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科學院和柏林大學的學術研究是自由開放式的,這種環境很能激發出靈感。
在這裏,每個星期都有一天讓各學科聯席研究討論學術。本來這是學科交叉互助的好機會,可是,這些權威學者們都很有城府,從來不爭論,即便對其他學科有異議,也不會指出來,更不用說會去討教什麽。但是,如果聊一個行政性的話題,比如說課題津貼提高到多少才是合理的問題,這些大學者們居然會正襟危坐、引經據典地討論上一天。
愛因斯坦和大家都不一樣,他不僅會認真地和別人爭論學術上的問題,而且還會虛心地向別人求教。每次開會隻要有他在,場麵馬上就會熱鬧起來。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的謙虛體現在很多場合。
可是,愛因斯坦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到達柏林僅四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德**國主義就是這場戰爭的發動者!
德意誌帝國成為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皇帝陛下、內閣大臣、民意代表議員先生,都通過不同媒介激發起了極端的民族情緒,鼓噪著狂熱的戰爭情緒。
德意誌民族整體陷入到了戰爭的喧囂之中。菩提樹下人山人海,戰旗飛揚,軍號嘹亮。出征的軍人邁著整齊的步伐,懷著視死如歸的激情走向戰場。圍觀的人群歡唿著,把一束束鮮花投向戰士。少女們則懷著滿腔熱情吻別著出征的戰士。
這一幕幕情景不能說不動人,為德國而戰的意願把德國人的民族情緒激到了頂點。在德國人的眼中,法蘭西是“世代仇敵”,英國佬是“背信棄義”,俄國熊是“落後而野蠻”,他們都成了德國的敵人!
狂熱、愚蠢的戰爭口號震天動地地鼓吹著,人們已經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這種具有煽(shān)動性的民族主義“熱潮”不僅讓普通德國人失去了理智,同時,也對許多平時小心謹慎的德國學者產生了影響。
肆無忌憚的複仇情緒和盲目的民族仇恨,把學者們瘟疫般地席卷進來,柏林的教授們紛紛加入到了戰爭宣傳的大合唱中。
德**隊侵犯比利時之後,英國、法國的報上登出特大標題:“我們愛歌德和貝多芬的德國,我們恨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的德國。”
德國的文化名流們仿佛受了侮辱,一些最著名的學者和文人起草了一個《告文明世界書》,以答複法國人和英國人。其中,竟有如此令人毛骨悚(song)然的話:“要不是由於德國的赫赫武功,德國文化早就蕩然無存了。”
如此明目張膽地為德國侵略暴行辯護的宣言,竟有93個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簽了名。其中,也包括x光的發現人倫琴、進化論者海克爾、把祖國看得高於一切的普朗克。
柏林的科學家,每個人都在為戰爭出力。能斯特教授當上了國防部顧問,穿上了少校軍服,一派自鳴得意的神氣。
愛因斯坦的好朋友哈伯教授也穿上了少校軍服。這位德國籍猶太人發明了人工合成氨的方法,解決了炸藥生產的大問題,現在又研究起糜(mi)爛性毒氣和窒息性毒氣來。他自以為聰明地說:“在和平時期,科學家是屬於全世界的;在戰爭時期,科學是屬於自己祖國的。”哈伯教授大概怎麽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他的猶太同胞會成批地死在他研究的窒息性毒氣之中!
有人想請愛因斯坦簽名。聰明的普朗克擋了駕,說新來的愛因斯坦教授保留著中立國瑞士的國籍。普朗克太了解愛因斯坦了,他不想讓愛因斯坦激烈的態度惹惱周圍的人。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是愛國的、反戰的,在世界處在白色恐怖中的時候,他表明了自己的和平主義立場。
可是,愛因斯坦卻直言不諱,公然聲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並反對一切戰爭。
1914年10月中旬,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4人一起簽署了一份《告歐洲人書》,公開與93人簽名的《告文明世界書》針鋒相對。這個宣言雖然不是愛因斯坦寫的,但同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完全一致。而且,這是愛因斯坦一生中簽署的第一個政治宣言:
以前任何一次戰爭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完全破壞文化合作。而這次戰爭又恰恰發生在這樣一個時候:技術和交通的進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有國際交往,而這種關係必將走向普遍的、全世界的文明。也許正由於以前存在著那麽多的國際間的紐帶,當我們看到了這種關係的斷絕,就更加傷心,更加痛苦。
我們一點也不能被弄得驚慌失措。凡是對共同的世界文化稍微關心的人,現在都有雙倍的責任,為維護這種文化所必須引為依據的那些原則而起來鬥爭。然而,那些本來可指望具有這種思想感情的人——主要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到目前為止的反應,幾乎使人看來,他們好像已經放棄了任何還想維持國際交往的願望。他們以敵對的精神來講話,而沒有站出來為和平說話。民族主義的熱情不能為這種態度辯解,這種態度同這個世界上一直以來被稱為文化的那些東西是不相稱的。如果這種精神在知識分子中間普遍流行,那將是一種嚴重的不幸。我們深信它不僅會威脅文化本身,同時還會危及民族的生存,而這次野蠻的戰爭也正是以保衛民族生存為借口而發動起來的。
技術已經縮小了這個世界。的確,今天大歐羅巴半島各國相擠撞的情況似乎很像以前擠進那幾個伸向地中海的較小半島上的各個城邦那樣。旅行是那麽普及,國際間的供求那麽密切地交織在一起,歐洲——幾乎可以說整個世界——甚至現在就已成為一體。
必須防止歐洲由於缺乏國際組織而重蹈古代希臘的覆轍!毫無疑問,有教養的和好心腸的歐洲人至少有責任去作這樣的努力。要不然,難道讓歐洲也因兄弟鬩(xi)牆,逐漸精疲力竭而同歸於盡嗎?
目前正在蔓延開的戰火是很難產生“勝利者”的,所有參加戰爭的國家很可能都將付出極高的代價。因此,一切國家裏有教養的人都要盡力去爭取這樣一種和平條約,這種條約不管目前衝突的結果如何,將都不會撒下未來戰爭的種子;這樣的努力顯然不僅是明智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必須利用由這次戰爭所造成的歐洲不穩定和動蕩的局勢,把這個大陸熔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促成這種發展的條件,無論在技術上和文化上都已成熟。
這裏不是討論怎樣可以達到這種歐洲新秩序的場合。我們唯一的目的是申明我們這樣一個深切的信念:歐洲必須聯合起來保衛它的土地、它的人民和它的文化,這個時機已經到來。我們公開聲明我們關於歐洲統一的信念,這個信念我們相信是為許多人共有的;我們希望這樣公開聲明我們的信念,會促成一個聲勢浩大的歐洲統一運動的發展。
朝著這個方向走的第一步,應當是一切真正愛護歐洲文化的人——一切曾經為歌德所預言為“善良的歐洲人”的人們——團結起來。
我們不應當放棄這樣的希望:他們的一致唿聲即使在今天也還是可以高過武裝衝突的喧囂,尤其是如果那些已享有聲望和權威的人也共同來唿籲。
我們再重複一句,第一步是歐洲人團結起來。如果像我們所熱忱希望的,在歐洲能找到足夠多的歐洲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歐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事業,而不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名稱——我們就將努力去組織歐洲人聯盟。到那時,這個聯盟可以發出號召,並采取行動。
我們自己所探索的不過是行動的第一步,就是發出這個挑戰書。如果您同我們一條心,如果您也決心為歐洲的統一開創一個廣泛的運動,那麽就請您簽上自己的名字吧。
愛因斯坦等4人的唿籲,今天聽來是何等的真誠和理智,特別是在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今天,人們該對愛因斯坦的和平宣言鞠上深深一躬。如果人們在當時就接受了愛因斯坦的忠告,我們將少付出多少代價。
可在當時,與93人的宣言相比,《告歐洲人民書》一點成功的希望都沒有。不僅政客軍人們不會接受它、學者思想家們不會接受它,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會接受它。
在一個瘋狂的時代,清醒者總是孤獨和悲哀的。事實上,也沒有一家德國報紙敢於刊登這份反戰聲明。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勢力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雖然沒幾個人理解他,倔強的愛因斯坦以科學家的執著與韌性投入到了反戰活動中,他到處公開發表與眾不同的反戰看法,仍然盡最大的努力去唿喚和平。1914年8月,在給埃倫費斯特的信中,他說:
現在,驚慌失措的歐洲正發生著某種難以置信的事情。這樣的時刻表明,我們是屬於多麽卑劣的生物品種嗬!我沉默地繼續進行和平的研究與思考,但卻被憐憫與厭惡所籠罩。
9月初,他給埃倫費斯特又寄去了一封充滿了對民族主義的墮落、對戰爭的憤怒和日益增長的厭惡的信:
國際的災難沉重地壓在我這個國際主義者身上。一個生活在“偉大時代”的人很難理解,自己是屬於發狂的、墮落的並以自由意誌而自豪的生物品種。
1914年11月,反戰的知識分子在柏林組成了“新祖國聯盟”。他們的綱領是為盡快實現沒有領土要求的正義和平,創建製止未來戰爭的國際組織。愛因斯坦不僅是該聯盟的創始人之一,還是最活躍的一名成員。
可是,在1916年初,“新祖國聯盟”卻遭到了查禁,被迫轉入地下,直到1918年秋戰爭結束前幾周,它才重新公開活動。戰後,這個組織演變成了“德意誌人權同盟”,旨在增進德法兩國人民的諒解。愛因斯坦一直是忠實的會員,直到該組織被希特勒法西斯搗毀為止。
1915年4月,“荷蘭反戰委員會”在海牙召開了一次促進世界持久和平的國際會議,謀劃由荷蘭政府出麵斡(wo)旋停戰。當德國報紙透露出了這條消息的時候,德國外交部表示拒絕這一計劃。
善良的愛因斯坦把人類的戰爭行為理解為一種獸性的行為,並表示深深的憤慨,他想借助善良的唿籲來泯(min)滅人類的戰爭衝動。可是,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行為過於“天真”了。他以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試圖去建立一個明晰、和諧的世界秩序,更是一種“天真”的思維。可是,就是靠著這份天真的良知,愛因斯坦反戰的唿籲還是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
在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與法國的人道主義者羅曼·羅蘭有了書信的往來。1915年3月22日,愛因斯坦從柏林寫信給當時住在瑞士的羅曼·羅蘭:
通過報紙,並且通過我同那堅貞不渝的“新祖國聯盟”的聯係,我知道了您是何等勇敢地、全心全意地為消除法德兩國人民之間可悲的隔閡(hé)而獻身。
我熱誠地向您表達我的深切的欽佩和敬意。但願您的光輝範例會激勵別的品格高尚的人,使他們放棄那些難以理解的妄想,這種妄想像惡性瘟疫一樣,使那些在別的方麵是聰明、能幹而敏感的人也受到傳染……
1915年秋,愛因斯坦想看看米列娃和孩子們,便從柏林來到了瑞士。他在蘇黎世的朋友讚格爾陪同下,拜訪了當時住在瑞士的羅曼·羅蘭。
這次會晤使愛因斯坦了解到,在所有的交戰國中都有反戰團體。同羅蘭的談話使愛因斯坦受到了極大鼓舞,他覺得自己是抵抗沙文主義暴行的國際友好團體的一名戰士了,而不再是一個孤獨無援的呐喊者了。
同樣,愛因斯坦也給羅曼·羅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曼·羅蘭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午飯後,我們總是坐在旅館的涼台上。前麵是花園,成群的蜜蜂在含蜜的鮮花盛開的常青藤上來迴飛舞……
兩位思想家的思想交匯了、融合了。他們談的是理想,是和平,是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建設新的生活。
1926年,為慶祝羅曼·羅蘭的60歲生日,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奧地利文學家茨威格和法國文學家杜阿梅耳發起編集一個祝賀文集《友誼之書》,愛因斯坦應邀寫了一封賀信。信中內容就是對1915年會晤的迴憶:
我隻親眼見過您一麵:那時歐洲危機的最初衝擊還使您心神不安,在那些備受折磨的群眾中間,您像一個孤獨的幻想家,他們由於您不能給他們帶來光明和解放而感到失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人類陷入了一場浩劫之中。
一支以德國天文學家為主的日食科學考察隊,跨過了俄國邊境線,被俄**隊當做間諜逮捕,關進了監獄,攜(xié)帶的儀器全部被砸碎了。
愛因斯坦聽到這條消息,長歎一聲,心事重重,他非常牽掛遠在瑞士蘇黎世的米列娃和孩子們。雖然瑞士是中立國,但是,戰火更如一頭瘋狂的野獸,肆意侵襲,對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放過。現在,連郵政、電信、交通都中斷了,家裏究竟是個怎樣的情況呢?
這時候,軍火販子利用戰爭,大發橫財,而普通的老百姓隻好都勒緊了褲腰帶。愛因斯坦不僅看到了難民和餓殍(piǎo)、看到了斷肢和鮮血,也看到了另一麵的燈紅酒綠。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了科學實驗中。
愛因斯坦非常憂慮、憤怒,可是連個發泄的地方都沒有,他就一頭埋進了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裏。
德國多年崇尚武力的惡果終於顯現出來了,軍事擴張的野心在媒體上堂而皇之地得到宣揚。同時,在德國和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一股反猶太人的濁流掀起來了。愛因斯坦忍不住了,他在各種場合都公開宣稱:“我不是德國人,我是瑞士國民,我更是猶太人!”
事態越來越嚴重,軍事政府宣布愛因斯坦加入的反戰組織——“新祖國聯盟”為非法組織,大批成員被抓、被關、被殺,反戰團體被迫轉入了地下。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的愛國精神並不隻是在口頭上隨便說說,而是親自加入了行動中。
戰爭掠奪了巨大的社會資源,製成了大量的殺人武器,人民大眾創造的財富枯竭了。軍國主義分子沉浸在侵略的快意之中,而國民的生活卻貧困不堪,人們在忍饑挨餓中過著日子。
愛因斯坦隻能每天到街頭的小鋪子裏買那些劣質的粗製麵包充饑,明顯營養不良。伊麗莎知道了,就把表弟請到家裏就餐。她家畢竟是有錢人家,還能支撐一陣子。愛因斯坦總算緩過勁來。
我的一句話感受
和平是一個正直的人對社會發出的最樸實的要求,我們應該擁護和平。
在這裏,每個星期都有一天讓各學科聯席研究討論學術。本來這是學科交叉互助的好機會,可是,這些權威學者們都很有城府,從來不爭論,即便對其他學科有異議,也不會指出來,更不用說會去討教什麽。但是,如果聊一個行政性的話題,比如說課題津貼提高到多少才是合理的問題,這些大學者們居然會正襟危坐、引經據典地討論上一天。
愛因斯坦和大家都不一樣,他不僅會認真地和別人爭論學術上的問題,而且還會虛心地向別人求教。每次開會隻要有他在,場麵馬上就會熱鬧起來。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的謙虛體現在很多場合。
可是,愛因斯坦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到達柏林僅四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德**國主義就是這場戰爭的發動者!
德意誌帝國成為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皇帝陛下、內閣大臣、民意代表議員先生,都通過不同媒介激發起了極端的民族情緒,鼓噪著狂熱的戰爭情緒。
德意誌民族整體陷入到了戰爭的喧囂之中。菩提樹下人山人海,戰旗飛揚,軍號嘹亮。出征的軍人邁著整齊的步伐,懷著視死如歸的激情走向戰場。圍觀的人群歡唿著,把一束束鮮花投向戰士。少女們則懷著滿腔熱情吻別著出征的戰士。
這一幕幕情景不能說不動人,為德國而戰的意願把德國人的民族情緒激到了頂點。在德國人的眼中,法蘭西是“世代仇敵”,英國佬是“背信棄義”,俄國熊是“落後而野蠻”,他們都成了德國的敵人!
狂熱、愚蠢的戰爭口號震天動地地鼓吹著,人們已經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這種具有煽(shān)動性的民族主義“熱潮”不僅讓普通德國人失去了理智,同時,也對許多平時小心謹慎的德國學者產生了影響。
肆無忌憚的複仇情緒和盲目的民族仇恨,把學者們瘟疫般地席卷進來,柏林的教授們紛紛加入到了戰爭宣傳的大合唱中。
德**隊侵犯比利時之後,英國、法國的報上登出特大標題:“我們愛歌德和貝多芬的德國,我們恨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的德國。”
德國的文化名流們仿佛受了侮辱,一些最著名的學者和文人起草了一個《告文明世界書》,以答複法國人和英國人。其中,竟有如此令人毛骨悚(song)然的話:“要不是由於德國的赫赫武功,德國文化早就蕩然無存了。”
如此明目張膽地為德國侵略暴行辯護的宣言,竟有93個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簽了名。其中,也包括x光的發現人倫琴、進化論者海克爾、把祖國看得高於一切的普朗克。
柏林的科學家,每個人都在為戰爭出力。能斯特教授當上了國防部顧問,穿上了少校軍服,一派自鳴得意的神氣。
愛因斯坦的好朋友哈伯教授也穿上了少校軍服。這位德國籍猶太人發明了人工合成氨的方法,解決了炸藥生產的大問題,現在又研究起糜(mi)爛性毒氣和窒息性毒氣來。他自以為聰明地說:“在和平時期,科學家是屬於全世界的;在戰爭時期,科學是屬於自己祖國的。”哈伯教授大概怎麽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他的猶太同胞會成批地死在他研究的窒息性毒氣之中!
有人想請愛因斯坦簽名。聰明的普朗克擋了駕,說新來的愛因斯坦教授保留著中立國瑞士的國籍。普朗克太了解愛因斯坦了,他不想讓愛因斯坦激烈的態度惹惱周圍的人。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是愛國的、反戰的,在世界處在白色恐怖中的時候,他表明了自己的和平主義立場。
可是,愛因斯坦卻直言不諱,公然聲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並反對一切戰爭。
1914年10月中旬,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4人一起簽署了一份《告歐洲人書》,公開與93人簽名的《告文明世界書》針鋒相對。這個宣言雖然不是愛因斯坦寫的,但同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完全一致。而且,這是愛因斯坦一生中簽署的第一個政治宣言:
以前任何一次戰爭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完全破壞文化合作。而這次戰爭又恰恰發生在這樣一個時候:技術和交通的進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有國際交往,而這種關係必將走向普遍的、全世界的文明。也許正由於以前存在著那麽多的國際間的紐帶,當我們看到了這種關係的斷絕,就更加傷心,更加痛苦。
我們一點也不能被弄得驚慌失措。凡是對共同的世界文化稍微關心的人,現在都有雙倍的責任,為維護這種文化所必須引為依據的那些原則而起來鬥爭。然而,那些本來可指望具有這種思想感情的人——主要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到目前為止的反應,幾乎使人看來,他們好像已經放棄了任何還想維持國際交往的願望。他們以敵對的精神來講話,而沒有站出來為和平說話。民族主義的熱情不能為這種態度辯解,這種態度同這個世界上一直以來被稱為文化的那些東西是不相稱的。如果這種精神在知識分子中間普遍流行,那將是一種嚴重的不幸。我們深信它不僅會威脅文化本身,同時還會危及民族的生存,而這次野蠻的戰爭也正是以保衛民族生存為借口而發動起來的。
技術已經縮小了這個世界。的確,今天大歐羅巴半島各國相擠撞的情況似乎很像以前擠進那幾個伸向地中海的較小半島上的各個城邦那樣。旅行是那麽普及,國際間的供求那麽密切地交織在一起,歐洲——幾乎可以說整個世界——甚至現在就已成為一體。
必須防止歐洲由於缺乏國際組織而重蹈古代希臘的覆轍!毫無疑問,有教養的和好心腸的歐洲人至少有責任去作這樣的努力。要不然,難道讓歐洲也因兄弟鬩(xi)牆,逐漸精疲力竭而同歸於盡嗎?
目前正在蔓延開的戰火是很難產生“勝利者”的,所有參加戰爭的國家很可能都將付出極高的代價。因此,一切國家裏有教養的人都要盡力去爭取這樣一種和平條約,這種條約不管目前衝突的結果如何,將都不會撒下未來戰爭的種子;這樣的努力顯然不僅是明智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必須利用由這次戰爭所造成的歐洲不穩定和動蕩的局勢,把這個大陸熔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促成這種發展的條件,無論在技術上和文化上都已成熟。
這裏不是討論怎樣可以達到這種歐洲新秩序的場合。我們唯一的目的是申明我們這樣一個深切的信念:歐洲必須聯合起來保衛它的土地、它的人民和它的文化,這個時機已經到來。我們公開聲明我們關於歐洲統一的信念,這個信念我們相信是為許多人共有的;我們希望這樣公開聲明我們的信念,會促成一個聲勢浩大的歐洲統一運動的發展。
朝著這個方向走的第一步,應當是一切真正愛護歐洲文化的人——一切曾經為歌德所預言為“善良的歐洲人”的人們——團結起來。
我們不應當放棄這樣的希望:他們的一致唿聲即使在今天也還是可以高過武裝衝突的喧囂,尤其是如果那些已享有聲望和權威的人也共同來唿籲。
我們再重複一句,第一步是歐洲人團結起來。如果像我們所熱忱希望的,在歐洲能找到足夠多的歐洲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歐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事業,而不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名稱——我們就將努力去組織歐洲人聯盟。到那時,這個聯盟可以發出號召,並采取行動。
我們自己所探索的不過是行動的第一步,就是發出這個挑戰書。如果您同我們一條心,如果您也決心為歐洲的統一開創一個廣泛的運動,那麽就請您簽上自己的名字吧。
愛因斯坦等4人的唿籲,今天聽來是何等的真誠和理智,特別是在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今天,人們該對愛因斯坦的和平宣言鞠上深深一躬。如果人們在當時就接受了愛因斯坦的忠告,我們將少付出多少代價。
可在當時,與93人的宣言相比,《告歐洲人民書》一點成功的希望都沒有。不僅政客軍人們不會接受它、學者思想家們不會接受它,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會接受它。
在一個瘋狂的時代,清醒者總是孤獨和悲哀的。事實上,也沒有一家德國報紙敢於刊登這份反戰聲明。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勢力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雖然沒幾個人理解他,倔強的愛因斯坦以科學家的執著與韌性投入到了反戰活動中,他到處公開發表與眾不同的反戰看法,仍然盡最大的努力去唿喚和平。1914年8月,在給埃倫費斯特的信中,他說:
現在,驚慌失措的歐洲正發生著某種難以置信的事情。這樣的時刻表明,我們是屬於多麽卑劣的生物品種嗬!我沉默地繼續進行和平的研究與思考,但卻被憐憫與厭惡所籠罩。
9月初,他給埃倫費斯特又寄去了一封充滿了對民族主義的墮落、對戰爭的憤怒和日益增長的厭惡的信:
國際的災難沉重地壓在我這個國際主義者身上。一個生活在“偉大時代”的人很難理解,自己是屬於發狂的、墮落的並以自由意誌而自豪的生物品種。
1914年11月,反戰的知識分子在柏林組成了“新祖國聯盟”。他們的綱領是為盡快實現沒有領土要求的正義和平,創建製止未來戰爭的國際組織。愛因斯坦不僅是該聯盟的創始人之一,還是最活躍的一名成員。
可是,在1916年初,“新祖國聯盟”卻遭到了查禁,被迫轉入地下,直到1918年秋戰爭結束前幾周,它才重新公開活動。戰後,這個組織演變成了“德意誌人權同盟”,旨在增進德法兩國人民的諒解。愛因斯坦一直是忠實的會員,直到該組織被希特勒法西斯搗毀為止。
1915年4月,“荷蘭反戰委員會”在海牙召開了一次促進世界持久和平的國際會議,謀劃由荷蘭政府出麵斡(wo)旋停戰。當德國報紙透露出了這條消息的時候,德國外交部表示拒絕這一計劃。
善良的愛因斯坦把人類的戰爭行為理解為一種獸性的行為,並表示深深的憤慨,他想借助善良的唿籲來泯(min)滅人類的戰爭衝動。可是,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行為過於“天真”了。他以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試圖去建立一個明晰、和諧的世界秩序,更是一種“天真”的思維。可是,就是靠著這份天真的良知,愛因斯坦反戰的唿籲還是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
在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與法國的人道主義者羅曼·羅蘭有了書信的往來。1915年3月22日,愛因斯坦從柏林寫信給當時住在瑞士的羅曼·羅蘭:
通過報紙,並且通過我同那堅貞不渝的“新祖國聯盟”的聯係,我知道了您是何等勇敢地、全心全意地為消除法德兩國人民之間可悲的隔閡(hé)而獻身。
我熱誠地向您表達我的深切的欽佩和敬意。但願您的光輝範例會激勵別的品格高尚的人,使他們放棄那些難以理解的妄想,這種妄想像惡性瘟疫一樣,使那些在別的方麵是聰明、能幹而敏感的人也受到傳染……
1915年秋,愛因斯坦想看看米列娃和孩子們,便從柏林來到了瑞士。他在蘇黎世的朋友讚格爾陪同下,拜訪了當時住在瑞士的羅曼·羅蘭。
這次會晤使愛因斯坦了解到,在所有的交戰國中都有反戰團體。同羅蘭的談話使愛因斯坦受到了極大鼓舞,他覺得自己是抵抗沙文主義暴行的國際友好團體的一名戰士了,而不再是一個孤獨無援的呐喊者了。
同樣,愛因斯坦也給羅曼·羅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曼·羅蘭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午飯後,我們總是坐在旅館的涼台上。前麵是花園,成群的蜜蜂在含蜜的鮮花盛開的常青藤上來迴飛舞……
兩位思想家的思想交匯了、融合了。他們談的是理想,是和平,是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建設新的生活。
1926年,為慶祝羅曼·羅蘭的60歲生日,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奧地利文學家茨威格和法國文學家杜阿梅耳發起編集一個祝賀文集《友誼之書》,愛因斯坦應邀寫了一封賀信。信中內容就是對1915年會晤的迴憶:
我隻親眼見過您一麵:那時歐洲危機的最初衝擊還使您心神不安,在那些備受折磨的群眾中間,您像一個孤獨的幻想家,他們由於您不能給他們帶來光明和解放而感到失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人類陷入了一場浩劫之中。
一支以德國天文學家為主的日食科學考察隊,跨過了俄國邊境線,被俄**隊當做間諜逮捕,關進了監獄,攜(xié)帶的儀器全部被砸碎了。
愛因斯坦聽到這條消息,長歎一聲,心事重重,他非常牽掛遠在瑞士蘇黎世的米列娃和孩子們。雖然瑞士是中立國,但是,戰火更如一頭瘋狂的野獸,肆意侵襲,對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放過。現在,連郵政、電信、交通都中斷了,家裏究竟是個怎樣的情況呢?
這時候,軍火販子利用戰爭,大發橫財,而普通的老百姓隻好都勒緊了褲腰帶。愛因斯坦不僅看到了難民和餓殍(piǎo)、看到了斷肢和鮮血,也看到了另一麵的燈紅酒綠。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了科學實驗中。
愛因斯坦非常憂慮、憤怒,可是連個發泄的地方都沒有,他就一頭埋進了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裏。
德國多年崇尚武力的惡果終於顯現出來了,軍事擴張的野心在媒體上堂而皇之地得到宣揚。同時,在德國和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一股反猶太人的濁流掀起來了。愛因斯坦忍不住了,他在各種場合都公開宣稱:“我不是德國人,我是瑞士國民,我更是猶太人!”
事態越來越嚴重,軍事政府宣布愛因斯坦加入的反戰組織——“新祖國聯盟”為非法組織,大批成員被抓、被關、被殺,反戰團體被迫轉入了地下。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的愛國精神並不隻是在口頭上隨便說說,而是親自加入了行動中。
戰爭掠奪了巨大的社會資源,製成了大量的殺人武器,人民大眾創造的財富枯竭了。軍國主義分子沉浸在侵略的快意之中,而國民的生活卻貧困不堪,人們在忍饑挨餓中過著日子。
愛因斯坦隻能每天到街頭的小鋪子裏買那些劣質的粗製麵包充饑,明顯營養不良。伊麗莎知道了,就把表弟請到家裏就餐。她家畢竟是有錢人家,還能支撐一陣子。愛因斯坦總算緩過勁來。
我的一句話感受
和平是一個正直的人對社會發出的最樸實的要求,我們應該擁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