔起來。
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完全獲得了楊氏舊臣的支持,而且觸合了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所謂“羽翼大成,伸佐彌眾”,終於在吳天祚三年(星曆937年),徐知誥廢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年號昪元,“上下順從,人無異意”,“國中夷然無易姓之戚”。
次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以金陵為國都,以原來的楊吳都城揚州為東都,改國號為唐,聖唐大陸與之與聖唐王朝區分,一般稱之為李唐。
從此,在亂世之中,以繼承唐祚、謀求一統天下的李唐,走上了聖唐一族曆史的舞台。
李昇在李唐升元三年(星曆939年)四月,下詔鼓勵農民開拓荒地,規定每個勞力如果開荒達到了八十畝,政府獎勵兩萬錢,並且五年免收租稅,這對江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管仲曾經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江東的文化,也因為經濟的快速恢複而得到了發展,甚至在李昇治下發生了一件趣事:
江州有一個陳姓大戶家族,七百多口人同吃同住,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陳家養著幾百條狗,每次這群狗吃食,隻要有一隻狗沒趕上飯點,其他狗就沒一個張嘴的。
當然,這可能是個傳說,但足以說明當時江東的富庶,人們非常注重禮節,連狗都受到了熏陶。
李唐立國後,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為基本國策,休兵罷戰,敦睦鄰國,與毗鄰諸國保持了較為平和的關係,同時結好北方神遼帝國,以牽製中原政權,使得江南地區保持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社會生產逐漸複蘇並迅速發展。
李昇繼位初期,可謂曆經人世艱險,有很強烈的危機感,對下麵提出的一些正確建議也能采納。
有一次,江南一帶大旱,百姓收成大減,而租稅依然很重,李昇問群臣:“朕聽說金陵附近都下了雨,唯獨金陵沒有下,這是為什麽?”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誰也答不上來,這時一位名叫申漸高的大臣站出來說:“主公,這問題好迴答,雨之所以不來金陵,是因為要交稅。”李昇大笑,下詔免除一些雜稅。
李昇為人嚴察,對下人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李唐升元四年(星曆940年),李昇派一個大太監去祭廬山,這個太監心想,這下山高皇帝遠,誰也管不了自己,便大吃大喝起來,花了不少銀兩。
迴來複命後,李昇問他:“聽說你很會過日子?”
太監自得不已:“奴才平時隻吃蔬菜。”
李昇大笑:“你一路上東家買魚,西家買肉,以為朕不知道?”
太監立刻羞紅了臉,伏地請罪。
同時,李唐領地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神遼帝國貿易,在手工業方麵,李唐的紡織業、印染業、礦冶業、製茶、造紙、曬鹽、造船、金銀陶瓷、文具製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僅產量高,而且工藝精細,湧現出許多名產上品。
李唐領地烈祖的“息兵安民”國策,造就了江淮地區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李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同時,李唐領地也是一個藝術的王朝,它在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諸方麵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設太學,興科舉,廣建書院、畫院。
而安定、富強的李唐領地,成為飽經戰亂滄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書服盛於李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北土士人聞風至者無虛日”。
李唐的社會文化之盛,在聖唐之後的亂世,甚至於聖唐一族領地曆史上所有的割據政權中,都是絕無僅有的,而軍事方麵,李昪堅持自守,為時機成熟攻時中原不受鄰國牽製,因而不輕易與鄰為釁。
升元七年(星曆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子李璟繼位。
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彭城縣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母元敬皇後宋氏,李璟的父親李昪,原是南吳權臣徐溫的養子,李璟初任駕部郎中,後累次升遷至諸衛大將軍,徐溫死後,李昪專政,以李璟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
天祚元年(星曆935年),李昪受封齊王,立李璟為王太子。
天祚二年(星曆936年),李昪鎮守金陵,留下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與宋齊丘、王令謀在廣陵,共同輔佐南吳睿帝楊溥,李昪要篡位時,召李璟迴到金陵為副都統。
升元元年(星曆937年),李昪廢黜楊溥,自立為帝,建立李唐,封李璟為吳王,後徒封為齊王。
升元四年(星曆940年)八月,被立為皇太子。
升元七年(星曆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繼位,改年號為保大,尊奉其母宋氏為皇太後,妃鍾氏為皇後,封弟壽王李景遂為燕王,宣城王李景達為鄂王,李景逷以前沒有封王,此時封為保寧王。
同年秋天,改封李景遂為齊王、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李景達為燕王、副元帥,在李昪靈柩前立盟,相約兄弟世世繼立,封其子李弘冀為南昌王、江都尹。
李璟雖然為人忠厚,但不善治理朝政,缺少政治遠見,上位以來,重用一些文人雅士,其中有個著名的黨人團體,被稱李唐人之為五鬼黨:馮延巳、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徽。
這五個人肚子裏都算是有點幹貨,都擅長寫詩填詞,所以,李璟很欣賞他們的才華,並予以重用,以馮延巳、常夢錫為翰林學士,馮延魯為中書舍人,陳覺為樞密使,魏岑、查文徽為副使,常夢錫值班宣政殿,專門掌管密令。
但馮延巳等人都以奸佞專權,得勢之後喜歡搬弄是非,李唐朝堂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而五鬼黨上位,將宋齊丘等一幹老臣放在了冷板凳上,常夢錫等屢次上言這五人不能用,李璟不采納。
十二月,李璟下令中外庶政委托給齊王李景遂參預決斷,隻有陳覺、查文徽得以奏事,群臣不被召見者,不得入內,給事中蕭儼上疏直言極諫,不被上報。
侍衛軍都虞候賈崇到內室求見李璟,說:“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知道先帝所以成就功業的原因,在於都用群賢的謀議,所以連接疏遠,未曾阻隔,但是下情還有不能上達的。
現在陛下新近即位,所信用的是什麽人呢?為什麽立即與臣下隔絕?百年老將死,恐怕不能再見你一麵。”
於是哭泣淚下,李璟為之感動,引他同坐,賜飯安慰,於是停止所發的命令。
相比李昇的“保守“政策,李璟的“魄力”則要大得多,他不滿足於隻治理江東這巴掌大的地方,對周邊的弱小鄰居,開始有了想法。
保大元年(星曆943年)十月,攻破虔州妖賊張遇賢。
張遇賢是循州博羅縣的小吏,據史書記載,當初,有神仙降臨博羅縣一百姓家,替人預言禍福每說都對。
張遇賢向神祈禱,神說:“張遇賢是羅漢,可以留下來侍奉於我。”
此時,南漢皇帝劉龑去世,其子劉玢剛繼位,嶺南盜賊起事,有眾千餘人,沒有統帥,詢問神,誰應為主,神說張遇賢可以,於是共推張遇賢為統帥。
張遇賢自號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設置官屬,部眾都穿大紅色衣服,攻劫嶺外,詢問神應向何方,神說:“應當過嶺攻取虔州。”
於是,攻襲南康,南康領主賈浩不能抵禦,張遇賢占據白雲洞,營造宮室,有眾十餘萬,接連攻陷各縣。
李璟派洪州營屯虞候嚴思、通事舍人邊鎬率軍進攻,張遇賢詢問神,神不再說話,部眾都很害怕,於是張遇賢被擒獲並歸降。
保大二年(星曆944年)二月,閩國連重遇、朱文進弑殺其君王延羲,朱文進自立為君,這時,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國號殷。
王氏兄弟互相征伐,連年用兵,導致閩國大亂,李璟乘亂派查文徽及待詔臧循發兵攻打建州。
王延政聽說南唐要進攻,派人欺騙福州守將說:“李唐軍幫助我征討逆賊。”
福州百姓守將聽了他的話,於保大三年(945年),共同殺死朱文進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複國號為“大閩”,派侄子王繼昌鎮守福州。
查文徽屯兵建陽,福州守將李仁達殺王繼昌自稱留後,泉州守將留從效也殺刺史黃紹頗,並送錢物給查文徽。
此時,正好李唐的東南鄰國閩國發生內亂,閩主王延羲貪戀酒色,昏暈無能,國事日漸衰敗,兄弟王延政屢勸未果,最終二人翻臉,在福建大打出手,後來,王延政幹脆另立門戶,在建州自稱大殷皇帝。
閩國內亂的消息傳到金陵,李璟按捺不住內心的小激動,身邊的樞密副使查文徽又不停地激勵李璟要趁勢搶地盤,李璟終於坐不住了,便派查文徽、邊鎬率軍去收福建,不久又增派何敬洙、姚鳳、祖全恩部前去支援。
保大二年(星曆944年),李唐以邊鎬為行營,招討諸軍都虞侯、翰林待詔臧循為謀臣,隨樞密副使查文徽率軍自洪州進取建州。
此時王延政仍在攻打朱文進控製的福州,不克,聞李唐大軍壓境,乃施疑兵假稱李唐出兵助攻福州,詐福州守將林仁翰殺朱文進出降,王延政得福州被擁為閩帝,未幾,泉、漳、汀諸州舊將皆率眾歸降。
李唐大軍臨蓋竹,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輕舉貿進,又聞閩將張漢卿率兵自鏞州馳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
閩軍視臧循軍較弱,遂偷襲臧循軍,大勝並斬殺臧循。
保大三年(星曆945年)正月,王延政為加強建州防禦,令從子王繼昌鎮守福州,調侍衛軍及拱宸、控鶴兩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楊思恭與統軍陳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陣建陽溪南岸以阻截李唐大軍,兩軍相持旬餘,李唐大軍亦不敢戰。
隨後李唐領地以何敬洙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都指揮使,祖全恩為應援使,姚鳳為都監,率兵經崇安抵赤嶺,進援查文徽。
閩將楊思恭輕唐軍兵少,又立足未穩,即令陳望領兵涉水進擊,李唐將領祖全恩以主力當正麵,遣奇兵出其後,兩麵夾攻,陳望戰敗被殺,楊思恭棄陣而逃。
王延政聞訊大驚,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護衛建州,此時李仁達趁亂竊據福州自立,擁立卓岩明稱帝。
五月,李仁達又殺死卓岩明,自立為威武留後。
同月,李唐軍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無援,城陷而降,閩滅亡。
九月汀、泉、漳三州繼降,李唐領地以建州置永安軍。
保大四年(星曆946年),李璟嫌建州地盤太小,讓福州的李仁達把福州交出來,李仁達就是不交。
於是,李璟派陳覺率軍攻打李仁達,李仁達便將福州獻給了吳越王錢佐,原本是到口的肥肉,沒想到讓半路殺出的錢佐給硬生生霸占去了,李璟窩了一肚子氣。
星曆927年,徐溫去世,其養子徐知誥繼其位,以大丞相,齊王身份掌握楊吳實權。
同年,扶吳主楊溥稱帝,但實權仍在徐手中,徐知誥一方麵對楊氏舊臣竭力懷柔,“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麵則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日後李唐政權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王彥鑄、高越、高遠、江文蔚等,都在此時聚集於徐氏身邊。
其次,江南一帶的著名人士如宋齊丘、陳覺、查文徽、馮延巳、馮延魯、邊鎬、遊簡言、何敬塗等,也在此時由徐知誥提拔起來。
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完全獲得了楊氏舊臣的支持,而且觸合了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所謂“羽翼大成,伸佐彌眾”,終於在吳天祚三年(星曆937年),徐知誥廢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年號昪元,“上下順從,人無異意”,“國中夷然無易姓之戚”。
次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以金陵為國都,以原來的楊吳都城揚州為東都,改國號為唐,聖唐大陸與之與聖唐王朝區分,一般稱之為李唐。
從此,在亂世之中,以繼承唐祚、謀求一統天下的李唐,走上了聖唐一族曆史的舞台。
李昇在李唐升元三年(星曆939年)四月,下詔鼓勵農民開拓荒地,規定每個勞力如果開荒達到了八十畝,政府獎勵兩萬錢,並且五年免收租稅,這對江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管仲曾經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江東的文化,也因為經濟的快速恢複而得到了發展,甚至在李昇治下發生了一件趣事:
江州有一個陳姓大戶家族,七百多口人同吃同住,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陳家養著幾百條狗,每次這群狗吃食,隻要有一隻狗沒趕上飯點,其他狗就沒一個張嘴的。
當然,這可能是個傳說,但足以說明當時江東的富庶,人們非常注重禮節,連狗都受到了熏陶。
李唐立國後,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為基本國策,休兵罷戰,敦睦鄰國,與毗鄰諸國保持了較為平和的關係,同時結好北方神遼帝國,以牽製中原政權,使得江南地區保持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社會生產逐漸複蘇並迅速發展。
李昇繼位初期,可謂曆經人世艱險,有很強烈的危機感,對下麵提出的一些正確建議也能采納。
有一次,江南一帶大旱,百姓收成大減,而租稅依然很重,李昇問群臣:“朕聽說金陵附近都下了雨,唯獨金陵沒有下,這是為什麽?”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誰也答不上來,這時一位名叫申漸高的大臣站出來說:“主公,這問題好迴答,雨之所以不來金陵,是因為要交稅。”李昇大笑,下詔免除一些雜稅。
李昇為人嚴察,對下人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李唐升元四年(星曆940年),李昇派一個大太監去祭廬山,這個太監心想,這下山高皇帝遠,誰也管不了自己,便大吃大喝起來,花了不少銀兩。
迴來複命後,李昇問他:“聽說你很會過日子?”
太監自得不已:“奴才平時隻吃蔬菜。”
李昇大笑:“你一路上東家買魚,西家買肉,以為朕不知道?”
太監立刻羞紅了臉,伏地請罪。
同時,李唐領地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神遼帝國貿易,在手工業方麵,李唐的紡織業、印染業、礦冶業、製茶、造紙、曬鹽、造船、金銀陶瓷、文具製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僅產量高,而且工藝精細,湧現出許多名產上品。
李唐領地烈祖的“息兵安民”國策,造就了江淮地區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李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同時,李唐領地也是一個藝術的王朝,它在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諸方麵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設太學,興科舉,廣建書院、畫院。
而安定、富強的李唐領地,成為飽經戰亂滄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書服盛於李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北土士人聞風至者無虛日”。
李唐的社會文化之盛,在聖唐之後的亂世,甚至於聖唐一族領地曆史上所有的割據政權中,都是絕無僅有的,而軍事方麵,李昪堅持自守,為時機成熟攻時中原不受鄰國牽製,因而不輕易與鄰為釁。
升元七年(星曆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子李璟繼位。
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彭城縣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母元敬皇後宋氏,李璟的父親李昪,原是南吳權臣徐溫的養子,李璟初任駕部郎中,後累次升遷至諸衛大將軍,徐溫死後,李昪專政,以李璟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
天祚元年(星曆935年),李昪受封齊王,立李璟為王太子。
天祚二年(星曆936年),李昪鎮守金陵,留下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與宋齊丘、王令謀在廣陵,共同輔佐南吳睿帝楊溥,李昪要篡位時,召李璟迴到金陵為副都統。
升元元年(星曆937年),李昪廢黜楊溥,自立為帝,建立李唐,封李璟為吳王,後徒封為齊王。
升元四年(星曆940年)八月,被立為皇太子。
升元七年(星曆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繼位,改年號為保大,尊奉其母宋氏為皇太後,妃鍾氏為皇後,封弟壽王李景遂為燕王,宣城王李景達為鄂王,李景逷以前沒有封王,此時封為保寧王。
同年秋天,改封李景遂為齊王、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李景達為燕王、副元帥,在李昪靈柩前立盟,相約兄弟世世繼立,封其子李弘冀為南昌王、江都尹。
李璟雖然為人忠厚,但不善治理朝政,缺少政治遠見,上位以來,重用一些文人雅士,其中有個著名的黨人團體,被稱李唐人之為五鬼黨:馮延巳、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徽。
這五個人肚子裏都算是有點幹貨,都擅長寫詩填詞,所以,李璟很欣賞他們的才華,並予以重用,以馮延巳、常夢錫為翰林學士,馮延魯為中書舍人,陳覺為樞密使,魏岑、查文徽為副使,常夢錫值班宣政殿,專門掌管密令。
但馮延巳等人都以奸佞專權,得勢之後喜歡搬弄是非,李唐朝堂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而五鬼黨上位,將宋齊丘等一幹老臣放在了冷板凳上,常夢錫等屢次上言這五人不能用,李璟不采納。
十二月,李璟下令中外庶政委托給齊王李景遂參預決斷,隻有陳覺、查文徽得以奏事,群臣不被召見者,不得入內,給事中蕭儼上疏直言極諫,不被上報。
侍衛軍都虞候賈崇到內室求見李璟,說:“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知道先帝所以成就功業的原因,在於都用群賢的謀議,所以連接疏遠,未曾阻隔,但是下情還有不能上達的。
現在陛下新近即位,所信用的是什麽人呢?為什麽立即與臣下隔絕?百年老將死,恐怕不能再見你一麵。”
於是哭泣淚下,李璟為之感動,引他同坐,賜飯安慰,於是停止所發的命令。
相比李昇的“保守“政策,李璟的“魄力”則要大得多,他不滿足於隻治理江東這巴掌大的地方,對周邊的弱小鄰居,開始有了想法。
保大元年(星曆943年)十月,攻破虔州妖賊張遇賢。
張遇賢是循州博羅縣的小吏,據史書記載,當初,有神仙降臨博羅縣一百姓家,替人預言禍福每說都對。
張遇賢向神祈禱,神說:“張遇賢是羅漢,可以留下來侍奉於我。”
此時,南漢皇帝劉龑去世,其子劉玢剛繼位,嶺南盜賊起事,有眾千餘人,沒有統帥,詢問神,誰應為主,神說張遇賢可以,於是共推張遇賢為統帥。
張遇賢自號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設置官屬,部眾都穿大紅色衣服,攻劫嶺外,詢問神應向何方,神說:“應當過嶺攻取虔州。”
於是,攻襲南康,南康領主賈浩不能抵禦,張遇賢占據白雲洞,營造宮室,有眾十餘萬,接連攻陷各縣。
李璟派洪州營屯虞候嚴思、通事舍人邊鎬率軍進攻,張遇賢詢問神,神不再說話,部眾都很害怕,於是張遇賢被擒獲並歸降。
保大二年(星曆944年)二月,閩國連重遇、朱文進弑殺其君王延羲,朱文進自立為君,這時,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國號殷。
王氏兄弟互相征伐,連年用兵,導致閩國大亂,李璟乘亂派查文徽及待詔臧循發兵攻打建州。
王延政聽說南唐要進攻,派人欺騙福州守將說:“李唐軍幫助我征討逆賊。”
福州百姓守將聽了他的話,於保大三年(945年),共同殺死朱文進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複國號為“大閩”,派侄子王繼昌鎮守福州。
查文徽屯兵建陽,福州守將李仁達殺王繼昌自稱留後,泉州守將留從效也殺刺史黃紹頗,並送錢物給查文徽。
此時,正好李唐的東南鄰國閩國發生內亂,閩主王延羲貪戀酒色,昏暈無能,國事日漸衰敗,兄弟王延政屢勸未果,最終二人翻臉,在福建大打出手,後來,王延政幹脆另立門戶,在建州自稱大殷皇帝。
閩國內亂的消息傳到金陵,李璟按捺不住內心的小激動,身邊的樞密副使查文徽又不停地激勵李璟要趁勢搶地盤,李璟終於坐不住了,便派查文徽、邊鎬率軍去收福建,不久又增派何敬洙、姚鳳、祖全恩部前去支援。
保大二年(星曆944年),李唐以邊鎬為行營,招討諸軍都虞侯、翰林待詔臧循為謀臣,隨樞密副使查文徽率軍自洪州進取建州。
此時王延政仍在攻打朱文進控製的福州,不克,聞李唐大軍壓境,乃施疑兵假稱李唐出兵助攻福州,詐福州守將林仁翰殺朱文進出降,王延政得福州被擁為閩帝,未幾,泉、漳、汀諸州舊將皆率眾歸降。
李唐大軍臨蓋竹,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輕舉貿進,又聞閩將張漢卿率兵自鏞州馳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
閩軍視臧循軍較弱,遂偷襲臧循軍,大勝並斬殺臧循。
保大三年(星曆945年)正月,王延政為加強建州防禦,令從子王繼昌鎮守福州,調侍衛軍及拱宸、控鶴兩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楊思恭與統軍陳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陣建陽溪南岸以阻截李唐大軍,兩軍相持旬餘,李唐大軍亦不敢戰。
隨後李唐領地以何敬洙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都指揮使,祖全恩為應援使,姚鳳為都監,率兵經崇安抵赤嶺,進援查文徽。
閩將楊思恭輕唐軍兵少,又立足未穩,即令陳望領兵涉水進擊,李唐將領祖全恩以主力當正麵,遣奇兵出其後,兩麵夾攻,陳望戰敗被殺,楊思恭棄陣而逃。
王延政聞訊大驚,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護衛建州,此時李仁達趁亂竊據福州自立,擁立卓岩明稱帝。
五月,李仁達又殺死卓岩明,自立為威武留後。
同月,李唐軍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無援,城陷而降,閩滅亡。
九月汀、泉、漳三州繼降,李唐領地以建州置永安軍。
保大四年(星曆946年),李璟嫌建州地盤太小,讓福州的李仁達把福州交出來,李仁達就是不交。
於是,李璟派陳覺率軍攻打李仁達,李仁達便將福州獻給了吳越王錢佐,原本是到口的肥肉,沒想到讓半路殺出的錢佐給硬生生霸占去了,李璟窩了一肚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