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庵是京城南郊頗為有名的一座庵堂。第一任庵主乃是前朝的一位公主。據傳當年□□攻破皇宮時,這公主正隨了母妃自吊黃粱,卻被破門而入的□□兵一劍斬斷了白綾。可惜,母女兩個到底生死兩隔。是時這公主不過十一二歲的年紀,既活下來了,便沒有再尋死。□□又下令優待前朝遺孤,便將這公主照顧了起來,本欲待她成人,便索性尋一宗室,打發嫁了。沒想這公主看著柔弱,心裏卻極有主意,剛過了及笄,便聲勢浩大地求了當時一位頗有盛名的老尼收她為徒,允她追隨修行。


    □□當年優待前朝遺孤,一是做給當時一些世家大族看的,二也是為了在史上博個寬厚仁慈的名聲,本並不怎麽真心將這些遺孤放在心上。不料前朝的那些皇子皇孫們倒都是老實聽話,卻偏偏是這個小公主給他來了這麽一手。


    不過□□到底是真正心胸寬大之人,雖小公主是明擺著情願出家為尼,也不願任他擺布一生,□□卻非但沒有怪罪,還特地為那公主修了這麽一座庵堂,供她生活修行。


    此後,因這庵堂乃是□□親自下令建造,又有著這麽一段可作奇聞的來曆,倒是在京中頗負盛名,甚至有些年少守寡的京中貴婦,為清淨度日,也會索性帶著嫁妝來素心庵潛心修佛,便更使得這庵堂有著特殊的地位。


    北毓明麵上到底是為著老太太抄經祈福來的,不論是為著寧遠侯府的聲譽考慮,還是念著北毓可是寧遠侯世子的親姐姐,老太太也不可能把北毓隨便地送到什麽亂七八糟的庵堂裏去。


    這素心庵雖隻是個庵堂,就算不論其與皇家的關係,裏麵卻也住著不少位世家大族的寡婦,它又與那種專門容納大家族裏犯了錯的媳婦或女孩兒的庵堂不同,是真正容人清淨潛修的地方。


    素心庵的庵主名喚靜念,不過四十餘歲的年紀,看著便是安靜柔和的樣子。她早早就已經知道了北毓等人要過來,也早便準備好了院子供北毓居住。


    北毓一行一到庵堂,便先去見了靜念,又被靜念留下吃了頓飯。


    飯畢,也在外麵跟著眾尼用過飯的幾位負責送北毓過來的媽媽進來,同北毓和靜念告辭,然後便帶人迴京,留下北毓、玄襄和雁行主仆三人。


    送走了媽媽們,靜念便讓一小尼領著北毓三人去她要住的院子。


    北毓謝過,跟著小尼出了靜念的院子,再拐過幾條小路,便見了一處清淨的小院。


    小院的位置倒不算很偏,走上不大一段距離就能到素心庵的正殿,不過因院子外圍種了很大一片的翠竹,便連通往小院的石板路兩旁也是翠竹掩映,便將小院隱隱地與外麵隔開,成了一片獨立的空間。


    北毓走在石板路上時,就覺此處環境宜人,玄襄和雁行也是頗為欣喜,待到行至院門,遠遠地見了裏麵兩進的青磚瓦房,就更是感到滿意。


    小尼停在門口,合掌施禮,“小尼便送三位施主至此,這院子在三位來前,就已經打掃過了,剛剛也令人將三位施主的行李送進來了,還請三位施主自便。”


    北毓迴禮謝過。


    小尼躬身示意,緩緩退了幾步,轉身順著小徑迴去向靜念複命。


    北毓看著小尼的身影漸漸遠了,才轉身,抬腳邁入院門。未走幾步,她停下來,微微蹙起了眉。


    玄襄和雁行這時也跟著停了下來,雁行還微有些疑惑,正欲開口詢問時,玄襄卻已經先行搶前一步,擋到北毓身前,謹慎地打量起周圍。


    雁行這才反應過來情況有異,她雖還是不知道這是怎麽迴事,卻也已經盡責地轉身,背靠著北毓展開雙臂,同玄襄一起,將她牢牢護在中間。


    倒是北毓見到兩人這般如臨大敵的反應,微微一愣,旋即失笑。她將手輕輕地搭上玄襄的肩膀,柔聲道:“不用緊張,縱是京郊,這裏也是天子腳下,不會出什麽事的。”


    隨著她的話音落下,三人身前的屋內傳出一聲朗笑,“北丫頭說的是呢,朕的眼皮子底下,自是不會讓北丫頭出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門將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十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十七並收藏侯門將女最新章節